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嫂的诺言

来源 :时代报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1581668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军嫂不是一般的女汉子,她们是奉献的角色。常年累月的付出,用柔弱的肩膀撑起后方稳定的天空,有眼泪往肚里咽,即使让她们掏出心来,她们也会觉得光荣和幸福。禹州市磨街乡的山村女教师陈晓丽正是这样一位可敬可爱的“最美军嫂”。
  2019年1月17日晚,陈晓丽在东部战区某基地的“最美军嫂”表彰大会上荣登颁奖典礼舞台,雷鸣般的掌声为她响起。
  纯洁的挚爱,她用灿烂的心情去热切地追求
  让人肃然起敬的“最美军嫂”的颁奖词这样写道:“苦难总是不期而遇,但压不垮你柔弱的双肩。父亲离世、婆婆住院、女儿患病,你把每天的时间挤着用、抢着用,黑夜当白天,婆家娘家两头跑,工作生活一肩挑,扶老携幼、操持内外、毫无怨言。你用大爱播撒温情、守护希望、缝补未来,我们坚信,幸福一定会垂青不向命运低头的你!”
  陈晓丽的意志如此坚强,曾经的苦难、磨砺、无助和辛劳,此刻都变为骄傲、荣耀、幸福和感动。这份荣誉来自她与丈夫吴朋飞忠贞纯洁的爱情之果和金石不渝的精神力量。
  真爱不期而遇。2008年年底在一次初中同学聚会上,正在河南财政税务金融学院读书的陈晓丽,意外遇见了老同学吴朋飞。虽然俩人都是禹州市神垕镇人,但初中毕业走出校门后,两人像小鸟一样分飞向往之地,吴朋飞参军入伍,陈晓丽考入大学,天各一方。上苍作美,短暂相聚为俩人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她难忘他讲军营火热的青春励志故事,他难忘她讲立志读书求学,谈远大抱负。俩人互留联系方式,友情的一条红线便一头牵着中原,一头牵着东南,心生爱慕的俩人,有缘期待着绚丽的明天。
  情丝如渔歌唱晚,爱意似绿柳吟风。俩人约定,彼此在各自的人生青春年华展翅飞翔,各显身手,比肩前行。吴朋飞在东部战区某基地训练刻苦,成为大家公认的业务能手,先后参加各项重大演习演练十多次,荣立三等功一次,获评优秀士官,通报嘉奖十余次。陈晓丽则在大学课堂刻苦攻读,顽强进取,成绩优异,担任了班干部,深得老师和学友们的赞许。
  一场秘而不宣的爱情长跑不经意间被公开后,同学们似乎并不看好,感到大学生与大头兵差距大。其实陈晓丽一直还瞒着家人,不敢向父母透露实情,甚至面对个别同学的讥讽,也曾在心里打过退堂鼓。但陈晓丽坚信自己的眼光和判断不会错,暗暗下定决心与吴朋飞牵手到底一起走,哪怕路险苔滑,不畏风狂雨骤。
  2009年春,一抹新绿季,一个喜讯搅动了陈晓丽的大学生活。身体和业务素质过硬的吴朋飞经过层层筛选,参加了建国60周年大阅兵演练。这消息使陈晓丽心里泛起阵阵喜悦的涟漪。在紧张训练期间,部队严格规定不能携带手机,公用电话限制通话时间不能超过5分钟,每周只能打两次电话。吴朋飞常常为给陈晓丽通一次话就要排队等候半个多小时,这一头热切期盼着,那一头焦急等待着,短短5分钟的诉说,相助抚慰,互为鼓励。爱情的小火苗在俩人的心里轻轻燃烧着……
  一个转身,光阴就成了故事。2011年4月的夜,乍暖还寒,从部队休假回乡的吴朋飞约陈晓丽外岀漫步。淡月笼沙,繁星点点,俩人并肩漫步在夜灯下那树影婆娑的小道上。心事重重的两位年轻人谁也不愿先开口打破这份静谧。陈晓丽记得第一次同学聚会,随和、健谈的吴朋飞三言两语,总会让她的嘴角不自觉地上扬。但此时,陈晓丽感到眼前这个吴朋飞心事重重,她完全摸透了吴朋飞的心思。正直、刚强的军人气质,信得过,靠得住。吴朋飞早已住进了她的心里,她要勇敢地捅破这层窗户纸,不能再犹豫了,不能再让吴朋飞受情感的煎熬。她毫无保留地对吴朋飞说:“咱们两个订婚吧!”虽轻声细语,却是发自心灵深处真实情感的释放。吴朋飞求之不得,喜出望外。一次有灵魂的约会,好像带着使命而来,一切因缘而随,因缘而乐。这个在大阅兵正步训练中致半月板撕裂都未曾喊过疼、叫过累、掉过泪的坚强汉子,无不被陈晓丽的真诚打动着,他清楚自己的家庭情况,更懂得陈晓丽的坚定抉择。
