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卓文光:
1967年生于新疆喀什农三师,1990年考入绿杨酒家厨工培训班,师从胡培玲。经自己努力钻研,在“维扬细点”制作上造诣颇深。
卓文光以女性的细腻,在点心文化演绎上炉火纯青,又有独创精神。所研制的素菜包、萝卜丝酥饼、枣泥锅贴、小松糕、千层油糕、双色绿豆糕、双色条头糕等佳点脍炙人口。
中国人将餐食分为大吃和小吃,大吃即筵席。古人分食制,坐的是“席”,即草席,类似今天日本的“榻榻米”。座前用芦苇编的“筵”,放菜、酒、食。小吃即大分量餐食之外小分量,或许非正餐的食物。其中,干的称“点心”,汤汤水水的称“小吃”。如今,正规的餐食应当由小食、前菜、汤、主菜和点心(小吃)构成。喝酒、吃菜之后,再进一二点心,是题中应有之义。我因恐糖,菜肴中太甜的不能吃,主食也无法饕餮,点心更是点到为止(甜品不进嘴)。但有时太好吃,也只好“舍命陪君子”。吃卓文光的佳点便属此类。
穷人的孩子早学艺
我是先尝她的作品,再想象她的模样,重点是那双巧手,最后才见到她,听她讲故事。
娇小玲珑的卓文光,1967年出生在新疆喀什农三师,父母系支疆上海知青。始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大移民”,遗留了很多社会问题。因为熟人中也有“新疆知青”,对这一群体,总有一种痛感。
卓文光的外公、外婆都是延安中学的老师,母亲也是延安中学毕业的。为让下一代有可能做回“上海人”,父母亲将幼小的卓文光送到上海,与风烛残年的外公相依为命。幸运的是,1990年,卓文光考入绿杨酒家厨工培训班,分配到点心组学艺,师从胡培玲。菜肴和点心都需厨艺支撑,但我总觉得,点心似比菜肴更讲究美学。作为川扬帮的绿杨本来就是以“川菜扬点”为特色,菜是何派川菜,点是维扬细点。在淮扬菜系中,“淮扬”指淮安和扬州,“镇扬”指镇江和扬州,而“维扬”则是“维”有“扬”州。扬州人“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讲的是早上泡茶馆,晚上“浴”。茶馆中有何景象,民谣曰:“早上起来日已高,只觉心里闹潮潮,茶馆里头走一遭;拌干丝,风味高;蟹壳黄,千层糕;翡翠烧卖,三丁包;清汤面,脆火烧,龙井茶叶香飘飘。”这里所说的就是维扬细点,因为这是非常精细的扬州点心。
出身书香门第的卓文光悟性高,又肯刻骨钻研,很快掌握了点心制作粗细活,并能干净利索地完成工艺流程。年轻的卓文光脱颖而出,成为点心组领导。
1993年,卓文光被派到浦东沪南公路芳华路的“绿杨大酒店”当点心领班,1997年又被派到深圳绿杨。7个月后,被派到山东潍坊外联五星级大酒店工作。正遇上风筝节,工作量太大,9个餐厅,4个人做大包,每天要做2 000个。当时的男友、后来的丈夫去那边看她,见累成那样,实在心疼,帮她做点准备工作。半年以后回上海绿杨总店,不久他们便结婚了。
广东先富起来,南风北渐,各帮餐饮都开早茶,扬州本来有早茶,绿杨一开早茶,生意好得不得了。卓文光就被派到“明炉亮灶”现场做点心,有嫩鸡煨面、咸菜黄鱼面、豆沙锅饼、萝卜丝酥饼、条头糕、小笼,当然少不了菜包,一个早市要卖100多个。
工作紧张,职场环境欠佳,长此以往,卓文光得了抑郁症、强迫症,且有日趋严重之势。2007年,她请长病假离开了绿杨。稍有好转,便到新开的“翠庭轩”帮忙。半年后,离开“翠庭轩”,到了“上海人家”,现任“家有好面”(上海人家另一品牌)的点心总监。
为荣毅仁做点心
前国家副主席荣毅仁从1995年起,每年4月下旬到5月中旬来上海老宅(康平路77号)小住。2003年,绿杨派卓文光去服务了一年。早餐荣府各人吃各人的,老太爷先起床,得先送上,老太太晚起,得晚送上。此外,不准预制半成品,都要当场做出。一个月后,卓文光紧张得生出了白发。
卓文光为老人制作了萝卜丝酥饼、枣泥锅饼、蜜糕、蜂糖糕、小松糕、素菜包、干菜包、三丁包、千层油糕、赤豆拉糕、双色条头糕等,每天不重样。她还创制了用胡萝卜汁和面做成的开花包子,还有米苋包、蓬蒿饼、草头糕、牛奶糕等健康点心。荣毅仁高兴地夸奖她:“谢谢你为我的健康费心,祝你手艺越来越好。”
当代厨娘点心秀
坐在“上海人家”的包房,餐桌上盘子里还剩2只菜包,准备带回去让小孙女咪咪尝尝。我说:“过几年,让咪咪跟您学徒。”卓文光忙摆手:“没有意思的。除非她学成之后自己当老板。”她打开手机,找到几张点心的彩照让我看,“喔哟!这么漂亮!”我不禁赞叹起来。卓文光告诉我,这是“青瓜圆子”,也是“家有好面”卖得好的点心之一。还有葱油饼、小松糕、蟹壳黄、双色绿豆糕(绿的是绿豆做,白的是牛奶做)、条头糕……但是,最具盛名的菜包因为店里没有蒸箱,不能供应,如果在微波炉里加热,味道就不对了。我鼓动她:“自己开一家呀!”她笑得灿烂,但话却让人沮丧:“那要等我退休之后了。不像老师您,一支笔,一张纸,就可以当自由撰稿人呀(揭我老底了)!我首先得养活自己,没有后顾之忧,好东西要给懂的人吃,才有意义。”一旁的中国烹饪大师周瑞兴说:“食材好,做工好,当然对人有益。成本高了,价格一定上去,肯定没人吃,那厨师、点心师吃什么呢?”
