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语文教学“四实”的几点思考

来源 :广东教学·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tt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倡导真实、朴实、扎实、厚实,强调语文课堂教学要实实在在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更好的落实“四实”理念,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笔者从平时的教学实践反思及观摩学习的课例出发,探究“四实”语文课堂在构建中的亮点与不足,并对其进行总结与反思。
  【关键词】语文教学;语文课堂;语文素养;四实
  语文课姓“语”,它的任务是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语文教师应该牢牢抓住语言文字,聚焦一个标点、一个词语、一个句子去构建学生的语言世界。那么,语文教师该如何找准教材和学生需求的切入点,构建真实、朴实、扎实和厚实的语文课堂,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呢?笔者就这个问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反思和观摩学习的课例,谈谈自己的管见。
  一、以“语”为本,走语文教学朴实之路
  两年前,我初教《桂林山水》一课时,我先让学生交流分享关于山水名胜——桂林的资料,接着多媒体逐个出示桂林山水的图片。最后让学生以自己最擅长的方式来表达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于是有的学生献歌一曲,有的学生绘画一幅,课堂上热闹极了。但课后我对本课进行反思时,猛然觉得:这节课上,我的学生到底学到了什么?没有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静静的思考,或是美美地朗读,更没有聚焦文本的语言文字去构建学生的语言世界,这还是语文课吗?
  (《桂林山水》教学反思)
  思考:拒绝“花哨”,求朴实 。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歌唱、表演、绘画等形式占据了语文课堂的主流,这样的课堂显得花哨不朴实,学生虽有着独特的感受与体验,但是教师没有把教学重点聚焦在文本的语言文字上,缺乏了语文味。当代语文教育家程少堂曾说过:“语文味即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在返璞归真以臻美境的思想指导下,通过情感激发、语言品味、幽默点染等手段,使学生体验到一种富有文化气息、令人陶醉的诗意美感与自由境界。”那么,语文教师该如何找准教材和学生需求的切入点去构建学生的语言世界,使语文课堂更加朴实又充满语文味呢?
  (一)追求真情实感,读出语文味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在读中体验、感悟、理解、培养语感。”可见,“读”是语文教学的根本方法,引导学生通过齐读、想象读、潜心读、美读等方式进行不同梯度的朗读体验,这样学生就可以与文本进行高效对话,在心灵的碰撞中进行积极的情感活动,感受文本的语言美、意境美、思路美、意蕴美,从而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二)追求品詞析句,品出语文味
  文本中的语言都是美的,所以需要教师引领学生品味其中的语言美。可以从文本的标点符号、修辞手法、关键词、精彩句段、独具匠心的写法等方面进行品味。常用的品味方法有增、删、补、换,通过和原文进行对比分析会感受到,原本静止不动的文字符号会跃然纸上,形成了一幅幅生动又形象的画面,使学生更好的理解了本文的深刻内涵。
  (三)追求潜心沉淀,写出语文味
  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是新课标提出的语文教学的本质,是言语能力的建构,而写作又是语文能力的重要标志。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以文本的言语运用为基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写思考、写感受、写片段等训练,鼓励学生发散思维,进行联想与想象的“动手”练习。这样,由文本的“一”延伸到生活中的“三”,再由生活中的“三”复归于文本的“一”,理解语言文字的同时又更好的运用了语言,从而也就写出了语文味。
  二、以“简”为本,走语文教学真实之路
  师:父亲是如何回答儿子的疑问的呢? (生读)
  师:“从来”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说白杨一直都是这么直、这么高大。
  师:把“从来”一词去掉是否可以?说说你的原因
  生:不可以,因为去掉后就体现不了“一直、向来”的意思,不能凸显白杨的坚强不屈的精神。
  师:带着你的理解,把“从来”删掉读一读。
  师:再把原句读一遍,体会白杨一直以来的坚强不屈。
  生:(前后两次对比感受读)
  师:只要有需要白杨的地方,白杨就会在那里扎根生长,这是一种什么精神品质?
  生1:这是无私奉献的精神。
  生2:这是坚强不屈、不畏艰难的精神。
  师:此时,你对白杨产生了一种什么情感?
  生1:我对白杨产生了一种崇敬之情。
  生2:我觉得白杨真了不起,真伟大!
