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HO中国上市 到底谁高估了谁?

来源 :楼市·商务房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chaoli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仅仅只有100多万平方米的土地储备量,却能够成功上市,SOHO中国凭借的是良好的公司业绩和优质地段还是得益于海外资本普遍看好中国地产;而上市之后,SOHO中国又拿什么来保证券商和股民的利益?
  
  10月8日,SOHO中国在香港成功上市,在一些人为当日成交价最高达到10.2港元,比每股发售的8.30港元高出23%而赞叹不已的同时,一些质疑SOHO中国土地储备不足的声音也此起彼伏。“转战商业地产”的老潘从未购买过一支股票,却为其公司远航鏖战股市,在任志强的华远借壳上市失利的情况下,幸运地赶上了“2007地产公司上市年”的末班车,这对中国房地产市场是喜是忧?
  
  百万土地储备挑战上市门槛
  
  “SOHO中国100多万平方米土地储备上市?”
  “SOHO中国上市可能成为转型契机?”
  “SOHO中国拿什么保证券商和股民的利益?”
  ……
  如果在雅虎搜索引擎上输入“SOHO中国上市”几个大字,你会看到约1,400,011项结果,30%以上是上述观点的重复。质疑,伴随着10月8日SOHO中国的上市迅速蔓延开来。
  据潘石屹自己“交待”,SOHO中国的土地储备有100多万平方米,是碧桂园的1/45,就连香港路演时,投资者也对此表示质疑。但是他当时的解释是,这100多万平方米的土地储备都在北京最中心区,他反问,北京CBD一平米的土地价值能和内蒙古的一平米土地相提并论吗?但是,潘石屹自己清楚,资金是房地产企业的命脉,否则也不会在脚底板生出水泡的情况下,一瘸一拐地穿梭于中环各个大厦之间,用自己的价值理论“武装”投资者的头脑,为的不就是SOHO上市能带来大量可用于未来继续在黄金地段拿地的资金么?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截止2007年10月,中国房地产企业上市公司共90余家,而在这些房地产公司中,SOHO中国是土地储备最少的一个。
  


  “没钱!”这是潘石屹在回答《楼市》记者关于上市原因时,干脆的回答。因为没钱,潘石屹的公司从1995年成立之初,经过2002年正式更名为SOHO中国,再到2007年10月SOHO中国香港上市的这12年间,只存储了100多万平方米的土地。所以,从来不买股票,直到上市之后仍称对股市一窍不通的潘石屹,在经历了2002年上市失败之后,再次挑战股市。
  上市意味着有钱,那么筹集来的大笔钱用来干什么?对上市公司而言,买地,无疑是最大的支出。因此有人猜测,老潘上市为的就是不免俗地大量圈钱、再圈地,成为继首开、万科、保利、金地、碧桂园等以天价土地赢得土地使用权的又一“地主”。
  对此,潘石屹断然予以否认,他称自己不会为迎合某些投资者幼稚的想法而去疯狂囤地。相反,潘将继续他五年来的商业模式:追求优质地段的土地储备、快速的销售及巨大的销售额、在单位面积上最大限度制造利润,用他的话说这叫“在最好的地段上建造最好的房子”。
  对此,持反对之声的业界大腕们纷纷认为,90余家上市公司中,能够保持良好市值业绩,并在开发领域有所作为的仍是那些土地储备相对丰富的企业,以土地储备位居国内第一、达到4500万平方米的碧桂园为代表的2007上市房企,正在进行着“圈钱——圈地——再圈钱”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而潘石屹100多万平方米的土地储备想要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占有一席之地,举步维艰。
  
  散售如何确保投资利益?
  
