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比上语文课更管用?

来源 :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dmkh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学科的基础是阅读,如果孩子有听、说、读、写的能力,没有阅读作为基础的话,其他能力是很难得到提升的。
  没上语文课的学生考出了好成绩
  还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的时候,我作为一名中学语文老师,遭遇了好多尴尬。有一年,我在高密四中,有两个班没有语文老师,因为高一新扩了两个班。没有办法,那个时候,乡村学校要聘到新毕业的大学生很困难。所以,在四个月的时间里,这两个班是没有语文老师的。
  学校没有办法,只好让其他班的语文老师来代课。这个代课是没法代的,为什么呢?因为大家都教两个班的语文课,是很辛苦的,再给别的班代课,很困难。没有办法,只好老师和学生一块儿制定他们的自学计划,让学生去自修,同学们实在感到太枯燥的时候,老师就把学生放到阅览室里去读书,或者把图书馆的书借到教室里让学生读。
  一个学期下来,从学校到语文学科的老师,都捏了一把汗,担心这两个班的语文成绩,可是期末考试成绩出来,却让语文老师很尴尬:这两个班的语文基础知识并不比平行班低,相反,阅读题目和写作题目的成绩比平行班的成绩还略好一点。
  这件事情让我们开始思考:我们(语文老师)到底在干什么?我们课堂上那一些汗水,那一些努力,到底起了什么作用?
  初一的孩子能答高三语文卷,奥秘在阅读
  带着这样一种思考,1995年,我來到了高密一中,在这里又遇到了一件事:一位考上大学的毕业生,写信给他没有考上大学、正在一中复读的一位好同伴,介绍各个学科的学习方法。当谈到语文的时候,这个学生告诫他的同伴:“语文,你可千万别上语文老师的当!语文老师在课堂上讲的那些东西没用。”
  这封信后来被这个班的班主任老师发现了,回到办公室,她当着全办公室的语文老师讲了这封信的内容,我发现,老师们好长时间都没有说话,大家真的被刺疼了!但也确实是被刺中了!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个学生说的话有一定道理,我发现,语文教改的时机到了。
  为了统一老师的思想,也统一家长的思想,在那个学期的期末,我就让刚刚上初中一年级的儿子和上初中四年级的内侄女,参加了高三的语文期末考试。
  卷子批出来,就更加让我尴尬了:当时高三还有两个复读班,他们的平均分是84.5分,但是,这两个孩子的平均分却跟高三的平均分不相上下,初一的孩子考了82分,初四的孩子考了85分,这两张试卷直到今天我还保存着。
  这两个孩子一个差了六年,一个差了三年,虽然老师在语文课堂上进行了大量的讲解、大量的训练,但他们有的是什么呢?他们有的,是在不同的年龄大量阅读适合他们的名篇名著。
  因为我在他们很小的时候就推荐了适合他们不同年龄、不同年级的阅读书目,购买了大量的图书,我书架的书在不断地减少,他们书架上的书在不断地增加——当买的书不能满足的时候,他们就把我的书也偷偷地拿到自己的书架上,有些还写上他们的名字。
  暑假的时候,我让读初一的儿子写下“你最喜欢的十本书及其理由”,他在初一读的都是这样一些书:《纸牌的秘密》《涅克维奇精选集》《死水》《鹅掌女王烤肉店》《伊豆的歌女》《唐宋名家词选》《雍正王朝》《苏菲的世界》《契诃夫精选集》《戴高乐传》。其中,《戴高乐传》他买了三本,每一本都比照着读,而且能找出同样一场战争,哪个传记写得比较好,哪个传记写得有问题。
  这十本书中,有三本书是哲学书籍。就是说,一个孩子的认识水平,如果我们给他积累了,如果给他大量地铺垫了,他的高度就会超出他这个特定年龄段。正是他们自己的阅读、涵咏、积累和感悟,提高了他们的语文成绩。
  我记得儿子后来在初三的时候又参加了一次高考,当时语文考了122分,但是再到三年之后,高三参加高考的时候,也没有突破123分。这就说明:语文到了一定程度以后,有些东西是考不出来的,但是阅读的力量却能够影响一个孩子的终生。
  有了这样一个经验之后,我们就在这一年进行了改革,把常规的语文课,由每周六节,改成了两节由老师在课堂上完成教材,四节由学生自主阅读——把学生放到阅览室。
  这些学生非常努力,学习非常有成果。他们的语文成绩当时在市里遥遥领先,而且,不仅仅是语文成绩遥遥领先,更重要的是,还影响到了他们的整体素质——在这些学生之中,还出了一个山东省的文科状元。
  由此,我们感觉到:语文学科的基础就是阅读,尽管我们要培养孩子的听、说、读、写能力,但是如果没有阅读作为基础的话,孩子的这些能力是很难得到提升的。
  中学毕业前,阅读量应突破千万字