  师:带着你对白杨树的情感再读读父亲的这番话。
  (观摩《白杨》教学片段)
  思考:立足学情,求真实。
  孙老师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运用独特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提炼重点词语加以体会分析,使这段含蓄深刻的语言在互动中简明化,学生不仅懂得了文本中的情感,同时也逐渐形成了自己对白杨的本质上的认识,达到了极好的教学效果。这样的语文课堂显得格外真实,别具韵味。在打造真实、简约的语文课堂之路上,笔者认为:
  (一)教学目标要简明
  一节课中提出一两个合适的、科学的、与文本内容相匹配的教学目标即可。然后聚焦重点,重锤敲打,让每个教学环节都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有效运转。这样,学生可以扎扎实实的学到东西,语文教学自然也能走向真实有效。
  (二)教学重点要简洁
  确定教学重点是为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而服务,由课标具体内容标准的水平层次及课时在单元内容中的地位确定。要求语文教师要摒弃传统教学中繁琐的内容分析、面面俱到的讲解,要依据教材、课标和学生的实际需求,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取舍,力求简洁清晰。
  (三)教学方法要简捷
  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促进老师与学生的进一步交流,引领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教学方法的简捷实用意味着学生容易接受,可以扎扎实实的学到知识,这是课堂教学的本真。所以,教学方法的使用要落实到具体的学情上,哪种教学方法更适合学生,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就用哪种方法,最简捷实用的教学方法也许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   三、以“练”为本,走语文教学扎实之路
  师:老人不但边走边放,还边放边唱,是怎么样唱的?
  生:(生试唱)“独脚”“灰头”……
  师:抑扬顿挫什么意思?他是怎么样唱的?还有谁也想试试……
  师:多么和谐的画面啊!多么美好的镜头啊!此刻你体会到什么?
  生1:我体会到老人已经把海鸥当成了自己的孩子。
  生2:我体会到老人对海鸥的那份爱。
  师:它去年没有来,今年也没有来……老人的话似乎没有说完,是什么呢?
  是对这只海鸥的牵挂还是愧疚?请同学们写写老人未说完的话,以“赤头啊!赤头啊!”为开头,也可自己给这只海鸥起个名字。(此环节用时太少,明显只是走个过场,课堂生成受限。)
  (观摩《老人与海鸥》教学片段)
  思考:淡化形式,注重实质。
  本案例中,李老师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写话训导,但却舍不得花费时间将写话练习进行到底,没有在“练”中落实到位。只训不练或练得不够,都太过形式化,必定是蜻蜓点水,过眼云烟,学生没有得到任何的锻炼与收获。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学生在掌握知识的道路上,没有迈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对他来说,这是一堂无益的课。无效的劳动是每个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的最大的潜在危险。”所以,语文课堂中的扎实训练要有两个立足点:一是每一节语文课都要让学生学有所得;二是每一节语文课都要进行有梯度、有目标的训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其实,扎扎实实的训练就是在老师的训导下进行严格的练习,包括说、读、写、练四方面:
  1.说:即要准确、清晰、完整地说话
  2.读:即要认真、仔细、潜心地读文
  3.写:即要整洁、美观、规范地写字
  4.练:即要扎实、踏实、务实地练习
  四、以“情”为本,引领学生走人生厚实之路
  师:文中说“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想象一下,伯牙还会想到哪些动人的场景?钟子期又会怎样称赞?
  生:伯牙鼓琴,志在春雨,钟子期曰:“善哉,潇潇兮若春雨!”
  师:这个唯一的真知己子期死了,伯牙又回到过去孤独寂寞的生活中了,最后以一种最為极端的方式表现出来: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伯牙在断绝琴弦的同时也断绝了什么?
  生:断绝了在音乐道路上的前程,同时也封闭了自己。
  生:他还断绝了对未来的希望和向往。
  师:再来读一读伯牙写给子期的短歌,你体会到了什么呢?
  (出示: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生:我体会到他们之间的友谊非常真挚感人。
  (观摩《伯牙绝弦》教学片段)
  思考:多维互动,读厚文本
  本案例中,闫老师连续提出四个问题,以“所念、必得之”和“绝弦”为线索,引领学生“想画面”“读作品”“悟情感”,一针见血、多维拓展、层层深入,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读厚了文本,也体悟了文中主人翁之间的情感之美。新课改后强调:一堂真正的语文课不仅要重视基础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更要注重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的培养,使之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那么教师该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渲染,引领学生走向人生厚实之路呢?笔者认为:
  (一)适度把握文本的情感,激起学生的共鸣
  情感是可以传递的,教师饱含热情的教态能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强大的动力。所以,教师应在适度把握文本情感的基础上,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去拨动学生情感的心弦,使文本、老师和学生的情感融为一体,激起学生的共鸣。
  (二)巧妙引导,愿真情实感发自学生的肺腑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挖掘文本的情感因素,并结合儿童的心理特征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巧妙的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潜移默化中,学生理性的思维也转移到情理交融的境界中,会逐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平等对话,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语文教学是文本、学生、教师之间的情感交流的过程,这种情感交流在多大程度上共鸣是课堂气氛是否和谐的主要特征。新课程改革后提出“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走进学生心灵的深处,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交流者、欣赏者,把课堂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交给学生,使学生的灵性尽情的舒展,获得精神的自由和人生价值的感悟。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还是情感的交流、心灵的沟通、生命的对话。语文教师要落实好“四实”的教学理念,立足文本的语言文字,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积极的构建朴实、真实、扎实、厚实的语文课堂,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是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也是我永恒的追求。
  参考文献:
  [1]程少堂.语文教学法[M].北京现代教育出版社,2015.