  在外界不看好的情况下,SOHO中国还是在10月8日这天在香港联交所成功上市了,购买SOHO中国大量股票的投资者和海外基金都相信了这个公司高赢利能力和创新商业模式的神话,甚至连生长在香港这个弹丸之地、对土地的珍贵了解最深入的香港股民都会掏腰包购买一个“土地储备不足”的内地开发商的股票。
  据记者了解,2002年SOHO中国在满怀信心的情况下,因海外券商的认购价格远远低于香港投资银行开出报价的50%,而导致上市未果,当时潘石屹面临的同样是土地储备不足的问题。
  然而经过近十年的发展,SOHO中国保持着每年一个商业项目的开发速度和每一个项目的成功运作、良好的销售业绩赢得了海外资本的认可。用老潘的话说,“五年来SOHO的业绩比02年我们给投资者讲的故事还要好”(见表1),截至2007年10月,SOHO中国2007年的销售业绩已经完成计划收入,并已提前完成2008年销售业绩的30%。
  这种业绩让SOHO在此次路演进行至中东的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城市——迪拜的时候,甚至连沙特、科威特都特意派王室专机将自己国家的王子送到潘石屹面前要求获得SOHO中国的股权。
  不仅如此,就连一贯看重土地储备量的香港投资者也被潘石屹的“地段论”所折服,他们相信,在北京拥有国贸、三里屯、光华路、甚至前门大街商业地段的潘石屹和他的SOHO中国,就像在香港拥有中环土地的“老板们”一样,可以为其带来长久的、可持续的利润。
  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SOHO中国在上市之前之所以会取得较大的利润,极大的原因在于老潘自己坚持的商业散售理念,而在商业地产发展到今时今日,越来越多的“惨痛”经验告诉我们,商用物业的持有与否与其未来市场表现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远不要说已经“荒废”多年的巨酷,就看SOHO尚都、建外SOHO商铺就能知道,在物业出售以后,由于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分离,让项目开发者——SOHO中国失去了对其项目整体商业规划、布局、管理以及最关键的后期运营的可操控性,导致这两个商用物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达不到聚集人气和培养商业氛围的“理想状态”,从而使一部分散户商家的利益受到损失。最终,2007年8~9月,SOHO尚都商户因不满意商铺经营状况而向潘石屹发难。
  在这种并不成功的商业运作模式下,海外资本大举收购SOHO中国股票,其未来获益情况恐怕不容乐观。
  
  中国房企价值被高估?
  
  显然,通过自身商业运作的日渐成熟,SOHO中国此次上市成功的重要因素就在于海外资本的认可。其实,就在10月8日,SOHO中国上市当天,国内地产上市公司也没闲着,万科当天以31元的价格增发的股票,当即获得33元涨停的获益。而据深交所相关人士介绍,在当天认购的资金来源中,40%左右来自香港、新加坡等海外市场。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6年境外资本投资中国房地产的金额达到82.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1.9%。
  记者采访了解,在上海,境外资本依然是上海房地产投资市场的主角,投资类型主要以办公物业、高档住宅为主。2005年外资在上海投资成交总面积超过32万平方米、总价值65亿人民币;2006年外资进入整体购买物业总成交面积达到100万平方米,总成交价值超过180亿元人民币。而上海业内人士分析指出,2007年肯定要比180亿元还要多。
  同时,一些研究机构的数据也支持海外基金在中国的房地产投资。德意志银行旗下的房地产业务机构RREEF日前发布报告指出,中国住宅项目的毛利率高达20%-30%,未来表现可能超过美国。世邦魏理仕发布的报告也显示,2006年全球写字楼投资收益率,北京和上海以8%并列首位,高于纽约、芝加哥、多伦多等地1个多百分点,而巴黎、悉尼、中国香港等城市的收益率只有4%-5%。对潘石屹来说,更是深知海外资本介入对他的好处。此次为SOHO中国吸纳资金作担保的高盛(亚洲)有限责任公司、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UBS AG,此次从中东、亚洲(香港、新加坡)、欧洲(英国、德国等)、美洲(美国为主)为SOHO中国赢得169倍公开认购股,更因此令其股价在成交第一天就创下最高时高出发行价23%的奇迹。(见表2)
  

  但同时有一种声音认为,SOHO中国的上市成功印证了海外资金对国内房地产企业以及整个中国楼市的过高估计。对此,中国股票资本市场部主任朱俊伟认为,中国房地产市场和企业的价值并没有与国外资本对其认知产生巨大偏差。“偏差的是价格,而并非价值。这点必须强调。商品房价格上涨过快,让众多房地产企业对上市趋之若鹜,目的是为了更多地在这个市场获取开发资本——土地、建设产品——房屋,从而挣钱。这样的循环使中国的土地、房屋价格不断攀升,也令老百姓的房价预期越发走高,房子越贵购买人群越疯狂,成了恶性循环。”
  他进一步分析指出:“但是要认识到,作为发展中的国家,资产价值攀升是不可避免的一个阶段,因此,房地产市场的价值就在这个时期更容易被国际资本认可,同样的,这个市场内的主体——中国房地产企业的价值也就随之被认可。”
  国庆前后,以远洋地产、SOHO中国为首的内地房企掀起了上市小高潮,尤其是不具土地储备优势的SOHO中国以“商业地产”为主导模式而成功上市,在业内备受关注。《楼市》特专访潘石屹以及与其关系颇有渊源、被称为地产教父的邓智仁先生,并附REPA(北京)房地产专业人士协会副会长卢志华、国泰君安(香港)地产行业分析师DENNISYAO等业内人士对SOHO中国上市模式和房企上市评价的见解,以飨读者。
  