  当晚俩人告别后,陈晓丽的心里并不踏实,便找到自己的姐姐,向她细说实情,希望姐姐能帮一把,做通父母的思想工作,成全自己。其实,她的父母一直对她的这门亲事不看好,吴朋飞的家境一般,又是长子,负担重;婚后俩人要常年分居两地,男方不能帮助家庭生活,担心自己的女儿承受不了这么重的家庭责任。这些客观的现实一直是父母的担忧和常挂在嘴边唠叨的事情。
  有情人终成眷属。在姐姐的努力下,直到凌晨两点多,父母拗不过俩姑娘的坚持,才终于答应了陈晓丽与吴朋飞的婚事。
  变故徒生,她用柔弱的双肩去勇敢地担当
  2012年12月吴朋飞与陈晓丽挽手走进了婚礼的圣殿。
  在禹州市西区米兰春天小区,80多平方米的小套房成了两人喜结良缘的婚房。这是吴朋飞当兵多年的积攒和亲戚朋友相帮的成果,与两人的婚姻一样来之不易。陈晓丽十分珍惜這个幸福而温馨的家。
  时光荏苒,转瞬一年过去。2013年年底两人的相爱之果降临。一个可爱的小生命来到人间,给婚后的家庭增添了甜蜜和希望。吴朋飞每次休假回来,总是抱着儿子开心至极地玩耍嬉闹,陈晓丽面露微笑地看着父子俩的逗趣,心里乐意融融,笑声不由得在小屋子里回荡。
  婚姻的美满,给她带来极大的满足感,虽然苦一点,累一点,但心里总是乐在其中。她不知疲倦地工作着,并细心处理家庭生活琐事,善待婆婆和小叔子,维持着良好的家庭关系,好让丈夫吴朋飞安心地在部队服役。
  但命运就是爱捉弄人,当你感到一切是那么美好的时候,老天会突然给你开一个莫大的玩笑。幸福的时光温暖着这对恩爰的伴侣迎来了2017年。一月中旬,陈晓丽的女儿呱呱坠地,这本是一件令人高兴的喜事。但三个月后喜事转忧,才出生三个月的女儿被诊断为“双耳极重度感音性神经性耳聋”,这无疑是晴天霹雳。那个时候,她一个人带着女儿在郑州医院治病,由于过分担心女儿的病情,彻夜辗转难眠,感到疲惫不堪和孤独无靠。至今,每当提及这些,陈晓丽仍有些哽咽。
  祸不单行。不幸的打击一连串地向陈晓丽袭来。5月,在陈晓丽为其女儿操心费神的时候,她的父亲又因病突然去世,让她感到似天塌了一样,平日里,父亲能伸手帮她带一带儿子,是个依靠,如今却阴阳各一方。正当她为失去父亲痛苦不堪时,婆婆又因椎间盘突出入院手术治疗,后因伤口病变,高烧不退,不得不转入省城医院抢救医治。11月,刚刚出院不久的婆婆,右手臂意外骨折……无情的打击一个接着一个,婚后的灾难似乎有意击垮她。由于部队的需要,吴朋飞仅请假在家待了7天就归队了,家庭的生活重担一下子全压在了陈晓丽的肩头,这让她几乎喘不过气来。   困难像弹簧,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陈晓丽对此有着自己的体会。自从宠爱自己的父亲去世后,她把悲痛埋在心底,用忙碌消磨时间,把每天的时间像海绵里的水一样挤着用、抢着用。早上4点起床,整理家务,为孩子准备早饭;课堂工作8小时,回家往返150分钟;花30分钟做晚饭,30分钟给孩子喂饭,再花60分钟前往医院照顾婆婆……留给自己睡眠休息的时间,每天不足6小时。这样紧凑的数字常人无法想象,但却是陈晓丽那段日子的真实记录。
  几乎连轴转的工作和生活,折磨着精神,消耗着身体,陈晓丽本不足百斤的娇弱之躯,体重很快降到70多斤。这样的日子还要熬多长时间?何时才是头?她也在无数个深夜独自流泪,有时真想打电话向远方守卫海疆的丈夫诉说衷肠。有时拿起电话又放下,有时接通了电话却欲说还休,总是向吴朋飞报喜不报忧,安慰他放心工作。
  其实,在吴朋飞心里,家里的情况和妻子的困境他比谁都清楚,所以只要一有空就情不自禁地给妻子打电话,询儿问女,表示内疚和自责。陈晓丽从不叹一声气,不说一声苦,不叫一声累,反而安慰鼓励吴朋飞。她总是宽慰地说:“家里有我,你就放心吧!”
