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品读中发现、欣赏、感悟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rrytangl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葡萄沟》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第三单元的一篇文章。课文介绍了我国新疆吐鲁番的水果之乡——葡萄沟盛产葡萄的情况以及葡萄干的制作过程。课文围绕总结句“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从四个方面表达了作者对葡萄沟的赞美之情。课文第一段先介绍葡萄沟的地理位置和葡萄沟出产水果;接着第二段对葡萄沟的葡萄进行了特写——葡萄颜色多、品种多、结得也多,点出这里不仅景色美,人也热情好客;第三段接着写了正是因为葡萄沟的葡萄又大又甜,又使用凉房把它制成葡萄干,所以葡萄干的颜色鲜,味道甜;最后一段只有一句话,是对全文的概括:“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抒发了作者对葡萄沟的赞美之情。要求教者,要紧扣主题,把握重点,在掌握新知识的同时,拓展延伸,激发学生爱国情怀。
  【关键词】《葡萄沟》;导入;感悟;抒情;练习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教材简析】课文围绕中心句“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重点介绍了三方面的内容:首先,讲葡萄沟盛产水果;接着,讲葡萄沟景色独特美丽、老乡热情好客;最后,介绍了葡萄干的制作过程。
  【设计理念】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本节课打算以读为主线,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体会文本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维目标】知识技能: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新疆吐鲁番的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过程方法:通过自主阅读、大胆想象、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情感态度:以文本为主线,以PPT多媒体课件为载体激发学生对葡萄沟的喜爱之情,进而激发他们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
  【重难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葡萄沟是个好地方的原因。
  【教法设计】情境创设法、相机诱导法、以读代讲法。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体验法、合作交流探究法、图文结合想象法、品词赏句法。
  【教具准备】PPT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铺垫导入,走近葡萄沟
  师:板书词语“葡萄”。生:读词语。师:同学们吃过葡萄吗?谁来说说它的颜色和味道?师:在词语“葡萄”的后面填“沟”字。生:齐读两遍。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出示课件显示课题。
  二、学习感悟,走进葡萄沟
  师:葡萄沟在哪里呢?生:新疆吐鲁番。师:课件播放地图,先显示新疆的地理位置,并告诉学生新疆是我国最冷、最热、最干旱的地方,《西游记》中充满神气色彩的火焰山就在新疆,那里人口最多的是维吾尔族,接着课件出示维吾尔族人、服饰、手鼓及维吾尔族的建筑。之后显示吐鲁番的地理位置,最后显示葡萄沟。生:谈自己看了课件了解到的信息。师:新疆美吗?生:美。师:新疆的葡萄沟更美,同学们想去吗?生:想。师:请同学们打开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生:通读课文。师:课件播放课文录音及相关图片。生:认真看图,仔细听录音。师:葡萄沟的美景欣赏完了,哪位同学来给咱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一至四自然段。生:朗读课文,并参与评价。
  师:请同学们拿起笔在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找“盛产”这个词语说说你对它的理解。生:用自己的话说“盛产”的意思,并用“盛产”说句子。师:葡萄沟盛产哪些水果?生:根据课文内容及课前收集的资料回答。(鸭梨、蜜桃、杏子、沙果、葡萄)师:从课文的题目看,葡萄沟主要生产什么水果?生:葡萄。师:葡萄种在哪里呢?生:山坡上。师:那我们就去山坡上瞧瞧去,请同学们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生:读课文。师:在山坡上,你们首先看到了什么?生:凉棚。师:是用什么搭成的?生:葡萄树的枝叶。师:课件出示句子“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请同学们读这个句子并说说茂密的意思,想想它还可以用一个什么词来代替。生:读句子,说茂密的意思及近义词(说明树叶很多,茂盛、许许多多、很多很多、密密麻麻、层层叠叠)。师:想想维吾尔族老乡会在凉棚下干什么?同桌讨论,发挥想象。生:聊天、讲故事、做游戏、看书……师:炎热的夏天你如果钻进凉棚里会有什么感觉用一个词说出来。生:凉爽、凉快、好凉、真凉。师:在山坡上你还看到了什么?生:葡萄。
  师:课件出示句子“葡萄一大串一大串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找出句子中表示颜色的词语。这么多的词语课文中用一个什么词来表示的?还可以用哪些词语来表示?生:说“五光十色”的近义词(五颜六色、五彩斑斓、五彩缤纷)。师:课件播放五光十色的葡萄、玛瑙、珍珠、翡翠图。并要求学生把葡萄和玛瑙、珍珠、翡翠图联系起来说比喻句,最后用“有的…有的…”的句式说一段话。生:红色的葡萄像玛瑙,白色的葡萄像珍珠,淡绿色的葡萄像翡翠(新疆的葡萄熟了,有的像玛瑙,有的像珍珠,有的像翡翠,五光十色美丽极了)。师:你们在山坡上还遇到谁了?生:维吾尔族老乡。师:他们对待客人怎么样?从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生:读课文回答问题。师:课件播放句子“要是这时你到葡萄沟去,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准会摘下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生:读句子,谈自己对重点词语的理解(“准会”的意思是一定或绝对;“最甜的”说明维吾尔族老乡用最好的葡萄招待客人;“吃个够”说明维吾尔族老乡用来招待客人的葡萄很多,客人吃得再也不想吃了。这个句子充分说明葡萄沟物美人更美)。师:维吾尔族老乡这么热情好客,请同学们带上感激之情再读一下句子。师:从图上、课文中我们了解到葡萄沟产的葡萄非常多,那吃不完的葡萄,维吾尔族老乡是怎么保存的呢?生:制成了葡萄干。师:葡萄干到底是怎么制成的,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生:读课文。师:课件播放葡萄干的制作过程。师:我是甘肃省灵台县的记者,谁愿意當维吾尔族老乡接受采访,说说葡萄干的制作过程。
