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4-0178-01
当前社会竞争激烈,造成人们心理负担重、压力大,特别是中小学生中出现的心理问题更是令人触目惊心。然而目前农村中小学一大部分心理健康教育仍还是一块未开垦的“处女地”,本文从几方面提出解决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对策。
一、加大宣传力度,转变教育观念
由于传统认识和思想观念上存在误区,农村中小学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面临着重重障碍,因此学校要建立宣传教育长效机制,大张旗鼓地向老师、学生、家长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增强心理健康教育意识。以求得大家的理解和配合,形成合力,使全社会共同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我们要彻底转变陈旧的教育观念,要由传统“应试教育”观念向全新素质教育观念转变;彻底摒弃传统的“重智育,轻心育”的思想。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把“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思想。一线教师更要充分认识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是学生全面发展的标准之一。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形成健全的人格是素质教育基本要求,也是广大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健全组织机构,完善评价机制
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制度是基本保证。但在目前农村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不少问题。如心理健康教育制度严重缺失;在组织机构上,职责分工不明确、不具体;组织管理上混乱,造成工作无序被动。针对这些情况,农村中小学要建立以校长直接领导,校德育处人员、心理健康老师和班主任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体制。同时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制定心理健康教育短、中、长期规划。逐步建立起完整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以确保心理健康教育正常有序运转。同时要建立科学合理评价机制。各校要建立独具特色的适合农村教育实际的多元评价体系,摆脱长期以来以学生成绩作为学校教师考核唯一标准的单一空洞的评估方式。我们不但要以教师的学科教学成果作为评价指标,也要以教学中师生相互间情感体验,学生知、情、意、行的参与程度作为考评的一个重要依据。只有这样心理健康教育才能真正渗透到教育的全过程,才能达到预期的成效。
三、加强师资建设,加大资金投入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搞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关键。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可以采取相应行政手段吸引专业人员入伍。如启动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职称系列评定工作;切实改善心理健康教师工资待遇;完善各种保障机制;为他们解除后顾之忧等等,但是在现阶段农村中小学专业心理健康老师要做到一步到位也是不现实的。所以我们目前可以通过在职培训、专题研究、送教下乡、观摩示范、自我进修等多种形式,提高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水平,以解决燃眉之急。对于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一些热点,难点,疑点问题,可以邀请专家学者深入学校对口交流、共同探讨、以期解决。另外经费的不足、教材的短缺与硬件设备的简陋也是一直制约农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突出问题,这就需要主管部门提高认识,加大资金投入,确保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有效的良好运转。
四、整合社会资源,构建教育网络
实践证明要取得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需要依靠学校、社会和家庭三方的密切配合,全员参与,积极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当然在整个心理健康教育启动与开展中,学校的教育始终是起主导作用,学校要勇于担当主力军的重担。学校平时不但要通过校园广播网、校园网、宣传橱窗等媒介进行宣传教育,营造校园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同时要结合本校实际,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活动。如: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进行心理咨询;建立“悄悄话”信籍,还可以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编辑心理健康教育小报;举办板报专栏;征集校园广播稿;组织多种多样竞赛活动等,让学生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受到影响。另一方面我们也应当充分认识到家庭、社会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为家庭是孩子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第一课堂;家长的教育观念、心理状态、言行举止、教养方式、生活态度直接影响孩子心理的健康成长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因此,中小学校同时肩负着提高家长心理素质及帮助家长形成正确教育观念、教育态度的责任和义务。使家长对子女的教育与学校的教育目标协调一致。从而构建学校—社会—家庭心理健康“三教合一”的教育网络,共铸整体教育合力,保障心理健康教育顺利、有序、有效的开展。
總之,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项爱生助己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利在千秋的功德之业。我们应当理性分析当前农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困境。从实际出发,制定适合本校实际切实可行的心理健康教育规划,有计划、有步骤推动农村中小学生健康教育的稳步、规范、有序的开展。