  每次听到妻子暖心的话,吴朋飞都会感到揪心的疼。当他回忆起这些点滴时,这个曾在建国60周年国庆大阅兵中被评为“徒步指挥所先进个人”,荣立过个人三等功,并获得全军通令嘉奖的铁骨硬汉,心头总会涌起一阵酸楚。
  无悔的选择,她用忠贞的信念顽强地去坚守
  真正的感情,经得起风雨和波折磨难的考验。陈晓丽作为军人的妻子,真正打动人的是她那朴实无华、不出声、不张扬、深埋于心、忍辱负重的刚强。
  从小立志成才的陈晓丽从没向命运低过头,始终是精神上的富有者。她选择了军人也选择了牺牲和奉献,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克服重重困难,坚强地支撑起一个家,也支撑着丈夫建功军营。
  自打陈晓丽与吴朋飞互生爱意之后,她就暗下决心,要与吴朋飞比翼双飞,画下青春的奋斗弧线。
  2009年陈晓丽大学毕业开始了人生的新起点,来到了禹州市梁北镇赵桥村当了一名大学生村官。在村里工作期间,她主动接触结识农民朋友,对农村农业农民有了深度认知,把会议记录、信息汇总、低保排查等工作做得有条有理,深受上级领导和村民的好评,是大家一致称赞的“优秀大学生村干部”。
  尽管驻村工作繁忙紧张,她还是不停进取,挑灯夜战挤时间刻苦求知,3年时间里,她获得了许昌学院的本科学历,考取了初级中学教师资格证。
  婚后的2013年,陈晓丽顺利通过禹州市招教考试,被分配到磨街乡候沟小学,成了三年级的语文老师。那时的候沟小学是典型的山村小学,穷乡僻壤,交通不便,道路蜿蜒曲折,崎岖不平,部分路段还无法行走。如遇到雨雪天气,道路泥泞,一步三滑。已怀有身孕的陈晓丽从来不讲条件,不讲艰难,不讲照顾,每次往返学校都是先乘坐1个小时的城乡大巴,然后再徒步30多分钟到达学校,来往一趟路程就有八九十公里。
  由于离家较远,陈晓丽只好吃住都在学校,住的是破旧教室,一到阴雨天,外边大雨如注,里边小雨濛濛;吃的是白菜、土豆等耐储藏的蔬菜,吃上一顿应季的蔬菜是一种奢侈的享受;饮水尤其困难,吃的用的都是地窖储水。就是在这样的环境条件下,陈晓丽咬牙坚持了整整5年,没有怨言,没有牢骚,没有懈怠,没有缺过一次课,即将分娩生孩子了她才请假回家。这种坚忍不拔的勇气和倔犟是刻在骨子里的、流淌在血液中的,与生俱来!