  三、赞美抒情,惜别葡萄沟
  师:现在请同学们回过头想想,课文主要讲了哪些内容?生:先讲了葡萄沟盛产水果,接着讲山坡上绿色的凉棚和五颜六色的葡萄,再讲了维吾尔族人热情好客及葡萄干的制作过程。师: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下面谁能用感叹句夸一下葡萄沟?如“我们东关小学真美啊!”生:葡萄沟真美啊!葡萄沟的葡萄真甜啊!葡萄沟的水果真多啊!维吾尔族老乡真热情啊!……
  四、强化练习,拓展中提高
  (1)习惯积累的你,摘抄文中的好词好句。(2)擅长写作的你,写一种你熟悉的水果;或者写写你美丽的家乡。(3)兴趣广泛的你,收集有关葡萄沟的资料,讲给同学们听。(4)多才多艺的你,学跳新疆舞、学唱新疆歌。
  作者简介:李小叶,女,1995年毕业于甘肃省平凉师范,1999年取得函授大专文凭,小学高级教师,市、县级骨干教师,市、县级学科带头人。
其他文献
【摘要】近年来,泰国文化渐渐进入我国大众的视野并受到国人的欢迎,泰国成为国人前往东南亚旅游的首选之地,泰语也开始成为热门的小语种之一。随着中泰两国友好往来越来越密切,两国文化也在两国人民的交往中相互激荡碰撞,被两国人民所接受与喜爱。在中泰人民的交往中,语言是交流的基础,这就涉及了双方语言文化的差异对比。本文主要分析南宁高校泰语学习非泰语专业学生对于泰汉语言文化中成语、谚语的了解程度及感兴趣程度,希
【摘要】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没有捷径可走,教师还得带着学生踏踏实实读名著,勤勤恳恳做笔记,强化整本书阅读。多读多写,学生才有切实的感受,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感染,提升语文素养。  【关键词】语文教育;读名著;写笔记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新课改给广大师生最大的感受莫过于“解放”,所谓解放,包含两个方面:一是老师“解放”了,老师拥有更多的自主权处理自己的教学内容和选择教
【摘要】说理文的意义不可忽视。苏教版编排的说理文语言简洁凝练,多采用叙议结合的手法,有理有据地阐述观点,层次清楚思路明晰,是提高学生逻辑能力、培养学生阐发观点技能的有益凭借。  【关键词】说理文;教学策略;《说勤奋》;问题意识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说理文是剖析事物、论述事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的一种文体,作者常常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辨是非,以确定其观点正确或错误,树立或否
【摘要】错题集就是让学生准备一本笔记本,把作业和考试中做错的题目找出来、分好类,把错误的习题摘抄并编辑整理在这本本子上,从而形成错题集。小学一、二年级学生在平时作业及考试中会出现错误率较高的题目。我们利用错题集,让学生对错题进行摘抄记录,整合编辑,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为后续复习提供有效材料。错题集的建立与利用,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既可以巩固知识,又可以配合习惯培养,逐渐形成自我反思的能力。  【关
【摘要】语文教育的任务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学应上出语文味。要完成这个任务,可以从三个层面入手:文字,文学,文化。完成这三个层面的解读,既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又是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首先,对文字解读是基础,但它不应只是教条地传授字的意思,而更应侧重對文章内容的发掘,把个别字词放在文章整体中去把握。其次,通过文学的解读,力争了解文本塑造的人物,承载的写作意图、观点和技巧。最后,在感受中国文化精神的同时,用
【摘要】在这个智能手机功能日臻完美,诱惑力与日俱增的时代,家庭、学校、社会要给孩子正确的导向,帮助他们正确认识手机  的利弊,认识到学习才是学生时代首要任务。让每一位祖国的未来、家庭的希望,健康茁壮地成长,让他们做一个有理想、有作为、有抱负、有志气的青少年,在祖国的沃土上绽放光芒。  【关键词】小学生;迷恋手机;迷恋的成因;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随着人们物
【摘要】本文是作者对开展“经典阅读”实践活动的总结。通过描述所在学校中学生语文素养的现状,并对其进行分析,提出以阅读经典为切入点的主张,尝试思考阅读经典的意义这个方面的问题,并试图以此为基础,探讨提高中学生语文素养的可行性。  【关键词】经典;阅读;语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笔者在学校开展“经典阅读”的实践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笔者发现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中学生的语文素
【摘要】中年级是小学作文教学的启蒙阶段,合理利用教材,二度开发单元习作,通过“微话题”“微积累”“微情境”“微写作”“微点评”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习作的原动力,激起学生习作的头脑风暴,轻叩习作教学大门。  【关键词】微话题;微积累;微情境;微写作;微点评;习作原动力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小学中年级处于作文的起步阶段,学生将从低年级的
【摘要】叶圣陶的阅读教学核心思想是:让学生的阅读成为习惯。在叶圣陶先生看来,国文的学习,阅读是习惯的事情,必须要养成。而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学生养成阅读习惯远没有达到理想目标,需要教师深入领会叶圣陶先生的教育教学理念,践行“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培养学生“养成阅读习惯”。  【关键词】阅读;习惯;教学思想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一、叶圣陶阅读教学理论  叶圣陶是语文教育学界的
【摘要】通过借物喻人的范例教学,体会、发现“物”与“人”的相似点,领悟文字背后的情感,学生能对“物”有更高层次的认识,并由此迁移其中的情感,去认识更多的“人”,突破文本原生价值。  【关键词】借物喻人;品词析句;迁移情感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教材分析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篇借物喻人的抒情散文,课文描写了宋庆龄故居中两棵樟树的外形及生长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