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鸿铭与理雅各英译《论语》版本的对比分析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c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创造性叛逆在文学翻译中是一种不可或缺的策略和手段,它是译者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对原文所进行的二次创作,目的是使译文更加符合目的语的表达习惯以及目的语读者的阅读习惯。本文将在语言和文化意象两个层面,通过对辜鸿铭和理雅各版本英译《论语》的分析,突出体现辜译版本的创造性叛逆,深入探究在译者所处的社会历史文化环境下想要传达的文化信息以及《论语》的内涵和精髓。
  关键词:创造性叛逆;辜鸿铭;《论语》;理雅各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4-0-02
  晚清时期,西方传教士理雅各因将《论语》翻译成英文版本而获得巨大关注,这一做法为西方各国逐步开始接触和了解中国文化构建了重要的桥梁。但在辜鸿铭看来,理雅各虽然对中国各类经典作品有广泛深入的了解,但他只是一个不懂得变通的“权威”而已,他所使用的术语是粗糙、不恰当的,译文中的不准确之处随处可见,缺乏对文化整体的揣摩和把握。因此,以传递真正的孔子及儒家思想并使西方读者更为彻底的理解文本内容为目标,辜鸿铭创造性叛逆地翻译了孔子和他弟子的谈话,尽可能消除西方读者的陌生和古怪感,以期使其翻译的《论语》能够更加贴近目的语读者。
  创造性叛逆就是译者在某个特定的创作动机和创作目的的驱使下运用某些技巧和手段,运用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对原作进行重构和再诠释的一种翻译行为。笔者接下来将从语言和文化意象两个层面对辜鸿铭和理雅各英译《论语》版本的创造性叛逆进行对比分析,希望对今后英译《论语》的研究者起到借鉴作用。
  一、语言层面
  1、贯穿《论语》的核心词——“仁”的翻译
  据统计,在《论语》中,“仁”大约共出现了109次,是一个使用频率非常高的字,而且每一次的出现并非体现的都是同一种含义,这也就说明“仁”在孔子的心中具有丰富的内涵和与众不同的地位。在辜鸿铭的版本中,他分别用“moral character”、“moral life”来解释“仁”,更加倾向于从西方读者所熟悉的哲学角度入手,以此代表儒家生活方式的理想局面。在《论语》中,“仁”的含义非常宽泛,从个人的品格培养,到治理社会和国家的手段都包含在“仁”这一体系当中,理雅各所给出的“virtue”、“perfect virtue”仅将“仁”界定在“美德”这一片面的解释,“moral”一词则是上升到了“道德”的范畴,涉及的层面更广、层次更深,因此更贴近于“仁”的表达,同时也充分展现了译者为迎合目的语读者所发挥出的主观能动性。
  2、修辞格的翻译
  例: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辜譯:A disciple of Confucius said to him, “To be poor and yet not to be servile; to be rich and yet not to be proud, what do you say to that?”
  理译:Tsze-kung said, “What do you pronounce concerning the poor man who yet does not flatter, and the rich man who is not proud?”
