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数学体验,焕发生命活力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ordk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1世纪是体验的时代,以听讲为主的感觉方式逐渐让位于体验,开展体验式教学是实现轻负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而数学实验则为学生的体验提供了主体参与、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勇于创新的学习环境。为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如何利用数学实验开展体验式教学,从诱发体验、尝试体验、生长体验、积淀体验、内化体验、升华体验等六个环节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关键词:初中数学;体验教学;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9-0099
  长期以来,中小学生学业负担过重问题一直困绕着我们的基础教育,学生的童心灵性得不到释放。究其原因,在于我们将“轻负担”与“高效率”片面地割裂开来,错误地以为这两者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那么,如何切实减轻学生负担,实现“轻负高效”教学呢?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不断思考:教育的真谛是什么?真正的教育在于“唤醒”和“激励”,“真正的教育不是‘告诉’,有意义的知识并非是教师手把手地教给学生的,而是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活动体验来自主建构”。可以看出,要让数学教学实现轻负高效性,必须强调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的参与意识及数学体验,时代呼唤着“体验式教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因此,初中数学各类实验教材中均出现了诸如“想一想”“看一看”“做一做”等数学实验的内容,让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宛如置身于“数学实验室”中。开展数学实验,动手算一算、画一画、量一量、折一折,手脑并用,让学生从被动的“接受知识”变为主动的“发现知识”,让学生从“听”数学变为“做”数学,让学生“看到了数学构建过程的脚手架,而不是简单的现成品”。著名数学教育学家G·波利亚指出:创造过程中的数学,看起来却像是一门试验性的归纳科学。”大数学家欧拉也说过:“数学这门科学需要观察,也需要实验”。可见,使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的再创造、再发现过程,使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出学生的生命活力,促进学生成长的需要。这种基于“体验”的数学实验教学,是新课标所倡导的数学素养和数学的人文价值所在,也是开展体验式教学、实现轻负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
  一、利用数学实验——创设情境,诱发体验
  认知是产生情感的基础,情感是形成行为的前提。数学相对比较枯燥抽象,如何在课堂上有效激发学生兴趣,引导他们进行积极的学习体验一直是教学的话题。分析初中生的心理特征,他们喜欢动手操作,喜欢富有挑战。数学实验给学生提供“做中学”“乐中学”“玩中学”的情境,是诸多教学活动中最受学生欢迎的方式。在实验中,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从一个旁观者和听众变成了一个积极的参与者,因此更容易对实验结果、产生结果的原因、新的知识、以及新的方法等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从而影响学生的认知情感、认知意志,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进入自主学习的状态。正如孔子所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如在《积的乘方》教学中,可创设一个拼正方形的实验情境,准备若干张边长为a的正方形卡片,让学生拼出一个新的正方形,学生经过猜想、动手尝试,最后发现4张、9张、16张、25张……正方形卡片都可拼出一个大正方形,再用不同的方法表示这个新正方形的面积,最终发现了以下等式:(2a)2=4a2;(3a)2=9a2;(4a)2=16a2;(5a)2=25a2;……从而得到了(ab)2=a2b2,为自然引出积的乘方做了很好的准备。再如在《平方根》教学中,可安排一个剪拼实验,让学生把两张边长为1的正方形纸片剪开,并拼成一个正方形,随后提出一些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拼得的正方形面积是多少?”“它的边长是多少?”“估计的值在哪两个整数之间?”“能用分数表示吗?”……让学生真实体会到了面积为2的正方形的边长不能用有理数来表示,但它确实存在,切身感受到除有理数外还有一类数,引出概念“无理数”。
  教学应当在激发学生的兴趣上下工夫。在上述两个案例中,教师并没有直接给出公式、概念,而是引导学生从教师提供的材料中实验探究,亲自去发现。在经历“观察——实验——猜想——发现”的过程中,教师将培养学生的思维和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融为一体,学生也经历了一次像数学家一样的“发现创造”历程。
  二、利用数学实验——放飞灵性,尝试体验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不可替代的主体。没有学生在教学中的积极主动参与,教学就可能蜕变为“驯兽式”的活动,学生的灵性就可能被扼杀。列夫·托尔斯泰曾说:“知识,只有当它靠积极的思维得来,而不是凭记忆得来的时候,才是真正的知识。”教师可根据知识的内容,学生的认知特点,积极为学生创造自主探索,尝试体验的实验机会,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交流与反思等过程,自己去理解知识是怎么生成的,又是怎样运用的,激发他们用数学的眼光和思想来认识周围的世界,培养数学精神。
