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品德课程育人功能促进流动儿童社会化发展

来源 :中小学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bh04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流动人口问题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热点问题,伴随流动人口问题出现的流动儿童问题也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作为一所省一级学校,明德小学以优质的教育资源吸引了大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读,学校因此面临严峻的流动儿童群体教育问题。品德课程作为学校德育的重要阵地,如何发挥其功能,促进流动儿童的社会化发展呢?下面谈谈自己的思考。
  
  一、流动儿童社会化状况分析
  
  要对流动儿童施行有效的教育干预,必须先对其状况进行分析。根据教学需要,学校从性格与行为特征、生活技能、生活目标、社会交往、自我认知等五个方面,通过观察、问卷调查和访谈,对校内流动儿童与城市儿童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发现,在生活技能与生活目标方面,流动儿童与城市儿童不存在明显差异,流动儿童在生活技能与动手能力方面甚至优于城市儿童。在性格与行为特征方面,流动儿童不太合群,任性、呆板、缺少礼貌。在社会交往方面,流动儿童与城市儿童在同学关系上并没有显著差异,但流动儿童感到更孤独,结识朋友的能力相对较弱。在自我认知方面,流动儿童对自身评价偏低。值得一提的是,流动儿童与城市儿童相比,对所生活的广州表现出高认同感与低归属感的强烈反差,从中可以看出他们对融入城市生活的向往与困惑。
  流动儿童身上的诸多不足,与其生存状况、家庭背景和身份标签等息息相关,这为他们的社会发展增加了难度,作为教育者,我们必须为此付出更大的努力。
  
  二、通过品德教学促进流动儿童社会化策略研究
  
  (一)关注情感体验
  流动儿童常常带有群体性自卑心理,因此,在教学相关主题时,教师要认真考虑流动儿童的经济状况和家庭环境等具体因素,做到既有效引导,又不伤其自尊心。如在教学《我懂事了》这一主题时,教师设计了“了解父母一天的工作”的活动环节,以此培养学生尊重父母的劳动,为父母的工作而自豪的情感。但在具体教学中,流动学生可能会因为父母从事的是体力工作而流露出自卑心理。对此,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帮助他们认识到,父母所从事的工作同样是在为社会作贡献。如此,由于关注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品德教育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
  
  (二)挖掘教材资源
  只要我们认真分析、善于利用,就不准发现品德教材中有许多适合流动儿童的教育内容。针对流动儿童在性格与行为习惯方面的弱点,教师应注意挖掘教材资源,从改善流动儿童自我认知与行为习惯入手,提炼合适的主题,相机进行德育渗透。如三年级上册《快乐的学校生活》这一单元的教学中,教师结合流动儿童的生活实际,引导他们学会与人相处,融入学校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并通过参与制定规则等各种集体活动,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又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这是我们共同生活的地方》时,结合教材中“小文”的故事,帮助学生形成社区是由来自不同地方的人共同组成的概念,了解外来务工人员对广州所作出的巨大贡献,从而激发流动儿童作为新广州人的自豪感,增强对所生活城市的归属感。
  
  (三)搭建活动平台
  品德与生活(社会)是一门集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于一体的综合性课程,倡导通过开展讨论、调查、参观、模拟、实践、游戏等各种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品德与社会性发展。品德课程的活动化教学,对于帮助流动儿童融入城市生活,成为社会中的一员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教师可以通过有目的的分组,加强流动儿童与城市儿童的交流;可以通过为流动儿童提供更多展示的机会,增强其自信心。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说不完的家乡故事》这一主题时,教师利用流动儿童丰富的生活经验,结合城市儿童搜集信息能力强的特点,让双方组成合作调查小组。小组成员合作查阅资料后,由流动儿童结合自己在家乡的生活经验,在成果交流会进行展示,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又如在教学三年级《温暖的家》这一单元时,教师针对不少流动儿童家庭存在关怀缺失与教育不当等现状,积极与个别流动家庭取得联系,组织开展了“给父母写信”“了解父母的工作”
  “互相夸一夸”等活动,为流动儿童搭建起与家庭沟通的平台,改善了家庭教育环境。
  流动儿童的社会化需要全社会的努力。作为学校德育阵地的主渠道——品德课教学,更应发挥应有的育人功能,成为流动儿童融入城市生活的有力推手。
其他文献
利用1998-2005年的洪水资料对马斯京根模型参数进行优选,优选润河集、横排头、阜阳闸至正阳关最优的河道汇流参数,并对该优选参数值进行验证,预报洪水过程平均不确定性系数在
投资管理是工程建设管理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如何进行更加有效的投资管理,特别是工程价款的最终确定,是工程建设管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上海市进行治理太湖流域重点工程“2+1”
思想品德学科综合付灵活性强,并与社会现实充分“接壤”。因此,笔者认为,在教学中,教师须结合学科特点,充分发挥学科优势,抓实课前预习、课中合作、课后巩固三个环节,重视学生智力的
新学期开学第一天,我忙着认识新班级新学生,实在太忙,也没顾得上吃午饭。回到办公室,发现桌上多了两个面包,还有一张小纸条。拿起纸条一看,上面歪歪扭扭写着一行字:老师,两个面包,请您吃。纸条没有落款,但我知道,写纸条的一定是她……  她叫小珍,是我原来新带的班级中认识的第一个女生。其实我对她的第一印象并不好,长得白白胖胖倒还算可爱,但是报到那天就和男生起冲突还闹到我这里,这使我对小珍有了一些“防备”。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公民教育已成为世界各国极为关注的话题,更成为教育界研究的热点,公民教育开展的形式也日趋多样化。结合国内外实践研究的成果和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睦小学实验区选取社区实践模式进行了研究。该模式力争通过社区活动增强学生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责任感,加强其公民意识的培养。社区实践模式经过一年的研究,在社区和学校的积极参与下,总结了一些有益的经验,以期对未来公民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借鉴。  一、
对河南引黄用水的历史过程作了阐述并对其未来进行了展望,分析了河南引黄发展曲折的原因。同时,重点对预测河南引黄事业的良好发展趋势的有利影响因素进行论证,这将为河南引黄事
实践体验法:知行合一促成长实践体验,指通过参加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践等,让孩子亲身体验,积累和丰富生活、学习等直接经验。体验使孩子在活动中有所知、有所悟,促进其道德
回顾了陕西省渭河流域水资源管理的理论与实践演进过程,并分析了渭河流域水资源与水环境的现状,在借鉴了成功流域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对渭河流域的水资源可持续性管理提出了意见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