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基本文化权益的保障

来源 :理论纵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enzij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农民工作为特殊的社会群体。与城市居民相比,其文化生活显得相对匮乏,其应有的文化权益急待加强保障。本文拟从农民工基本文化权益保障的理论依据出发,分析当前保障农民工基本文化权益所面临的现实困境,试图为构建农民工基本文化权益保障机制、切实保障农民工基本文化权益、让他们分享改革发展带来的精神文化成果提出一点有益之见。
  关键词:农民工;基本文化权益;保障;理论依据;现实困境;动力机制
  2012年3月3日15时,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贾庆林主席在会上作了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报告明确提出:“要维护农民工群体的基本文化权益。”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和贡献者,而文化是农民工融入城市的桥梁,对增强农民工的归属感、尊严感和幸福感具有重要作用。当前,农民工文化生活整体匮乏,其文化权益保障面临诸多困境。为此,应建立一种农民工文化权益保障的长效机制,切实解决农民工文化权益面临的窘境。
  一、农民工基本文化权益保障的理论依据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公平观是农民工基本文化权益保障的逻辑起点
  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公平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特定经济关系的反应。“公平问题的核心是利益关系。”在《哥达纲领批判》一文中,马克思提出了“社会主义平等”的概念。他认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生产者的权利是和他们提供的劳动成比例的:平等就在于以同一尺度——劳动——来计量。”他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确定为追求社会公平的主题和目的。农民工是社会主义的劳动者和建设者,他们为社会发展付出了艰辛的劳动,理应享受相应的权益。而文化权益是当代人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项基本权益,它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基本前提和条件。只有当农民工的文化权益得以保障,农民工的文化知识水平才有望提高,这样劳动生产力、社会劳动生产率才会相应提高。
  (二)科学发展观是农民工基本文化权益保障的理论基础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既包括了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也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的有机统一的全面协调发展。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毫无疑问,这里的人民不仅包括广大城市居民,也包括全国2.3亿多的农民工群体。因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促进农民工的全面发展,在文化建设中就必须从农民工的根本利益出发,大力发展文化生产力和文化产业,为农民工群众提供更多的公共文化服务和更好的精神文化产品,使农民工的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共享文化发展的成果,从而促进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二、保障农民工基本文化权益面临的现实困境
  (一)政府公共文化职能缺失、文化消费供求渠道不畅
  文化消费资料的短缺和供求渠道不畅,是目前农民工文化消费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09年,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3亿人。农民工的生产领域角色已经毫无争议地被定位了,但是在消费领域中的特征则不明确。传统政府公共文化职能缺失和文化消费供求渠道不畅是导致农民工文化边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都处于明显的弱势,农民工没有能力去实现应有的文化消费。从现实的情况来看,所有这些本应当由政府、社区、企业来提供的消费品,却又存在严重的不足,这就致使农民工所需的文化消费品极度短缺。
  (二)农民工的生存环境不平等
  国内学者认为,二元经济结构下的农民工群体的边缘化特性,对农民工的文化消费产生了实质性的影响与制约。农民工正处于“农民”向“市民”的过渡之中,亦工亦农,与城里人相比,无论是受教育程度、工作经验、职业技能还是在社会交往层面都处于劣势,他们往往把自身定位于社会声望、权力、地位等方面处于劣势的城市边缘人。由于缺乏城市户籍这一享受城市公共服务的重要凭证,导致农民工无法享受与城市居民大致均等的服务,处于“流出地管不着、流人地不愿管”的尴尬境地。“身份的差别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很大一部分农民工产生自卑心理,加上城市中还存在着一些对农民工的戒心和歧视现象,这种不平等的社会氛围对农民工的文化消费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没有社会地位的上升,就难以产生文化消费的动力。
  (三)农民工的工资收入微薄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指出,生存需求是最低层次的需求,一般来说,只有这一需求得到了满足,才会有动力去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而经济发展水平与人们收入水平的相应提高是消费水平与消费层次提高的最重要前提条件。现实社会中,即便是由政府、企业、社区等提供的公共消费品,显然都不是完全免费的资源。因此,作为一种具有选择性的消费行为,农民工的文化消费水平和消费能力就受到农民工自身条件与经济地位的强烈制约,他们在支出决策的同时必须考虑到在农村的家庭成员。由于当前农民工的收入水平普遍处于一个较低的层次,这就决定了农民工文化消费水平的低层次性。因此,经济收入的低下,是农民工文化消费水平不高和消费不足的直接原因。
