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时我六七岁,像一只快乐的小陀螺,不知疲倦地穿梭、旋转,和小伙伴们抓骨拐、丢沙包。
一天,邻居小伙伴翠翠拿一本小人书在家门口嘚瑟,没错,就是嘚瑟。因为我们家没这种“奢侈品”,她站那儿喊我半天。小人书确实蛮具诱惑力,有图有字,展开的那页是一只搔首弄姿的猴子,一手拿个细棍棍,一手举到眉头,没个站样儿,就这一眼,它吸引到我。翠翠嚅瑟成功。我想着法儿和翠翠做交易,沙包加烟盒加毽子她都不换,十个羊骨拐也不行,我斗胆从母亲的存钱罐里拿出五分钱买了这本小人书。
这是我接触到的人生第一本书,它叫《西游记》。
我稀罕它,有空没空地翻,反反复复地翻。画面中唐僧师徒各具特色的动作、表情,被我用小棍在地上临摹得活灵活现。后来小人書又脏又卷又烂,无法再看,我又开始打存钱罐的主意。母亲每天忙着为八角钱运转,应该毫无觉察。我一次次“行窃”成功,换得的小人书或多或少抵消了我对未知的渴求。
当一个人开始执着或热爱一件事情的时候,必定会消耗金钱与精力,这是我后来的总结。小人书使我爱上了书,每本过手的书都被糟蹋得气若游丝,我依然口渴难耐。可存钱罐里的声音日渐单薄,我不得不收手了,趁母亲还没发现这个秘密之前。
那天,路过一个垃圾堆,看到有人在里边扒拉翻拣碎玻璃,有些好奇。那个年代,没有人家舍得浪费东西,丢弃的垃圾很难被再利用,竟然还有“漏网之鱼”。于是一个周末的大早,趁母亲出门之际,我去了离家较远的垃圾场碰运气。早起的鸟儿不少,有的已捉上虫子,突然,我看到一个熟悉的背影,熟悉到根本不需看脸,没等她转过身,我便仓皇逃走了。
那个人是母亲。我的挣钱计划还没开工便“流产”了。
当天,母亲灰头土脸地回家,顺便带给我一本二手的《少年文艺》。
从那以后,陆续地,母亲开始往家拿一些或新或旧的《儿童文学》《故事会》等。我诧异母亲捡垃圾的事情,更诧异于母亲对书的关注,隐隐感觉,母亲似乎已经知道,少不更事的我那痴痴的想法和秘密。
在母亲或明或暗的支持下,我的口味渐渐有些偏重,小儿科的书已无法过瘾。我开始借同学的书,或把零用钱节省下来租书看,就在那个时候,我知道了琼瑶,知道了金庸,品尝了《飘》《悲惨世界》《茶花女》等外国文学大餐,我的脑海里填充了各类主人公的喜怒哀乐,学业渐渐被抛之脑后。
一次,我把课外书包了书皮,堂而皇之地拿到课堂上,被老师识破,新账旧账一起算,老师叫来了家长。母亲有些意外,她神情黯然地跟老师说着道歉的话,把我所有不务正业的“闲书”统统没收。母亲流着泪:“不正经学习,还有什么出路?”
我没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因为母亲一向是支持我看书的,我不过稍显过头了些,竟惹得她第一次在我面前流泪,我无比慌乱。那一刻,感觉我的《西游记》,我的琼瑶,我的《茶花女》,还有未知的好多好多,它们将要飘到青春之外,离我而去了。我的学业,我以后的生计才是我此刻要面对的,我必须彻底戒掉课外书。
霎时我泪流满面!
