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单,是一个人的狂欢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23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在丹丹第二本书的后记里,再次看见她说喜欢“孤单,是一个人的狂欢”这句歌词,我决定就以这句歌词为题。
  掐指一算,认识丹丹也有十来年了。那时候,互联网论坛肇始,寿县网站也辟出一角,让我们这些有点文字“三脚猫”功夫的闲人在上面施展拳脚。有一天,无意中点开“艾蔻”的帖子,发现是篇心情文字,写的小资且有品位。连找几篇读了,觉得都很精致有味。这样的帖子,无疑为小城论坛吹进一缕清新的风。于是,跟帖、点了赞。
  可是,這个“艾蔻”好像无意于此,所发的文字基本都是主帖,对于别人跟帖,不管是赞是贬,一概不理。好个特立独行的人!
  这个“艾蔻”,哪里人?有了解的人奚落我,连“艾蔻”都不认识,亏你还算作家!“艾蔻”就是黄丹丹,跟你一样,也是作家;不一样的,人家是小城一等一的美女作家!
  我作惊愕状。其实,那时我对“黄丹丹”如“艾蔻”一样不了解、不认识。我是个外表眼观六路,实则孤陋寡闻的人。
  终于,小城成立文联了,各路网上写手走到现实中。丹丹坐在饭桌对面,身材窈窕,面容清秀,穿着旗袍,戴着大大的耳环,着实是美女一枚。不仅长得好看,气质也好,文弱、娴静,手中摆弄着手机,目光专注,邻座的笑语喧哗好似与她无关。别人攀谈,抬望眼,弄清是跟自己说话,回答后,继续旁若无人地玩起手机。我留心地看下,原来是在手机上码字写稿。闹中取静,心无旁骛,我今天算看见稀奇了!
  后来,我们熟悉了,竟发现丹丹与众不同、令人诧异之事还有许多:从不在街头吃零食,大街小巷烧烤摊前的红男绿女中绝没她的身影;喜欢独处,旅行很少跟团,孑然一身,说走就走;不参加侃大山式的聚会,说话不拐弯,开不得玩笑,等等。除了喜爱写作,我们间好像没有任何相似之处。
  丹丹的写作,无论文笔还是题材,与我的文字也大相径庭。一开始,她的文字具有典型的城市文青色彩,很多都是自我对话的形式。看她的《一脉花香》,我的眼前总会浮现一幅情景:一个扎着马尾辫的女孩,每天上班出门前,会对着镜子扮上个笑脸,玉手紧握,曲臂往下使劲一轧:“丹丹,加油!”傍晚下班前,一边用喷壶小心地给办公室的绿植浇水,一边恋恋不舍地与其对话:“宝贝,明天见!”是不是有些矫情?矫情其实是女人的专利,把握好分寸,就是一首诗、一幅画,美不胜收。
  《一脉花香》应是丹丹写作的分水岭。从那以后,丹丹文字叙述能力有了质的飞跃,就像神话中所说“开了天眼”,写作到了水到渠成的境界。题材也有了大的改变,不再“小我”,但仍坚持着自己的“小资”路线、“才女”风格。体裁更加广泛,不光写散文、随笔、诗歌,还涉足小说、评论、剧本,且都写得有模有样,在省、市各类文学擂台赛中斩奖无数,引得业界一片哗然,写作的天下怎么突然掉下个林妹妹?弄得我只要出门参加笔会什么的活动,总有外地文友凑过来问,丹丹怎么没来?看,说到小城作家,已绕不开黄丹丹。
  丹丹各种社会活动明显多了起来,但黄丹丹就是黄丹丹,江山易改,性格难易。我与丹丹之所以成为朋友,除了有共同的写作爱好外,还因为她懂得感恩。因种种原因,我们的报纸几经沉浮,但丹丹一直情有独钟,报社成立20周年时,专门撰稿祝贺,洋洋千言,褒扬有加,关切之情,溢于言表。特别是成了写作大鳄后,仍坚持把作品的首发权交给我们,让我们小报因名人而名,狠狠沾了一把光。
  “孤单,是一个人的狂欢。”享受孤单并将其演绎成狂欢,中间的桥梁就是写作。丹丹凭借写作斑斓自己的人生、丰富自己的生活、追求自己的幸福,“无意插柳柳成荫”,一不小心,小城少了一位装点风景的模特,多了一位激扬文字的作家。装点风景的模特好找,激扬文字的作家难寻。小城幸甚!
