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克白悲剧效果分析:一种对立与统一

来源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onny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麦克白》是莎士比亚最伟大的四部悲剧之一,它呈现的最引人注目的特点是它以一杀人犯为悲剧主角,那么麦克白的痛苦与毁灭何以能被称为悲剧,恶人如何能够成为悲剧人物,读者如何对其产生怜悯之心,一直是无法回避的问题。以往的解读要么把麦克白简化为惩恶扬善的道德剧,要么从麦克白身上抽取好的品质,悲叹如此具有想象力的人的向善的可能性和潜力,或者认为麦克白代表了我们身上潜在的恶,来证明麦克白作为悲剧主人公的合理性,这无疑引起我们在道德感上的困惑与不安。本文以这一问题为切入点,深入分析麦克白独特的悲剧效果和以及由此给观众带来的独特悲剧体验。
  实际上,引起评论家解读困惑的根源在于麦克白是一个对立面的统一体:他同时呈现对立的两面-美丑。一般看来,任何统一体都是非此即彼,不可能同时是对立的两面,然而在麦克白身上,对立的两面却不可分割地交融在一起:他丑恶,但同时又美,他无畏但也胆怯,残忍但却充满人性。因此,观众即被麦克白深深地吸引但也被其排斥,即同情与他但对他也充满反感之情,这种强烈的,相互交织在一起的即被吸引又被排斥的矛盾情感也正是悲剧的特征之一,没有哪一个悲剧比《麦克白》更加强烈地达到这种效果的了。
  首先,麦克白在道德上是没有很多评论家所认为的那些道德向善潜力,从一开始,他就是一个道德上浅薄的人,就没有迹象表明贝雷所说的那种"道德优越性",或者布拉德雷所说的"远非缺乏仁爱和怜悯之心"。我们试图从他身上抽取好的本质在很大一定程度上是受亚里士多德对悲剧人物定义的影响,虽然在理论上,我们异口同声的赞同亚氏的高尚的悲剧人物并不能搬到麦克白身上,但实际上,解析悲剧人物的时候借助于他几乎成了无意识的本能反应。我们真的可以借助于亚氏的理论来说明麦克白所带来的悲剧体验吗?
  在道德上美化麦克白的依据是麦克白夫人对他充满"人情乳臭"的评价和在开场白中大家对他英勇的赞美。但是通过分析发现,在战场上的勇猛并不必然表明他在本性上是善的,他的杀人方式-拿着血腥的宝剑一路砍杀过去、"非让尸骸铺满原野,决不罢手"(第一幕第二场)-很难让我们把他和一个充满"人情乳臭"的人联系起来,相反,在别人对他的赞歌中我们察觉一个天生冲动的人,他可以折了别人的凶焰, 但他自己的一旦被挑起,就无法控制,麦克白的悲剧就植根于他的这种冲动天性。后来麦克白内心痛苦是他的良知和野心对抗引起的吗?
  在女巫的预言之后,麦克白的内心风暴并不是出与良知的拷问,实际上麦克白的内心冲突甚至不是出于杀还是不杀的考虑:他的独白表明他已经在他意识到之前就无意识地干了弑君的罪行,弑君的念头甚至都没有一个形成的过程,这说明恶的倾向存在于他的本性当中。他的疑虑是出于如果他干了对他的后果,他完全是出于对自己的考虑。
  他后来的恶行就不用多说,因为班柯在道德上优越于他而显得他道德卑劣,他就要除掉他,因为自己备受恐惧的折磨他就把苏格兰拉入恐惧当中。如果我们从整个剧本出发,对"这个屠夫"的最后审判是必须的(第五幕第九场)。观众身上的道德批判倾向必然要求我们对这样一个恶人进行这样的道德判断,这种判断构成了我们对麦克白整体情感状态的一个方面,如果止于此,麦克白就是一个关于恶有恶报的道德剧,我们复杂的体验就得不到合理的解释。
  为了更好解读麦克白,还要说明一下悲剧这一艺术形式所引起的情感体验的特殊性。一方面,悲剧是一艺术形式,属于美学范畴,带给观众强烈的审美体验;但另一方面,悲剧是以剧本中的道德体系为背景,在演出或阅读过程,悲剧体验又受到观众或读者的道德感的影响,它总是闯入我们欣赏悲剧的过程。这种审美判断与道德判断之间的关系也正是困惑悲剧理论家的地方,我们对麦克白复杂困惑的情感也正源于此。在审美体验中,我们的精神活动有自己一套运行规则,它主要是本能的,被动的,有时甚至是无意识和不假思索的,一个毫无疑问罪恶的行为可能满足我们的审美感但却在道德上被我们谴责;而道德判断在很大部分是社会定义的,反思的,理性的,我们的道德感要求我们严守某种道德原则。那么《麦克白》是怎样超越道德剧的框架而引导观众进入审美体验的呢?
