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童心在绘画中自由飞翔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ri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例一:学生满怀自豪地说:“老师,您看,这是我画的《热带鱼乐园》。我觉得这张画不涂颜色,只用各种线条来描绘热带鱼也很好看!”
  教师:“这画的是什么啊?老师并没有让你用线条的方式画画,上课的时候一定没有听清楚要求!拿回去重画!必须涂上颜色!以后做作业的时候听清楚老师的要求!”
  学生只好失落地拿回自己的画……
  例二:学生试探着说:“老师,今天画《热带鱼乐园》我用的不是色彩画,而用以前教过的线描来表现的,我很喜欢用这种方法画画,可以吗?”
  教师:“当然可以了。老师发现你的线条画很流畅、很饱满,如果画线条时多一些点、线、面的组合变化就更好了!”
  学生兴高采烈地去完善自己的画作……
  这两组镜头显示出:对待同样一个问题,不同教师持有相反的态度。看学生最后完成的作业,可想而知,肯定是后者的效果会比较理想。
  爱默森曾说过:“成功教育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只有尊重才能拨动孩子的心弦。”而我们的老师往往不能容忍学生的个性差异,常以“爱之深,责之切”的信条,忽视学习个性张扬的学生,采用冷酷的高压政策,要求他们言听计从。而这种教育方式扼杀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力。课程标准也指明:“尊重和保护人的个性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在美术学习过程中,对美术学习内容和方式的选择,必然受到学生个性的影响,所以美术课程是尊重学生个性的课程之一。美术课程在引导学生形成社会共同的价值观的同时,也努力保护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尊重个性,培养个性,发展个性是现代教育的一大目标。儿童画教学中,如何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尊重和发展,是老师们值得讨论的话题和研究的方向。
  一、 发散思维,彰显个性
  经常能在媒体上看到中外不同的绘画教学方式。如画水果,中国的绘画课堂上大都是老师先板演,画上一些漂亮的水果,再讲解,规定作画的工具选择、先后顺序、色彩表现的具体位置……然后才让学生拿起画笔跟着画。然而国外的老师上这课时,往往会抬来一筐水果,由学生对水果进行任意选择和组合,也可以拿在手里细细观察……然后根据自己的感受去画。最后,虽然中国学生的作品画得最像真实的水果,但都整齐划一,远没有外国学生作品的多样和生动性。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 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名言。我们应该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他们的求知实践过程应该是一种个性活动,充满生机和灵动。作为独特的生命个体,他们参与学习的过程应该体现差异和变化,而不是雷同,甚至划一。假如教师“好心”地把自己的成人经验和技法硬灌输给学生,甚至把一些自认为很不错的“范作”让学生亦步亦趋地进行临摹,那学生的思维就会被局限和僵化。这是对儿童想象和创造的扼杀。我们应该尊重儿童的创造欲望,相信他们天生就是画家。欣赏他们画的过程以及闪光的点子。赞美他们针对同一主题萌生出的不同想法,而不是纠缠在像不像的问题上。教师应该改变“灌输——接受”式教法,在教学的时候正确引导他们,鼓励儿童抛弃心理负担,毫无顾忌地创造,表达个性化的、具有生命力的内容,这才能创作出出人意料的好作品。不怕这些作品“不像”,就怕没自己的个性和想法。“不教而教”是现代教育的一个观点: “不教”,就是不把成人的技法模式过早地灌输给儿童;“教”,就是创造一个有问题的情景,激发儿童的创造力、想象力,尤其是自主的创造精神。
  儿童的绘画练习是在接受一种思维方法而不是学习纯技法,因此要开放思维和空间,在课堂上用贴近学生思想和生活的教学语言、贴切的体态语言、丰富的表情变化,造就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激发他们表现个性的欲望和进行创造的激情,进而释放个性化思维。同时鼓励学生走出教室和课堂,走向生活和自然,让学生拥有一颗开放、自由的心,使个性得到充分展现,很快进入学习和创新状态。例如,在教学《生长的植物》一课时,我认为不应该只在教室里看那些植物图片和教师的范作,想想操场和学校周围有不同种类的植物,可以让学生走出教室,一起来观察生长中的花草树木,感受着生命的力量和气息。由于每个儿童的生长环境、天赋都不相同,这会促使他们形成不同的审美观念。让他们用一双好奇的眼光去认识、观察世界,他们的作品往往随心所欲,对自己特别感兴趣的部分还会加以变形夸张。面对千姿百态的学生作品,我看到了独立的观察能力和感性的个性语言。
  二、 多样教学,培养个性
  1. 组织教学的多样化
  在课堂上,安排学生自由组合,形成人数不同的学习小组,使兴趣、爱好、个性相似的同学组合在一起,这种学习氛围相对宽松一些,有利于发挥个性。教师放弃在讲台边、黑板前振振有词的讲演,而是巡行于学生中间,与他们进行和谐的沟通,树立民主平等意识,给学生想说、直说、敢说的权利,让学生大胆发言,充分展现自己。学生在互动交流和作业创作中,常常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教师可以发挥个别辅导的优势,及时引导、调整,呵护学生的个性发展。
  儿童画教学应当重视情境体验,创设各种生活情境,让学生能心入其境、心悟其情,充分调动视、听、触、味、嗅等感官,相互沟通,产生共鸣,从而激发学生创造意识,提升审美境界。猜谜语、诵读古诗、出示标本挂图、欣赏主题音乐、播放各种录像、亲赴现场写生等都可以引发学生对生活的联想。
  同时,在教学中适时鼓励学生进行角色表演,不仅能使表演的人体验再现艺术的造型之美,也能使欣赏者捕捉到创作的素材。表演人的各种动态、情绪的流露、故事情节的展开、表演服装款式等等。这种直接的角色体验表达方式,能让学生创作的内涵变得更为感性化、趣味化、生活化,使艺术美不再神秘,不再盲目,不再模糊,真正达到塑造美之目的。
  2.作画方式的多样化
