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等、合作、流畅、丰富

来源 :今日中国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syss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是一门美的艺术,语文学习更是追求美的过程。在语文课堂教学里,应创设和谐的美的环境,让学生在和谐、宽松、美不胜收的课堂里遨游,欣赏学习语文的美。
  
  一、师生关系——平等
  
  一切可以称之为美的作品、美的话语、美的行为等等,都无不体现了对人的尊重。如果师生不是平等的、朋友式的,心里的距离必然会增大,心灵上达不到沟通,这将极大地阻碍学生的学习发展、人格建立。
  当学生满足了师生间的平等、互尊、合作的需要,学生才会因此发展了自尊、自重。当学生的情感需要得到满足,在和谐的学习环境里,感到自身的价值、人格得到尊重、承认,才会轻松愉快地投入学习,避免了无谓的争端、烦恼、恐惧。因此,现代课堂教学应确立师生平等的教学观念,构建平等对话的教学平台,让师生在率真、坦诚、互尊的环境里一起学习,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语文的学习是学生与作者、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感情互相交流的过程。我们要认清自己的角色,尊重每一个学生,师生关系应亦师亦友。我们尊重学生的人格,更尊重学生的不同的思维模式、思维的技巧,乃至求新求异的思维。对一篇文章有不同的见解、不同的思考,师生可以一起谈观点,论认识,说感情,一起沉浸在作品的情感中,同悲欢,同离合。如在教学《宋定伯捉鬼》时要学生说说对宋定伯的看法,教参上说:“他大胆,沉着,随机应变,很有智慧,令人喜爱。”一个学生却说:“我觉得宋定伯这个人很阴险、狡猾。”一语惊四座,惊讶之余,我问:“你能不能说说理由?”这个学生说道,其实鬼并没有伤害宋定伯,反倒是宋定伯先套出鬼的忌讳,然后把鬼变成羊,最后还去卖钱……如果没有平时的平等,如果没有平时的宽松,这时,学生会有这样的想法并会大胆说出来吗?在平和的气氛中,师生一起学习,一起去发现和探求,才会有创造。
  
  二、学习方式——合作
  
  在我们教学中,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在德育工作中是非常重视集体主义教育的,班主任工作的核心是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团结互助的班集体,遇到困难,组织全体同学来讨论,发挥集体每个成员的力量来解决。而在日常教学中、学生学习中,我们更多的是强调要靠个人钻研,独立完成;没有重视群体之间的互相切磋,各展所长,乃至不同见解的碰撞、互相启发。语文课堂应该是活跃的思想交流场所,是表达和表现自己的场所。善于让别人了解自己,也善于理解别人;善于帮助别人,也乐于接受别人的帮助,既是未来融入社会的需要,也是成长的需要,这种需要的满足,就是一种快乐,一种美的享受。我们不要在语文学习中把学生变成“鲁滨逊”。
  合作学习作为一个新型的学习方式,在形式上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最明显特征,就是它有力地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专制,它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目的是培养学生团体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与审美的能力,强调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当然,合作学习不能流于形式,老师一宣布小组讨论,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看起来非常热闹,实际学生交流得怎样不得而知。这时,老师要深入到小组当中,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进程等等,从而灵活地调整下一个教学环节。在学习中合作和共享,是学习心理的一种需要,如能得到满足,将使教师和学生都感到愉悦、甜美。
  
