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深圳走出了一条经济增长、财政收入和单位能耗、空气污染物等指标“背道而驰”的漂亮曲线
随着各省份2017年上半年经济数据的出炉,深圳再次吸引了各界关注——在中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深圳以9709.02亿元总量位居第二,增速8.8%则为第一。
处在彰显“四个自信”,提供“中国方案”的“第一方阵”,深圳一直肩负着先行先试、大胆探索的使命。对于希望通过创新驱动推动转型升级的中国来说,深圳亦是独一无二的典型样本。
如何在新常态中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升级?城市是创新升级的主战场,因此,这个答案也要从城市中去寻找。过去五年的深圳,无疑能提供最好的答案。
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在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时表示:“深圳坚持从供给侧发力,在改革中激发市场活力。通过新技术创造新供给、激发新需求,又以新需求牵引新技术、催生新产业,这就是深圳实现经济持续发展和结构调整的重要辩证法。”
作为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离京视察的“第一站”,深圳一直备受关注。
“特区成立的前30年,深圳经济平均增速达25.5%,然而到了2008年、2009年,深圳GDP增速分别下降为12.1%和10.9%,同期全国GDP增速分别为9%和9.2%,若不寻求新的发展路径,‘深圳速度’的优势将不复存在。”中央党校教授岳亮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国际金融危机后,深圳面临着向何处去的难题:一方面,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还在深度发酵,对长年保持全国出口冠军的深圳造成巨大冲击;另一方面,深圳的土地资源、能源、人口、水等“四个难以为继”的问题越发尖锐。
但是,这些都没有难倒深圳。近5年来,这一改革开放的前沿高地,开始从“深圳速度”向“深圳质量”转变。
统计数据显示,深圳近年来淘汰、转型低端落后企业逾万家,引进大批创新机构、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项目。目前,深圳已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累计8000多家。
“2016年,深圳经济增长9%,战略性新兴产业对GDP增长贡献率提高到53%。”深圳市统计局局长杨新洪向《瞭望东方周刊》介绍,与之相应的是,近几年深圳的固定资产投资体量一直在2000亿元左右徘徊,仅相当于中部二线城市的规模;2015年深圳固定资产投资与GDP总量的比值只有约18%,远远低于当年全国81%左右的平均水平。
而“十二五”成绩单上,深圳生产总值提前一年实现1.5万亿元目标;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4.05%,5年翻番;万元GDP能耗水耗分别累计下降19.5%和43%……
显然,深圳走出了一条经济增长、财政收入和单位能耗、空气污染物等指标“背道而驰”的漂亮曲线。
在位于深圳南山科技园的柔宇科技公司的展台上,一款超薄的柔性显示屏被电风扇吹得“翩翩起舞”。
柔宇科技的创始人刘自鸿,毕业于美国斯坦福大学,是深圳引进的“海归”。在短短3年时间里,他创办的企业生产出全球最薄、厚度仅0.01毫米的柔性显示屏,极有可能颠覆传统的显示技术。
初创公司之外,深圳不少行业隐形冠军也在创新上频频发力。上市公司、深圳市奥特迅电力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推出的“黑美人”有望改变电动汽车充电生态,其自主研发的矩阵式柔性充电堆,可以实现对不同型号、不同功率电动汽车的智能功率分配,做到“兼容现在、达济未来”。
按照“十三五规划纲要”,深圳正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国际领先的创新型城市。
事实上,深圳已有行业巨鳄级的通讯制造商华为、互联网企业腾讯、医疗器械企业迈瑞、企业管理软件供应商金蝶……
“这些‘中国之最’的成功均依托于持续不断的创新。”岳亮指出,仅以华为为例,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布的报告,华为2014年申请国际专利3442件,在全球企业中排名第一。
“在深圳,专利成为经济增长‘核动力’的迹象日渐明显。”郭万达说。
比如近年来迅速占领全球无人机市场的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从销售额只有300多万元到百亿元数量级,大疆只用了几年时间。
“这一现象的背后,是大疆专利申请的突破性爆发。”郭万达称,截至目前,大疆累计发明专利申请量过千件,对飞行器及部件、云台、数据传输及显示等方面进行了大而全的专利布局。
据介绍,2016年,深圳的PCT国际专利申请达19648件,占全国申请总量的46.4%。这一数据被视为最具国际竞争力和体现技术先进性的指标。
政府与企业,究竟谁主导创新,或者说政府应该在促进创新中发挥怎样的作用,是创新驱动的关键问题。
“政府应该搭建‘赛道’让企业真正成为创新的主角。”深圳南山区科创局局长刘石明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时说,高校和科研院所以往经常成为专利和标准的产出大户,但却容易与应用脱节。只有避免专利被“束之高阁”,才能形成经济增长的专利“核动力”。
在深圳,政府负责产业规划和制度设计,让站在市场前沿的企业、新型研发机构和创客成为创新的中坚力量。
