完美的十字

来源 :延河·绿色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m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蜜桔
  这是南方的第三个夜晚
  倾心的交谈突然中断
  一只金黄的蜜桔被缓缓剥开
  那清洁的、甜蜜的气味
  让口渴的人突然 起,有那么一刻
  山谷中行驶的汽车正在转九十度的大弯
  大灯雪亮,扫射着深碧的山体
  华南虎的身影一闪而逝
  北方的春天
  三月九日
  南方的春天鲜衣怒马
  而北方,仍然冥顽不化
  今晨气息寒冽,天色湛蓝
  枯燥的树枝在晴空里摇晃
  像一头天真的毛驴,眨着眼
  它心思单纯得令人着急
  既见君子,不亦乐乎
  它还在拉着无形的磨盘
  化雨
  两只绵羊正在横穿马路
  一阵慢腾腾的波浪
  停住了拖拉机
  风吹树林,女人从斜坡上走下来
  苏河弯曲,从学校操场边流过去
  这一刻,化雨镇
  我的故乡
  午后的风景具有了一架管风琴的音质
  完美的十字
  那天,我在苹果园里劳动
  为了替种子找到准确的坐标
  我需要画出完美的十字
  无意间抬头,忽然发现
  化雨乡丁楼村东南方向的空地上
  平白无故,出现了一座房子
  棕色的门扉,向外打开
  我已经画好了想要的十字
  没办法解释,也不需要解释了
  我认为,那就是一位前来救人的老天使
  他可能化名姓姜
  他可能,没来得及收拢略显破旧的翅膀
  冬至日答张九龄
  今天的相遇未必没有道理
  我未必不是孟浩然
  特地在唐诗三百首的开头与你相见
  拱手,打揖,一鞠到地
  然后乘八小时高铁去北京
  北京,未必不可以是隐居的襄阳城
  未必没有李白和杜甫两个后辈
  他们诗写得漂亮但官职太小
  未必当上宰相才可以胸怀天下,而位高权重
  未必不可以同时写情致深婉的诗
  是的,你在开元盛世和写作中
  巩固了双重江山
  而现在是新时代,未必还要做大官,未必
  在另一个盛世,继续写清淡典雅的句子
  你定义,海上生明月
  但现在,一轮新月,未必不可以
  从山中或者高楼大厦之间升起
  今夜,我在你的故乡始兴县
  我穿过的夜晚,是和你一样的夜晚
  但我早已不像你那样写诗
  我相信,一千二百七十多年的修炼足够了
  你看,我带着
  石头明月,手机明月
  溪水、电灯和微信的明月
  乘坐的汽车驶出老虎出没的车八岭
  一个加速度
  就从此时,回到了天涯
  一首诗的反斜面
  他顺手写道:草长莺飞五十年。
  我猜,他想写的其实是狼奔豕突。
  因为想着金缕衣和千钟粟,
  过硬的思想变成了软组织,他左右顾盼,
  键盘上进住了一个宣传部。
  但用一页颂歌的美声卷起草地,
  并不能掩盖牲口们的努力。
  他又用郭沫若写道:百姓们敲锣打鼓。
  而扶老携幼的人丛里,却出现了
  一个忧愁的杜甫。但是在这里,
  缺乏永生,也没有孤独,
  发足飞奔的李白就成了道德问题。
  必须羞愧,必须慢和难。在这里,
  不要用兰波,而是用金斯堡去喊;
  不要用李后主,而是用屈原去痛哭。
  他开始用笔尖滚石头。
  他灌注了王维、聂鲁达和一个星空,
  渐渐推出了老虎的头颅。
  所写的事物,将被摆放到合适的位置,
  仿佛用一个镇纸把地平线稳稳压住。
  但,即使为所有生灵上色和涂炭,
  他也无法用上一个完整的荷马,
  键盘上左右互搏的宣传部,
  总是要求,应当在希望的田野上,
  应当,让乌鸦之书,也有个光明的前途。
  中国好诗
  早晨六点五十分
  天色未亮,薄云如阴翳
  意料中的小雪
  没有落下,没有
  新事、波澜和惊喜
  人行道上,一位裹着棉衣的
  小个子女人,边走边嘀咕
  “要是能回家
  我就睡上三天三夜”
  顿了顿,她又狠狠地重复说
  “对,三天三夜”
  今天是大寒过后的第三日
  整整一年将要过去了
  我终于读到了一首
  真正的
  中国好诗
  唐代诗歌讲座
  太阳从蒙蒙雾气中渐渐上升
  就像阶梯教室,将要开始的话题
  当扩音器的声波拂过我们
  就有云朵从树冠上腾起身来
  当我们倾听,走神,接电话
  手里的弓箭瞄向天涯
  当掌声停下,课堂安静
  我们就在唐人的血液里走开
  走到了罗马风格的院子里
  想要给你写封信
  写出鱼
  鱼在手腕上忽闪
  鱼在动脉里游泳
  我不会再把它放回大海去
  写出图钉
  图钉按在掌心
  只占祖国中的一小块
  只要人民中的一个人
  不共享,不歸公,背叛集体
  写出蚕
  蚕像一个柔软的病句
  埋头于一片绿树叶
  不见泰山,不识抬举
  慢慢地抽丝,慢慢地纯洁
  慢慢地让自己好起来
  写出盐和雪
  立誓的盐和无尽的雪
  教导山河,在秋千上坐下
  不由自主地摇晃充满音乐的身体
其他文献