  [2]国家教育部.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3]朱作仁.朱作仁语文教育文集[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9.
  [4]廖凤.探寻语文教学的简约之美[J].新校园(阅读),2016(04).
  [5]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教育科学出版社.
  [6]朱作仁.朱作仁语文教育文集[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9.
其他文献
高三备考,题山题海,学生疲于应付。如何将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呢?准确找到“题岛”,将相关内容一网打尽,将大大提高复习效率!下面以“题岛”来复习“求曲线的轨迹方程的基本方法”。  求曲线的轨迹方程是解析几何的两个基本问题之一,是高考命题的热点。一方面求轨迹方程的实质是将“形”转化为“数”,将“曲线”转化为“方程”,通过对方程的研究来认识曲线的性质;另一方面求轨迹方程是培养学生数形转化的思想以及技巧的
【摘要】分数应用题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内容与后面的百分数应用题紧密联系,相互贯通,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弄清题意,特别是关键字眼的正确含义,注重解题思路分析,教给学生解题方法,探索解题规律,并使学生逐步学会自己分析,切实掌握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方,本文从分数应用题的三种类型谈谈策略,让学生既会解题,又会分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敏捷性和灵活性。  【关键词】分数应用题;教法;策略  分数
【摘要】当下,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在小学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班主任必须要做好对于“后进生”的转化工作,这样也可以推动以后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教学效果。对于小学的班主任来说,应该运用心灵教育的方法和技巧,在教育“后进生”的时候要用爱心和责任心去感化“后进生”,给与后进生更多的关怀和尊重。因此,本文对小学班主任对“后进生”的转化研究做出了相关内容的分析。  【关键词】班主任;后进生;转化  
【摘要】在农村从教十年,我发现中学生还是以文化学科为主,中学生面对中考的压力,根本无心向“美”。美术学科怎样才能在大多数中学生的心目中保有一席之地?如何让农村中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中还能享受美育带来的快乐和阳光呢?本文拟从充分的课堂准备、多样可操作的方法等角度尝试激发中学生的美术兴趣,以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课前准备;优化课堂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
【摘要】课程标准“实施建议”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的确,语文素养的形成单靠课内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它有无限的学习外延。这个外延在这里可以理解为课外阅读。儿童文学作为儿童阅读的主要材料,对儿童的认知能力、鉴赏能力、创造能力等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对于笔者所处的农村小学来说,儿童文学的阅读现状并不乐观。2016年初,我
《论语》:卫灵公篇第十五,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贡问孔子有没有一句话可以一生遵循的,孔子说,大概是“恕”吧!自己所不想要的,便不要给予别人。  什么是恕?为什么“恕”重要到要一生遵循?  我们常把这个“恕”解释为“宽恕”。如心为恕,这里的“恕”其实是仁爱、推己及人的意思。《古代汉语词典》中,“恕”有三个意思:1.仁爱、推己及人,2.原谅
【摘要】小学低年级智障学生由于年龄小,智力发展缓慢、在家被父母溺爱,初入学校的几年,难以适应学校的学习环境,导致他们在课堂教学中出现问题行为多、学习效率低等现象。本文在通过分析低年级智障学生的学习特点、课堂问题行为及其产生的原因的基础上,探讨“代币制”在低年级智障学生课堂中的运用,以期找到能提高低年级智障学生课堂学习效率的方法。  【关键词】低年级;智障;代币制  低年级智障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存在诸
【摘要】在融合教育理念指导下的随班就读已经成为趋势,面对这样的趋势,特殊孩子、普通孩子、教师和学校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普通教师缺乏与特殊孩子相处的经验,缺乏与特殊教育相关的知识;普通学生从来没有和特殊孩子一起相处和学习过,可能会出现不理解和排斥特殊孩子的情况;特殊孩子要么以前就是在家学习,要么就是在特殊学校接受教育,缺乏与社会的正常接触,这些都是融合教育理念指导下随班就读所面临的困难,那么如何才能
本报综合报道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黨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同志于7月15日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对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作出的重要指示,是对广大党员、干部、知识分子的巨大鼓舞和鞭策,饱含对教育科技工作者的重托与期待,对于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力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黄大年同志是教育系统涌现出来的杰出榜样,广大教育工作者要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更是儿童发展的资源,良好的环境对幼儿的身心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幼儿园指导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创设和作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美术教育离不开良好的环境创设,通过对周围环境以及生活中美的事物的欣赏和感受,可以激发幼儿自发的、个体化的表现与创造。作为有着数千年历史的剪纸艺术,是同时兼具观赏性和实用性为一体的古老艺术,是中华民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