当前社会竞争激烈,造成人们心理负担重、压力大,特别是中小学生中出现的心理问题更是令人触目惊心。然而目前农村中小学一大部分心理健康教育仍还是一块未开垦的“处女地”,本文从几方面提出解决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对策。
一、加大宣传力度,转变教育观念
由于传统认识和思想观念上存在误区,农村中小学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面临着重重障碍,因此学校要建立宣传教育长效机制,大张旗鼓地向老师、学生、家长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增强心理健康教育意识。以求得大家的理解和配合,形成合力,使全社会共同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我们要彻底转变陈旧的教育观念,要由传统“应试教育”观念向全新素质教育观念转变;彻底摒弃传统的“重智育,轻心育”的思想。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把“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思想。一线教师更要充分认识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是学生全面发展的标准之一。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形成健全的人格是素质教育基本要求,也是广大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健全组织机构,完善评价机制
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制度是基本保证。但在目前农村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不少问题。如心理健康教育制度严重缺失;在组织机构上,职责分工不明确、不具体;组织管理上混乱,造成工作无序被动。针对这些情况,农村中小学要建立以校长直接领导,校德育处人员、心理健康老师和班主任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体制。同时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制定心理健康教育短、中、长期规划。逐步建立起完整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以确保心理健康教育正常有序运转。同时要建立科学合理评价机制。各校要建立独具特色的适合农村教育实际的多元评价体系,摆脱长期以来以学生成绩作为学校教师考核唯一标准的单一空洞的评估方式。我们不但要以教师的学科教学成果作为评价指标,也要以教学中师生相互间情感体验,学生知、情、意、行的参与程度作为考评的一个重要依据。只有这样心理健康教育才能真正渗透到教育的全过程,才能达到预期的成效。
三、加强师资建设,加大资金投入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搞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关键。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可以采取相应行政手段吸引专业人员入伍。如启动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职称系列评定工作;切实改善心理健康教师工资待遇;完善各种保障机制;为他们解除后顾之忧等等,但是在现阶段农村中小学专业心理健康老师要做到一步到位也是不现实的。所以我们目前可以通过在职培训、专题研究、送教下乡、观摩示范、自我进修等多种形式,提高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水平,以解决燃眉之急。对于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一些热点,难点,疑点问题,可以邀请专家学者深入学校对口交流、共同探讨、以期解决。另外经费的不足、教材的短缺与硬件设备的简陋也是一直制约农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突出问题,这就需要主管部门提高认识,加大资金投入,确保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有效的良好运转。
四、整合社会资源,构建教育网络
实践证明要取得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需要依靠学校、社会和家庭三方的密切配合,全员参与,积极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当然在整个心理健康教育启动与开展中,学校的教育始终是起主导作用,学校要勇于担当主力军的重担。学校平时不但要通过校园广播网、校园网、宣传橱窗等媒介进行宣传教育,营造校园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同时要结合本校实际,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活动。如: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进行心理咨询;建立“悄悄话”信籍,还可以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编辑心理健康教育小报;举办板报专栏;征集校园广播稿;组织多种多样竞赛活动等,让学生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受到影响。另一方面我们也应当充分认识到家庭、社会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为家庭是孩子第一所学校;家庭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第一课堂;家长的教育观念、心理状态、言行举止、教养方式、生活态度直接影响孩子心理的健康成长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因此,中小学校同时肩负着提高家长心理素质及帮助家长形成正确教育观念、教育态度的责任和义务。使家长对子女的教育与学校的教育目标协调一致。从而构建学校—社会—家庭心理健康“三教合一”的教育网络,共铸整体教育合力,保障心理健康教育顺利、有序、有效的开展。
總之,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项爱生助己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利在千秋的功德之业。我们应当理性分析当前农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困境。从实际出发,制定适合本校实际切实可行的心理健康教育规划,有计划、有步骤推动农村中小学生健康教育的稳步、规范、有序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