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汉字

来源 :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bqd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我收敛了我婴儿时的哭啼,我便开始学,学握勺子、握筷子、握铅笔。当我褪去了孩童时的懵懂,我便开始学,学看景、看人、看图书上的歪扭的符号。
  对于一个中国人,无论是学握笔还是看书,都是为了感受一样东西——中国的汉字。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汉字几乎是其中最古老的一支。但它非但没有因久置而变质,却如美酒一般,越老越醇,这是为何?依我看来,秘决就在于它的美、它的雅与它的俗。
  汉字的美,显而易见,从前的小狼毫,如今的金笔尖,蘸上了浓黑的墨,在微微泛黄的纸上跳跃、翻飞,白纸黑字、一横一竖、一撇一捺,跃然纸上,大白之中有了亮黑,大黑中又有了深灰、浅青;且不说笔锋与结构,单看这留白与深黑,脑中便能浮出张岱那“上下一白,惟余舟一芥”的美丽情景来,若再加上点行云流水的横,遒劲有力的捺,小巧玲珑的撇上去,岂不是美上加美、锦上添花?
  我的一位老师便是书法家,也曾听过他对中国书法的鉴赏。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中,单从“曲水流觞”短短四字之中,我的那位同为书法家的老师便为我们讲述了古时文人墨客齐聚一堂,以溪中水载觞,凭觞中酒作书赋诗作画。试想想,这画面可不比在偌大的会堂里,上面拉着横幅,下面的人板着一张脸开的大会美得多?
  古人的书法诗词不单单美,也体现出汉字的雅来。这种雅,绝不仅限于文人雅士间的“君子之交淡如水”,甚至也在于如厕这种听起来甚至不雅的事里。张旭的《肚痛贴》中“欲饮黄药汤”的肚痛时的焦急与文末扬长而去、挥斥方遒的收笔。不但不让人感到恶俗,反倒有了几分生动与诙谐,这副草书也以此登上大雅之堂。
  如果说汉字在书法中多以“美、雅”的形象出场,那么在其它场合,则更多是雅俗并行。既然我说汉字如此之美雅,那么它又哪里俗?然而,向四周看看,我们平日里写的、说的、用的,不都是这汉字吗?那么它的俗也显露无遗了。当然,它的俗肯定不是低俗、恶俗,而是中华文化中独特的包容与平易近人。它甚至懂得包容外来的文化,那日本歪来扭去的字符中,不总能看到几个笔挺的汉字吗?汉字不仅自己能雅能俗,同时也为雅俗所共赏。我曾与博士、硕士出身的老师交流问题,也曾与巷间的菜商讨价还价,他们所说的、所写的,撇开口音与方言,无不是被收录在同几本字典中的同几个汉字。汉字的雅俗并行让说汉语写汉字的民族学会了雅俗共赏,它的“俗”也使继承中华文化的我们学会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既然如此,感受汉字,感受它的优美、它的典雅,它的包容万物的“俗”,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我曾推测,中华民族五千年存续而未断绝,跟这“越老越醇”的汉字显然有關,而且不如说,与我们的华夏文明有关。中华文化、文明所赐予中华儿女的品格、秉性、精神与意志,是其他任何一个国家用多少钢铁机器也换不到的。所以,当近几年有其他国家想偷窃我们的汉字时,才会有中华儿女万众一心的坚守。这是汉字为其中之一的,养我们育我们的中华文化所教给我们的,我们应该以行动报答!
