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字形,明辨字义,纠正别字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wang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孩子们的造句、写话中经常出现错别字,其中大部分是同音字替代(写别字)现象。我以北京版教材小语四册集中识字(二)11课的6组同音字为教学文本,以区别它们的形和义作为教学的重点,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区分并运用这些同音字,最终目的是找到避免同音错替错代的方法。
  形近字辨析
  直——直线 平——平原
  植——植物 评——评比
  篮——竹篮 练——练习
  蓝——蓝天 炼——锻炼
  辩——辩论 提——提高
  辨——辨认 题——问题
  课首,我运用多媒体课件讲了一个生动的故事:
  小鸭洁洁今天特别高兴,他邀请了很多朋友来参加他的生日聚会。他等啊,等啊……可等到弯月挂上了树梢,星星撒满了天空,一个朋友都没来。它站在自己写的大大的门牌“小鸦结结”前想:这是为什么呀?
  孩子们听完故事,看了门牌,发现是因为同音字用错出现了别字,导致朋友们没来参加聚会。
  张玉嘉首先发言:“小鸭洁洁那么伤心,太可怜了!”
  倪奇也补充到:“我如果是洁洁的朋友,一定帮他把门牌改过来,明天他就会高高兴兴地和朋友们聚会了。”
  都威则说:“我不同意倪奇的想法,如果我是他的朋友,一定帮他掌握不把门牌写错的方法。”
  听了孩子们的发言,我及时点评:“我们都很替小鸭洁洁遗憾,倪奇帮他改门牌的想法也很好,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嘛!都威的想法就更好了,防患于未然。如果小鸭洁洁掌握了汉字规律,不出现别字,后边的伤心事也不会发生了。我们这节课就来一起探索避免写别字的方法。”
  学生们带着这种期盼自学本课生字,并在自学中发现1、2两组生字都是形声字,可以通过表意偏旁分清它们的形和义。孩子们在自学后汇报:
  1.“植”是形声字,左边表义,右边表声。植物是指花草树木和庄稼,所以是“木”字旁,通过表意偏旁很容易分清“直”和“植”的形和义。
  2.“评”是形声字,左边表义,右边表声。“评”有评比、评论的意思,和语言有关系,通过表义偏旁能分清“平”和“评”的形和义。
  3.在同音的形声字中,可以通过表意偏旁区分它们的形和义。
  当学生汇报时,为了把孩子们的探究引向深入,我启发道:“你们的发现在别的同音字中适用吗?你能再举例验证吗?最好是用‘直’、‘平’做声旁的同音字,如果有困难可使用工具书。”这下同学们的热情可高了。他们以小组为单位举了大量例字进行验证。
  1.“直”、“平”做声旁的同音字:
  值 埴 殖
  苹 坪 枰
  2.其他同音字:
  住 柱 蛀 驻 注
  盯 订 叮 钉
  镜 境
  学生们的发现得到了初步验证,一个个脸上露出了成功的微笑。此时我利用激将法引导道:“你们的发现具有普遍性吗?下面的4组形声字你们想过吗?”听了我的发问,孩子们沉默了。一会儿李天书站起来说:“老师,您说错了,下边的 ‘蓝、篮’一组是形声字,它们下边的 ‘监’和‘篮、蓝’的音相近,是声旁。”他的发言使处于沉默中的孩子们猛然活跃起来,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
  俞天麒说:“‘篮’的下边‘监’表声,上边的竹子头表义,表示和竹子有关系。例如‘竹篮’。”
  李杜也站起来说:“今年寒假爸爸、妈妈带我到云南旅游,那里卖扎染的衣服特别多,其中的蓝色是从一种草中提炼出来的染料染成的。所以说‘蓝’也是形声字,下边‘监’表声,上边的草字头表义。我们的发现是全面的,没有局限性。”孩子们的发言反映出他们思考、探索的过程。
  余下的3组由于汉字几千年的演变,从现在的字形上孩子们很难看出他们是形声字。为了让学生进一步发现汉字表意性的特点,感受到汉字深厚的文化积淀,我通过课件使学生知道形声字有三种类型:
  第一种是声旁与字音相同的形声字,例如:
  直——直线 平——平原 辩——辩论
  植——植物 评——评比 辨——辨认
  第二种是声旁与字音相近的形声字,例如:
  篮——竹篮 练——练习
  蓝——蓝天 炼——锻炼
  第三种是声旁已失去示音的作用,但偏旁的表意性依然很强,例如:
  提——提高
  题——问题
  孩子们明确了形声字的特点后,很快分清了余下3组同音字。
  这节同音形近辨析课中,孩子们不仅掌握了一些汉字的特点和规律,提高了在造句、写话中预防别字的意识,而且发现了借助表义偏旁纠正或减少别字的方法。
  点评
  本课教学中,教师的目标定位没有拘泥在认识几个同音形近字上,而是将识字与掌握方法、培养学生纠正别字的能力结合起来。正是由于这样的思考,教师精心设计了一个童话故事,使学生心悦诚服地感到,在生活中,在与朋友的交往中,写别字会闹笑话,会误大事,产生强烈的纠正别字的愿望,形成学好这节课的积极的情感基础。
  在这一基础上,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加以验证,形成正确的结论。教师的工作是抓住时机,有效地指导、激励学生学习。其间,适时地点拨学生思考问题和明确探究操作的意义,并为他们提供必要的信息资料和研究方法,推动了学生的探究活动。在探究的初步结论面前,教师以挑剔的眼光审视学生的做法,要求他们对自己探究的结论作出说明、解释和验证,锻炼了学生的辨析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正确认识和区分本课的同音形近字,而且初步掌握了纠正别字的有效方法,提高了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责编 钟 岚)
其他文献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习作应“怎样想就怎样表达”。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养成勤于动笔、自主写作、乐于表达的兴趣与习惯,自由自在地表现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感。在作文教学实践中,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写作能力与水平令人担忧,怕动笔写作文,写作兴趣索然。加上受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很多教师将作文单纯地看做考试的题目,让学生多看优秀作文书,摘抄好词、好句、好段,甚至给学生定固定模式要求他们背诵下来
