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清困难 寻找突破

来源 :辽宁教育·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nxiao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它能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助于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学会创造。
  知识是思维的载体,学习数学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智慧的生长。郑毓信教授曾强调:分数是数学思维真正进入小学数学的地方。分数也是一些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表现出真正困难的实际起点。
  一、为什么困难
  分数是学生数的概念的第一次扩展。在认识分数之前,学生认识的数都是万以内的整数,比如:0、1、2、3、4……
  数的产生来源于实际生活的需要。朱国荣老师认为,在分数意义拓展时,分数被用来表示一个量与另一个量的比的关系。比如,把一堆苹果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是苹果总数的。苹果总数的可能是1个,也可能是2个、3个……,当苹果总数是1个时,苹果总数的就是个。这个不再具体表示数量的多少,而表示部分和整体数量之间的关系。和学生认识自然数的经验和过程不相一致,不符合学生认识数的逻辑顺序。这也是学生在认识分数时普遍感到模糊、困难的根源。
  二、困难在哪里
  经过一段时间的分数教学,感触颇深。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分数”这部分知识分四次教学,安排如下:
  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认识一个物体(或图形)的几分之一(几分之几),同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二)”,进一步丰富对分数的理解,把几个物体组成整体,认识整体的几分之一(几),求整体的几分之一(几)是多少。
  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分数的意义和分数单位,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真分数与假分数,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分数与小数的互化,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通分。
  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分数乘法”,分数与整数相乘,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分数乘分数,分数连乘及其实际问题,认识倒数。
  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分数除法”,分数除以整数,整数除以分数,分数除以分数,简单的分数除法实际问题,分数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
  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稍复杂的分数实际问题。
  经过梳理教材,有两个知识点在学生的思维的提升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谓是两次飞跃。
  (一)第一次飞跃——分数的意义
  学生对分数认识,首次感受到一个数不再单纯的表示量,它是从感性走向理性的开始。分数的意义,在分数这部分知识中起引领作用,不论是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大小的比较,约分、通分及四则计算,分数实际问题都建立在分数意义之上。从数学的角度来看,分数的引入是为了解决在整数集合里除法不是总能实施的矛盾。因此, 让学生认识到将一个物体、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一些物体作为整体平均分,抽象出单位“1”,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概念,分数中的其它知识也会迎刃而解。
  (二)第二次飞跃——分数乘法
  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的推导和有关分数乘法的实际问题的解决,为学生对分数作为分率的理解提供了机会。从中可以认识到分数不仅可以表示一个具体的量,还可以表示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学生从具体的数的世界转入到抽象的数的世界,认知上的一次跳跃,又是一次理性的提升。
  三、如何突破困难
  (一)让数学思维在“说”中渐入佳境
  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工具,是数学思维的外壳。爱因斯坦曾说过:“一个人智力的发展和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言。”小学生语言区域狭窄,更缺乏数学语言。实践证明:语言能力提高了,思维能力也得到很好的发展。因此,在分数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思维,就要加强说理训练。
  1.引导模仿,仿照着说
  模仿是提供一种数学语言表达的范式,让学生仿照着范式思考,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准确性。在进行分数实际问题教学中,解题的关键是找准题中的关键句、单位“1”和数量关系,而题中的关键句的呈现形式各不相同。如:“十月份用水量比九月份节约”“其中是第一天用的”“ 一袋米吃了”等等。在理解这些句子中分数意义时,可以让学生试着这样说: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谁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数量关系式是什么?通过多次训练,学生不仅掌握了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而且从儿童的自然语言,逐步过渡到规范、准确的数学语言,提高了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也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2.引导联想,变着法说
  引导学生联想,通过一个条件(关系)推出与其相关的条件(关系),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在解决分数实际问题系时,关键句不仅可以表述成分数的形式,还可以表述成其他形式。如:根据“盐是盐水的”,启发学生联想:水是盐水的,盐是水的,盐比水少,盐与盐水的比是( ):( ),鹽与水的比是( ):( ),水是盐的( )倍等等。
  在教学中,教师创造数学语言训练的机会,循循善诱,让学生在“说”中“思”,在“思”中“说”,培养学生表达自己见解的习惯,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敢“与众不同”,对提高学生的求异思维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引导反思,有条理地说
  由于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还不成熟,对自己的思维破绽、错误不易注意。当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有了较全面的理解和掌握时,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反思,让学生说解题思路、解题步骤。在说的过程中,不断调整自己的思维,试着自我总结,自我评价,提炼思想方法并形成解题策略。因此,在解决分数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应着力培养学生“自我反省”的习惯,有条理的表述思维过程。
  4.引导比较,自由地说
  在分数教学中,有很多具体内容不同,但有着相似结构的实际问题,教师可以创造机会,让学生仔细观察,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比较其相同点和不同点,自由的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联系中探索内在规律,这样,不同于单纯的就题讲题,还可以形成“自由辩论”的学风。
  如:梨有60千克, 。苹果有多少千克?
  (6)60÷(1 + )
  通过各抒己见,探索结构之间的关系,把相同的思考过程提炼出来,进一步抽象化、符号化。这样,在面对新的实际问题时,就能把已有的方法和策略,类推到新的情境中,迅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这样的练习,可以丰富学生的联想,增强思维活力,提高思维敏捷性。
  (二)让数学思维在“图”中越飞越高
  运用线段图解决问题是一种数学技能。围绕“解决分数实际问题”对我校六年级学生做了调查问卷。情况如下:
  我们总想学生把线段图当做一种解题的策略,信手拈来。从上面的数据可以看出,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成人看似简单的线段图,学生理解有一定的困难。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分数的意义
  如:明明家有鹅4只,是鸡只数的,有几只鸡?