  从此刻起,我握起笔书写,睁开眼阅读,感受汉字,去一窥历史,去感恩中华的文明与文化,去发掘、去感受,中华汉字与中华文化静水流深之下的无尽宝藏。
其他文献
在新年的钟声里,四季又将开启一个新的轮回。  岁月循规蹈矩,仿佛日子在复制着日子,今年在克隆着往年,然而其实一切都在人的无知无觉中,悄然地发生变化:来的来,去的去,发芽的发芽,枯萎的枯萎,升腾的升腾,坠落的坠落;曾经相识的沧桑面孔,不一定还能相遇;昨夜搅乱睡梦的奶声,昨昼尚且闻所未闻。  人躺在床上,哪怕一动不动,都无法让自己停歇下来,原因就在于地球还在旋转,时间还在疾驰,窗格上的那一抹泛白的朝晖
期刊
她打开书,从昨天的地方接着念下去:  “我手中的这根魔杖可和你们的不一样,”作为佩弗利尔三兄弟之一的安提俄克在一个破旧的小酒馆中大声夸耀道,“它,叫作老魔杖,是死神亲自用接骨木做成的。”说到这儿,他的耳中传来一阵唏嘘声,显然,并没有人相信。  “这是一根世界上最强大的魔杖!”他将声音略微提高,“它在决斗中永远能帮主人获胜,它是我这种征服了死亡的人才配得上拥有的魔杖!”唏噓声也随之提高,甚至有的巫师
期刊
曾在西塘古镇走过,古朴的石子路,缓缓的流水,悠悠的小船,一切都是江南最美的样子。最吸引我眼球的却是街边有趣的店名。  “从前慢”是一家咖啡馆的名字,十分有韵味。悠悠的黄油灯光,民族风的布艺沙发,软软的大靠枕,一碟小点心,咖啡的香味氤氲每一个角落,处身其中,不由得整个身心都放松下来。木心的诗句“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徐徐而来,裹着夕阳斜照,洒入这家咖啡馆。咖啡馆里的
期刊
汉字,是我们祖先智慧的结晶,它有一种独特的美。汉字之美,美在它的神秘的面纱,美在它华美的外形与其之中凝聚的忠贞的气节。  汉字的笔画虽简单,却有着自己独特的韵味。细细品读,就会发现它们的生机勃勃、迥然不同。每当你写下一个字时,你就会发现它的独特。它时而轻如鸿毛,时而刚劲有力,每一个字都是一幅精彩的画面,犹如一个个跳动的音符,使我们的心也随之跃动。一个“日”字,让人感觉到太阳的温暖,一个“月”字,让
期刊
经验要切身的痛与痒、欢与悲  读汪曾祺年轻时的作品,感觉文字一蹦一跳,情绪一惊一乍,抓不住,很纯正的现代派、意识流。  他也承认,当年自己“有些作品很‘空灵’,甚至很不好懂”。读大学时,有两个同学在前边走,一个问:谁是汪曾祺?另一个答:就是那个写别人不懂、自己也不懂的那个人。  1987年出访美国,在一次座谈会上,他系统地谈及了这个问题:  有些作家——主要是为数不多的青年作家,声言他们是不考虑社
期刊
春节又到了。因为禁止燃放爆竹,街上院里干干净净。路上几乎空寂无人,彩灯孤寂地闪烁着,无声地诉说着没有红灯笼的春节的荒谬可笑。严峻的高楼高高在上地俯视着,似乎在嘲笑这古老的节日。  逃离。是的,我几乎是逃离这座城市。我在秦岭脚下沣河旁的奶奶家寻回我的春节,寻回我的红灯笼。车子掠过一个个村镇,乡村的集市,红艳艳的大灯笼,长长的对联在风中摇曳,小孩子玩的彩灯挂成长长一排。彩灯近些年愈加精致,塑料的外壳色
期刊
小时候的春节年味是浓浓的,贴春聯,放鞭炮,剪窗花......那时的我,常带着好奇心,踮起脚尖,趴在桌边看爷爷写春联。那时,爷爷手执一支毛笔,桌上放一方砚台、一罐墨汁,还有一叠乡村小店里常见的红纸。那些红纸,只要经爷爷大笔一挥,就会摇身一变,成了我小时候我们村中家家户户过年的抢手货。  “爷爷,你写的都是什么呢?”有一次,我托着脑袋,问忙着写春联的爷爷。  “爷爷写的是桃红柳绿、平安顺遂多吉利啊。”
期刊
从提笔写字起,实则认不得什么,只是喜欢对着病历本上医生龙飞凤舞的字迹瞎描画,却把自己当成一个大书法家。这里画上一个圈,那里涂上一条波浪线,就以为自己真的已经做到“矫若惊龙”。真正开始学习书法、研究它以后才发现,圈圈画画是图画,而汉字讲求的是“正”。  即使是现在,也无时无刻不能听到长辈们的悉心教导:人要坐端正,字要写端正。对于那时的我来说,“正”不过是一种约束、僵硬、呆板。何為正?一动不动地杵在那
期刊
“广阔的大海。”  当我发现大家常以这个喻體突显汉字的博大精深时,我悄悄查了查自己名字,好巧不巧,“涵”也有这个字意。  但此字并不代表整个汉字世界,可以说对于我,它只代表了,一个渺小的人那三分之一的位置。当小时候的我向着大家鼓起勇气,介绍这个名字的意义时,我总是套用妈妈的话,告诉他们因为取名字的人希望我成为一个既可爱又有涵养的人,接着就会有一群眨着大眼睛的小朋友问我“涵养”是什么意思,也会有大人
期刊
我大概是1975年5月15日回到法国,原本是要服兵役的。但是,我当时非常不愿意去服兵役,因为在中国留学了两年,中文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且意识到中文在法国开始有一点使用价值了。我想抓住机遇寻找与教授中文有关的工作。所以,我回到法国几天后,就向部队提出我身体状况不好,在中国扭伤了腰肌,被军方送到军事医院检查身体。他们发现我不愿意当兵,而且年龄又不小,已经25岁了,所以对我采取了宽容态度,免去了我服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