  责任编辑:青芒果
其他文献
我不知道怎样形容耶路撒冷,“如果上帝来过这个世界,那么它一定在耶路撒冷——”,“世界若有十分美,九分在耶路撒冷。”耶路撒冷是一座有着三千年历史的名城,是世界公认的宗教圣地,历经灾难,圣战不断,被毁灭十八次,屡遭破坏又备受崇敬,有着依然修复的美丽和挺立的稳重,这是否有万能的上帝庇护呢?  有人说,耶路撒冷是个被信仰挤爆的地方。  犹太教徒认为这是古代犹太王国的首都,是上帝送给犹太子孙的土地,是他们神
期刊
擎一把伞,脚下雨水流淌,沿着弯曲的小径,环湖逛了一圈,不大,实在难称湖,只不过是山间一潭泉水罢了。雨中整个大木山茶园,层层叠叠的茶丛,远处淡墨的山白雾弥漫,看似一幅泼墨的山水画卷。  湖的南岸小径,踩的是杉木铺就的踏板,弯弯曲曲,左是以坡而植的茶树,一层一层高了起来;右边临湖,或桃、或松、或蒿草,雨中在摇曳,水滴沿枝滑下,也有一段绕满绿藤的篱笆,脚下延伸着细碎的石板路。身穿玫红或湖蓝底白圈雨衣的茶
期刊
“5·12”汶川大地震,已经过去了近十年,然而,我的脑子里却挥之不去那些劫难中的悲惨画面。  我们驱车前往汶川。  驶出成都平原,就到了映秀收费站。都汶高速公路上的车挤了个满满当当。开车的司机是幫华的公子,他说这条路一年四季都这样,车流量大,又是进山的唯一通道。我们只好随着车流缓慢前行。高速公路在高山脚下通行,汽车沿岷江逆流而上,两山间落差很大,江面不宽,但江水湍急,坐在车内仿佛都能听到江水的咆哮
期刊
我的家乡位于北部湾畔东海岸,九洲江下游冲积平原最西边。那里,有一片美丽的海滩,海滩离村子不远,走出田野,跨过海堤,一下子便到了。  海滩面积不大,地势平緩,越往远处越开阔。海滩中一条小小的海沟直通往大海深处,海沟内常泊着大大小小的竹排、小船。别看那海沟不大,却是家乡人驾船出海捕鱼的唯一通道。潮退了,他们便撑着竹排或驾着小船,沿着海沟开往大海深处,捕捞鱼虾;潮涨后,他们满载收获,又沿着海沟一路归来。
期刊
我家曾经养过一只猫。  这只猫不是宠物猫,是一只忠于职守、能捉老鼠的猫,是一只“多管闲事”、能看家护院的神奇猫。  那时候家里住的是土木结构、带小阁楼的砖瓦房。由于阁楼的窗户是开放式的,这里就成了老鼠的天堂。每到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老鼠便开始出来在阁楼里活动。“倏”地跑过来了,“倏”地又窜过去了,根据声音的不同甚至能数出有几只老鼠来。吓得用被子蒙了头的弟弟,在被窝里直喊着打老鼠。有时妈妈不胜其烦,
期刊
三伏天,日头一照,地气如烟,氤氲蒸腾,蹲在庄稼行子里能听到禾秆拔节的簌簌声响,前一天刚锄过的草就像搬了个家,转眼又抓地生根,死而复生。  这时节,农民们一天恨不得当作两天使,那饭,自然是要送到田间来吃的。  脊梁晒成古铜色,手中的五尺锄把左右腾挪霍霍生风,一旦听到村口送饭的钟声肚子里的饿虫就开始蛹动了。农业社时土地连片,地块大地头长,有时候明明看见送饭的人儿从沟弯那面过来了,可队长喊一声:“放到那
期刊
提起那次侍郎湖之旅,我仍然百感交集。倒不仅仅是因为那青山环绕的一泓碧水,荡涤了我的灵魂,更重要的是危难中出现的那个老司机,让我感动。  那是2015年盛夏,我偕同妻女驾车去宁夏,顺道游览向往已久的彬县侍郎湖。侍郎湖四面环山,树林茂密,如同碧玉般镶嵌在山谷間,美丽而神秘。有一条公路通向湖岸,公路两边山高沟深。我刚学会开车不到一年,根本不知道环侍郎湖的坡度有多大。下去的时候,只觉得山路特别惊险,虽然心
期刊
1961年出生的四哥,身体一直欠佳,抵御能力差。  1978年高考,四哥不知是紧张还是没睡好觉的原因,第二天就中暑了。一向成绩优秀的四哥仅以1分之差高考落榜了。父亲不问过程只问结果,说了几句难听的话。从小到大,四哥一向听惯了表扬,父亲的几句牢骚话让他难以接受,赌气地要跟父亲一起到生产队挣工分。  父亲晚上回来,听妈妈讲了四哥的“请求”,便严肃地问四哥,“你真的不怕吃苦?”四哥胆怯地点点头。“那好,
期刊
喝茶,上至达官贵人,下至黎民百姓,都知道咋整,只要将茶放入壶中,用开水一冲就得。但是,茶若与禅、道一掺和,那学问就大了。  咱天生俗根,又寄食草民,秉性难以雅化。无论绿茶红茶,还是新茶老茶,只要解渴解乏,一概但喝不拒。况且随父母有茶泡饭的癖好,民谚“好看不过素打扮,好吃不过茶泡饭”深得我心。梁实秋有句话“上焉者细啜名种,下焉者牛饮茶汤”,咱属于“下焉者”。窃以为,茶乃生活必需品,平民百姓七件事,柴
期刊
盐阜平原,没有大山,没有森林,却有野物出没。有野物,就有猎手。  猎手分为两种,一种叫打猎的,一种叫打枪的。打猎的,专猎黄鼠狼。  乡间人迷信,将黄鼠狼与狐狸混同看待,对它又怕又恨。怕它邪性,认为黄鼠狼也是会成精的,有许多令人生畏的传说,都称它黄大仙,不敢惹、更不敢伤害它。恨它偷鸡吃,庄户人家都养三五只鸡,指望着下蛋换取食盐、火柴、火油以及针头线脑,宝贝得很,而黄鼠狼特别喜欢吃鸡。为了对付黄鼠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