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信息技术已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同时信息技术也必然会成为今后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因此,小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势必充分掌握信息技术这门重要的课程。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接受能力参差不齐,对于信息技术的兴趣程度也有所不同,因此,教师需要努力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学生今后的信息技术学习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教学;信息技术;教学指导
一、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性
信息技术课同语文课、数学课等一样重要。在现代社会,不论在学习还是生活中,信息技术都是一项人们离不开的重要工具。但由于许多小学尚未把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一门考试时的必考科目,因此在许多学生以及家长的心目中,信息技术成为了一门无足轻重的学科。但实际上,信息技术课程不但能够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基础性的计算机知识,还能够帮助学生改变原本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
二、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原则
1.创造健康的网络环境
由于小学生的分辨能力不高,因此,我们在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就要注意为学生们营造一个健康的、清新的网络环境,这就要求我们对网络进行全面的清扫,加强网络管理,净化网络环境。这样,才能让学生在网络中自由地学习与探索。
2.知识与能力相互促进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一方面需要研究教材中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还要掌握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将课堂上的知识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相结合,一边使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一边让学生对该课程充满兴趣,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效率,使知识的掌握与学习能力的提升相互促进。
3.根据学生特点,分层教学
教师要根据学生具体的发展特点以及发展需要进行教学。由于学生各方面的发展受到客观环境的影响,因此小学生在知识理解、接受能力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平日里多与学生沟通,走近学生,全面了解学生的优缺点,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作出具体分析,采取分层次的教学模式。
4.理论实际相结合
教学的目的一方面是让学生充分地掌握教材上的知识,另一方面则是让学生将课本知识融会贯通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这就要求教师坚持理论与实践统一的观点进行教学,帮助学生充分了解生活中的种种规律和现象,了解同一定律在生活中不同场合下的不同作用。
三、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方法
1.提高学生兴趣,激发学习欲望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
要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使学生对信息技术课产生兴趣,我们不妨将学习与游戏结合。例如,学习计算机指法原本是一件十分枯燥的事情,若单凭教师讲授其手指摆放的要点,无疑十分乏味。于是,我们可以让学生统一进入“青蛙过河”的游戏中。该游戏不仅富有趣味性,充分调动了学生对于指法课的兴趣,同时还加强了学生对于计算机指法的掌握。这便是激发学习欲望的典型方式。
2.创设情境教学
对于信息技术的学习通常是十分枯燥的。为了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我们可以充分地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别具一格的学习环境。在多媒体上,我们借助唯美的事物,激发学生的探知欲望和动手操作的欲望,使学生在情境中产生学习动机,帮助学生进入积极亢奋的状态中学习。这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更能有效促进学生主动探索,积极学习。
3.将理论转化为实践
仅仅记住课堂上的理论不算是真正的知识,只有将课堂上所学充分地运用到实际的生活才是真正掌握知识的核心。同样,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上,我们应当让学生将课堂所学充分地展现在生活中。例如,在亲友生日或是节假日的时候,我们可以要求学生利用画图的相关知识制作贺卡寄给亲友。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巩固计算机知识,也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取成就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更有动力。这使我们认识到,在计算机教学的设计上,我们还要注重知识的实用性。
综上所述,想要上好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我们就要立足于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势必注意创设特定的情境,使学生充分地融入到生动有趣的课堂上,使原本枯燥乏味的教学环境得以改善。另外,我们还要重视计算机在实际生活上的应用,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以便更好地激发学习欲望。我们相信,只要让学生体会到信息技术课程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就一定能让学生学好并爱上这门课程。
参考文献:
[1]董自明.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生成性资源的形成与运用[J].中国电化教育,2012(7).
[2]孙 唯,董双威.小学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支撑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2(2).
(作者单位:福建省南安市第一实验小学)
关键词:小学教学;信息技术;教学指导
一、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性
信息技术课同语文课、数学课等一样重要。在现代社会,不论在学习还是生活中,信息技术都是一项人们离不开的重要工具。但由于许多小学尚未把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一门考试时的必考科目,因此在许多学生以及家长的心目中,信息技术成为了一门无足轻重的学科。但实际上,信息技术课程不但能够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基础性的计算机知识,还能够帮助学生改变原本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
二、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原则
1.创造健康的网络环境
由于小学生的分辨能力不高,因此,我们在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就要注意为学生们营造一个健康的、清新的网络环境,这就要求我们对网络进行全面的清扫,加强网络管理,净化网络环境。这样,才能让学生在网络中自由地学习与探索。
2.知识与能力相互促进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一方面需要研究教材中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还要掌握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将课堂上的知识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相结合,一边使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一边让学生对该课程充满兴趣,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效率,使知识的掌握与学习能力的提升相互促进。
3.根据学生特点,分层教学
教师要根据学生具体的发展特点以及发展需要进行教学。由于学生各方面的发展受到客观环境的影响,因此小学生在知识理解、接受能力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平日里多与学生沟通,走近学生,全面了解学生的优缺点,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作出具体分析,采取分层次的教学模式。
4.理论实际相结合
教学的目的一方面是让学生充分地掌握教材上的知识,另一方面则是让学生将课本知识融会贯通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这就要求教师坚持理论与实践统一的观点进行教学,帮助学生充分了解生活中的种种规律和现象,了解同一定律在生活中不同场合下的不同作用。
三、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方法
1.提高学生兴趣,激发学习欲望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
要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使学生对信息技术课产生兴趣,我们不妨将学习与游戏结合。例如,学习计算机指法原本是一件十分枯燥的事情,若单凭教师讲授其手指摆放的要点,无疑十分乏味。于是,我们可以让学生统一进入“青蛙过河”的游戏中。该游戏不仅富有趣味性,充分调动了学生对于指法课的兴趣,同时还加强了学生对于计算机指法的掌握。这便是激发学习欲望的典型方式。
2.创设情境教学
对于信息技术的学习通常是十分枯燥的。为了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我们可以充分地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别具一格的学习环境。在多媒体上,我们借助唯美的事物,激发学生的探知欲望和动手操作的欲望,使学生在情境中产生学习动机,帮助学生进入积极亢奋的状态中学习。这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更能有效促进学生主动探索,积极学习。
3.将理论转化为实践
仅仅记住课堂上的理论不算是真正的知识,只有将课堂上所学充分地运用到实际的生活才是真正掌握知识的核心。同样,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上,我们应当让学生将课堂所学充分地展现在生活中。例如,在亲友生日或是节假日的时候,我们可以要求学生利用画图的相关知识制作贺卡寄给亲友。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巩固计算机知识,也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取成就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更有动力。这使我们认识到,在计算机教学的设计上,我们还要注重知识的实用性。
综上所述,想要上好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我们就要立足于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势必注意创设特定的情境,使学生充分地融入到生动有趣的课堂上,使原本枯燥乏味的教学环境得以改善。另外,我们还要重视计算机在实际生活上的应用,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以便更好地激发学习欲望。我们相信,只要让学生体会到信息技术课程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就一定能让学生学好并爱上这门课程。
参考文献:
[1]董自明.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生成性资源的形成与运用[J].中国电化教育,2012(7).
[2]孙 唯,董双威.小学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支撑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2(2).
(作者单位:福建省南安市第一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