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的主题 变化的情怀

来源 :语文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hnsontai12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杜甫的望月愁叹
   杜甫是我国伟大的诗人,在包含忧国忧民思想的诗作中,也有思念故土亲人的思乡情感。“月是故乡明”一句出自杜甫的《月夜忆舍弟》,此句千古流传,成为思念故土亲人,忧国忧民的佳句。“月是故乡明”作为苏教版高中必修第一册创新导练第三专题,体现着这一单元的整体思想倾向。
   1.背景环境
   安史之乱爆发后,全国陷入一片混乱之中,老百姓为了逃避战争,四处奔逃,纷纷躲难,颠沛流离。当时,杜甫为了躲避战争,来到秦州,虽然暂时能够保住性命,但是心里仍然是满怀国难家忧,想起国家危机,亲人离散,顿时满腔悲痛。在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写下这首《月夜忆舍弟》,抒发了心头难以排解的忧国忧民、牵挂亲人的感情。
   2.杜甫《月夜忆舍弟》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杜甫《月夜忆舍弟》
   这首诗的点睛之处在于一句“月是故乡明”。这句诗中虽然没有一个“思”字,没有一个“念”字,也没有一个“怀”字,但却充满忧国思乡的情怀。当时,杜甫因为战争的原因,分散在了洛阳、山东、河南这些战乱的地方,而且通讯也因为战争而被阻隔,杜甫与几个兄弟的联系完全被切断。杜甫非常担心兄弟们的生命安全,但却苦于自己无计可施,举手无措,非常懊恼。于是,只有通过回忆家乡的明月,回想起兄弟手足家中赏月的情景,心里才有一丝安慰。
   3.杜甫的“月是故乡明”的赏识
   自古以来,月亮就是人们对故乡怀念的寄托之物。古人喜欢看月亮、说月亮、写月亮,其实并非仅仅因为喜爱月亮,而是因为月亮代表着故乡,而故乡代表着亲人,故乡和亲人是人的情感之根。在古代,通讯落后,交通不发达,古人一旦离开家乡,有可能是与亲人永远的别离,与故乡永远的别离。但不管去到多远的地方,人对故乡总是会有一种无法割舍的情怀。每当月圆的时候,多愁善感的离家游子,就会仰望天空,通过诗歌描写圆月,寄托自己无法得到释怀的思念家乡和思念亲人之情。杜甫的《月夜忆舍弟》,通过“月是故乡明”,表面是赞美故乡的月亮,其实是表达自己担心亲人,牵挂故乡的强烈心情。自己不在故乡,连看到的月亮都不是明亮的。这样的明显的不合常理的写作手法,反衬了杜甫思念感情之深。
   二、季羡林的望月追昔
   表达思乡之情,即便到了现代,仍然有非常多的代表作品。其中,季羡林的思乡散文《月是故乡明》,成为了现代思乡散文的代表作。该散文以“月是故乡明”为文题,成为现代充满诗情画意的望月思乡作品的典范。
   1.背景环境
   季老通过《月是故乡明》,写出了很多童年的回忆趣事。之所以写的是童年的回忆,原因是童年与故乡总是融合在一起的。季老对家乡一草一木的描写都非常细腻,即使已经离家几十年了,仍然记忆犹新。这足以见得,季老对家乡的怀念的感情是有多么的深刻。
   2.季老《月是故乡明》的分析
   第一段,写作者对“月是故乡明”理解,认为所有人都热爱自己的故乡,表达了一种大众普遍的心理感受。第二至五段,季老用比较大的篇幅描写了自己对故乡的回忆。即使在故乡只是待了六年,离家已经有好几十年的光阴了,可是故乡的一切至今依然是历历在目,难以忘怀。第六至八段,季老描写了三十多个国家的月亮,可是全都没有自己国家的月亮那么圆,那么亮,表达了“月是故乡明”的强烈的思念家乡感情。最后,通过“月是故乡明,我什么时候能够再看到我故乡的月亮呀!我怅望南天,心飞向故里”,首尾呼应,点明主旨,在把全文推向高潮的同时,戛然而止,余音绕梁,发人深思。
   3.季老的《月是故乡明》的思想赏析
   季老的《月是故乡明》中的最后一句,“月是故乡明,我什么时候能够再看到我故乡的月亮呀!我怅望南天,心飞向故里”成为了整篇文章的主旨。“月是故乡明”,引用的是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千古名句,表达了自己与杜甫一样的怀念家乡、怀念亲人的思想感情。《月是故乡明》是他将近八九十岁的时候写的一小段回忆录,小时的种种玩耍印记,也是他日后思乡的重要因素之一。“我怅望南天,心飞向故里”不仅仅是思念故乡的感情,而且是怀念儿时童真的趣味生活的感情,对时间流逝、物是人非的万千感慨之情。