“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活动改变了传统模式下的创新路线图,其创新的终极目标不是论文、专利,而是市场开发,最终形成企业新的发展能力,带动更多的企业参与或者形成供应链伙伴关系。”深圳市发改委机关党委书记彭鸿林说。
数据显示,深圳90%以上的研发机构、研发人员在企业,90%以上的研发资金、发明专利出自企业。这种新型研发组织不同于传统的大学、科研院所、企业和事业单位中的任何一类,被称为“四不像”机构,极大地提升了科研向应用和产业转化的效率。
毋庸置疑,深圳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研发能力风头强劲——科技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例为4.1%,已超过部分欧美发达国家。
不过,科研投入仅仅是赛道维护的开端。
“技术转化成专利、专利转化成标准,离不开知识产权领域的公共产品供给。”致力于知识产权运营的峰创智诚CEO王活涛向本刊记者表示,“推进知识产权供给侧改革,让申请人和企业能以低成本了解、申请、保护和运用知识产权,才能最终形成企业竞相追逐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的生动局面。”
深圳的“赛道”还包括成立知识产权服务中心、推进建立知识产权保护的社会参与机制、创新知识产权纠纷解决机制……
2016年,深圳法院收结知识产权案件总数约占全国十分之一,并有超过300件案件各方当事人住所均不在深圳,却选择在深圳法院起诉。
2017年10月12日,深圳正式发布了《城市可持续发展、城市服务和生活品质评价指标体系》。其中,“每年新增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被用来衡量城市的科技创新能力水平。
“这套体系可被视为关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深圳标准。”岳亮向本刊记者介绍,作为全球15个发起城市之一,深圳市于2017年6月积极推动成立了由国际标准化组织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共同指导的“全球可持续发展标准化城市联盟”。
深圳标准得以发布的背后有着深厚的企业经验积淀。
“华为与苹果等达成了专利交叉协议、中兴聯合高通等推出了无线专利授权平台。”岳亮说,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此前发布的信息,2015年华为向苹果许可专利769件,而苹果向华为许可专利98件。2016年9月,中兴通讯与爱立信、高通等5家科技创新领先企业联合推出“Acanci”无线专利授权平台。
“从此前被国际巨头‘围追堵截’,到开始与跨国企业‘平起平坐’,在质量经济时代,角色转换显示出深圳企业在国际知识产权竞争中的后发崛起。”郭万达向本刊记者表示,中国在全球的竞争,其本质是科技创新能力的竞争以及培养有全球竞争力的企业家精神,让这些企业代表产业、代表国家在全球竞争格局中占领一席之地。
随着各省份2017年上半年经济数据的出炉,深圳再次吸引了各界关注——在中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深圳以9709.02亿元总量位居第二,增速8.8%则为第一。
处在彰显“四个自信”,提供“中国方案”的“第一方阵”,深圳一直肩负着先行先试、大胆探索的使命。对于希望通过创新驱动推动转型升级的中国来说,深圳亦是独一无二的典型样本。
如何在新常态中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升级?城市是创新升级的主战场,因此,这个答案也要从城市中去寻找。过去五年的深圳,无疑能提供最好的答案。
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在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时表示:“深圳坚持从供给侧发力,在改革中激发市场活力。通过新技术创造新供给、激发新需求,又以新需求牵引新技术、催生新产业,这就是深圳实现经济持续发展和结构调整的重要辩证法。”
从“深圳速度”到“深圳质量”
作为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离京视察的“第一站”,深圳一直备受关注。
“特区成立的前30年,深圳经济平均增速达25.5%,然而到了2008年、2009年,深圳GDP增速分别下降为12.1%和10.9%,同期全国GDP增速分别为9%和9.2%,若不寻求新的发展路径,‘深圳速度’的优势将不复存在。”中央党校教授岳亮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国际金融危机后,深圳面临着向何处去的难题:一方面,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还在深度发酵,对长年保持全国出口冠军的深圳造成巨大冲击;另一方面,深圳的土地资源、能源、人口、水等“四个难以为继”的问题越发尖锐。
但是,这些都没有难倒深圳。近5年来,这一改革开放的前沿高地,开始从“深圳速度”向“深圳质量”转变。
统计数据显示,深圳近年来淘汰、转型低端落后企业逾万家,引进大批创新机构、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项目。目前,深圳已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累计8000多家。
“2016年,深圳经济增长9%,战略性新兴产业对GDP增长贡献率提高到53%。”深圳市统计局局长杨新洪向《瞭望东方周刊》介绍,与之相应的是,近几年深圳的固定资产投资体量一直在2000亿元左右徘徊,仅相当于中部二线城市的规模;2015年深圳固定资产投资与GDP总量的比值只有约18%,远远低于当年全国81%左右的平均水平。