  三、教学过程——流畅
  
  完美的教学过程应该是行云流水式的,其间没有任何的阻隔,没有任何的块状感,它给人的感觉是高山流水,一泻千里,洋洋洒洒,一气呵成。
  语文教学过程的流畅,讲究的是能否从整体出发将教学内容有机融合,能否用一条主线将教学内容串起来,能否在步骤过渡间用精妙的语言把它连接起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这有宏观的把握,也有微观的艺术。在教学时,我总是先让学生总览课文,感知文章主要内容,把握文章概要,初步了解作者思想感情,使学生跟教材的内容缩短。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所得提出想解决的问题,老师根据教材内容,筛选有价值的,全班学生必需掌握、解决的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再次细读课文,甚至多次品读课文,使学生跟课文的距离缩短到最小,让学生的情感自然融入教材的情理之中,使我中有书,书中有我,达到合一的境界。在读中理解文章,掌握知识,感悟情感,品味语言,增强语感,解决问题。整个过程呈线型,而这条线就是学生的“读—问—思—读—悟—解”。
  当学生提出的问题一般比较多、跳跃性比较大的时候,处理不好,教学过程就会出现块状的感觉。我们在处理学生提出的问题时,应精心编排问题的顺序,并在问题的过渡上花心思。如学习《我的信念》,学生提出:居里夫人因为发现“镭”而获得诺贝尔奖而闻名,但文中为什么一笔带过?居里夫人有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居里夫人追求的是怎样的工作环境?居里夫人在巴黎大学孤独地过着求学的岁月,为什么字里行间却洋溢着快乐?作者为什么用“逆来顺受”概括居里夫人对痛失丈夫的感受?学生提出的问题杂乱,跳跃性大。如果按照这样的顺序教学,必定会产生块状的感觉,教学过程的流畅性就大打折扣。我们在处理这些问题时,是这样编排顺序的:居里夫人在巴黎大学孤独地过着求学的岁月,为什么字里行间却洋溢着快乐?居里夫人追求的是怎样的工作环境?作者为什么用“逆来顺受”概括居里夫人对痛失丈夫的感受?居里夫人有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居里夫人因为发现“镭”而获得诺贝尔奖而闻名,但文中为什么一笔带过?这样的编排,就把居里夫人的工作、生活态度、工作作风、科学精神紧紧联系起来,问题显得有联系,有梯度,有前因有后果,前一个问题的解决,为后一个问题作铺垫,最后水到渠成,整条线索非常清楚。
  
