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loud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生物教学中,课堂提问是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其目的是使学生产生疑问,积极思维。问题具有启动学生思维和引导学生思维发展方向的重要作用,一切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生动活泼地进行学习的提问方法都应该提倡。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问题的设计要适当
  教师应对学生的水平有清楚的了解和正确的估计,提出的问题应适合学生思维的发展水平。也就是说,质量高的问题应该既使学生感到有困难的压力,又使学生感到有解决的信心,问题的难易程度正好介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桃子”。为此,设置问题应做到“四性”和“四度”。
  1.设置问题的“四性”
  (1)准确性。
  例如,在讲述《脊椎动物》一节时,我先指导学生复习已学过的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无脊椎动物,然后提问:它们有哪些共同的特征?在提问后,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出:这些动物身体里都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因此都属于无脊椎动物。有些动物的身体里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这类动物就是脊椎动物。鱼类是脊椎动物中最低等的动物……于是就顺理成章地引入了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和哺乳纲等脊椎动物这一课题。
  (2)具体性。
  教师提出的问题要具体,不可模棱两可、容纳的概念太多。例如,“鲫鱼的身体怎样”之类的提问,使学生不知从何着手。应将问题具体化,可提问:“鲫鱼的身体呈什么颜色?分为几部分?体表有什么覆盖着?”……
  (3)启发性。
  通过对鲫鱼外部形态的学习,可提出:“鲫鱼在外部形态上有哪些与水中生活相适应的特点?”这样设问符合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规律,不仅能使学生认识教材内容组成间的联系,并且通过分析和综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4)趣味性。
  如按照以前课文中“小实验”的方法步骤做实验,可提问学生:“剪掉每一种鳍的鲫鱼,它们在游泳姿态和速度上有什么变化?”这样寓意深刻、富有情趣、耐人寻味的提问,最易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求欲,促进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开展。
  2.设置问题的“四度”
  (1)难度。
  教师设置的问题应具有一定的难度,即需要学生深思熟虑而又是力所能及的问题。这样才有利于学生自发地产生探索问题、寻求答案的内心需要,“难而偏”或“浅而易”的提问都会挫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2)跨度。
  如在讲述“呼吸作用”一节时,我先通过提问,复习光合作用的实质和意义。在提问后,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出:光合作用的实质是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并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贮藏在有机物中。这些能量是生命活动所必需的,那么这些能量是怎样释放出来而用于生命活动的呢?于是顺理成章引入了“呼吸作用”这一课题。
  (3)梯度。
  如在讲述单子叶植物纲和双子叶植物纲的主要区别时,我先采用复习提问的方法,让学生对种子、根、茎、叶、花各章里已学过的相关知识进行回忆,这就是把大问题分解为小问题;然后通过对这些知识的重新综合,就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单子叶植物纲和双子叶植物纲的主要区别。这样层层设问,环环相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4)密度。
  例如在指导学生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光和叶绿体”的实验时,可利用操作的间隙,根据实验技能训练要求向学生提出以下一些问题:在实验前,为什么要给植物遮光1~2天?在做光合作用产生淀粉的实验时,为什么要把摘下的叶片放在酒精里隔水加热?以前曾学过用什么方法鉴定种子内贮藏有淀粉?这类提问不仅可以使学生明确每项操作的目的,而且可以活跃学习气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二、问题的设计需结合学生的实际
  每一个不同的问题,选择哪些学生进行回答,教师应事先有一个大概的意向。问题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发展水平之间存在一个适宜度的问题,选取思维发展水平高的学生回答太容易的问题与选取思维发展水平低的学生回答太难的问题一样,都不能达到提问的良好效果。另外,教师还需要考虑提问时问题的辐射面和提问对象的辐射面,不能总是提问难度过高或过低的问题,也不能总是提问少数的几个学生,对于那些胆小羞怯、反应不是很积极的学生,尤其需要注意引导。
  三、问题的设计具有可持续性
  有价值的问题应该达到这样的目的:提问使问题能够持续地发展下去,成为学生继续讨论和不断追问的原动力。在一个提问所创设的特定情境中,学生的思维要“能够充分地从一点到另一点作连续的活动”,只有这样的提问才能带领学生进入真正的、深刻的、有效的思维活动中。否则,如果问题本身不具备连续性和一定的深度,就会打断学生思维的连续性,影响思维向深度发展,使思维一方面陷入紊乱无序的境地,另一方面又如浮光掠影,不能深入。例如,在《茎的输导功能》一节中,关于水分的运输途径这一部分内容,教师让学生观察了红墨水使枝条的叶脉变红的实验后提问:水是通过什么途径跑到叶片中的?这就促使学生要了解茎的结构,对茎的结构作进一步的思考和探究,使学生的思维能够持续下去。
其他文献