  有一些数据,大家可以看一下:上海市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阅读4000万字——九年时间学生要读400本书,平均每人每年要读45本书左右。但是,这个规定还没有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世界上平均每年读书最多的民族是犹太人,他们平均每年每人读书达64本,这不是指学生,还包括成年人。
  关于阅读量,好多名家也通过自己的阅读经历提出了一些想法。
  张光斗说:“如果一本书10万字,那么,每个中小学生每年读40本书,一年就是400万字。”
  《小布头奇遇记》的作者孙幼军说:“以平均每本书10万字计算,中小学学生每个月至少应该读一本,认真地读,而不是走马观花,能读两本更好。”
  柳斌说:“每天课外读一篇千字文,应该是个基本的要求。如果能做到,则一年之内可达到36万字,十二年则可阅读430多万字。所以,中小学阶段阅读500万1000万字应当是合适的。”
  这样一些话,是想说明一个道理,就是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都要培养,但是,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基础。
  名著并非就必读,因为未必适合孩子
  好多家长和我说,你们家孩子好,你家孩子喜欢读书,我家孩子不喜欢读书,我说,到现在为止,我还没有发现哪一个孩子不喜欢读书,不喜欢读书的原因,是不喜欢你给他的书。   我们家长现在带着孩子到书店去,一买就买提高成绩的书、马上见效的书、他不喜欢的书,所以,孩子不是不喜欢读书,是不喜欢家长给他推荐的书。
  现在出版界也有好多误区,所以要慎重选择图书。一个误区就是,好的名著被改编成了连环画,这是非常愚蠢的一件事儿。把《红楼梦》改编成小学生读的连环画,他能学到什么呢?这是害了《红楼梦》。
  其次,我们一定要把好的东西在恰当的时间送给孩子。我曾经做过一个调查,我们选了十位学生,问他们:“你喜不喜欢《红楼梦》?你是什么时间读的《红楼梦》?”
  有七位学生说喜欢《红楼梦》,这七位学生是什么时候读的《红楼梦》呢?一个是高一寒假,一个是初四到高二,一个是高一暑假,一个在高二,一个在高一暑假,一个是初四暑假,一个是高一至高二上学期。
  还有三位学生不喜欢《红楼梦》,我调查了一下,全是在小学和初一时读的《红楼梦》,从此他就不喜欢这玩意儿了,你再让他读就很困难,就伤了他的胃口。所以,我们一定不要把好的东西在不恰当的时间送给孩子。
  另外,有些名著是有特定内涵的,并不适合孩子读。
  我想引用费孝通一句话,他说:“我小的时候,还没现在的孩子们幸福,很少有专门为孩子们写的书,我只能从爸爸妈妈的书架上找书看,比如说《三国演义》《水浒传》,里边说你一刀我一枪的,很精彩。”
  但我始终不建议孩子们读《水浒传》,这本书没有一定的见解能力会出问题。因为书中写的那种义气,那种杀杀砍砍,很容易养成孩子模仿的习惯。
  再一个,好多名著是挺好,但不是孩子的名著。有些人心非常好,覺得孩子们读名著,这么厚读不了,所以就把它缩写了。这一缩写可坏了,情节一删减,这人物也不丰满,从此孩子就不喜欢了。
  书店里有好多这种书籍,特别危险,一定不要读这种缩写的书。缩写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儿。只有极其个别的作家,驾驭能力非常强的作家,才能够缩写出来。所以这些缩写的书,我们不建议去读。
  还有,警惕假的少儿书籍。我举一个例子,有一本给小学生读的科普书,是一个著名科学家谈地球资源,但是随便拿出其中一段话来,你就读不懂,连我们都读不懂。比如,里面谈到矿石的时候,说“矿石是指一种在现有的技术和经济条件下,能够从中提取有用成分的自然矿物聚集体”——这不坏了么?这不越搞越糊涂么?所以,要谨慎为孩子挑选适合他们阅读的文章和图书。
  (责编 宋行军)
  注:李希贵,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曾任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从事教育三十多年来,先后主持语文主题学习、新学校行动研究、中小学育人模式创新等多项课题,取得较好实践效果。本文根据他的讲座内容整理。
其他文献
摘要:班主任是学校班级教育工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联系班级中各科教师的纽带;是沟通学校与各种学生组织、家庭和社会的桥梁;是学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骨干力量。  关键词:班主任 教学 学生  有人说:班主任是世界上最小的主任.也有人说:班主任是学校里最苦的岗位。在班主任工作中,我感触颇深,有几分劳累,几许收获,我咀嚼过失败的苦涩,也品尝过成功的甘甜。经历过一次次心灵的历程,我认为