  2017年,陈晓丽的女儿出生后,她又被调整到离家较近的朱闽镇边楼村小学任教。离家近了,她打心里感恩上级教育部门的关照,更加珍惜时光,高标准要求自己,加强心理辅导,做学生的知心人,不断提高教学艺术,改进教学方法,启发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对于父母在外打工的留守孩子,她总是用自己孤独的感受将心比心,给予他们特别关心,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多亲近,常疏导,帮助他们快乐成长。
  陈晓丽的同事、边楼小学老师候晓说:“陈晓丽性格坚强,事业上进心很强,是一位心地善良、爱课堂爱学生的好老师,她带的班级语文成绩始终在全校名列前茅,在全镇学校排名一直是前三名。”陈晓丽常对同事私下说:“我那一口子是个当兵的,咱做好自己的事,不能让他分心。”
  三尺讲台存日月,一支粉笔写春秋。选择的是丈夫,也是对手,志存高远的陈晓丽,常以吴朋飞的军功章为自豪,她暗暗下决心与吴朋飞较劲比高,你有你的军功章,我有我的小讲堂,尽力尽心做一个稱职的教师。
  爱情的路也许很长,生活的路也许很暗,甚至看不到亮光。远在海疆服役的吴朋飞训练工作之外静下来,常牵挂的是妻子和一双儿女,一人带着两个孩子的困难情景不敢多想,本是自己的重担却全落在了妻子肩上,越思心里越愧疚,越想心里越惆怅。2018年春节,思乡思子之情油然而生,他横了横心便向部队领导提出了退出现役的要求。妻子陈晓丽第一个知道了这个消息,她心里第一反应就是阻止丈夫退役,她不是不希望丈夫早点回到自己和孩子身边,但更不希望他为了家庭主动放弃自己热爱的军营。陈晓丽给吴朋飞说了一大堆道理,最打动他的一句是“朋飞,请放心有我呢,一定要坚持下去!”铿锵之声,是鼓励,更是要求!
  用“人生是一场倾盆大雨,命运则是一把千疮百孔的雨伞,爱情是补丁”这句话用于“最美军嫂”陈晓丽再恰当不过。其实,陈晓丽走下领奖台后,她的心平静如水。她对笔者说:“我是千万个军嫂中的一员,并不‘伟大’‘无私’,一个普普通通的女人,渴望温馨幸福的家庭生活。朋飞是我的丈夫,更是优秀的军人,喜欢他的就是这一点。他的责任是军人的使命和奉献,而我的命运是承担和付出。”
  一位平常喜欢诗作的许昌人,看完陈晓丽的事迹,随笔赞美,可引为结束句。“你为爱风雨中不停追寻,他是一个兵,日夜守护着万里海疆,人民的好儿郎;你为爱拒绝苦难的忧伤,挺起尊严的胸膛。军人妻子的肩膀,无论多么柔弱,一头挑着家事,一头挑着海洋。你宽阔的胸怀,深存着浪漫,蕴藏着善良,饱经着风雨,容纳着沧桑。你如磐石坚,深信再黑的长夜,也会迎来黎明的曙光!”
  (责任编辑:孙燕丽)
其他文献
从1938年黄河决堤到1946年黄河封堤,这条大河在54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泛滥了8年。8年间,黄河不再拍岸、平岸、涨岸或裂岸,而是成了一条无岸的河。  “黄泛区”,这个苦难的名词让人们不忍提起。提起,豫东大地那黄沙弥漫、连年饥荒与饿殍遍野的情景,仿佛又重现眼前。但是,明明满目惨象,却无处可话凄凉。对此,作家南豫见有诗为证:“百里不见炊烟起,唯有黄沙扑空城。无径荒草狐兔跑,泽国芦苇蛤蟆鸣。”这首
期刊
每一个人都有一口气,一口气后面是家族关系的盘根错节,是生活中的密密麻麻。  读邵丽的小说总能感受到她丰沛的情感,在她小说的叙述中你能够体味出复杂的“人味”,这种“人味”是一种特殊的气味,它代表着微小的尘埃世界。  她的新作《黄河故事》叙写的是一个家族的秘史,而这个秘史在追溯父亲死亡真相的过程中渐次清晰。这是一个关于逃离和回归的故事,是一个残忍和温暖的故事,也是一个弥合伤疤和精神溯游的故事。  在这
期刊
“我一生的追求,就是培育良种、生产良种、推广良种,让更多农民致富增收。”2020年12月6日,曾先后连续三年被国务院授予 “全国种粮售粮大户”荣誉称号,多次受到农业部、省政府表彰,领航河南杞县20多年粮食育种生产行业发展的杞县裴村店乡农民许国志饱含深情地说。  国无农不稳,农以种为先,育良种、提质量、创品牌,不断培育高产、优质、广适的新品种是种业的发展基础。好的品种、好的技术推广需要有文化的年轻人
