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体”裁衣 因“体”施教

来源 :辽宁教育·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deded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文体与文体意识
  文体,就是文章的体裁,即文章在结构形式和语言表达上所呈现的具体形式或类别。文体不同,文本运用的言语体式不同,带来的阅读感受也不一样。成熟的读者阅读不同文体的文本时,会根据文体的不同来选择相应的阅读方式。比如阅读小说,就会有意寻找这篇小说中人物的形象塑造、情节的展开推进及环境描写的衬托等;而阅读诗歌时,又会自觉地关注语言的凝炼、诗句的节奏、丰富的想象、情感及思想。这种在文本写作和欣赏中,对不同文体模式的自觉理解、熟练把握和独特感受的意识就是文体意识。那么,为什么在阅读教学中要建立文体意识呢?
  二、阅读中建立文体意识的原因
  一是强化语文意识。目前语文教学远离文体的常态令人担忧。学生并不是成熟的读者,他们的阅读能力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提升;但在当下的课堂上,很多教师只以思想内容的理解为目标,忽视了文章的言语形式和表达。有的课堂关注语言文字的积累,语言形式的内化和运用明显不足。所以,教师要建立文体意识,这样才能完成语文学科的“独当之任”。
  二是课标的要求。新课标中加大了对文体意识的关注,随着年级的升高,要求也更加具体。2011年版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目标”中多次提到了要关注文体意识,特别是第三学段,提出的要求更加细致。从文体角度考虑,课标给出了这样的信息定位:低年级,以阅读浅显的童话、寓言、故事、儿歌、儿童诗和古诗为主;中段主要对叙事性作品提出了阅读理解方面的要求;而高段分文体又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这使得课堂教学中渗透文体意识成为必然。
  三、课堂教学中如何彰显文体意识
  (一)根据文体不同,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
  1.小说
  如选自《儒林外史》的一课《临死前的严监生》的教学。记得在一次教学观摩活动中,一位来自北京的名师将教学重点放在体会严监生吝啬的形象上,主要策略是以读为主,边读边引导学生通过动作、神态分析,想象严监生的心理活动,最后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化人物形象。如今我们教学这篇课文,按文体把它编排在叙事写人这一单元,从文体角度体会其教学价值,关注的是小说的文体特征:注重典型环境的营造、故事情节的推进及人物形象的刻画。将这一课的教学重点调整为:品味作者怎么样将一个吝啬鬼的形象鲜活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这种在文体意识观照下的课堂教学,就不再只关注内容理解,更要关注小说这种文体的表达特点,学习小说在刻画人物形象上一些技巧。学生再读小说时,也会学着这样的思路去阅读,达到教学生学会阅读的目标。
  2.散文
  散文大都“形散神不散”,抓住这一特征教学散文,首先就要执其神,找到文章要表达的灵魂;其次就是感其形,即表述、依托的对象,这就是散文的形;再次,散文的语言看起来信手拈来,但大多凝炼传神,值得揣摩,所以要引导学生悟其言。
  3.说明文
  说明文也要上出语文味,这种语文味怎么体现呢?文体意识的前提下考虑教学内容的选择,就很容易把握说明性文章的教学重点,找到使说明文有语文味的突破口。因为说明性文章一般有以下的语文内容需要落实:一是明确说明对象,抓住被说明事物或事理的特征;二是理解说明方法及作用,体会作者的表达意图;三是研究文章缜密的行文思路,感受作者布局谋篇的匠心;四是体会语言的严谨,感受说明文表达的周密。带着文体意识去解读说明性文本的语文价值,才能在阅读与写作方面带给学生更大的收益。
  总之,建立文体意识,循着文本的文体特征把小说教成小说,把散文教成散文,把说明文教成说明文,“量体裁衣”,才能避免“千课一面”,迅速找到语文课的核心价值。
  (二)面对同一文体,找到言语共性或表达共性,实现群文阅读
  按文体对教材重组,除了关注文体意识的建立外,我们还关注同一文体的语言共性及表达共性,尝试实施群文教学。例如课文重组后,某单元6篇皆为叙事性记叙文,其中有3篇文章的心理描写很有特色,描写形式多样,有直接描写的,有通过外貌来描写的,还有的通过语言、身体感受来描写心理的。于是,在找到3篇文章表达上的共性后,我们这样设计教学:教学《鬼是一棵矮杉树》,通过抓住关键词句、画情节曲线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将心理活动写得有特色的方法;启发学生运用学到的方法自主探究《试胆量》《牛和鹅》两篇文章中心理描写部分;最后设计了读写联动。在这一组文章教学中,从扶到放,以篇带组,教学生学会阅读的同时更提高了语文教学的质与效。
  (三)关注具体文本的个性美,实现言语表达形式的一课一得
  文皆有体,因体施教。在建立文体意识的基础上,还要关注具体文本的个性美,引导学生体会不同文本在表达上的独到之处,这是随着年级的升高逐步体现和达成的。如《凡卡》这篇课文在叙述方法上有独到之处,教学时,我们设计了这样几个环节:认识插叙,学生分读哪些是写信的内容,哪些是插叙的内容;去掉插叙的内容看看文章有什么变化,感受插叙的好处;小结插叙在文章中的作用;实践操练,读短文,找出文中插叙的部分,再想一想去掉什么怎么样?加上有什么好处;迁移写作,修改《趣味运动会》稿件。这样的设计使学生经历了认识插叙、体验插叙、在新的言语环境中实践插叙,最后修改习作,在运用中将插叙迁移为一种写作方法的过程,做到一课一得。
  四、彰显文体意识的阅读教学应注意哪些问题
  其一,教师要提高语文素養,以文体意识的运用作为示范,唤起学生阅读的自觉性。
  其二,彰显文体意识不是进行文体知识的概念教学,而是引导学生在语境中学习不同文体的语言表达方式,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
  其三,要关注同一文体在不同学段有不同要求,根据学段对文体渗透的要求确定教学内容与教学策略。
  其四,不是所有的课文都能体现文体意识。在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些文章的文体不是很典型,所以在阅读教学中要抓住典型课文渗透文体教学,让学生充分感受不同文体的结构形式与表达特点。
  (作者单位:辽宁省实验学校)
  (责任编辑:李阳)
其他文献