课堂教学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阵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了全体学生的发展,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在课堂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此,数学课的教学活动,要从学科特征和学生的接受心理出发,注重教学环节的创新。  一、创新课堂情境,激发创新欲望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老师不想法使
期刊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它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知识。小学生年龄小,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注意力不稳定,精神易疲劳,对于相对枯燥的数学学习来说,提高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浓厚的学习兴趣能更有效地调动学生对所学课程的参与度,同时激发他们对事物的洞察力和领悟力,因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潜能显得十分重要。提高数学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而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要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从以下几方
期刊
摘 要:《再别康桥》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读者多认为该诗抒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但诗人“浓得化不开的康桥情结”明确显示,康桥已然不仅是实实在在的一座纯美的小桥,更是作者一种精神情感的象征。本文旨在以“彩虹似的梦”和胡适对徐志摩人生观的评价,来浅析徐志摩的康桥情节,解读《再别康桥》一诗中情感的多重内涵。  关键词:徐志摩 《再别康桥》 多重情感内涵解读  《再别康桥》是现代诗人徐志摩最著名的诗篇之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阐述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营造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良好学习氛围,从而达到有效课堂教学。  关键词:情境创设 认知思考 学习目标 生活联想  新的化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化学活动,掌握基本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学会从化学的角度去
期刊
课堂教学技能包括导入、讲解、提问、强化、调控、结束和反思七大部分,这些是中小学课堂教学所必需的、最基本的课堂教学技能。其中提问的技能和调控的技能,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有效运用。对此,笔者想谈点粗浅认识。  提问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服务于整个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有效应用提问技能?必须注重提问的两个环节:一是设计问题,即提问什么。设计阶段是提问的关键一环,问题的层次、数量
期刊
作为一名教师,应该真正树立为学生服务的观念,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和认知发展规律,精心设计课堂的每一个环节,采取种种方法,创造各种情境,充分调动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使他们能够在学习中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勇敢地阐述自己的观点,真诚地表露自己的感情。这样,才会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笔者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感觉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和能力,特提出来与大家共同
期刊
多年来,一些语文教师在实施阅读教学时要么照本宣科、泛泛而谈、面面俱到,要么一味追求时髦、滥用多媒体图片资料,以致于喧宾夺主,或直接把语文课上成表演课,形式的东西太多。这两种做法都严重违背了小学语文的教学宗旨,忽视了文本的精髓所在,忽略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及其情感体验。如何才能做到“披文入情”,让学生在快乐自主的情感阅读中真正体悟课文精髓呢?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通过不断探索、尝试、改进,我寻
期刊
数学,是一门古老而基础性较强的基础性学科,学生学起来感觉枯燥无味、缺乏兴趣,甚至有的学生提到数学就觉得可怕、难学。有些老师也感觉到数学难上,不管老师怎么讲、如何探究、怎么引导,学生还是觉得怕,对数学的学习缺少动力和兴趣。那原因出在何处呢?现在从我个人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中提出几点,供各位同仁参考利用,提高新世纪教师的数学教学水平。  一、作业表扬法  数学中的作业,每个老师上课都有布置,批改的方式各
期刊
摘 要:语文课堂上的朗读,可以让学生深入文本,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  关键词:语文课堂 朗读 艺术  有些课文,我默读时虽然也能使眼睛湿润,但感受的程度远不能和朗读相比,朗读常常泪流满面。我看《卖火柴的小女孩》,远不及听的感受真切、受到的震撼大。正如徐世英先生所说——朗读如同赋给作品生命,朗读是融贯、显现。朗读既能意会生情,又能表意传情。  朗读是一门艺
期刊
在化学教学中,化学概念是化学中重要的基础知识,若学生对概念理解得不深不透,必给学习带来严重困难。很多教师在平时都认为很重视概念原理的教学,但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怎样才能让学生学好概念,更好地运用化学概念去解决实际问题呢?以下就是自己在概念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充分挖掘教材中概念原理学习的核心价值。  概念教学不要仅仅把概念作为一个枯燥的定义去背,也不要只是挖掘它的浅层意义如找出关键词理解它的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