《夕阳真美》是一篇情景交融的好文章,课文描绘了夕阳西下时天地间壮丽而富有变化的景色,语言优美,情趣盎然,是一篇培养学生观察、朗读、想象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好教材。教学时,我努力尝试把课文作为例子,充分运用教材,让学生在具体而实在的听、说、读、写实践活动中触摸文字、感悟语文的魅力。    一、咬文嚼字、入木三分——简简单单教文本    语言大师吕叔湘先生说:“……其实,课文有什么可磨的呢?在课堂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开始,是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一个有效的导入,可很好地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达到提高教学效率、质量以及效果的目的。小学生有着活泼好动的性格特点,注意力也很容易分散。因此,怎样使学生集中精力投入到语文新课的学习中是需要广大小学语文教师迫切解决的问题。设计一个成功的教学导入是解决该问题的最佳手段。那么,应如何来进行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导入呢?  一、直接导入法  直接导入法,也称为开门
课堂提问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一个好的课堂提问能够把学生带入问题情境,这点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尤为重要。可是,与此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一些矫枉过正的现象:许多并无多大价值的“问题”纷纷挤进了课堂;学生往往对于教师的问题疲于应付,收益颇少。下面,笔者就以一次公开课某青年教师执教的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林冲棒打洪教头》片段为例进行剖析,谈谈对语文课如何落实课堂提问有效性的一些看法。  案例片段呈现
古诗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小学语文课本中收录了许多古诗。由于古诗离学生的生活较远,因此历来是教学的难点。在教学中,我们不能把古诗的诗意按诗句进行支离破碎地分析,而应该引导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感受古诗的韵味。笔者结合《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首古诗来谈一谈如何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把握诗情和诗境。    一、解诗题。知诗人    要让学生真正理解一首古诗的内涵,首先要引导学生对诗题进行解读,并对作者的基本情况进
综观目前小学中高年级习作教学的目标定位问题,由于许多教师忽视对《课程标准》的审视与解读,缺少对分年段习作教学目标之间联系与区别的研究,制订出的目标存在着比较多的问题:有的目标大而空洞,指向不明;有的目标照搬照抄,内容随意……尤为严重的是:中高年级的习作目标之间存在着越位和错位的关系,使小学的习作课堂呈现出笼统的状况,致使较多学生的写作水平停滞不前。  本文试以相同的习作题材《参观记》为例,呈现两个
一、教材分析  《落花生》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生活的启示”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这是篇叙事散文。文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以“落花生”为线索记叙了作者小时候的一次家庭活动和所受到的教育。课文着重通过父亲和我们谈论花生的好处,揭示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道出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文章在写法上颇具特色,概括起来有四点:一是在记叙过程中以语言描写为主;
课堂教学评价,作为教学过程的一个环节,它执行着一种特殊的反馈机制,是克服教学活动对目标的偏差,使教学活动保持稳定发展的重要手段。教学评价的过程是一个自我教育的过程,也是学生和教师共同提高和发展的过程。好的教学评价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在情绪变化中丰富评价  特级教师薛法根在教学《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一课时,没有作秀的表演,而是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通过非常巧妙的点拨来指导学生体会故事中人物的
作文不仅仅是人们表情达意、书面交际不可缺少的工具,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生命状态和生活行为,它与人的心灵、情感有着最朴实、最隐秘又最紧密的联系。自主表达是习作教学的最高境界,也必将是习作教学的终极目标。所以,起步作文教学应该营造宽松的写作氛围,培植自由表达的土壤,淡化习作在学生心目中的“课程”意识,让学生想写、能写、会写、好写,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走向人文性和人格化的作文教学理想。以一种最合适的习作教
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在语文教学中教什么呢?毋庸置疑,这就是阅读方法的问题。《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要重在让学生充分读,在读中获得感知和体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笔者根据多年的阅读教学实践,提出了“三读一测试”的教学模式,在这里做粗浅的探讨。  一、初读感知,由点带面,步步抓落实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贵在自主阅读,自主感悟。对于学生来说,与其让教师带着读一百遍,不如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