  SOHO中国的商业模式仍需转变——REPA(北京)房地产专业人士协会副会长卢志华
  
  潘石屹高调宣称的SOHO中国的“制高点”理论,有一定道理。第一,CBD区域的土地成本本身就高于郊区土地成本,第二,CBD区域的土地利润价值也要比郊区土地利润价值要高很多。
  商业地产开发企业要上市,不光要具备很好的开发能力,还应该有良好的、社会认可的固定收益。从商业地产后续运营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几乎所有的商业地产开发商都认为,持有经营才是保障商业后续生命力的唯一路径。但是SOHO中国通过楼盘销售回笼资金,走上上市之路,为公司带来更多的资金。这种做法在中国还是有一些市场,因为有散户接盘,但是长远来说不是一个很好的做法,商业地产开发商还是应该具备持有经营的能力。
  
  SOHO中国上市主要是赶上了好时机——国泰君安(香港)地产行业分析师DENNISYAO
  
  SOHO中国赶上一个最好的时间窗口,不仅赶上了内地地产的牛市,还赶上了各路资本云集港股的好机会。正好港股直通车政策出台不久,又逢美元贬值,国际资本非常之多,投资人想进入盈利增长好的公司,地产新股就成了很好的选择。当然,在SOHO中国的前期招股文件披露,预测今年盈利不少于16.74亿元。我预想SOHO中国今年的盈利肯定特别好。稳定的收入可能也是投资者看中SOHO中国的原因。
  
  房企上市,并非是件好事——天地人文化策略机构总经理彭火亮
  
  近期,房企掀起了一股上市的热潮,房企竞相上市。然而,房企上市,虽说是一件喜事,但并非是一件好事。中国经历了前些年低利息时代后,正在步入加息周期,今年已经5次加息。如今,房价高速上涨,尤其是在涨幅惊人的前提下,如果通过放大资本的作用,增加房地产与金融的紧密度,会使得房地产行业的自身风险可能通过上市房企传导给资本市场,引发资本市场危机;不久爆发的美国次级债风波就是前车之鉴。所以说,如果房地产泡沫出现,那么不在房价,而在股市。
  
  上市是好是坏 要看老板心态——沈阳永丰房屋开发有限公司总裁邓智仁
  
  对于房地产企业而言,上市既有优点,也有缺点。究竟一个企业应不应该上市,是否符合上市的条件固然重要,但是最关键的是开发商有没有良好的上市心态。关于上市心态,首先是要按规定交税,有交税才有盈利;其次是要提高企业的透明度。第三,是不是真心真意回报股东。这三个问题看起来好像理所当然,好像所有的上市场公司都在做,但是我发现有很多公司做不好。
  上海农凯周正毅、上海万泰钱永伟、腾达智能许培新这些富豪榜上的新贵们都因此翻船。腾达智能许培新就是被指涉嫌安排公司在联交所上市时提供贿赂和造假账,上市后涉嫌与执行董事及其他人士以贪污手段串谋操控上市公司的股价。所以若只具备上市条件,而没有上市心态。认为上市就是为了融资,圈钱而已,这绝对是错误的。
  