话题又转到《舌尖上的中国》,摄影大师老K拿出一张碟片给我:“就像您这篇文章叫《当代厨娘点心秀》一样,只能将理想化用来作秀。吃客有10年以上的断层,利益链拼命地抵抗,真想让中国人吃到好东西,难哪!”
推荐家常点心
菜饼:原料是面粉、蛋、时蔬。上海人过去家里常常摊饼吃,非常随便,非常家常。做法是将面粉和全蛋液加上斩碎的时蔬,和成稀糊,在法兰盘(平底锅)里摊成薄饼,趁热吃,味道很好。
芦蒿饺子:芦蒿暴腌后,让其出水,肉馅少加水;两者拌和,包成饺子。这是将芦蒿看作芹菜,现拌现做,现煮现吃。
胖大海雪梨羹:胖大海的瓤,加上梨块、冰糖、芦荟、蜂蜜,煮后用藕粉勾芡,冷吃、热吃皆可。秋天吃最除燥,还可止咳、润肺、开音、润肠(消除便秘)。
1967年生于新疆喀什农三师,1990年考入绿杨酒家厨工培训班,师从胡培玲。经自己努力钻研,在“维扬细点”制作上造诣颇深。
卓文光以女性的细腻,在点心文化演绎上炉火纯青,又有独创精神。所研制的素菜包、萝卜丝酥饼、枣泥锅贴、小松糕、千层油糕、双色绿豆糕、双色条头糕等佳点脍炙人口。
中国人将餐食分为大吃和小吃,大吃即筵席。古人分食制,坐的是“席”,即草席,类似今天日本的“榻榻米”。座前用芦苇编的“筵”,放菜、酒、食。小吃即大分量餐食之外小分量,或许非正餐的食物。其中,干的称“点心”,汤汤水水的称“小吃”。如今,正规的餐食应当由小食、前菜、汤、主菜和点心(小吃)构成。喝酒、吃菜之后,再进一二点心,是题中应有之义。我因恐糖,菜肴中太甜的不能吃,主食也无法饕餮,点心更是点到为止(甜品不进嘴)。但有时太好吃,也只好“舍命陪君子”。吃卓文光的佳点便属此类。
穷人的孩子早学艺
我是先尝她的作品,再想象她的模样,重点是那双巧手,最后才见到她,听她讲故事。
娇小玲珑的卓文光,1967年出生在新疆喀什农三师,父母系支疆上海知青。始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大移民”,遗留了很多社会问题。因为熟人中也有“新疆知青”,对这一群体,总有一种痛感。
卓文光的外公、外婆都是延安中学的老师,母亲也是延安中学毕业的。为让下一代有可能做回“上海人”,父母亲将幼小的卓文光送到上海,与风烛残年的外公相依为命。幸运的是,1990年,卓文光考入绿杨酒家厨工培训班,分配到点心组学艺,师从胡培玲。菜肴和点心都需厨艺支撑,但我总觉得,点心似比菜肴更讲究美学。作为川扬帮的绿杨本来就是以“川菜扬点”为特色,菜是何派川菜,点是维扬细点。在淮扬菜系中,“淮扬”指淮安和扬州,“镇扬”指镇江和扬州,而“维扬”则是“维”有“扬”州。扬州人“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讲的是早上泡茶馆,晚上“浴”。茶馆中有何景象,民谣曰:“早上起来日已高,只觉心里闹潮潮,茶馆里头走一遭;拌干丝,风味高;蟹壳黄,千层糕;翡翠烧卖,三丁包;清汤面,脆火烧,龙井茶叶香飘飘。”这里所说的就是维扬细点,因为这是非常精细的扬州点心。
出身书香门第的卓文光悟性高,又肯刻骨钻研,很快掌握了点心制作粗细活,并能干净利索地完成工艺流程。年轻的卓文光脱颖而出,成为点心组领导。