  (四)企业对农民工文化生活重视不够
  作为提供农民工文化服务的主体的企业,在这方面出现了严重的职位空缺。企业在农民工文化生活方面的投入非常有限。据百度网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有37.6%的企业没有为农民工提供任何文化服务,有20%的企业只提供了电视。企业的目的在于追求效益,往往很少愿意将资金投入到文化设施当中。即使一些企业建有职工培训中心、文娱活动室、阅览室等设施,但往往也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而设的装饰,基本没有配套的管理制度,广大农民工也就只能望“室”兴叹了。
  三、保障农民工基本文化权益的动力机制
  2011年9月25日,文化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和中华全国总工会近日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民工文化工作的意见》明确:到2015年,我国将形成相对完善的“政府主导、企业共建、社会参与”的农民工文化工作机制,建立相对稳定的农民工文化经费保障机制,农民工文化服务将切实纳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一)加快形成“政府主导、企业共建、社会参与”的农民工文化工作机制
  农民工文化工作属于基本公共服务,必须由政府主导。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强对农民工文化工作的统筹协调,整合各类相关资源,保障农民工享受基本文化服务。“要发挥公益性文化单位的骨干作用”,规范和提高公益性文化单位为农民工服务的质量和水平,进一步加大公共文化馆免费开放的力度,增设公共阅报栏等。要鼓励和引导用工企业积极开展农民工文化服务,推动在大型制造企业、工矿区配套建设各类文化设施,在农民工聚居区配置临时性文化设施或提供流动服务。“推动企业内党团、工会、妇女组织的建立健全,提高农民工文化参与的组织化程度。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农民工文化建设,鼓励和引导各种民间公益性组织以各种形式参与到农民工文化工作中来,使之成为政府公共文化服务的有益补充”。
  (二)重视农民工文化生活的质量保证,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文化服务产品供给机制
  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农民工的文化生活方式及内容呈多元化发展趋势。农民工文化服务,既要注重均等普惠的原则,又要注重针对性和多样性。满足农民工文化生活需求,不仅要注重量的增长,更要强调质的提高。因此,在进行制度设计时,应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以健康向上的文化占领农民工的思想阵地,帮助他们抵制不良文化的侵袭。要充分尊重农民工的文化主体地位,鼓励、扶持农民工文化团体发展,引导农民工参与健康文明的文化活动。此外,要积极引导和鼓励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农民工生活,创作、生产农民工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组织和鼓励文化团体经常深入工地、厂区为农民工演出。
  (三)建立稳定的农民工文化工作投入保障机制
  必须构建“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农民工文化工作经费保障机制”,“各级政府切实将农民工文化工作日常经费纳入常住地公共文化服务经费统筹考虑”,“针对农民工的特殊文化需求,建立农民工文化专项经费”。同时,加强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之间的协调,加大相关部门农民工文化活动经费的统筹、整合力度,提高公共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益。制定相关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加大农民工文化经费投入,“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对农民工文化活动、文化项目和文化设施等的捐赠”等,形成持续、稳定、长效的经费保障机制。
  (四)构建农民工技能培训机制
  加强对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是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适应经济结构调整、逐步融入城市的重要途径。目前很多农民工没有一技之长,在求职过程中经常面临“技术尴尬”。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的升级,城市对技术工人的需求越来越大。农民工对技能与收入之间的关系体会得很深,普遍具有接受培训的愿望,但较低的收入限制了其参加高层次培训的机会。因此,在构建农民工技能培训机制时要充分考虑农民工的实际情况,满足他们对技能培训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官宪.马克思恩格斯的公平观及其当代启示2009.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M].人民出版社,1995:76.
  [3]钱立洁.公共文化的时代自觉及其践行[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8,(5)
  [4]李强:《农民工与中国社会分层》,社会科学义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158-159页.
  [5]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民工文化工作的意见》,新华网.2011.(9).
