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社会对教育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人才的培养规格和培养目标上要求从培养知识积累型人才转向培养创造型人才,要求学习者能够有良好的素质和创新发展的能力。这就要求更加重视学习者的学习效果,让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包含更多的主动获取知识、处理信息、促进发展的成分。为达到这样的培养目标,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提供了好的机遇,它不仅为学习者提供了各种供选择的学习资源,还将导致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课程内容、教育模式、教学方法、教育手段乃至教育体制等全方位的变革。因此必须以现代教育思想来考虑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应用与创新的发展策略。同时要求教师在传授教材知识的同时,摆脱传统教育的弊端,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那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第一,要重新认识信息技术与创新教育的关系。
钱学森在讲到教学方法的革新时说:“把现代信息技术引入到教学中来,即电化教育,这就是用通信卫星,把一个教师的讲课用电视广播到全国的课堂,而课堂也不是传统的一大间教室,全国都成为一个大课堂了”。要研究现代教育技术,首先要认识“信息”。信息技术在我国中小学教育中应用的总的或根本的策略应该是树立现代教育观念,强调运用教育技术的理论与方法支持和指导信息技术在我国中小学教育中的应用。新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扩大了学习的资源,改善了学习环境,丰富了传授的方法与途径。信息技术教学着重培养的是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与自学能力、创新能力。我们的教育应该是一种创新教育,应该是能“加快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和能为创新人才脱颖而出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的教育。
第二,为学生创设创新的机遇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只有提出了有一定引导性的问题,才能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所以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应注重相关课时问题的设计,使其能起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作用。例如在讲授给学生如何设置 PowerPoint的背景时,可以在看完课堂演示后给他们提出:如何运用填充效果设置 PowerPoint的背景。学生们带着问题积极思考,结果创造出了不止一种解决方法。如有的学生,可利用“图片”菜单,运用旧知识——网络,从网上下载自己喜欢的图片设置PowerPoint的背景,也可利用“渐变”菜单和“纹理”菜单设置出不同的PowerPoint的背景。接着,教师可以再次提出问题:怎么样才可以把每张的幻灯片设置成不同的背景。同样,做出来的结果也是各式各样的。
只要教师能去认真地分析教材,精心地设计问题,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给予学生更多的空间互相交流和探索,绝大部分知识都是可以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掌握的。与此同时,学生在积极思考与探索的过程中,不仅学到的基础知识得到了应用,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了到培养,更主要的是摆脱了长期依赖教师传授的学习模式,自主学习,积极探究,不断创新的精神得到了充分的培养,从而渐渐形成了创新的能力。
第三,诱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学生从生活中的各种渠道得知有关信息技术某些单方面的认知。而这种对知识的欠缺使学生对信息技术这门学科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兴趣是学生探索、创造的力量源泉,因而对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可利用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过去的组织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对学生学习热情的激发,常常以“教”为主体,整个教学过程以枯燥的示范演示为主,使学生浓烈的学习兴趣一直处于低谷中,甚至带来厌烦的情绪。因此,要想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教师要组织教学上下功夫。
1、明确目标,激励学习。据研究表示,当人们的行动有明确的目标,并且把自己的行动与目标不断加以对照,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进行速度和与目标相距的距离时,行动的动机就会得到维持和加强,人就会自觉地克服一切困难,努力达到目标。因此,要让学生了解到社会的变革,计算机将来的走向,二十一世纪的文盲将会是不会使用计算机的群体,让学生清淅知道学习计算机的必要性和紧迫感。同时,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出示目标,从而使学生有明确的方向,使学生自觉投入学习中,激发其进取心。
2、软件教学,营造创新氛围。事实证明,只有学生对事物存在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才使他们所能掌握到的知识和技术,做出一定的创新行为和得出一定的创新价值。所以,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可根据情境教育的原理,创设充满美感和智慧的学习氛围,使存在于学生脑海里的“要我学”的思想观念更改为“我要学”,化被动为主动,从而保持昂奋的学习劲头,使他们能在一种自信、成功的体验中发展创新能力。例如,在教授幻灯片制作的时候,教师可先出示自己预先做好的幻灯片,在里面插入动画、声音、图片、电影等各种多媒体插件,引发学生对学习幻灯片的兴趣,然后以一张精美的幻灯片为例,看看它的制作过程,使学生能掌握对幻灯片的基本操作。在练习的过程中,教师明确一个任务:利用PowerPoint制作一张精美的“明信片”送给自己的亲朋好友。大部分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积极性很高,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制作的“明信片”形式多样,涌现了不少富有创意的电子作品。
在这样充满好奇和轻松愉悦的氛围下,学生自然随着好奇心的驱动,认真仔细的听完每一个制作的步骤,这样既完成了教学目标,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学生创作的思绪将如潮水一样不断地涌现出来……最后教师还可以将学生完成的作品进行评点和展示,使课程在一片欢乐的气氛中结束,为以后的每一节信息技术课程营造一个较好的氛围。
第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教师对学生是教学主体的认识和实践,还处于一个比较低的水平。因而,教师在思索如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同时,首先应摆脱过于重视传授知识,轻视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给学生主动学习的机会不多,限制学生读书思考的自由等传统观念的束缚,将学生摆在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为每个学生提供对学习内容自主选择的空间。同时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征进行鼓励性教育,因为学生的荣誉感特别强,并且对表扬的反应特别敏感。所以适度的表扬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会鼓励他们奋发向上,大大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因而,在教学中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和自主实践的机会,让学生有大胆的创作和想象的余地。鼓励他们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以某一任务为出发点,采用各自喜欢的方式解决问题,而非局限于课本或者教师提供的标准材料,这是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创新教育的关键。所以教师要从学生的学习规律出发,根据教学内容,确定好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形式、方法等。在实践上,不怕打破定势,尽量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
