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届全国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术会议简介

来源 :中华神经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xczl9004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简要介绍了2018年5月在成都召开的第11届全国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术会议的内容,包括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诊断、疾病自然史、治疗几个方面,以及肌张力障碍、不典型帕金森综合征等其他运动障碍病。会议学术委员会同时评选出了优秀的论文和壁报。

其他文献
分析我科诊治的1例以神经系统病变为首发及主要临床表现的新疆哈萨克族青少年C型尼曼-匹克病(NPC)的临床资料及基因结果,结合国内外文献复习并总结。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行走不稳,频繁跌倒,病情缓慢进展,致独立行走困难,并出现肢体及面部不自主运动、注意力无法集中和构音障碍等。头颅MRI提示双侧侧脑室后角旁异常信号。腹部超声脾大。骨髓涂片可见尼曼-匹克细胞及海蓝组织细胞。患者基因测序结果为NPC1基因外显
脊髓血管病临床少见,尤其因反常栓塞导致脊髓栓塞的病例,临床更为罕见,国内未见报道。我们报道1例由蛋白S活性缺乏导致肺栓塞合并反常脊髓栓塞的患者,并分析其临床资料,以提高临床对本病的认识。
非典型帕金森综合征(APS)包括多系统萎缩、进行性核上性麻痹和皮质基底节综合征等,存在视网膜损伤。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作为一种无创、非接触性、可重复的生物成像技术,可用于评估视网膜的结构改变。我们对近年来OCT技术应用于APS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目的评估麻醉方式对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血管内治疗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2016年1月至2016年8月在我院行血管内治疗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麻醉方式将患者分为全身麻醉组和清醒镇静组,对比分析两组在时间、症状性颅内出血及90 d功能预后方面的差异。结果共有7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被纳入分析,其中全身麻醉组34例(46.6%),清醒镇静组39例(53.4%)。两组基线临床资料
报道1例58岁男性患者,主因"自幼运动能力差,易跌倒55年,双下肢无力13年,伴双上肢无力3年"就诊。该患者以肌病为主要表现,合并轻微肝脏损害,心脏异常及脊柱侧弯,骨骼肌活体组织检查病理发现大量糖原沉积,基因检测发现AGL基因突变,最终诊断为糖原累积病Ⅲa型。
目的依据指南对临床医师进行缺血性脑卒中规范化治疗培训,提高医师脑卒中治疗知识水平和规范化执行能力,达到减少患者住院费用、住院日及改善患者临床预后的目的。方法先收集20家医院3 218例脑梗死住院患者出院时的住院费、住院时间及生命质量数据,包括Barthel指数(BI)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即第一次基线数据);然后对20家医院的相关医师就"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及"中
第28届国际肌萎缩侧索硬化(ALS)-运动神经元病会议于2017年12月8—10日在美国波士顿召开。会议分23个专题,专题报告及交流论文102篇,壁报交流446篇。本文就此次会议某些专题进行简要介绍,涉及基础研究、临床研究以及临床试验。其中,基础研究包括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及病理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1基因ALS相关病理;临床研究包括ALS疾病进展、认知行为障碍以及生物学标志物。
一直以来,神经重症监测领域缺少一种可以在床旁连续实时评估的无创监测技术。而近年来,近红外光谱技术在神经重症监测领域越来越受到重视。利用该技术对脑自动调节、脑灌注、脑氧合、颅内压等指标进行动态监测的可行性受到关注。我们回顾了近红外线光谱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在成人神经重症监测领域的应用进展,同时讨论了该技术的缺陷。未来需要更多的临床研究来对这项有希望的监测技术进行评估。
目的探讨上肢起病的肌萎缩侧索硬化(UL-ALS)与其变异型连枷臂综合征(FAS)手部肌肉电生理特点的差异,为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帮助。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8年3月于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就诊的55例UL-ALS、12例FAS患者作为病例组,20例肌萎缩性颈椎病(CSA)患者作为病例对照组,同期于我院收集的2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均采用常规方法检测其正中神经、尺神经传导功能
目的探讨白三烯A4水解酶(LTA4H)基因rs17525495位点多态性与结核性脑膜炎(TBM)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以2014年1月至2016年10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84例TBM患者为研究对象,参照英国医学研究会标准将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分为3期,对患者LTA4H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rs17525495进行基因测序,并对患者的一般病例资料、临床表现、腰椎穿刺术检查结果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