“万事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学校的发展,必须遵循教育规律,结合师生实际,体现人文精神。校长对学校的领导,主要是通过设立愿景、凝聚团队和激励行为来实现的。  自担任校长以来,我一直在思考:面对新时代、新背景,高中教育应该树立怎样的先进理念、教师队伍应该怎样建设、学生应该怎样培养,才能推动学校全面发展,更好地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经过多年不断地探索、实践与反思,我越来越坚信:对一所学校而言,
期刊
“先学后教”,顾名思义,学生的自学在前,教师的教学在后,这打破传统课堂“教完再学”的模式,贵在重视学生有目的、有任务、有规划的进行自学活动。导学案正符合这一教学理念,在导学模式下,将导学案纳入小学英语教学中,不仅有效平衡了教材、教师、学生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还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彰显了“先学后教”的教学理念。一、运用导学案“先学”。培养预习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预习是学生必不可少的作业之一。可是该
期刊
摘要:史料是学生进行历史学习的基础和前提,史料蕴含着丰富的信息资源。在高三复习课“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中,教师可通过聚焦复习主题整合多种史料、充分运用史料指导信息处理、依托史料信息提升学科素养三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史料信息处理能力,提升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史料信息;处理能力;核心素养;高三复习  在历史学科学习中,史料是学生进行学习的基础和前提,史料蕴含着丰富的信息资源。本
期刊
在汉字书法艺术中,有“字划疏处可使走马,密处不使透风”之说,在笔画的疏密之间,体现了汉字书写的艺术之美。同样,在课堂教学时,也可以借鉴这一艺术,让课堂体现出“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的教学特色,更好地彰显语文学习的变化和丰富之美,也在教学快慢相间、疏密有致的节奏之中,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促进教学效益的提升。  那么,课堂教学的疏与密,应怎样进行安排呢?近日,笔者有机会观摩特级教师薛法根老师执
期刊
小学科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锻炼学生的科学素养,形成对大自然以及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现象的正确认识的学科。因此,在教学时应尽量从学生的思维起点出发,以“学为中心”的理念来安排课程,实施课堂教学,必要时还可以对教材的编排顺序做适当的调整。比如,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新的生命”这一单元,我们根据学生认知和教学需要,对前三课“油菜花开了”“各种各样的花”“花、果实和种子”的内容进行了适当
期刊
从数学学科的本质特征来看,促进学生积极从事数学思考活动,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是落实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着力点。计算教学不能只是关注“算”。学生在计算之前可以探究什么,该怎样探究,目前较少被教师关注和思考,这也成为了计算教学的盲区。如何引导学生在计算之前主动探究、积极思考,培养数学核心素养呢?下面以浙江省舟山教育学院钱金铎老师执教的“小数加减法综合训练”一课为例,与大家一起分享其中的典型经验。一、
期刊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它能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助于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学会创造。  知识是思维的载体,学习数学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智慧的生长。郑毓信教授曾强调:分数是数学思维真正进入小学数学的地方。分数也是一些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表现出真正困难的实际起点。  一、为什么困难  分数是学生数的概念的第一次扩展。在认识分数之前,学生认识的数都是万以内的整数,比如:0、1、2、3、4……  数
期刊
数学教学也是数学活动的教学。一般意义来讲,“预学单”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计划单。在“预学单”的模式下,教师不应再担当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而应当帮助学生以自主学习者的角色参与“预学单”中问题的提出和作业的设计。正如达克沃斯所说:“只有当某人投入到帮助其他人的学习中时,他对学习的研究才有可能完成。”因此,“预学单”的设计者应当是“教师式学生”和“学生式教师”。  “预学单”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来说要求更高,
期刊
在教学中,课堂教学隋境可以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探究欲望,可以说,良好的课堂情境能让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营造课堂情境呢?下面笔者就以王老师教学《湖心事看雪》一课为例,谈一谈课堂教学多重情境的营造途径。一、还原生活之境  【片段一】  师:那时,我住在西湖。崇祯五年十二月,正是西湖最冷最冷的时候,你们看——  (课件呈现: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师:不够大,再读
期刊
克鲁普斯卡娅认为:“游戏对于孩子来说,不仅是娱乐,也是学习,而且是一种最自然、最有效的学习。”数学学习与玩游戏惊人地相似,它们都追求规则限定下的自由,都需要充分运用想象与推理,都需要纯真、简朴、投入、顿悟,都富有挑战性及获得成功后的巨大快乐……新课改后,“算廿四”“摸球学可能性”等游戏性素材越来越多地进入了教科书,更加深入地诠释了游戏之于数学的内在联系与重要价值。然而,许多加入游戏素材的数学课堂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