我的心很快收回,并顺利考入县城高中,就读了技校。感谢母亲在我人生拐弯处一次次出现,为我遮挡弯路,也感谢在书海中邂逅的主人公和他们所演绎的故事,给了我文字的积淀,让我在学业上顺风顺水。世上没有白读的书,白流的汗,它们只是化身为力量,在某个不经意的时间空间内,跳出来拥抱你。
我和书的缘分似乎到此结束。
就业,成家,生孩子……忙碌的生活,快节奏的压力,浮躁的心,让我像一只高速运转的陀螺,停不下来。偶尔有闲暇,也浪费在手机里的各种时事热度上,只有在女儿缠着逛书店时,心才会有片刻的宁静。看着书架上琳琅满目,包装精美的彩色图书,脑海中不自觉会闪现母亲灰头土脸,不知从哪儿为我淘回书的情景,不禁怀念从前那个为书痴狂的我。可“她”被时光淹没在提速的运转中,好像不复存在了。
母亲早已休息在家,时不时会打来无关紧要的电话。我知道,这是想我的讯号。每个周末,我总会挤出时间,带上女儿亲近家门。母亲记忆力有些不好,像个小孩子,一件事情得重复说,一遍又一遍。
一个阳光晴好的下午,我照例驱车回家。院子里,母亲弓着腰,在桌子上铺开晾晒着什么,地上摆放着一只大纸箱。“妈妈,快看小人书。”跑到前面的女儿尖叫着,我诧在那儿。面前和箱子里,躺着所有“不正经”的课外书,这些或好或坏,见证我童年和少年成长的书,我们竟这样猝不及防地相遇了。母亲说,时间长了怕发霉,拿出来晒晒,母亲还说搬了好多次家,就这些舍不得扔。女儿缠着母亲,有关存钱罐和去捡垃圾的事,也被善忘的她云淡风轻地提溜出来。
仿佛和逝去的时光又一次相遇,我似乎看到了那个为书充满激情、不顾一切的小姑娘,也看到了躲在背后大字不识,一直跟随的灰头土脸的母亲。我忍不住和女儿讲它们背后的故事。
“你那么喜欢书,怎么没再见你读过?”女儿不经意地问。我的心被震痛了一下。是啊,现如今读书的条件多么轻松完美:有大把的时间,有购书的经济条件,有阅读的能力……而我却丢失了我自己,丢失了最本真的初心。我要重新开启读书的时光,和女儿一起。
每次回家,我和女儿都会拿一本书带给母亲,一如她当初带给我一样。讲什么她未必懂,但至少让她知道,当年躲在她背后那个为书痴狂的女儿,带着她的女儿,在书的世界里,从未走远。
责任编辑:黄艳秋
一天,邻居小伙伴翠翠拿一本小人书在家门口嘚瑟,没错,就是嘚瑟。因为我们家没这种“奢侈品”,她站那儿喊我半天。小人书确实蛮具诱惑力,有图有字,展开的那页是一只搔首弄姿的猴子,一手拿个细棍棍,一手举到眉头,没个站样儿,就这一眼,它吸引到我。翠翠嚅瑟成功。我想着法儿和翠翠做交易,沙包加烟盒加毽子她都不换,十个羊骨拐也不行,我斗胆从母亲的存钱罐里拿出五分钱买了这本小人书。
这是我接触到的人生第一本书,它叫《西游记》。
我稀罕它,有空没空地翻,反反复复地翻。画面中唐僧师徒各具特色的动作、表情,被我用小棍在地上临摹得活灵活现。后来小人書又脏又卷又烂,无法再看,我又开始打存钱罐的主意。母亲每天忙着为八角钱运转,应该毫无觉察。我一次次“行窃”成功,换得的小人书或多或少抵消了我对未知的渴求。
当一个人开始执着或热爱一件事情的时候,必定会消耗金钱与精力,这是我后来的总结。小人书使我爱上了书,每本过手的书都被糟蹋得气若游丝,我依然口渴难耐。可存钱罐里的声音日渐单薄,我不得不收手了,趁母亲还没发现这个秘密之前。
那天,路过一个垃圾堆,看到有人在里边扒拉翻拣碎玻璃,有些好奇。那个年代,没有人家舍得浪费东西,丢弃的垃圾很难被再利用,竟然还有“漏网之鱼”。于是一个周末的大早,趁母亲出门之际,我去了离家较远的垃圾场碰运气。早起的鸟儿不少,有的已捉上虫子,突然,我看到一个熟悉的背影,熟悉到根本不需看脸,没等她转过身,我便仓皇逃走了。
那个人是母亲。我的挣钱计划还没开工便“流产”了。
当天,母亲灰头土脸地回家,顺便带给我一本二手的《少年文艺》。
从那以后,陆续地,母亲开始往家拿一些或新或旧的《儿童文学》《故事会》等。我诧异母亲捡垃圾的事情,更诧异于母亲对书的关注,隐隐感觉,母亲似乎已经知道,少不更事的我那痴痴的想法和秘密。
在母亲或明或暗的支持下,我的口味渐渐有些偏重,小儿科的书已无法过瘾。我开始借同学的书,或把零用钱节省下来租书看,就在那个时候,我知道了琼瑶,知道了金庸,品尝了《飘》《悲惨世界》《茶花女》等外国文学大餐,我的脑海里填充了各类主人公的喜怒哀乐,学业渐渐被抛之脑后。
一次,我把课外书包了书皮,堂而皇之地拿到课堂上,被老师识破,新账旧账一起算,老师叫来了家长。母亲有些意外,她神情黯然地跟老师说着道歉的话,把我所有不务正业的“闲书”统统没收。母亲流着泪:“不正经学习,还有什么出路?”