  本句辜译文的突出特色就是体现出了原句中对仗的修辞手法,与理的译文相比更显文采。“To be…and yet not to be…”的翻译不仅在句式和字数上完美符合,而且还精确地表达出原文对应的含义,言简意赅,韵律和谐,使得译文兼具原文的语言特色和美感,体现了孔子言语当中的智慧,也十分具备创造性叛逆的特色。
  二、文化意象层面
  1、专有名词的翻译
  在《论语》提到了《诗》三百,亦称《诗经》。《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因此,与理雅各将《诗经》笼统地翻译为“the Book of Poetry”相比,深谙中国文化的辜鸿铭将其拆分译成“The book of Ballads, Songs and Psalms”,并且辜还为其添加注释:“Now called the Canon of Poetry, one of the so-called five Classics, in the Bible of China.”可以看出,通过将中国的《诗经》与西方的《圣经》做类比,会让西方读者更加了解《诗经》这类经典的文化古籍在中国的地位和贡献。在此指出,添加注释也是辜鸿铭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方面,很多时候他采用了意译和归化的方法,使译文的表达向目的语读者靠拢,增强了译文的欣赏性和可读性。
  2、物质和社会文化名词的翻译
  孔子在周游到卫国时,卫国国君卫灵公曾向孔子请教军事策略,孔子将“俎豆之事”和“军旅之事”分别来代替他想表达的“和平的艺术”以及“战争的艺术”,从而婉拒了卫灵公的请求。
  “俎”和“豆”是中国古代祭祀时用于陈置食物的礼器,想要合适的翻译出这类带有文化内涵的器皿名称并非易事,而且这一物品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都很陌生,更何况是对中国古代祭祀礼仪不甚了解的西方读者。因此,辜在译文中省略了对这一物品的解释,直接将其引申为“the arts of peace”。理雅各将“俎豆之事”和“军旅之事”直译为“sacrificial vessels”和“military matters”,很容易让西方读者摸不着头脑,而辜译的“the arts of peace”和“the art of war”就体现出了一种鲜明的对比,虽然省略了对这两种文化物品的意象的解释,但如此就更有助于西方读者的理解,因此这一省略也是很有必要的。
  3、宗教文化名词的翻译   例: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在古代中国,天是皇权的象征,而在西方“god”是神权的象征。在此句中,辜将“天命”译成“Laws of God”是想让西方人明白,中国人也有自己所敬仰和信奉的“上帝”,而且这个信仰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是根深蒂固的,反观理译的“heaven”则是较为普通的一种译法,并不会让读者产生相对应的联想,因而在某些方面缺乏了创造力。另外,辜鸿铭将“圣人”译成“holy men”,也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与理雅各选择的“sage”一词相比是完全西化的一种翻译方法。尽管中西方宗教文化千差万别,但辜采取的归化策略使译文更加平顺,也想通过西方人所熟知的事物让其更加认同中国文化。
  《论语》中还有一处提及“天命”的典型例句存在于孔子划分自己人生阶段以及修行过程的一句至理名言中,即“五十而知天命”。该句的“天命”一词的翻译也被辜赋予了浓厚的宗教色彩:“the truth in religion”,而理仅译为“truth”,可见,辜鸿铭在对宗教文化名词的翻译上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风格,他的目的是通过西方人所熟知的事物让他们更加认同中国文化,同时也更加能够凸显出创造性叛逆的特色。
  三、总结
  辜鸿铭《论语》英译本秉持着一种让西方读者与中国传统文化更为贴近的想法,更充分地发挥了译者的主观能动性,与理雅各采取的直译、硬译等策略相比,他的翻译更具有创造性叛逆的特色。不能否认,辜译本的出现不仅有助于西方读者对《论语》进行深刻理解,还作为中西方文化沟通和传递的桥梁,将中国经典的文化作品推广到世界,改变了西方世界对中国文化的刻板认知,提高了中国文化的地位和影响力。作为第一部中国人自己翻译的《论语》,在当时的环境下,辜鸿铭作为最具有开拓精神的译者,为使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这在当时实属不易。
  参考文献:
  [1]辜鸿铭. 辜鸿铭讲论语[M]. 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4.
  [2]辜鸿铭. 论语(英译)[M]. 黄兴涛. 辜鸿铭文集[C]. 海南出版社,1996.
  [3]丁莉. 从译者主体性角度看辜鸿铭的儒经翻译[D]. 西南财经大学,2008.
  [4]富苏苏. 论辜鸿铭《论语》英译本中译者创造性叛逆的表现[D]. 河北大学,2011.
  [5]刘婷. 辜鸿铭《论语》英译本中的主体间性研究[D]. 寧波大学,2014.
  [6]徐晴光. 对比分析《论语》英译版译者主体性[D]. 陕西师范大学,2013.
  [7]张乐园. 《论语》辜鸿铭译本文化意象的翻译研究[D]. 曲阜师范大学,2014.
  [8]孙建昌. 论翻译的创造性叛逆[J]. 山东外语教学,2002,(6): 93-95.