目的:研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extracellular signa1- regulated kinases,ERK)在脑缺血耐受诱导中的作用,并观察疏血通脉胶囊预处理对其的调控作用。探讨疏血通脉胶囊预处理
当今社会对教育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人才的培养规格和培养目标上要求从培养知识积累型人才转向培养创造型人才,要求学习者能够有良好的素质和创新发展的能力。这就要求更加重视学习者的学习效果,让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包含更多的主动获取知识、处理信息、促进发展的成分。为达到这样的培养目标,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提供了好的机遇,它不仅为学习者提供了各种供选择的学习资源,还将导致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课程内容、教育模式、
纸墨香,也就是我们通常说到的书香,是足以装点我们的生活的。一个人,读书多了,久了,气质与审美也就显得与众不同。一个房间,书多了就会好看起来,三毛说:“书是非常优雅美丽的东西,用它来装饰房间,再合适不过。”  有人总说没时间读书,其实,这是一个堂皇的借口。有许多古人利用时间的“竹头木屑”阅读,就颇有收效。时间上的“竹头木屑”,就是善于累积。只要留心,只要在意,零碎的时间俯拾即是。古人读书崇尚“三上”
期刊
十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让我深知:教学评价在课程改革中起着导向与监控的重要作用,是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当前学校教学评价存在着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而忽视了改进激励与促进发展的功能。由于过分侧重甄别作用,因此在评价时往往只看结果,不考察学生的学习过程,造成了只有个别学习优秀的学生能得到积极评价,产生愉快的体验,自信心得到激发,而大多数学生成了隐性的失败者,难以形成积极健康的情感体验。每一个人的发展
1 种薯的预处理1.1 晾晒种薯收获后,先在田间堆放小堆稍加晾晒,散发水分,以利于贮藏,一般晾晒4天,就能明显降低发芽率。1.2 预贮夏秋季收获的种薯都需堆放在阴凉、通风的室
在历史学习中,历史地图和文字、图片、图表等材料一样,成为学生感受历史的基本信息之一,亦成为教师进行历史教学的重要材料。历史地图是历史上人类活动的空间展示,它提供了直观的确切的地域空间图像,具有文字难以表达的效果,与课文相辅相成,是历史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利用历史地图,我们可以形成准确的空间概念,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有效地减轻记忆负担。那么,怎样在历史教学中进行历史地图教学呢?  一、重视历史地图的
目的:本课题拟探讨慢性失眠症患者与无失眠症人员的中医体质特点,分析慢性失眠症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的分布规律,归纳总结中医体质和慢性失眠症的相关理论及研究成果。分析中
孩子不是不爱看书,只是家里的氛围不好,凭什么大人们都在玩,偏偏就让孩子看书?  我深知阅读对于人一生的重要影响,所以希望女儿能够爱上读书。女儿两岁时,我就给她买了很多绘本,还特意给她在图书馆办了一张借阅卡。女儿最初很兴奋,总是一蹦一跳地去挑选她想看的书,回来后让我读给她听,但后来,借回来的书往往到了还书时间,她还没看几页,我又气又恼地对她说:“快看书去。”  “爷爷奶奶看电视,你和爸爸玩游戏,为什
期刊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中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还有助于培养事实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实验方法。多年来,我们一直强调在化学教学中要重视实验教学,但实际上,我们却一直在忽视实验教学, 就出现了课堂上老师“讲实验、画实验”,课后学生“写实验、背实验”的现象,而化学实验的真正内涵——动手、动脑、观察、探索等却被弃之一边,学生的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