   细细品味,其实可见这种思念并不局限于故乡,真正思念的还是具体到某个人、某个回忆、某种在现实中已经不复存在的情怀。艾青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爱这片土地爱得深沉。”可见思念来自内心的爱,故乡就是这爱的代名词。
   三、永恒的主题,变化的情怀
   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与季羡林的《月是故乡明》,产生于不同年代,不同背景,表达的深层思想自然也不尽相同。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写在国难当头的时刻。杜甫一心想着国家安定,眼前民不聊生的场景让他寝食难安。杜甫的“月是故乡明”除了表达了担心兄弟,思念家乡的情怀之外,还包括了忧国忧民的思想。月明,小至家庭和睦,家人平安;大至国家安定,繁荣昌盛。
   季老的《月是故乡明》写作时间并非战争年代。季老的《月是故乡明》的创作,既是建立在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上,又是它的延伸。回忆故土,回忆亲人,热爱国家,是两者共同具有的情感,是中华民族世世代代传承的优良品质。季老的文章,透露着一种对时间飞逝的感慨与对世事变化却无法保留某些东西的可惜之情。季老的故乡是一个小山村,现在已经不复存在的小山村。即使寻遍全世界,都找不到小山村带来的那种家的感觉;即使看遍全世界的月亮,也再也找不到像家乡那儿的那么明亮的圆月了。心中的“故乡”,已经不再存在。从具体故乡的描述,从而升华到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季老通过“月是故乡明,我什么时候能够再看到我故乡的月亮呀!我怅望南天,心飞向故里”,表明了对这种充满爱的生活的向往,给社会上所有的人敲醒了一次爱的警钟。
   四、结语
   无论是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季羡林的《月是故乡明》,还是千千万万思乡怀亲的诗人作者,创作的作品都免不了一个主题:爱国、爱故土,热爱返璞归真、安宁祥和的生活。永恒的主题,变化的情怀,从爱国忧民到社会忧虑,即使是变化的情怀,依然是同一个热爱祖国人民的主题。
   有这样一句话:城市没有明月。没有真爱的土地是不值得留恋的。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东县马塘中学(226401)
  
其他文献
[教学实例]  读写指导课: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  一、教学目的  1.留心观察、体味景物,抓住景物特征,表现情感特点,写出诗情画意。  2.亲近大自然,让心灵与大自然亲密交流,丰富情感的人文内涵 。  二、教学重点  1.学习写景的方法,进行写景片断训练;  2.丰富学生情感体悟并培养学生表达能力。  三、教学设想  1.一课时。2.讲练结合。3.多媒体辅助。  四、教学内容和过程  1.深
期刊
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言的,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是中华文化传播延续的载体,因此,要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都离不开对文言文的学习。目前文言文的学习已经成为高中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文言文积淀了深厚的民族文化,对高中生来说存在着较大的学习阻碍。如何提高学生的文言素养已经成为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高中生文言文学习面临的问题  通过问卷调查以及和学生的沟通交流,