1  “活着,就得折腾。”  这是我最后一次见到李梅的时候,她甩给我的最后一句话。  “折腾,好好的日子让她折腾没了。”这是坐在我对面的苏芳在冲我嚷嚷。  2  我,李梅,苏芳,从高三分文理科重点班开始,我们从不同的班级分到了文科重点班——高三(6)班,一直到大学,工作,恋爱,结婚,生子,三个人牵牵绊绊了二十多年。  高三的时候,大家没那么多时光交往,我们那时候考大学是万人闯独木桥,幸存的没几个。
期刊
每每见到泛黄的麦子,总会想起小时候吃过的搓麦,就忍不住流口水。  记忆中,儿时的彝家山村,只要能哄嘴的东西,人们都会找来糊口,可还是撑不饱肚皮。最难熬的是青黄不接春的三四月,柜子底的苞谷或谷子少得能数清颗粒,地里的麦子和蚕豆还铁青着脸。这段时间里,米饭是不敢奢望的,除非生病实在咽不下粗糙的苞谷饭时,才有白米稀饭救救急。平常日子,苞谷饭里还得掺些野菜凑数,否则熬不到小春成熟。棠梨花、白刺花、黄花、婆
期刊
去年腊月16日,我亲爱的母亲与世长辞同我们永别了……她老人家走的时候很安详,如同睡着一般非常平和,也许是因为水肿,她脸上平展舒缓,反倒没有患病期间密集的皱纹……  1944年农历8月10日,母亲出生于陕北一个世代务农的家庭。由于家境不好,她从小没读上过学,很小的时候就帮家里割猪草、照顾病人和年幼的孩子。17岁那年,母亲嫁给我常年在外工作的父亲,于是又当男人又当女人:早上起来得烧火做饭、做猪食喂猪喂
期刊
仁者喜山,寿者亦喜山。  深秋时节的一个早晨,我和一棵一千四百多年的寿者银杏树相见在岚皋县木马河畔的山坡上。寿者多喜幽处独栖,朝觐的路需耐烦地逆岚河,溯支河,踅木马河,当河流分支再分叉,溪水喧嚷而柔婉时,攀上一面缓坡,我和银杏树觏面了。  树叶正黄,浮光曜金,涨满了亲昵。脚步移动着,一树金黄从季节的烂漫景色里,从悠悠的希冀里,摇曳而至,飘然而起,诗意地萦绕进了这绛红色的日子中。黄叶灿亮了人的眼睛,
期刊
早在前些年,我就听从彩云之南回来的人讲,腾冲是一块亟待开发的处女地,投资建设是怎样怎样的热,生态环境是如何如何的美,是最理想不过的开发与宜居城市之一。对此,我不屑一顾。于是就想,一个西南边陲的县级市,开发热、投资热能热到何等程度?环境美能美到何种地步?至于宜居,世界上宜居的地方太多了,又何足挂齿呢?莫不是故弄玄虚吧?  可真正来到腾冲,身临其境,耳濡目染,我的不屑已被彻底打消,代之而来的是吸引,是
期刊
雨滴  雨滴落进心田里  灵魂的香樟被久久的湿润  褶皱了太久的心  被雨滴装饰的晶莹剔透  远方来的麻雀儿  衔起我的诗篇  那一页  写着你的名字  藏着我的心  子期不在  我将生命放进窄门  我不再因为灵魂的聒噪不安  试图去寻点燃内心的光芒  子期不在  伯牙只是睁着眼的木偶  我无视他们的浅薄  活的浅,笑的艳  我们不应该是过度欢愉的奴隶  我们不应该因为片刻的笑容而没心没肺  真正
期刊
我家是有一头黄牛的,后来卖掉了,这倒成了一件令人愧疚的事,时时心痛。  在我的家乡鲁北平原,家家基本都有一头牛的,颇富裕的家庭,会有两三头,黄牛犁地耕田、拉货载人,是我们的好伙伴,农民离不开它。  听母亲说,我家的黄牛是我舅舅牵来的,我记事的时候,黄牛已是青壮年了,那时我还没上小学,除了刚刚生下的牛犊,我觉得村里的牛都一般大,而我曾偷偷将我家的牛跟邻居家的还有在乡间地头见到的牛对比过,觉得我家的牛
期刊
曾经有那么一段时间,我始终会从幻觉中醒来,一睁眼,就感觉自己还住在粮油加工厂十三号楼中间,母亲还在不远处的房间里择菜,开始一天的生活。然而,转瞬间我就会明白那一切都是幻觉。此刻的我与意识中的假想的自己足足拉开了二十年的光阴,而这二十年,中间该有多少空白的记忆。  如果父亲没有在1964年来到新疆,而是仍然滞留在皖北偏僻的村庄,我看到的可能是另外一种场景。但是母亲随着父亲来到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于我
期刊
古典诗歌是关于空间经验的,现代诗的本质则关乎时间经验。古典诗书写长久的心灵内省,现代诗书写瞬间的诗意;古典诗在格律与押韵中生成美学,现代诗在自由的文体形式中发现生活。孔子说“兴、观、群、怨”,陆机提出“诗缘情而绮靡”,情感本体为古诗立下了三重维度:言志、缘情、达美。  现代诗是在白话文语境和文学交流甚密的全球化语境中生成的。中国现代诗在继承了古典美学的同时,也开拓着自己的诗学阵地:构建戏剧化的能力
期刊
当一个年轻的诗人去阅读另一个年轻诗人的作品时,即使将其中友谊上的善意考量在内,真诚地来讲,都会带上一种先入为主的偏见和挑剔,这是无法逃避的;但长时间的交往,我对朋友从安的诗歌品质和诗人品质都有着一种友好的态度,尤其是在近些年的创作上,从安更像是在以一个饱读诗书的,温文尔雅的南宋诗人的口吻讲述他的北方生活——前面一个特点或许和他的博士在读身份有关,后面却体现在待人接物的举手投足之间——而这些特质却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