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阅读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tba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我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致力于探索古诗阅读教学的模式,探索古诗的学法指导,在吸收传统教学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了探究性学习的初步探索。
  古诗探究性学习是以中国古代诗歌为内容,以培养审美感知力、审美想象力、审美情感为目标,学习者在老师的协助下运用系统论等研究方法,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自主探究、勇于创新、有所创造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它鼓励学生对“问题”的研究,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善于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提倡质疑、鼓励探究、重视实践。它的着眼点在于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研究意识,学会研究方法,形成研究能力,养成平等态度,具备独立精神以及相应的实践习惯。
  在古诗阅读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具体操作分为两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
  
  1、参照语文新课程标准《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7—9年级),开列初中阶段课内外古诗篇目。
  2、调整教材篇目。教材是一种为学习者提供的典型材料,教学过程需要灵活地使用这些材料,创造性地运用教材。
  3、整合各时期的诗歌形式和特点,归类整理,获得感性认识。包括古诗的起源、历经的朝代、伟大的诗人,还有古体诗的五古、七古、乐府歌行,近体诗的绝句和律诗,不同的创作方法和写作风格。获得的途径是:通过上网或查找资料去收集、整理,探究有关的信息资源。
  4、重点熟读唐诗和宋词。因为唐诗和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两大高峰,是中华文明灿烂长卷中最为绚丽的华章。
  
  (二)探究阶段
  
  在准备指导的基础上进行研究探讨是探究性学习的重点。
  1、古诗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基本教学模式
  如何开展古诗探究性学习活动?一个有效的策略是采用探究教学模式。探究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通过探究知识的发展过程,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探究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探究性学习的基本教学模式可扼要地概括为:提出问题,激发兴趣,引导学习;质疑问题,分层探索,答疑解惑;反馈矫正,交流共赏,点评升华。
  探究离不开问题,课堂探究活动主要围绕“问题”进行,既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又在探究中发现新的问题。教师不但要精心设计探究性问题,更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2、古诗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层次
  古诗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层次可分两层,即初步探究和深层探究。
  初步探究:学生从整体上初步感知诗歌,主要探究一些基础知识,如字词解释及诗词的大概内容。学生可以根据上下文来推断词义,或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或通过网络搜索来解决问题。他们自己动手动脑,扫清字词障碍,锻炼自读能力,培养自查工具书、上网查找资料的习惯。
  深层探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来提示、开启学生的思维,学生就会边阅读边思考,从材料中搜集信息,整理信息,解决作者的思路、文章的结构、主题、写作意图、写作技巧等深层次的问题,促进学生思维的条理性训练。教师提问题的最终目的是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3、古诗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形式
  古诗探究性学习的形式比较多,如一首诗的鉴赏探究、相同题材的整合、创作风格的比较、古诗与中国文化的联系等等。下面着重谈谈三种形式:
  (1)对一首古诗的赏析探究
  赏析主要指吟咏感知、欣赏诗景、品味诗情和领略意境。而探究就是在以上赏析的基础上进行的。
  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古诗作者及写作背景的资料,以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课堂教学:让学生交流自己搜集来的资料,为理解古诗的内容做好准备;学生朗读品味、生疑质疑,教师组织指导、点拨启发,小组研究探讨、解疑总结。探究学习是在质疑的前提下进行的,因此培养质疑能力至关重要。引导质疑的主要方法如下:
  其一是对教材或课外读本上的注解、翻译提出疑问,敢于向权威挑战。
  其二是将诗词中的有关词语替换成其他的词,并进行比较分析。
  比如,学生提出:为什么“日照香炉生紫烟”的“生”不用“升”,为什么“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中的“风情”不用“风流”……教师及时组织大家研讨,还指导学生在其他诗中找“千种风情”,为大家的探究提供有利的证据。学生解疑:“紫烟”是先“生”后“升”,所以用“生”;“风情”侧重于“情”,以“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等诗为证。用“风流”怎么能体现柳永的万般无奈呢?如果用“风流”还会有“千种”吗?还会难与人说吗?
  其三是联系本诗的意境,评价课本上的插图。
  如在学习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秋思》时,引导学生对文中的插图进行质疑、修改,在愉快和谐的探究氛围中鉴赏古诗。又如学完了《錢塘湖春行》,要求学生根据诗歌描绘的春景,自创插图,学生间互相评价、修改,以达到图文并茂、相映成趣的效果。
  (2)诗作风格比较
  可以是同一人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比较,如李清照;可以是同一时代两种迥然不同风格的诗作比较,如李白、杜甫;也可以是风格相关的不同诗人的比较,如同属豪放派词人的苏轼、辛弃疾,以拓展自己的视野,激活思维。
  下面以“一人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比较”为例谈谈探究的情况。
  比如在课外品读李清照词的时候,很多学生提出疑惑:李清照的词风格差异很大。教师适时引导:把读到的这些词按不同风格归类。不多久。学生纷纷整理出来:爱情、相思、友情、愁苦、悲伤,闺阁情怀、自然向往、旅途羁绊、亡国哀痛等等。教师一看,题材较多,范围较大,就引导他们在此基础上再归类,最终,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小组的讨论研究,把以上几方面归为两类:一为闺阁情怀,有相思,有友情,还有美好的爱情和风情。既有“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诗情画意,又有“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孤独相思,还有“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的友情留恋。词风清丽明快,语新意隽。二为亡国哀痛,有旅途羁绊,有愁苦,有悲伤。既写“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愁苦,“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的悲伤,又抒“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感慨。词风沉哀悲苦,凄凉低沉。接着查找两类词所反映的时代背景和诗人的人生轨迹,了解到李清照经历北宋、南宋两个时期,北宋灭亡后,辗转流落南方,丈夫死去,藏品散失,后遭变故,生活艰难。她的词作就分前后两个不同时期,以两种不同风格反映了大家闺秀和落魄寡妇的两种不同生活、不同心态。这个探究的过程无疑是艰苦的,而探究的结果却使每个学生都获得了巨大的成就感。
  (3)通过诗歌了解中国文化
  学习古典诗词,对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是很有效的。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有关描写月亮、木叶、水等方面的诗词,来了解中国的月亮文化、木叶文化、水文化等。这里以“古诗与月文化”为例谈谈探究的重点环节。
  说起月亮,学生们都说是在李白的《静夜思》中相识的。那么,探究就可以从与月亮有不解之缘的李白诗歌说起。其千首诗作中就有月意象300多例,其丰富的意象,深邃的意蕴,高超的艺术,非他人可比,对后来如刘禹锡、苏轼等咏月诗词的创作产生深远的影响,为中国月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见调动了学生的探究积极性,教师就布置作业:找出有关写月亮的古诗,重点查找以上提到的几位诗人的作品。通过查找资料,一星期后,学生们开始交流自己通过各种途径查找到的诗句,并带来了自己要探究的问题。教师把它们取舍归类,按从易到难的顺序排列,分小组进行探究,然后由组长交流探究的结果。探究的问题如下:
  A、月亮的代称、别称有哪些?从中你感知到月亮具有哪些特点?(这个问题比较浅显,只要先读读同学们查找来的月亮诗,然后谈谈这些代称、别称所具有的形象特点就可以了。)
  B、月亮只是茫茫宇宙中的一颗小星星,但是为什么我们觉得它有七情六欲呢?(这个问题有点难度,需要学生进一步解读文本,理解诗人其实把月亮当作友人、亲人和恋人来倾诉,倾诉好奇憧憬,倾诉伤怀念远,并与它交流,与它拥抱……)
  C、星星还是那颗星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但是综观月亮诗,意象种种,内涵深深,你能挖掘出月亮意象的内在意蕴吗?(这个问题比较难,更需要学生在第二问的基础上继续拓展。在作品中,诗人往往以明月象征美人和恋情,象征对故乡、亲人、友人的思念之情,象征自己对人生理想的执著追求,象征人的高洁品质等。)
  D、从月亮诗中,你了解了多少月文化?(对初中学生来说,月文化是个深奥的问题,而了解月文化的探究性学习,难度可想而知。然而,我们通过古诗的学习来走进月文化,就能化难为易。学生的探究积极性更加强烈,所得到的收获又很多:有关月亮的传说故事,嫦娥奔月、吴刚伐桂、朱元璋月饼起义、唐明皇游月宫等,有关中秋节的起源,有关民风民俗,有关的对联、谜语……不一而足,更激发了学生对宇宙的探秘兴趣。)
  此次探究性学习亦可结合综合性学习《走进月亮文化》或《探索月球的奥妙》进行。
  