1993年,卓文光被派到浦东沪南公路芳华路的“绿杨大酒店”当点心领班,1997年又被派到深圳绿杨。7个月后,被派到山东潍坊外联五星级大酒店工作。正遇上风筝节,工作量太大,9个餐厅,4个人做大包,每天要做2 000个。当时的男友、后来的丈夫去那边看她,见累成那样,实在心疼,帮她做点准备工作。半年以后回上海绿杨总店,不久他们便结婚了。
广东先富起来,南风北渐,各帮餐饮都开早茶,扬州本来有早茶,绿杨一开早茶,生意好得不得了。卓文光就被派到“明炉亮灶”现场做点心,有嫩鸡煨面、咸菜黄鱼面、豆沙锅饼、萝卜丝酥饼、条头糕、小笼,当然少不了菜包,一个早市要卖100多个。
工作紧张,职场环境欠佳,长此以往,卓文光得了抑郁症、强迫症,且有日趋严重之势。2007年,她请长病假离开了绿杨。稍有好转,便到新开的“翠庭轩”帮忙。半年后,离开“翠庭轩”,到了“上海人家”,现任“家有好面”(上海人家另一品牌)的点心总监。
为荣毅仁做点心
前国家副主席荣毅仁从1995年起,每年4月下旬到5月中旬来上海老宅(康平路77号)小住。2003年,绿杨派卓文光去服务了一年。早餐荣府各人吃各人的,老太爷先起床,得先送上,老太太晚起,得晚送上。此外,不准预制半成品,都要当场做出。一个月后,卓文光紧张得生出了白发。
卓文光为老人制作了萝卜丝酥饼、枣泥锅饼、蜜糕、蜂糖糕、小松糕、素菜包、干菜包、三丁包、千层油糕、赤豆拉糕、双色条头糕等,每天不重样。她还创制了用胡萝卜汁和面做成的开花包子,还有米苋包、蓬蒿饼、草头糕、牛奶糕等健康点心。荣毅仁高兴地夸奖她:“谢谢你为我的健康费心,祝你手艺越来越好。”
当代厨娘点心秀
坐在“上海人家”的包房,餐桌上盘子里还剩2只菜包,准备带回去让小孙女咪咪尝尝。我说:“过几年,让咪咪跟您学徒。”卓文光忙摆手:“没有意思的。除非她学成之后自己当老板。”她打开手机,找到几张点心的彩照让我看,“喔哟!这么漂亮!”我不禁赞叹起来。卓文光告诉我,这是“青瓜圆子”,也是“家有好面”卖得好的点心之一。还有葱油饼、小松糕、蟹壳黄、双色绿豆糕(绿的是绿豆做,白的是牛奶做)、条头糕……但是,最具盛名的菜包因为店里没有蒸箱,不能供应,如果在微波炉里加热,味道就不对了。我鼓动她:“自己开一家呀!”她笑得灿烂,但话却让人沮丧:“那要等我退休之后了。不像老师您,一支笔,一张纸,就可以当自由撰稿人呀(揭我老底了)!我首先得养活自己,没有后顾之忧,好东西要给懂的人吃,才有意义。”一旁的中国烹饪大师周瑞兴说:“食材好,做工好,当然对人有益。成本高了,价格一定上去,肯定没人吃,那厨师、点心师吃什么呢?”
话题又转到《舌尖上的中国》,摄影大师老K拿出一张碟片给我:“就像您这篇文章叫《当代厨娘点心秀》一样,只能将理想化用来作秀。吃客有10年以上的断层,利益链拼命地抵抗,真想让中国人吃到好东西,难哪!”
推荐家常点心
菜饼:原料是面粉、蛋、时蔬。上海人过去家里常常摊饼吃,非常随便,非常家常。做法是将面粉和全蛋液加上斩碎的时蔬,和成稀糊,在法兰盘(平底锅)里摊成薄饼,趁热吃,味道很好。
芦蒿饺子:芦蒿暴腌后,让其出水,肉馅少加水;两者拌和,包成饺子。这是将芦蒿看作芹菜,现拌现做,现煮现吃。
胖大海雪梨羹:胖大海的瓤,加上梨块、冰糖、芦荟、蜂蜜,煮后用藕粉勾芡,冷吃、热吃皆可。秋天吃最除燥,还可止咳、润肺、开音、润肠(消除便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