而“十二五”成绩单上,深圳生产总值提前一年实现1.5万亿元目标;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4.05%,5年翻番;万元GDP能耗水耗分别累计下降19.5%和43%……
显然,深圳走出了一条经济增长、财政收入和单位能耗、空气污染物等指标“背道而驰”的漂亮曲线。
创新驱动下的专利“核动力”
在位于深圳南山科技园的柔宇科技公司的展台上,一款超薄的柔性显示屏被电风扇吹得“翩翩起舞”。
柔宇科技的创始人刘自鸿,毕业于美国斯坦福大学,是深圳引进的“海归”。在短短3年时间里,他创办的企业生产出全球最薄、厚度仅0.01毫米的柔性显示屏,极有可能颠覆传统的显示技术。
初创公司之外,深圳不少行业隐形冠军也在创新上频频发力。上市公司、深圳市奥特迅电力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推出的“黑美人”有望改变电动汽车充电生态,其自主研发的矩阵式柔性充电堆,可以实现对不同型号、不同功率电动汽车的智能功率分配,做到“兼容现在、达济未来”。
按照“十三五规划纲要”,深圳正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国际领先的创新型城市。
事实上,深圳已有行业巨鳄级的通讯制造商华为、互联网企业腾讯、医疗器械企业迈瑞、企业管理软件供应商金蝶……
“这些‘中国之最’的成功均依托于持续不断的创新。”岳亮指出,仅以华为为例,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布的报告,华为2014年申请国际专利3442件,在全球企业中排名第一。
“在深圳,专利成为经济增长‘核动力’的迹象日渐明显。”郭万达说。
比如近年来迅速占领全球无人机市场的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从销售额只有300多万元到百亿元数量级,大疆只用了几年时间。
“这一现象的背后,是大疆专利申请的突破性爆发。”郭万达称,截至目前,大疆累计发明专利申请量过千件,对飞行器及部件、云台、数据传输及显示等方面进行了大而全的专利布局。
据介绍,2016年,深圳的PCT国际专利申请达19648件,占全国申请总量的46.4%。这一数据被视为最具国际竞争力和体现技术先进性的指标。
如何打造赛道
政府与企业,究竟谁主导创新,或者说政府应该在促进创新中发挥怎样的作用,是创新驱动的关键问题。
“政府应该搭建‘赛道’让企业真正成为创新的主角。”深圳南山区科创局局长刘石明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时说,高校和科研院所以往经常成为专利和标准的产出大户,但却容易与应用脱节。只有避免专利被“束之高阁”,才能形成经济增长的专利“核动力”。
在深圳,政府负责产业规划和制度设计,让站在市场前沿的企业、新型研发机构和创客成为创新的中坚力量。
“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活动改变了传统模式下的创新路线图,其创新的终极目标不是论文、专利,而是市场开发,最终形成企业新的发展能力,带动更多的企业参与或者形成供应链伙伴关系。”深圳市发改委机关党委书记彭鸿林说。
数据显示,深圳90%以上的研发机构、研发人员在企业,90%以上的研发资金、发明专利出自企业。这种新型研发组织不同于传统的大学、科研院所、企业和事业单位中的任何一类,被称为“四不像”机构,极大地提升了科研向应用和产业转化的效率。
毋庸置疑,深圳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研发能力风头强劲——科技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例为4.1%,已超过部分欧美发达国家。
不过,科研投入仅仅是赛道维护的开端。
“技术转化成专利、专利转化成标准,离不开知识产权领域的公共产品供给。”致力于知识产权运营的峰创智诚CEO王活涛向本刊记者表示,“推进知识产权供给侧改革,让申请人和企业能以低成本了解、申请、保护和运用知识产权,才能最终形成企业竞相追逐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的生动局面。”
深圳的“赛道”还包括成立知识产权服务中心、推进建立知识产权保护的社会参与机制、创新知识产权纠纷解决机制……
2016年,深圳法院收结知识产权案件总数约占全国十分之一,并有超过300件案件各方当事人住所均不在深圳,却选择在深圳法院起诉。
深圳标准走向全球
2017年10月12日,深圳正式发布了《城市可持续发展、城市服务和生活品质评价指标体系》。其中,“每年新增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被用来衡量城市的科技创新能力水平。
“这套体系可被视为关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深圳标准。”岳亮向本刊记者介绍,作为全球15个发起城市之一,深圳市于2017年6月积极推动成立了由国际标准化组织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共同指导的“全球可持续发展标准化城市联盟”。
深圳标准得以发布的背后有着深厚的企业经验积淀。
“华为与苹果等达成了专利交叉协议、中兴聯合高通等推出了无线专利授权平台。”岳亮说,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此前发布的信息,2015年华为向苹果许可专利769件,而苹果向华为许可专利98件。2016年9月,中兴通讯与爱立信、高通等5家科技创新领先企业联合推出“Acanci”无线专利授权平台。
“从此前被国际巨头‘围追堵截’,到开始与跨国企业‘平起平坐’,在质量经济时代,角色转换显示出深圳企业在国际知识产权竞争中的后发崛起。”郭万达向本刊记者表示,中国在全球的竞争,其本质是科技创新能力的竞争以及培养有全球竞争力的企业家精神,让这些企业代表产业、代表国家在全球竞争格局中占领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