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

来源 :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arinet19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邻家张伯家门口卧着一只狗,金黄的,肩上有几处明显的咬伤。凛冽的雨斜扫着,无情地打在它身上。我有些可怜它,正想投给它些许食物,却听到“嘎”的一声,张伯推开了门,差点踩到狗。
  “这谁家的狗?”张伯看着我。
  “不知道。”我看着那狗耷拉的尾巴,说道。
  黄狗仰着头,用卑微而祈求的目光看着那高大的男人。
  “咋,想让我把你留下?给你说,滚!”他吐了口唾沫,口水溅到黄狗的身上。
  我有些生气——要不是我家狗满为患,实在照顾不过来,我早就把这只狗收留了。张伯,你难道没有一点同情心吗?我以埋怨的目光看着他。
  “咋?骂个狗你瞅我干嘛?把它养了,喂吃喂喝,你给我付钱啊?”
  “算了,老张。”张婶从门后走出,看着那狗,“咱屋前些日子才丢了东西,屋里养只狗,以防后患。”
  张伯想了一会儿,把狗提进屋去。
  我的心也释然。它终于安全了,而且我还可以时不时地去看它。
  张伯给它取了个名字叫“王八”,每次叫它名字时,黄狗兴奋地扑过来,张伯笑得人仰马翻。
  我从来不这样叫它,我自己给它取了个名字,叫“蓓卡”,与我家的狗同名。
  “蓓卡”果然不负众望,没多久就抓住了贼。此后,也时常在半夜听到犬吠,不过再往后,夜里就寂静得连贼也不出来了。
  到目前为止,张伯一家与“蓓卡”相处还算融洽。当我又一次去他家时,张婶告诉我,“蓓卡”快成母亲了。
  这事来得很奇怪,但我相信她不会骗我,用不着。欣喜之余,我马上准备给小狗们的礼物,在家里忙活开来。
  一天,补课归来,张伯家多了好几只小狗。我抱来礼物,还没放下,就听张伯对张婶说:“现在?还是……”
  张婶看着这些小狗:“过一阵子再说,现在正长着呢。”
  “蓓卡”疲倦地靠墙而卧,舔着她的宝贝们。
  秋叶划过小狗的额头,引着半大的小狗们追来追去。此时,它们已经长了不少。张伯家院子里架了一口大铁锅,上面还有几条划痕。我忽然想起书上的描述,赶紧跑去问张伯。他很淡定地回答:“它们已经长到半大了,现在吃,没赔!”
  “为啥要吃它们?‘蓓卡’好歹也有功劳啊!”
  “它们吃的是我家的饭,我不吃,那不是赔了?”
  我气疯了,跟这个人简直无法交谈。我忽然想到近些天来的新闻,赶紧补了一句:“‘蓓卡’是捡来的,你不知道它身上有没有病毒,现在你要吃这些小狗, 不怕被传染吗?”
  张婶好像想起什么,急忙拉住张伯:“我看最近新闻上说狗咬了人,那人得了狂犬病,直接死了!”
  我松了口气。这时,“蓓卡”来到我跟前,我摸摸它“没事,你放心吧!”
  张伯的一句话让我倒吸一口凉气:“咱不吃,给别人吃么。”
  没等我反应过来,张伯已经把几只小狗装进袋子里,消失在秋风秋风落叶中。
  张婶把“蓓卡”关在屋里,里面噪音很大,“蓓卡”肯定在扑咬着门。我僵直地立在风里,落叶打落在我身上,像针一样痛,像雪一样寒。
  张伯向着“高记肉铺”坚定地走过去。
  我不忍待在这个地方,随后去了外地旅行。
  回来后,我想看看“蓓卡”,却没找见。我问张伯,他不说。我又问别人,才知道“蓓卡”已经死了。
  桥头的老人说,“蓓卡”在老张把小狗带走后,整日吠叫,弄得老张心烦意乱,整日拿着手臂粗的木棍四处追打它。
  “后来呢?”我急切地追问。
  “后来,老张家那个二蛋下河玩儿,结果在河里乱扑腾,一直喊‘救命’,还是那只黄狗把他娃救了。”
  我想,“蓓卡”在望著张伯的儿子溺水时,内心一定五味杂陈。它一定是痛苦地吠叫,然后再去救仇人的儿子。
  “我要去那儿看看。”我对老人说。
  河岸边有一片杂草东倒西歪,草上的血迹已经干了。
  “那狗太重情义了,它把娃推上来,不知道咋回事,自己的腿却给折断了。”老人叹口气,靠在树上说。
  “它是被谁杀的?”我已经没了力气。
  老人摇摇头:“老张见娃受了伤,怪狗没有及时救,就把狗往死里打!后来,他又嫌狗残了,也快死了,就想把它杀了!你说这世上咋有这人呢!”
  “那后来怎么了?”我看着地上的斑斑血迹问。
  “那老张不知道犯啥神经,把小狗的皮从高富贵那儿要了回来,扔到大狗身上。大狗直接疯了,见谁都咬,老张没办法,叫了民警,花了好长时间才把狗打死。唉!”老人不再往下说了。
  我明白老人没说完的话。利益,是满足人性恶欲的灵丹妙药。人,自认为是主宰世界的,而其余所有的生命,皆成了满足人性之恶的牺牲品。
  我在河岸边散步,走得异常慢。张伯如今见人就说自己养了只狂犬,害怕自己也被传染了。我眺望着天上的云,好像看到了蜷伏在木门前的那只黄狗。
  狂的,真的是犬吗?