  先勾线,再涂色的方法是传统的儿童画的程式。这样的画法可让画面比较整洁,但统一这样操作会束缚一部分学生的思维。在作画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创造轻松、自由的氛围,及时鼓励一些具有创新欲望的儿童突破常规画法,大胆尝试、实践,不断发现、寻找到适合自己个性的创作形式,允许失败、允许重画,最大限度地发掘儿童的思维潜能。教师也可以适时出示古今中外的一些优秀儿童画作品,供学生分析和汲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自己喜欢的方法运用到自己的画作上,如用点、曲线、小色块来取代油画棒平涂背景的形式,使背景生动、活泼;画主体物时也可以用渐变或点、线、面结合的方法涂色;油画棒和水粉色的结合使用,造成蜡彩迷离的效果;拓印、拼贴和勾画配合等方法。这样,学生的作品才能出现 “争奇斗艳”的可喜局面。
其他文献
[摘 要]德育教育是小学生素质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而家庭和学校则是对学生形成良好习惯和优秀品性影响最大的两个阵地,家校共育这一模式的应用方兴未艾。为了避免家校共育流于形式、失去效用,必须牢牢抓住学生、家长、教师这三个基本点,以班级延展活动为基本面,合理有效地设计各种班级主题活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构筑起牢固、稳定、卓有成效的德育教育金字塔。  [关键词]德育教育;三点一面;主题活动  [中图分类号]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出现了很多偏离“以音乐为本”的现象,不少教师虽然点子多,但对于新教材、新教学理念理解不透、挖掘不深,没有真正理解综合的内涵,过于注重传授知识,使教学流于形式。因此,教師应多关注学生、关注音乐,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让音乐教学回归本色。  [关键词]新课程;课堂教学;音乐性;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3.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7)180
[摘 要]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新课改教学理念,将任务教学设计为导学案,改革课堂教学结构,不断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任务型 教学策略 导学案 自学能力 自主探究  [中图分类号] G623.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24-031  目前,小学英语教材大多数是按照话题编排,每个话题为一个单元任务展开教学。我结合新
[摘 要]在小学品德课中,教师对学生起着不可忽视的引领作用。教师对学生的引领要扎实,教师要给足学习时间、关注学习方式、注重以学定教。教师只有掌握了引领的诀窍,才能在小学品德课中发挥更好的引领作用,而学生也才能在品德课中得到更高效的发展。  [关键词]引领 高效 小学品德课 教师 引领作用  [中图分类号] G623.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30-054
古往今来,世界范围内的文学作品浩如烟海,异彩纷呈,尤其是文学名著,更是人类历史文化精髓的沉淀,同时,文学名著不可避免地拥有时代的烙印,它是某一特定历史时期文学成熟和繁荣的显著标志。学生如果能从小学开始阅读名著,毋庸置疑,它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我多年来一直辛勤耕耘在小学语文教学一线,而且一直积极地将文学名著引入语文课堂。经过20年的语文课堂教学实践,我觉得带领学生走进经典文学
在生命科学教学中,有机渗透并合理整合人文教育内容,组织学生开展生命种植饲养等体验活动,增加学生认知广度与深度,探究生物的多样性、共同特征、环境影响,以及健康生活等问题,能有效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实现学生智慧与精神的双丰收,为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奠定良好基础。笔者曾经以《养蚕》单元教学为例,做了初步的尝试,现介绍如下,以供研讨。  一、以学生活动为主体,体现人文关怀  人文精神就是指“一切要
[摘要]“九思”最初由孔子提出,在《论语·季氏篇第十六》中记载着“君子有九思”,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探索“九思”的教育实践,从学习层面、生活层面和社会层面进行教学设计,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领悟其中所包含的深刻内涵,学会生活,进而认识世界,最后成为一个善思、善学、善问的人。除此之外,“九思”对当代教
[摘要]最近,“微元素”已逐渐步入小学语文课堂,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常态。寻找儿童写作可“攀升”的支架,在仿写中、在理解处、在想象中培养学生的微写作能力,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语文课堂;微写作;可“攀升”支架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7)36001201  “微元素”已逐渐步入小学语文课堂,成为语文课堂教学
[摘 要]如何有效转化班集体?实践证明,应该以培养学生责任心为锲入点,通过四步骤策略转化班集体。  [关键词]责任心  [中图分类号] G6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21-091  责任心是一个人生命成长的纤绳,是优良班集体的核心元素。培养责任心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自信心、意志力、积极向上、关爱他人与集体等诸多优秀品质的过程。要转化缺乏责任意识的班集体,
[摘 要]一个好的拓展练习,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课堂内容的综合,是学科知识的应用和迁移。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拓展训练:强调生活化,体现拓展的实践性;添加“调味品”,凸显拓展的趣味性;激发想象力,实现拓展的创造性。  [关键词]拓展练习 语文素养 有声作业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36-015  一个好的拓展练习,是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