  “鹅是鸡只数的”中表示:1只鹅对应3只鸡,2只鹅对应6只鸡,以此类推,4只鹅对应12只鸡。
  理解的意义是一个破题的过程,清楚的破题,就自然而然地得到了解题的思路。因此,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过程中,应重视破题这个环节。
  2.由“文”到“图”
  从儿童视角出发,将数学知识的过程、方法和结果用图像进行表征,勾勒出数学知识的本质属性。借助于学生能见到的或想到的几何图形、线段图等,对数量关系的直接感知,帮助学生理清数量关系:哪个量作为单位“1”,哪部分是单位“1”的几分之几,抽象的数量关系变得直观,有利于学生把握数学问题的本质。
  3.图式结合,强化训练
  教材中提供现成的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题意,但学生并不理解画线段图的过程。教学中让学生自己试着画,还原图形,然后与教材中的图对照,发现错误及时纠正。学生会画线段图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问题,教师还应多鼓励。
  用线段图来表征数学问题,可以帮助学生轻松的解答复杂关系的实际问题,既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又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因此画线段这样的图式意识是一种重要数学观念,会用图式表征是关键数学能力,图式思维更是必备学习品质。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实验小学 )
  (责任编辑:杨强)
其他文献
摘要: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学的精髓,随着群文阅读教学的兴起,如何进行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是教师值得探究的问题。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把握文体特点、定位教学目标,找准诗词景物、体会景情关联,聚焦群文议题、匠心选择文体,比较归纳信息、内化语言运用等教学策略,以有效促进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研究。  关键词:群文阅读;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  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学的精髓,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是教师的责任和使命
期刊
摘要:新课程背景下,教学评价应以教学目标为依据,以促进师生发展、以学评教为理念指导,运用科学可行的方法,对教与学过程进行有价值的判断。建立发展性的历史教学评价体系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初中历史教学的评价内容包括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评价方式有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表现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历史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现有学业水平及课程内容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选用不同的评价方式,
期刊
古诗词是语文课程的重要学习内容,是儿童成长过程中开启语言之门、学会文字表达、丰富内心情感、积淀文学素养的媒介。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词占有一定比重。如何提升古诗词的教学效率,让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拓展自己的古诗文资源库?采用群文阅读的方式是一种有效的方法。群文阅读能在拓展学生阅读视野的同时,打开学生的学科之界、思维之界,感悟母语的丰富与厚实,提高语文素养。一、古诗词群文阅读的基础构建  古诗词是
期刊
摘要:自《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四基”以来,课堂学习评价依然是“两硬两软”。破解这种习得性教学误区,需要找到评价数学基本活动经验与基本思想在培育核心素养视域下的着力点。对于基本活动经验的课堂学习评价,要从经历、积累、联想三个层面来进行。对于数学基本思想的课堂学习评价,要努力突出评价维度与重心的基本性,要有效呈现评价功能与方法的情境性。  关键词:评价;四基;素养;误区  
期刊
“万事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学校的发展,必须遵循教育规律,结合师生实际,体现人文精神。校长对学校的领导,主要是通过设立愿景、凝聚团队和激励行为来实现的。  自担任校长以来,我一直在思考:面对新时代、新背景,高中教育应该树立怎样的先进理念、教师队伍应该怎样建设、学生应该怎样培养,才能推动学校全面发展,更好地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经过多年不断地探索、实践与反思,我越来越坚信:对一所学校而言,
期刊
“先学后教”,顾名思义,学生的自学在前,教师的教学在后,这打破传统课堂“教完再学”的模式,贵在重视学生有目的、有任务、有规划的进行自学活动。导学案正符合这一教学理念,在导学模式下,将导学案纳入小学英语教学中,不仅有效平衡了教材、教师、学生这三者之间的关系,还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彰显了“先学后教”的教学理念。一、运用导学案“先学”。培养预习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预习是学生必不可少的作业之一。可是该
期刊
摘要:史料是学生进行历史学习的基础和前提,史料蕴含着丰富的信息资源。在高三复习课“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中,教师可通过聚焦复习主题整合多种史料、充分运用史料指导信息处理、依托史料信息提升学科素养三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史料信息处理能力,提升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史料信息;处理能力;核心素养;高三复习  在历史学科学习中,史料是学生进行学习的基础和前提,史料蕴含着丰富的信息资源。本
期刊
在汉字书法艺术中,有“字划疏处可使走马,密处不使透风”之说,在笔画的疏密之间,体现了汉字书写的艺术之美。同样,在课堂教学时,也可以借鉴这一艺术,让课堂体现出“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的教学特色,更好地彰显语文学习的变化和丰富之美,也在教学快慢相间、疏密有致的节奏之中,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促进教学效益的提升。  那么,课堂教学的疏与密,应怎样进行安排呢?近日,笔者有机会观摩特级教师薛法根老师执
期刊
小学科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锻炼学生的科学素养,形成对大自然以及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现象的正确认识的学科。因此,在教学时应尽量从学生的思维起点出发,以“学为中心”的理念来安排课程,实施课堂教学,必要时还可以对教材的编排顺序做适当的调整。比如,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新的生命”这一单元,我们根据学生认知和教学需要,对前三课“油菜花开了”“各种各样的花”“花、果实和种子”的内容进行了适当
期刊
从数学学科的本质特征来看,促进学生积极从事数学思考活动,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是落实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着力点。计算教学不能只是关注“算”。学生在计算之前可以探究什么,该怎样探究,目前较少被教师关注和思考,这也成为了计算教学的盲区。如何引导学生在计算之前主动探究、积极思考,培养数学核心素养呢?下面以浙江省舟山教育学院钱金铎老师执教的“小数加减法综合训练”一课为例,与大家一起分享其中的典型经验。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