其他文献
在散乱堆着柴禾的墙角,布满尘灰的对窝显得毫不起眼,像是风烛残年的老人,独守乡野。此刻,她的心境或许正如寒风中冰冷的身体般充斥着落寞,却又留存着最后一丝希望与温度。近几年出生在城里的孩子们回到村庄,谁也不曾注意到她,只偶尔觉得这块石头的造型有些奇特,轉念便不再有任何兴趣,可对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出生的我而言,看上去饱经沧桑的对窝却让我魂牵梦绕、心心念念,那些欢快的记忆总在卸下面具后的都市夜里如花绽放。
期刊
巴里·洛佩兹 (BarryLopez 1945—)是美国当代著名的自然散文作家,其《北极梦》1986年荣获美国全国图书奖非虚构作品奖。他在文学上的主要成就是散文,著有6部散文作品。除《北极梦》之外,他的另一部散文《狼与人的故事》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的提名奖和美国自然散文的最高奖项“约翰·巴勒斯奖章”。其他4部散文作品是:《穿越开阔地》《重新发现北美》《生活往事》《辩解文》。他还著有10部虚构作品,其
期刊
读了朱介凡先生的“晒暖”,说到北方话的“晒老爷儿”“挤老米”,又使我回了一次冬日北方的童年。  冬天在北方,并不一定是冷得让人就想在屋里烤火炉。天晴,早上的太阳光晒到墙边,再普照大地,不由得就想离开火炉,还是去接受大自然所给予的温暖吧!  通常是墙角边摆着几个小板凳,坐着弟弟妹妹們,穿着外罩蓝布大褂的棉袍,打着皮包头的毛窝,宋妈在哄他们玩儿。她手里不闲着,不是搓麻绳纳鞋底(想起她那针锥子要扎进鞋底
期刊
何 杰  南开大学汉文化学院教授,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中国语言学会、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长期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及语言学研究。曾赴拉脱维亚大学讲学、任教两年,同时在波罗地海语言中心讲学。曾应邀赴德国汉诺威参加世界汉语教学研讨,一篇论文入选。出席第6届、9届、11届国际汉语教学研讨会,2009年论文入选美国布莱恩大学北美语言学会议。2012年应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邀请赴美交流学术。出版《现代汉语量词研究》等
期刊
“麦芽糖!麦芽糖!新鲜的麦芽糖卖喽……”有多久没有听到这熟悉的吆喝声了。  小时候,爸妈因为工作忙,把我托给奶奶照料。那时最开心的时候就是生病咳嗽。每当这时,奶奶便会买麦芽糖给我吃。  那糖啊,仅是卖相就讨人喜欢!琥珀般清澈透明,如蜂蜜般粘稠,隐隐泛着光泽,光是看着就让人垂涎欲滴。仔细一闻,还透着一股淡淡的麦香。用筷子轻挑起一缕,感受它顺着筷子流下时的丝滑,再猛地一下送入口中,入口即化的美妙之感会
期刊
街角。墙头。石缝间。  看似黑黝黝、光秃秃、冷冰冰的你,孕育出的花红草绿使我眼前一亮。  街道旁的绿化草地中,肥沃的土壤上,草儿郁郁葱葱、润如油膏,花儿争奇斗艳、娇嫩欲滴,引来群群蜂围、阵阵蝶舞,成了这街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呵!这花儿真好看!”“这街上的树木真挺拔!”  听到路人对绿化带中依赖土壤的生命的夸赞,你是微笑还是沉默?你育出的那株生机勃勃的小草有没有赢得过一刻的观赏?多么不公平的大
期刊
1立意高远独辟蹊径  考场作文要想脱颖而出,首先要考虑文章的立意。意高文自华,意高文自深。一篇优秀的文章之所以具有很高的价值,很大程度上在于文章立意的高远。“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文章的主题就好比军队的统帅,没有统帅的军队只能是乌合之众,毫无战斗力。没有中心没有主题的文章只能是一盘散沙,没有表现力,毫无价值。无论写什么,我们都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挖掘平凡生活中不平凡的
期刊
谢春卉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额尔古纳市人,曾获首届“美丽中国”征文一等奖,首届“林非散文奖”,第八届、第九届呼伦贝尔文学艺术创作“骏马奖”等。  那一年我八岁。她问我,你点守宫砂了吗?  我不知道守宫砂是什么。我问她,点那个干什么?  她想了想说,就是红彤彤的点在胳膊上很好看。接着她又补充了一句,她说我们小时候都点。  她说,每日饲雌壁虎以朱砂,待壁虎吞食七斤朱砂,通体呈朱红色,将壁虎捣烂点于女
期刊
乍暖还寒时节,北方的雾霾余威未尽。为了呼吸一口新鲜空气,也为了瞻仰一下赫赫有名的汉武大帝和他的两位爱将的长眠之处,我趁着周末闲暇,驱车前往兴平茂陵。  意想不到的是,眼看墓冢近在咫尺,我被却一场人山人海、喧嚷热闹的市集堵在了塬下,在斜风细雨的孟春寒意中,眼巴巴地望“墓”兴叹。  从塬下抬头望,长不见尾的临时摊点、密如蚁群的一排排车辆和赶集乡党们不惧风雨的热情,都让我心生不祥之感——看来今天的市集规
期刊
陈艳敏 鲁迅文学院第33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著有散文集“书之爱”系列丛书《书中岁月》《纸上情怀》,随笔集《读懂美国:行走在现实与书本之间》等。一地被撕碎的证书  孩子的爷爷和奶奶搬家入住新居,搬完后将钥匙给了我们,嘱托我们请小时工清扫一下房间。  那日我打开房门,看见搬空了的房间里除了堆积一些无用的杂物,还有一地撕碎了的荣誉证书,这一幕出乎我的意料,于是一下愣那了,直觉中有不解,也有惋惜,第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