期刊
近年来,作家秦勇创作了大量以自然为书写对象的生态散文,这些散文分别被收入了北方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留在心中的时光》《岁月细语》两部散文集中,还有他近期发表在《绿叶》《散文选刊》《中国报告文学》《西部散文选刊》《黑龙江日报》等报纸期刊上的作品。  我读了他生态散文最鲜明的印象是,这个作家之所以在生态散文的写作上表现优异,主要应该归因于他与自然生态有着牵系很深的根脉,可以说这就是一个从生态中走出来的作家
期刊
他将艺术根植于乡土,用诗歌记录农民工的生活百态;他情深义重,秉持一颗孝贤之心行走中原。“九曲银泓天上落,回肠化作母亲河”表达了他对中原大地的北风之恋,“赏心唯有诗书画,闲把金樽对月明”反映了他几十年来走过的艺术历程。《农民工之歌》是他对劳苦大众的关怀备至,《与娘荡秋千》是他对父母双亲的乌鸟私情。他,就是北京东方中国诗书画院院长,被誉为“中原孝贤士,百姓艺术家”的刘迅甫。  刘迅甫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
期刊
2020年11月28日,我从平顶山专程赶往许昌“荷韵文学社”,去聆听大禹故事传承人刘月霞的历史文化名人讲座。  她款款登上讲台的那一刹那,我突然觉得像一片彩霞飘落在讲堂上。细看刘月霞的衣着,一身黑灰色基调套装,朴素淡雅,一条红色的纱巾有点抢眼。散发的强大气场,吸引了满堂嘉宾的眼球。  刘月霞对历史人物非常熟,且有独到见解。她在讲堂上从不看稿,自上台伊始,就口若悬河,侃侃而谈,像说评书一样,声情并茂
期刊
气势辉宏的科技殿堂  如果你有机会,一定要陪同家人和孩子到河北正定科技馆参观,去那里感受它的宏大,体验它的神奇,领悟科学的真谛,接受科学的启迪,洞悉科技的奥秘,探索科技的力量,还可以仰望浩瀚无垠的星空。否则,你也许会遗憾终生。  这是一个气势恢宏的科技馆,它占地18000平方米,展览面积11000万平方米;这是一个展品数不胜数的科技馆,其馆藏展品达到3万余件;这是一个样样俱全的科技馆,集科技、影视
期刊
一  岁末年初,我的又一部长篇报告文学《光明的道路:弯柳树村奔小康纪实》,正式由中国出版集团研究出版社向全国出版发行。  本书是中国出版集团研究出版社新时代中国乡村题材报告文学创作推荐作品,是中国出版集团研究出版社致敬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献礼图书。  此时此刻,心潮澎湃,感慨万千。  脱贫奔小康是一项伟大的事业,一个作家若有幸参与并融入其中,为之抒写,为之讴歌,当是文学与人生之幸事。  一个
期刊
刚刚接手鲁山县脱贫攻坚的写作任务时,一时真觉得无从下手,如此恢弘的大场景,涉及地域之广,领域之多,人员之众,我一时不知从何下手。  在一次采访梁洼镇易地搬迁安置时,路上偶遇一名叫杨长水的老人,得知他住上了新房,便和他攀谈起来,言语中,听得出他掩饰不住的欢喜。我很能理解一辈子都在深山老林,守着通风漏顶老宅的老人,他今天能住上这样的新房,心中那份感恩。由此,我也更加深刻感受到打赢脱贫攻坚所面临的诸多困
期刊
2012年12月29日,刚刚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40多天的习近平,就冒着零下十几摄氏度的严寒,赶赴地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河北省阜平县看望贫困群众。他鼓励干部群众说: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希望早日听到乡亲们脱贫致富的好消息。  农业、农村、农民,是谓中国的“三农”。抓好“三农”工作,始终是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的问题。  2013年12月,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三个必须”:中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