总之,信息技术教学不仅在于计算机知识的传授,而是通过计算机基础知识的传授,从分析问题解答问题入手,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促使他们能更好的适应未来信息社会的学习的需要,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
第一,要重新认识信息技术与创新教育的关系。
钱学森在讲到教学方法的革新时说:“把现代信息技术引入到教学中来,即电化教育,这就是用通信卫星,把一个教师的讲课用电视广播到全国的课堂,而课堂也不是传统的一大间教室,全国都成为一个大课堂了”。要研究现代教育技术,首先要认识“信息”。信息技术在我国中小学教育中应用的总的或根本的策略应该是树立现代教育观念,强调运用教育技术的理论与方法支持和指导信息技术在我国中小学教育中的应用。新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扩大了学习的资源,改善了学习环境,丰富了传授的方法与途径。信息技术教学着重培养的是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与自学能力、创新能力。我们的教育应该是一种创新教育,应该是能“加快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和能为创新人才脱颖而出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的教育。
第二,为学生创设创新的机遇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只有提出了有一定引导性的问题,才能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所以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应注重相关课时问题的设计,使其能起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作用。例如在讲授给学生如何设置 PowerPoint的背景时,可以在看完课堂演示后给他们提出:如何运用填充效果设置 PowerPoint的背景。学生们带着问题积极思考,结果创造出了不止一种解决方法。如有的学生,可利用“图片”菜单,运用旧知识——网络,从网上下载自己喜欢的图片设置PowerPoint的背景,也可利用“渐变”菜单和“纹理”菜单设置出不同的PowerPoint的背景。接着,教师可以再次提出问题:怎么样才可以把每张的幻灯片设置成不同的背景。同样,做出来的结果也是各式各样的。
只要教师能去认真地分析教材,精心地设计问题,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给予学生更多的空间互相交流和探索,绝大部分知识都是可以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掌握的。与此同时,学生在积极思考与探索的过程中,不仅学到的基础知识得到了应用,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了到培养,更主要的是摆脱了长期依赖教师传授的学习模式,自主学习,积极探究,不断创新的精神得到了充分的培养,从而渐渐形成了创新的能力。
第三,诱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学生从生活中的各种渠道得知有关信息技术某些单方面的认知。而这种对知识的欠缺使学生对信息技术这门学科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兴趣是学生探索、创造的力量源泉,因而对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可利用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过去的组织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对学生学习热情的激发,常常以“教”为主体,整个教学过程以枯燥的示范演示为主,使学生浓烈的学习兴趣一直处于低谷中,甚至带来厌烦的情绪。因此,要想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教师要组织教学上下功夫。
1、明确目标,激励学习。据研究表示,当人们的行动有明确的目标,并且把自己的行动与目标不断加以对照,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进行速度和与目标相距的距离时,行动的动机就会得到维持和加强,人就会自觉地克服一切困难,努力达到目标。因此,要让学生了解到社会的变革,计算机将来的走向,二十一世纪的文盲将会是不会使用计算机的群体,让学生清淅知道学习计算机的必要性和紧迫感。同时,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出示目标,从而使学生有明确的方向,使学生自觉投入学习中,激发其进取心。
2、软件教学,营造创新氛围。事实证明,只有学生对事物存在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才使他们所能掌握到的知识和技术,做出一定的创新行为和得出一定的创新价值。所以,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可根据情境教育的原理,创设充满美感和智慧的学习氛围,使存在于学生脑海里的“要我学”的思想观念更改为“我要学”,化被动为主动,从而保持昂奋的学习劲头,使他们能在一种自信、成功的体验中发展创新能力。例如,在教授幻灯片制作的时候,教师可先出示自己预先做好的幻灯片,在里面插入动画、声音、图片、电影等各种多媒体插件,引发学生对学习幻灯片的兴趣,然后以一张精美的幻灯片为例,看看它的制作过程,使学生能掌握对幻灯片的基本操作。在练习的过程中,教师明确一个任务:利用PowerPoint制作一张精美的“明信片”送给自己的亲朋好友。大部分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积极性很高,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制作的“明信片”形式多样,涌现了不少富有创意的电子作品。
在这样充满好奇和轻松愉悦的氛围下,学生自然随着好奇心的驱动,认真仔细的听完每一个制作的步骤,这样既完成了教学目标,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学生创作的思绪将如潮水一样不断地涌现出来……最后教师还可以将学生完成的作品进行评点和展示,使课程在一片欢乐的气氛中结束,为以后的每一节信息技术课程营造一个较好的氛围。
第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教师对学生是教学主体的认识和实践,还处于一个比较低的水平。因而,教师在思索如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同时,首先应摆脱过于重视传授知识,轻视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给学生主动学习的机会不多,限制学生读书思考的自由等传统观念的束缚,将学生摆在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为每个学生提供对学习内容自主选择的空间。同时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征进行鼓励性教育,因为学生的荣誉感特别强,并且对表扬的反应特别敏感。所以适度的表扬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会鼓励他们奋发向上,大大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因而,在教学中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和自主实践的机会,让学生有大胆的创作和想象的余地。鼓励他们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以某一任务为出发点,采用各自喜欢的方式解决问题,而非局限于课本或者教师提供的标准材料,这是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创新教育的关键。所以教师要从学生的学习规律出发,根据教学内容,确定好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形式、方法等。在实践上,不怕打破定势,尽量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
总之,信息技术教学不仅在于计算机知识的传授,而是通过计算机基础知识的传授,从分析问题解答问题入手,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促使他们能更好的适应未来信息社会的学习的需要,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