我没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因为母亲一向是支持我看书的,我不过稍显过头了些,竟惹得她第一次在我面前流泪,我无比慌乱。那一刻,感觉我的《西游记》,我的琼瑶,我的《茶花女》,还有未知的好多好多,它们将要飘到青春之外,离我而去了。我的学业,我以后的生计才是我此刻要面对的,我必须彻底戒掉课外书。
霎时我泪流满面!
我的心很快收回,并顺利考入县城高中,就读了技校。感谢母亲在我人生拐弯处一次次出现,为我遮挡弯路,也感谢在书海中邂逅的主人公和他们所演绎的故事,给了我文字的积淀,让我在学业上顺风顺水。世上没有白读的书,白流的汗,它们只是化身为力量,在某个不经意的时间空间内,跳出来拥抱你。
我和书的缘分似乎到此结束。
就业,成家,生孩子……忙碌的生活,快节奏的压力,浮躁的心,让我像一只高速运转的陀螺,停不下来。偶尔有闲暇,也浪费在手机里的各种时事热度上,只有在女儿缠着逛书店时,心才会有片刻的宁静。看着书架上琳琅满目,包装精美的彩色图书,脑海中不自觉会闪现母亲灰头土脸,不知从哪儿为我淘回书的情景,不禁怀念从前那个为书痴狂的我。可“她”被时光淹没在提速的运转中,好像不复存在了。
母亲早已休息在家,时不时会打来无关紧要的电话。我知道,这是想我的讯号。每个周末,我总会挤出时间,带上女儿亲近家门。母亲记忆力有些不好,像个小孩子,一件事情得重复说,一遍又一遍。
一个阳光晴好的下午,我照例驱车回家。院子里,母亲弓着腰,在桌子上铺开晾晒着什么,地上摆放着一只大纸箱。“妈妈,快看小人书。”跑到前面的女儿尖叫着,我诧在那儿。面前和箱子里,躺着所有“不正经”的课外书,这些或好或坏,见证我童年和少年成长的书,我们竟这样猝不及防地相遇了。母亲说,时间长了怕发霉,拿出来晒晒,母亲还说搬了好多次家,就这些舍不得扔。女儿缠着母亲,有关存钱罐和去捡垃圾的事,也被善忘的她云淡风轻地提溜出来。
仿佛和逝去的时光又一次相遇,我似乎看到了那个为书充满激情、不顾一切的小姑娘,也看到了躲在背后大字不识,一直跟随的灰头土脸的母亲。我忍不住和女儿讲它们背后的故事。
“你那么喜欢书,怎么没再见你读过?”女儿不经意地问。我的心被震痛了一下。是啊,现如今读书的条件多么轻松完美:有大把的时间,有购书的经济条件,有阅读的能力……而我却丢失了我自己,丢失了最本真的初心。我要重新开启读书的时光,和女儿一起。
每次回家,我和女儿都会拿一本书带给母亲,一如她当初带给我一样。讲什么她未必懂,但至少让她知道,当年躲在她背后那个为书痴狂的女儿,带着她的女儿,在书的世界里,从未走远。
责任编辑:黄艳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