  (三)创作阶段
  
  创作阶段是探究阶段的扩展和延续。在探究成功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将前人审美经验和审美成果加以迁移,运用语言文字去表现美的感受,鼓励学生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反复尝试创造美,鼓励思维的独创性、发散性和新穎性,从而提高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四)古诗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实施效果
  
  在古诗教学中,尝试探究性学习,实现了由老师带着知识走向学生到老师带着学生走向知识的转变,师生共同建立起平等、民主的教学过程。它强调了学生作为主体的探究、发现,重视学生的自我体验过程。
  通过探究性的学习,学生们对古诗有了一个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通过自己查找资料,掌握诗歌知识,感悟品味诗情;通过研究讨论,创作与实践,提高鉴赏水平,获得情感愉悦、审美享受,为领略中国古老的文化打开兴趣之门。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学习,学会探究,最终实现主体的主动发展。
  通过探究性的学习,学生们初步形成了收集资源运用资源的能力,养成了自行探究学习、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习惯,培养了思维能力、语言感受能力和表达能力,发扬创造品质、合作学习的精神,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了结实的基础。
其他文献
近日,听了两位教师执教的浙教版“圆的认识”一课,对其中“画圆”部分不同的处理方式,感触颇深。一、片段摘录A教师课堂情景描述(每组一个圆形的塑料篮筐,让学生找出篮中的圆
班主任是学生养成教育工作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班主任素质的高低,既关系到人才的培养,又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社会的发展。在教育模式发生巨大转变,大力倡导提高民族整体素质
问题提出“预设”与“生成”并非一个陌生的话题,它们的矛盾早已有之,但在不同的教育观念下,两者不断地处在此消彼长的过程中。长期以来,语文课只注重预设,几乎没有生成的概
可爱的蝴蝶结,小朋友们是不是也想要一个呢?可以摆在自己画的贺卡上或是铅笔盒上,也可以送给爸爸妈妈哦!喜欢就赶紧动手吧!
学生慰问白衣天使术家于蓝来校参加活动以德育为龙头 以教学质量为生命线 以培养学生兴趣特长为突破口——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第一小学整体办学思路 Students condolences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教育应当使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接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去负担。———爱因斯坦 Education should make things available for students to ac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更是巧妙的教学智慧;是教师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的基本控制手段。准确、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启发学生的学习
语文教学中作文一直是令人困扰的难题。然而作文教学又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本文作者从多年教学中总结了以下几点:一、引导学生入手写学生对作文充满兴趣,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去
去年,我被调到某市重点小学工作,任五(3)班语文课老师。接班前,早听说该班学生作文水平普遍很高,有2名学生参加省“楚才杯”现场作文大赛获一等奖,还有多名学生的作文曾在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