期刊
钱理群先生说:“经典性的作品更是常读常新,每一次新的感悟都会带来新的发现的喜悦,文学阅读的魅力也就在于此。”(钱理群《〈雷雨〉的多重解读》)而想要收获新的阅读感受,文本细读就是一条较为有效的途径。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大多数人关注的是文章宏大的情节,文章中看似可有可无的语句或细节,以及细微矛盾的描写,常常被忽视。其实这些“小处”,似无心而有意,寓深厚于平淡,正是作者创作的匠心所在,也恰恰是作品的教学
期刊
比照基础知识的把握,高考诗歌鉴赏复习,更需要技巧的点拔。纵观2011年17套高考语文卷,诗歌鉴赏的考点分布依然紧扣《考试大纲》的要求,考查形象、语言、技巧、观点、态度等。从总体来看,分值有所增加,不少省市由原来的6分增加到8分,有的甚至增加到17分。如江苏卷10分,全国新课标卷11分,辽宁卷11分,北京卷17分。尽管2011年古诗词鉴赏题有突破,有耳目一新之感,但万变不离其宗。这里,笔者结合近几年
期刊
在文学鉴赏中,对文学背景、环境和外因的研究有助于全面把握作者的心灵历程和精神世界,但是绝不能以此替代对文本自身的分析和研究。文本本身就是独立存在的。文本中,某个词(句或段)与上下文之间的联系,决定着该词(句或段)的具体意义。正如伽达默尔所言:“语言最重要的特点是,一个字词给出另外一个字词,这就是说每一个字词都被另外的字词所召唤,而这另外的字词本身又向继续的言说进一步开放”。这就需要我们在阅读教学中
期刊
好胜心就像一剂思维的催化剂,学生要取胜,必须要想得深,想得全,从而使自己的思维不断向深度和广度拓展,既要全面,又要缜密,无形中,思维品质得到了提高。在讲授《群英会蒋干中计》这篇课文时,笔者尝试了充分调动学生好胜心的做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你和蒋干谁精干   第二课时一开始,笔者就抛出了这样的问题:“如果你是蒋干,你会发现周瑜在实施反间计的过程中,有哪些环节做得很高明,哪些
期刊
中学语文教什么呢?这个问题一直是每一个语文教师在面对不同教材时不可回避的问题。对于《〈论语〉选读》来说,从教材角度分析,有人以“语言文字”教,有人以“语言文章”教,也有人以“语言文化”教。可见,我们在教材教学内容的确定上有着很大的分歧。王荣生教授在《语文课程论基础》中,根据文本的功能类型将语文教材分为“定篇”、“样本”、“例文”、“用件”四种。要明确这四种选文功用类型的差异,我们可以从它们的体现内
期刊
从2004年浙江省高考语文开始独立命题至今,作文命题变迁可以分为两个阶段:2004年~2007年是第一阶段,这个阶段是高举全面的人文素养、丰厚的文化底蕴、炫目的文采大旗,以思辨性作为考查的思维方式,以套路似的“文化散文”作为主要文体,来彰显“文采”,这个阶段的特点是高度、深度、炫目、务虚、玄虚;2008年~2011年是第二阶段,这个阶段是高举人文精神与现实关怀的大旗,以思考多元化作为考查的思维方式
期刊
2011届高考已尘埃落定,但反思还在继续,其中江苏省语文高考平均分从去年的96降至今年的81实在叫人难以理解。个中原因是不是出在语文老师身上呢?在语文教学改革不断呼唤大语文、新理念的时代背景下,我们的教学行为是否有所改观?我们似乎很累、很忙,但事实证明,我们的眼光高度已经预先决定了我们的行为力度,也就决定了我们的收获程度。语文成绩大幅下降,不是学生缺乏“练”,而是广泛的“学”,也就是广泛的阅读和积
期刊
郁达夫在《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中评价说:“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贮满一种诗意,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中,除冰心外,文章之美,就算他了。” 的确,朱自清的散文朴素自然、缜密优美,富有诗意和情趣。《荷塘月色》便是其中一篇具有代表性的作品,20世纪30年代以来一直是中学语文教材必选的范文。散文写的只是一次夜游荷塘的感受,却写得委婉细密、优美动人。   《荷塘月色》结构并不宏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