  四、学习内容——丰富
  
  课堂教学内容的单一性、简单性,只会令学生觉得索然寡味。要激发学生对学科的学习兴趣,并使之长久地保持下去,终生不弃,甚至发展为研究的动力、方向,内容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语文教材内容富于文学、人生、自然科学等方面的丰富性,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教材内容的丰富性,还没有达到尽善尽美,还有许多尚待完善的地方,这也留给老师许多发展的空间。语文课堂教学,许多老师还停留在对教材的传授、分析上,而对课堂教学内容的丰富性还没有引起很多的思考,许多老师以为完成了对教材的教授就完成了教学任务,这是对教学的片面理解。我以为教学内容的丰富,不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利于养成学生的语文素养,形成语文能力。为此,在课堂教学里应重视课堂教学内容的丰富,尽可能地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增广学生的知识面,扩大阅读量,激发对问题的思考,以期达到课堂教学内容丰富多彩、趣味盎然的和谐境界。如教授朱自清的《春》,学生被《春》的优美语言和作者饱含激情、乐观向上的感情感染了,可以不失时机地引入古今中外有关描摹春天的诗文:孟浩然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白居易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等等。这些诗文大大丰富了教学内容,使课堂教学容量增加,同时,也让学生感性地认识到,春天历来是人们歌咏、赞美的对象,春天在人们心目中,是值得永远向往、盼望的季节,这样,爱春之情油然而生。
  丰富的教学内容,可以锻炼学生的迁移能力,使增补的教学内容与课文的教学内容达到互相辉映、水乳交融的和谐状态。让学生把习得的内容应用于类似的新的学习情境中去,即由课内到课外,促使学生对学得的知识能力重组和扩大,培养学生分析、判断、类推的能力。
  平等、合作、流畅、丰富,是和谐的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旋律。我们不可能每堂课都做好,但是,如果我们不仅把它们看作是一种教育理念,还当作是一种美的境界的追求,一定能逐步地做得更好,身心陶醉于其中。
  (作者单位:725751陕西省旬阳县神河中学)
其他文献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领导者和组织者,既是联系各科教师及学生之间的纽带,同时也是沟通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的桥梁。那么,怎样才能做好职高班主任工作呢?    一、教育得法是带好班级的根本    思想教育是班级管理的基本。所以抓班级管理,首先要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1、教育的内容要全面  ⑴抓住入学教育  ①普及职业中学性质、特点等常识教育,重点抓好专业思想教育  在我国,职业教育较之于普通教育,其先
期刊
随着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出现,使得教学手段、教学方式、教学效果都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它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减轻教师板书的工作量。但是,多媒体教学若使用不当,会使这一先进的教学手段发挥不出其应有的效能,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要扬长避短,以便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其应有的辅助作用。    一、当前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弊端    1、课堂教学本末倒置  现在有不少多媒体课件为了迎合学生的兴趣,常常
期刊
【摘要】本文根据我国当前课程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探讨了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方法,让语文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让学生动起来。  《小学语言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论述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预示着语文课堂教学将彻底改变过去
期刊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是教师向学生传播知识和培养做人标准的主要渠道。能否把握好课堂,就意味着课堂教学是否能取得成功。传统教学中,往往体现为教师“讲、写”,学生“听、抄”,教师是课堂的上帝,学生是课堂的奴仆,整个课堂一片沉寂,教者吃力,学者乏味。学生如同一台接受知识的机器。在教师的悬河讲解中盲目接受死搬硬套的知识,这一现象不仅制约了学生思维和创新能力,还给教师的发展带来不良影响。新课程指出,教学的目的
期刊
教研活动的开展对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只重形式,不重效果的教研活动,其结果只能是活动搞的热热闹闹,而实际上取得的效果却微乎其微。笔者结合实际了解到的情况和自身实践现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教学负担太重,无暇顾及其它    在各乡镇小学中,许多学校都把教研活动提到了重要日程,学期之初大都制定了周密的计划。但教师认为搞教研活动,无非是听听课,根本就没把其当成一回事,公开课讲的多了,教学
期刊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将语文素养给予如下定位:“语文课堂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的形成,决定了语文老师本身的素养必须处在较高的层面,一个语文教师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语文素养,才能将教学引领到行云流水般的化境,才能将古人“传道授业解惑”的理想活化为“生动感悟砺行”的心灵撞击与熏陶。那么,在
期刊
小学语文到底教给学生什么?只是让学生学习一些字词之类的语基知识,读懂课文讲了什么,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后来,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观点“生活即教育”使我深受启发。几年前我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时,就开始尝试自己根据课文的重难点设计一些不同的作业,以增强学生的多层体验,对课文的内容有进一步的理解。    一、作业的形式呈多样性。    对于不同的课文内容,设计不同的作业形式,有写
期刊
作文能力是一个人的语文能力的综合反应,是一个语文素养的最集中表现。农村小学生由于处在相对封闭的环境,见识较少,接触的新鲜事物不多,加之他们的阅读面狭窄,再加上作文指导不得法,所以他们的作文能力不高。  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的作文能力,作为一个课题研究,对当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体改革,对全面推行素质教育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多年来我在从事农村小学的作文教学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现加以整理以求教于方家
期刊
一、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师的任务是点拨、启发、诱导、调控,而这些都应以学生为中心。复习课上有一个突出的矛盾,就是时间太紧,既要处理足量的题目,又要充分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二者似乎是很难兼顾。我们可采用“焦点访谈”法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因大多数题目是“入口宽,上手易”,但在连续探究的过程中,常在某一点或某几点上搁浅受阻,这些点被称为“焦点”,其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对这句话应该怎么理解?如何在教学中实施对话呢?根据近年来的教学实践,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对话”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质    语文教学中的对话,不是一般语言学意义上的对话,而是一种教学对话。它意味着对话双方彼此敞开心扉,相互接纳。老师不是简单的教学管理者,也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是平等中的首席。课堂教学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