  一是全剧视角主要集中在麦克白身上,莎士比亚的大部分精力集中在对麦克白内心世界的描绘上:麦克白的抗争,他的痛苦,他的恐惧等,这可从莎士比亚把几乎所有的独白都赋予了麦克白得出。
  在《麦克白》中,外在情节中的善恶冲突几乎不能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其存在很大一部分是起一个背景作用,而让观众着迷的是发生在麦克白内心的风暴。麦克白把苏格兰拉入噩梦般的混乱之中,但好像经常是麦克白和观众,而不是他的受害者"体会到到事态及其后果的严重性"。因此,矛盾的是麦克白这个作恶者既对罪恶极其敏感又深受其苦,既天性有恶的倾向又天生对其进行否定,这就导致了此剧最主要的战争发生在两个麦克白身上:麦克白就变成了这场战争的主角又同时是反角。其他的人几乎没有力量构成麦克白的对手,邓肯被杀后,他的两个儿子从剧中消失了三幕之多,麦克德夫的妻儿被残杀后,此剧已接近尾声,只有麦克白留在舞台上向我们展示事态的发展,展示他那倍受折磨的灵魂,这紧紧的抓住我们的神经,把我们拉入他的想象力中。另外,从全剧看来,是麦克白自己对自己而不是他的对手对他做出了最残酷的否定和惩罚,这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观众的道德感,悬置了我们对其进行道德判断。
  二是麦克白的禀性极具美学上的价值。麦克白在性情上同哈姆莱特相似,两个都是反思式的悲剧人物。但是哈的内心世界像迷宫一样,让我们困惑,而对麦克白的内心我们从不需要问"是什么"的问题,因为他总能将自己的精神状态准确形象地呈现给我们,从而在我们心中引起共鸣。正如布鲁姆所说:"哈姆莱特的洞察力和思想比我们宽广的多…而麦克白的却正好是我们所能理解的"。因为他总能把他对自己的客观的认识性观照通过视觉的媒介传达出来,他想表达的东西-甚至道德的东西-不是通过抽象的语言而是具体、生动的意象,因此我们可以称哈姆莱特为哲学家,而麦克白为艺术家。麦克白对恐惧、道德的疑虑与不安(麦克白道德上是浅薄的,但并不否定他的道德敏感性)、屡试不爽的报应、人的怜悯之心、存在的虚无感的形象传达方式是如此具有感染力,除了他的语言,没有什么其他的更能准确的传达出其背后的情感状态了。"大洋里所有的水,能够洗净我手上的血迹吗?不,恐怕我这一手的血,倒要把一碧无垠的海水染成一片殷红"(第二幕第二场)所描绘的恐惧也紧紧抓住了我们的想象,让我们达到与麦克白相互交融的情感一体。
  当麦克白在血腥的路上越走越远,杀戮越来越没人性,他的这种艺术特质使他避免被当作一个传统的恶棍。在他生命的最后阶段他对他的罪行的破坏性进行回避而转而对存在意义的反思的作用是非常大的。一方面,麦克白的逃避虽然使他在道德上更加浅薄,但矛盾的是为他保留了我们对他同情和共鸣的空间。另一方面,对人生意义的拷问是人类的共性,在生活的某个阶段,一种虚无感总会出现,麦克白就这样引我们进入对自身存在的反思中去了。例如麦克白"人生不过是一个行走的影子…它是一个愚人所讲的故事,充满着喧哗和骚动,却找不到一点意义"(第五幕第四场)的独白让读者觉得接下来发生的一切只是"一个愚人所讲的故事",舞台上的麦克白"不过是一个行走的影子"。这种印象避免了麦克白被看作被羞辱的,被击败的,被砍头的暴君,或者加柏的"暴君的讽刺画"。莎士比亚是如此伟大的戏剧大师,他在对麦克白进行道德宣判的同时-麦克白必须在台上被杀,能保存甚至是提升了他的恶棍-主人公的悲剧崇高性,因为麦克德夫手上的人头已经遭受了精神幻灭。
  
  参考文献:
  [1]Adams, Hazard, and Leroy Searle, eds. Critical Theory Since Plato. Peking: Peking University Press, 2006.
  [2]Aristotle. "Poetics". Trans. Ingram Bywater. Adams et al.52-69.
  [3]Bloom, Harold. Shakespeare: The Invention of the Human. London: Fourth Estate, 1998.