其他文献
摘要:学校文化能够综合反映学棱的软实力,是对教育教学本质和学校建设发展更高层次的探究和激活.是学校办学水平的集中体现。文化软实力是学棱的核心竞争力,现代学校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文化软实力的竞争,本文从精神文化、环境文化、管理文化、课程文化、实训文化、活动文化、大赛文化、规划文化八个方面,对建设特色鲜明、内涵丰富、底蕴深厚的职校文化作探讨,这是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办好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的必然要求。 
期刊
摘要: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已经逐渐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纵观全国高校,以“奖、勤、助、贷、补、免”的经济资助模式已广泛应用,贫困大学生的助困励志教育相对薄弱,未能形成相应的育人模式,虽然政府、学校和社会均采取积极的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但仍有很多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助因励志;育人模式;对策  国家自实施高校贫困生助学工作至今,逐年加大对贫困生的扶持力度,各
期刊
Abstract: The Snows of Kilimanjaro reveals the quest of Harry and Hemingway and their puzzlement about existence. This paper will make a preliminary study of the quest plot in The Snows of Kilimanjaro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对IFLA(国际图联)29个国家的图书馆员职业道德规范进行分析,从图书馆本身与读者两个角度对图书馆权利进行分析并做出阐述。  关键词:图书馆权利;国际图联;职业道德规范  l、图书馆员职业道德规范与图书馆权利  1.1图书馆员职业道德规范与图书馆权利的关系  图书馆员职业道德规范体现了图书馆员对维护和促进图书馆权利以及知识自由的承诺,而图书馆员也应以之作为日常工作的指南,属于指导性的
期刊
摘要:互联网时代,我们获取信息越来越便捷,信息的传递也越来越快捷,我国网民更习惯将自己的观点、看法等公布于网络,成为越来越多的“自媒体”。而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大学生也融入了网络氛围中。我们就当前高校网络舆情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联系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际,依托高校教育资源,将高校网络舆情的引导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充分利用高校思想教育平台,积极引导高校网络舆情走向,促
期刊
摘要:英语自主学习研究是近年来外语教育界的热点,本文认为自主学习要处理好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两方面的关系。自主意识是前提,自主能力是表现及目的,两者关系是学与习、知与行的统一。在处理这一关系的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但是并非弱化,而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全方面提高各项能力。  关键词:自主学习;教学;能力;角色转变  1 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以人本主义心理
期刊
摘要:校园文化具有无形的教育功能.对学生的思想品质、道德情操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不同的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不同,中职枝要根据就业教育的特点,将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放在职业道德、劳动、技术和纪律上,并结合学校实际,以职教特色鲜明的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活动文化促进学生良好个性的养成。  关键词:校园文化;职教特色;学生;良好个性  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
期刊
摘要:青年是社会改革、发展和稳定的重要力量。青年的就业问题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然而,当前青年人就业受家庭教养、同辈群体、社会环境等因素制约。为更好地促进青年人就业,笔者选取政府部门下属的公共职介这一视角,从公共职介的法律地位、合作机构、新型职业指导模式、实习基地和职业资格认证这五个方面提出建议,以便为青年人开展“精细化”职业指导  关键词:青年;精细化;职业指导  随着我国进入全面
期刊
摘要:学生管理,一直都是教育工作者们探讨的一个热点话题。通过对学生进行管理,让学生在一个和谐、有爱、积极、健康的环境中成长,以确保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世界观,更是学校管理部门一直以来所重视的。本文主要从教育社会学的角度入手,从学生所处的三种社会环境视角来探讨学校管理部门对学生的管理问题。  关键词:学生管理;家庭;学校;同辈群体  一、相关概念  (一)学生  教育学家叶澜对“学生”的定义
期刊
摘要:通过对当前车险营销模式的发展现状进行深入研究,全面分析保险公司车险营销模式的特点和运营状况,提出发展趋势和主要方向预想,对车险营销模式拓展具有指导和借鉴的意义。  关键词:保险;机动车;营销;模式;发展  近年来,保险消费的观念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保险已成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机动车保有量也飞速增长,机动车保险也逐渐成为人们选择和关注的话题,机动车辆保险保费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