  [9]谢天振. 论文学翻译的创造性叛逆[J]. 上海外国语学院院报,1992,(1): 30-37.
其他文献
摘 要:因为包含了帝妃爱情、安史之乱、江山与美人的抉择和生离死别等系列事件,所以唐玄宗与杨玉环的爱情故事成为古典文学作品竞相书写的题材。在李杨爱情故事的古典文学作品的创作中,《长恨歌》自诞生之日起,就在社会上产生了轰动效应。此后,依据《长恨歌》进行创作的文学作品,如元代白朴的杂剧《梧桐雨》,清代剧作家洪昇的剧本《长生殿》,都证明了以李杨故事为题材的文学作品魅力之大。此三部作品也是李杨爱情故事题材中
紫外线辐射(ultraviolet radiation, UV)对正常人类皮肤的损伤包括日晒伤,光老化,免疫抑制及皮肤癌症,其中皮肤的光损伤导致老化是近年来皮肤研究领域中的热门课题之一。近年来新开展了光子嫩肤技术,临床疗效观察发现,强脉冲光(intense pulsed light, IPL)照射能使色素斑减淡/消除、毛细血管扩张改善/消除、细小皱纹消除,并且具有轻微的紧致皮肤作用等功效。因此本课
水稻剪颖杀雄杂交技术水稻“剪颖杀雄”法,是宜宾市农科所近年来研究成功的一种新型水稻杂交去雄技术,历经5年育种实践,有效杀雄纯度高达97.55%。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杀雄彻底、不伤柱
癌症是全人类所要面临的主要的公共健康问题,目前尽管在减少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总生存上取得一些进步,但癌症依旧是超过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死亡原因。而支气管-肺癌是男女
一、种子储藏的基本原理同所有的活的有机体一样,种子是通过新陈代谢与外界保持密切联系的。来维持生命活动的。种子在储藏期间进行新陈代谢作用的主要标志就是呼吸作用。种子
对油89306组合分离世代的研究表明,该组合存在3种叶形垂直分布类型,即下阔叶—上阔叶、下阔叶—上窄叶和下窄叶—上窄叶。以下阔叶—上阔叶和下阔叶—上窄叶类型的百粒重最大,且两类型
背景白癜风(OMIM, #193200)是一种由于选择性黑色素细胞的破坏导致的皮肤和毛发的黑色素紊乱性疾病,在不同种族和地区发病率从0.1%到2.9%不等。白癜风的发病有许多病因学理论,包括黑素细胞自身破坏学说、生化学说、神经起源学说、自身免疫学说、遗传学说等,但具体的原因仍然不清楚。白癜风的发生可能有共同的遗传背景和环境因素。Pubmed数据库共收录了92个白癜风易感基因位点:HLA-A, HL
据香港媒体报道,李嘉诚旗下的Tom.com7月9日正式宣布,以总价 3.619亿港元收购“丽新发展”持有的“亚洲电视”32.75%的股权,成为“亚视”第二大股东。 此次收购还需经香港特
摘 要:“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论语》二十篇,共出现“仁”109次,孔子之学说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仁学”。“仁”的内涵丰富,适用范围广阔,是治国之方,是交友之道,是教育准绳。就“仁”的践行途径,孔子在《论语》中做了三个方面的阐释:为仁由己、推己及人、克己复礼。而在当今多元包容的国际社会中,我们更要以现代性的眼光深刻挖掘出《论语》中“仁”的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孔子;仁学;现代阐释  作者简介:王
摘 要:清朝集前代文学成就之大成,与唐诗宋词的盛况相比,清代诗词虽没有唐宋出彩,但也并不是不可望其项背。诗人词人数量众多,人才辈出。不仅创作数量多,而且质量也十分可观,越来越受到学界的肯定。清代词坛同样是在集前代之大成的基础上发展,同光时期词坛的发展更是蔚为壮观,出现了许多词作与词论大家。同光词坛的词学理论一直备受学界关注,因为所处时代的特殊性,这一时期的词论既有对前代词论的继承也有自己的开创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