其他文献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当今社会已进入了信息时代,教育的现代化也正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逐步展开。 CAI(是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的缩写,是指利用计算机帮助教师进行教学的广泛应用领域)在现代教育中的地位日益上升,显示出了巨大的优越性。  在20世纪中期,教学系统方法在教育技术领域日益受到重视。不少学者发表了大量关于教学系统方法的文章,
期刊
在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文化中,以儒家为首的经典著作和诸子百家的思想学说,奠定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其中的治国安邦、民族精神、立人处事、人际关系等方面的经验智慧,在今天仍有其生命力,值得我们来发扬光大。不可否认,这些经典著作、思想学说带有明显的时代和阶级烙印,但我们可以以科学的态度汲取精华,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儒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主干,它经长期的整理加工、丰富发展,早已成为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比较严密
期刊
会计史是研究会计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它既是会计学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进行会计理论研究的先导。事实上对于任何一个重要会计理论问题的研究,都不能脱离历史考察与研究这一课程,对任何一个重要会计事件的认识,都必须进行历史的回顾、思索、分析与论证。会计学有着深刻的内涵与广博的研究领域,而会计史的研究却始终涉及到它的精华部分。中国1200万会计工作者与国外会计工作者一样,在工作中也都有充
期刊
在长期的历史演变过程中,以基督教文明为中心的西方文化和以儒教文明为中心的中国文化交相辉映,成为人类历史上伟大的文化奇葩。由于社会历史条件不同,这两大文化在对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等问题的看法以及思维方式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发展  (一)中国文化的形成期  春秋战国时代,社会动荡、时代变革。以私学为基础,一个以"劳心"为名、从事精神性创造的士阶层崛起,出现了诸子峰
期刊
"高住低练" (HiLo)最初由美国学者levine于1991年提出,它是在传统的高原训练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有效的提高运动员耐力水平的的模拟高原训练,通常指运动员居住在相当于2500m左右高度的缺氧环境中,而训练则在正常氧浓度环境[1]。高住低练它解决了传统高原训练中运动负荷与缺氧负荷同时存在的矛盾,让运动员避开了持续性缺氧的种种负作用。大量研究表明高住低练能明显提高运动员的有氧耐力[2, 3]
期刊
一、善意取得的构成要件  从历史渊源维度探寻,罗马法奉行与贯彻"任何人不得将大于其所有的权利让与他人"及"发现己物,我即收回"的原则,侧重对所有权人的保护,无善意取得制度的踪迹。善意取得起源于日尔曼法的"以手护手原则",缘起并形成于大陆法系国家物权法,因其契合近现代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而后逐渐被普适于包括英美法系国家在内的诸多国家。作为一项独立的物权制度,传统民法中善意取得制度仅适用于动产,是动产
期刊
一、什么是"黑色幽默"文学?  "黑色幽默"文学,是上世纪60年代初期风行于美国文坛的一个文学流派。作为文学上的一种表现手法,在世界各国的文学传统中可以说是源远流长。按照《大英百科全书》的说法,它是"一种绝望的幽默,力图引出人们的笑声,作为人类对生活中明显的无意义和荒谬的一种反响"。黑色幽默是"现代小说和戏剧中,运用病态和荒诞,已取得可怕的喜剧效果。它既指愤懑,辛辣的笔调,更指荒诞,病态的处境,这
期刊
网络技术的突飞猛进和社会的飞速发展使得网络成为人们交流时使用日益频繁的工具。网络在社会生活中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推动着网络语言的发展,使之日益的个性化、特色化,形成一种独特的社会语言。网络语言主要用于网络上的沟通和交流,但是现在也不局限于网络。一些其他媒体,如电视,报纸等,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常常出现网络语言的身影。网络语言有着不同于以往任何一种特殊用语的特点,它是时代的产物,也是社会文化发展
期刊
一、我国电力信息化取得的成效  经过长时间的持续发展,中国电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已初具规模,各类大型信息系统(如生产管理系统、电力营销系统,ERP系统、设备管理系统等)在企业的经营与管理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基础设施较好  电力系统一直以来对于信息化建设方面的工作都非常重视,各电力企业均设有专门的信息技术部门,为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作了大量的实际工作。目前,电力系统内的光纤骨干网已经覆盖到了全
期刊
原型批评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流行于西方的一个重要批评流派。原型批评的理论基础是以弗雷泽为代表的文化人类学、荣格的分析心理学及结构主义语言学。神话原型批评有三个发展阶段,即剑桥学派、荣格学派和弗莱的原型批评体系。本文将梳理荣格的原型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原始意象,并试图找到原始意象在原型的结构中的位置。  一、荣格的"原始意象"概念与大海这一原始意象  要理解荣格提出的"原始意象"概念,首先需要弄清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