  土地储备 看地段不看数量——SOHO中国总裁潘石屹
  
  买房子一看地段、二看地段、三还是看地段,有些人懂得,有些人只懂得第一层面的问题。不是说谁的土地储备多,谁的公司就有能力,我跟香港人说,你们看到碧桂园有4500万平方米的土地储备,认为他们有实力,但是我有前门、三里屯、国贸的土地,虽然数量不多,但就像香港中环的土地,值钱!对其它的质疑声音也一样,地段,是说明一切的最好砝码,今后我们拿地,还是要挑地段,要在最好的地段上建出最好的房子。
  放长远看,有上市募集资金的帮助和支持,我们的增长要比SOHO过去12年时间更快,因为过去12年限制我们发展的瓶颈就是资金。
其他文献
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五区三带”的大手笔规划等和好使河东区的发展站在7新的起点上!区域地产开发驶入快车道,土地放量井喷,土地成交量同比递增150%。  4月17日,在由楼市传媒承办的“2007中国·天津津洽会·河东招商周投资项目签约仪式”上,河东区热点地块一经推出即引起众多开发商的兴趣。招商周期间,共16个项目和1个投资、融资顾问协议签约。其中香港九龙建业有限公司投资12亿美元、国内500强企
期刊
经历3月份京城土地放量的短暂“旱情”之后,4月一份京城土地放量掀起狂潮,全市共推出11宗地块,土地供应面积达48.23万平方米,与上月相比,供应面积环比增加24.8万平方米;其中,本月成交地块为7宗,土地成交面积为65.9万平方米,土地入市频率的加速将导致未来新盘放量明显增加。    五环外土地集中供应    据官方公开资料显示,4月成交的7宗地块,除西三旗(原北京轮胎厂)住宅及配套项目用地体量较
期刊
今年以来,美罗城、新光天地、银泰购物中心、朝阳SOHO、万达广场等项目陆续入市,使得原本空置率高企的CBD商业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剧。  9月7日,朝阳区统计局的一组数据显示,朝阳区商业空置面积同比大幅增长了73.3%,其中近七成位于CBD功能区,空置面积达到了38.1万平方米。 而戴德梁行统计数据显示,未来CBD地区还将有众多商业地产项目陆续上市,可以预见,其空置率必将进一步加剧。     存量达7
期刊
万豪集团、雅高集团、香格里拉集团、希尔顿集团、凯悦集团、四季酒店集团、喜达屋集团、马哥孛罗集团等知名酒店集团大鳄都将于2007~2008年期间,在北京开设新的酒店项目。一个不可避免的客房供给高峰即将到来。    9月20日,加拿大费尔蒙酒店公司宣布正式进军北京,其将在北京长安街和永安里路交叉口开出第一家酒店——华彬费尔蒙酒店。随后,在9月25日华贸中心竣工庆典暨北京JW万豪酒店、北京丽思卡尔顿酒店
期刊
中国楼市已经持续几年走高,在投机者和地产商的“合谋”下,房价越“炒”越高。8月份,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给中国楼市提了一个醒,为防止中国不良房贷,打击楼市投机,提高房贷首付的呼声此起彼伏。8月底,南京建行将二手房个贷首付提高至四成,一周后,南京招商银行拒绝对房改房贷款;武汉建行隐性提高二手房贷款;深圳建行停止二手房贷款,深圳发展银行将首付提高至四成。9月份,长沙部分二次购房房贷首付提至四成;9月20
期刊
远洋地产、SOHO中国、中国奥园国庆前后相继赴港上市成功后    房企上市将划上句号?    9月28日至10月9日,短短11天时间内,京城知名开发企业远洋地产、SOHO中国以及广东房企“中国奥园”相继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就在他们为上市而庆功时,地产大腕任志强却遭遇“当头一棒”:华远地产借壳SST幸福方案未获通过。与此同时,央行颁布第二套住房贷款首付比例提高、物业税试点运行等也在紧锣密鼓进行。尽
期刊
从首钢的搬迁计划,到其旧址功能的初步确定;从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到CRD概念的提出;从普通住宅的绝对多数,到众多品牌开发商纷纷抢滩!一年一年,石景山正在蜕变中破茧成蝶,一个宜居区域的品质生活悄然崭露头角……    首钢旧址功能悬念破解    自首钢搬迁计划确定之后,业界对首钢旧址的新功能定位就充满了关注和期待,而日前北京市石景山区长周茂非的一番话,破解了首钢搬迁后旧址功能的最后悬念。  “首钢搬迁后
期刊
体育场商业,顾名思义,是依附于体育场存在的商业设施,通常来讲,大型体育场馆大多是以BOT或者PPP模式来融资建设的,体育场馆的投资回收通常是依靠给与建设方一定期限的运营期来实现,而其中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就是依靠体育场附属的商业设施的经营所产生。  体育场商业运营如此重要,但国内大多数的体育场馆商业设施运营较差。我们考察了几个商业体量较大、富有代表性的体育场商业项目:    一、北京工体:作为国内最知
期刊
2007年渐入尾声,回顾今年的商业市场,高端商业表现突出,值得我们深思和回味。    高端商业成主角    4月19日,位于大望路的新光天地开业,立即成为业界和消费者关注的热点。作为目前中国最大的单体百货店,新光天地总面积超过11万平方米。新光天地定位于都市型高感度国际级百货店,目标顾客锁定中高收入人群。引入了PRADA、GUCCI、CHANEL等许多国际一线品牌入驻,加上一些国内一线品牌,商场入
期刊
2007年,CBD区域内写字楼市场供需两旺,预计到年末,甲级写字楼供应量将高达447955平方米。CBD区域的平均空置率有望达2年来的最高水平。    写字楼售价估值合理租金将震荡上行    一直以来,衡量房产价值的最核心标准就是租金水平的高低,随着整体房价的大幅度提高,CBD地区的各类物业品质也有一定的提高,继而带来的就是租金的上升。据统计,CBD区域写字楼最高租金报价上升至288元/平方米·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