  如在课题学习《镶嵌》教学时,笔者把学生带到电脑房,人手一台电脑,并在电脑上利用《几何画板》建立了虚拟的《数学实验室》。在此“实验室”中备有实验时要用到的各种正多边形,每种正多边形都备有十几块,都可用按钮实现“显示”与“隐藏”的转换;每种正多边形的邊长都相等,并可对所有正多边形的边长进行控制调节;拖动正多边形的内部可以实现平移,拖动正多边形的“控制点”则可实现正多边形的旋转。由平移和旋转就能实现在“实验室”中用正多边形进行的镶嵌实验。利用《几何画板》自带的填充功能,可以按学生的意愿进行各种配色方案,使得镶嵌图案更加美观。整节课学生的兴致都非常高涨,只须教师轻轻数语,学生就能理性思考得出结论。下课铃响,很多学生还意犹未尽,沉浸在镶嵌实验中。再如在教《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时,教师不可放弃让学生课前制作一个圆锥模型,课堂上让学生亲手将模型沿母线剪开展平,然后又把它卷成圆锥,并利用几何画板动画演示,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观察,自然而然得出圆锥的各个量和它的侧面展开图即扇形的各个量之间关系。   如在《用频率估计概率》教学中,笔者先创设一个实际情境引出抛掷硬币实验,并以同桌两人为一组分成20组做50次掷硬币的实验,要求:1. 一人负责掷硬币(以举手的姿势抛硬币);2. 人负责记录数据;3. 借助计算器计算正面朝上的频率(正面朝上的次数和总次数的比)和反面朝上的频率(反面朝上的次数和总次数的比),并填入表格。通过在与同桌合作过程中,达到小范围的学生间的互动,初步建立随机观念。接着累计全班同学的试验结果,分别计算试验累计进行到50次、100次、150次、200次、……、1000次时正面朝上的频率,并完成折线统计图。在累计全班试验结果的过程中,实现互动范围的扩大,体会随着试验次数的逐渐增加,正面朝上的频率变化幅度逐渐变小,差不多稳定在课本图中的虚线(频率为0.5)处。然后将所得数据上传,同时从“网上邻居”中找出其他班所做的试验数据,看看刚才发现的规律是否仍成立。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将互动的范围扩大到同一年级段的班与班之间,从中渗透收集数据的另一种方式。最后呈现历史上数学家做成千上万次抛掷硬币试验的结果,实现学生与数学家的互动交流。
  教学应当倡导多个维度的互动交流。本案例中,教师创造性地利用教材,对课本中的实验进行了细化处理,从互动范围的扩大到互动对象的改变,不但让学生体会数学研究的方法,体验数学劳动的艰辛,也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与人交流的品质及不畏艰辛的数学意志,这不正是新课标倡导的人文精神吗?
  六、利用数学实验——实践应用,升华体验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数学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当我们把生活中某一方面问题进行提炼与加工,上升为数学问题去研究的时候,我们所关注的仅仅是其数学方面的因素。当我们对这个数学问题认识清楚以后,又必须使其回归生活,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综合运用所学过的各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进一步发展与深化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使我们的体验得到升华。实际上,在新教材的许多地方,如章首语、每章后面的应用举例、穿插在章节其中的阅读材料等等,都提供了一些可探究的实验内容,我们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挖掘数学实验,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重组、补充、加工,努力创设一种数学实验的环境,把数学引向生活,让学生体会感悟本真的数学。
  如在数学活动课《测量旗杆的高度》教学时,我准备好测量工具:三角板、直尺、皮尺、1米长的木棒、改造后的测角仪,甚至还有镜子等许多物件,将全班同学分成八大组,测量目标自拟,要求:1. 测量方法简便易操作;2. 测量工具和方式自定;3. 每组设计一个实验报告;4. 小组代表介绍本组的测量方案、过程和结果。在各小组明晰任务后将学生带出教室开展实践。在实验中,学生拉着皮尺,拄着木竿,兴致勃勃;而笔者则在一边观察,时不时参与学生讨论帮助学生及时调节修正,悠然自得。实验结果令人兴奋,学生采用的方法丰富多样,甚至出现了笔者从未考虑过的,可以看出,他们的聪明才智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教学应当让生活充实课堂。在本案例中,教师把学生带出教室進行实地测量,不仅锻炼了学生各方面能力,还让学生深深体会到数学知识在实际应用中并不是孤立的,它总是与其他学科的知识结合在一起成为解决某一问题的手段,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要善于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让数学更多地联系实际、贴近生活,达到生活材料数字化,使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体验。
  研究表明,一个人的知识有80%是亲身体验得到的。古诗有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笔者在想,是否有一天,学校会建立一个数学实验室,学生手头会有一本《数学实验活动手册》,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可以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及时开展一些实验活动;甚至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根据《手册》的要求,深入社会进行调查,尝试创作等实践活动,丰富学生对数学的体验,对学习的体验,对生活的体验。期盼这一天的尽快到来。
  参考文献:
  [1] 吕世虎,石永生.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 钱云祥,张 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透视与导引[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0.
  (作者单位: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蓬街镇中学 318000)
其他文献
摘要:思维导图是一种有效的思维图形工具,能开启学生大脑的无限潜能。在教学中,基于恰当的策略应用能清晰地呈现教学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与逻辑体系,有利于学生建构系统化知识框架,促使学生收获着意想之外的教育幸福,完善着深刻的自我建树。这样的教学,将为终极的发展奠基定调,为价值的实现提供可能,为和谐的教育创建良策。本文从三个方面的策略来阐述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以求教于方家。  关键词:思维导图;
摘要:当前,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数学教学方法,革新教学理念是许多教师极为关心的一件事情,在新课程教学理念之下,人们逐渐意识到了教学不仅需要帮助学生获取知识,提升他们的考试成绩,更为重要的还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的思维能力,以此更好的促进学生的成长及发展。为此,笔者尝试构建生态数学课堂,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本文,笔者将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和对生态课堂的认识,分析做好小学数学教学的策略。  
摘要:本文结合典型例题简要探讨了中考数学中探索性试题的类型及特点,希望能给我們的数学教学带来帮助。  关键词:中考数学;探索性试题;类型;特点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9-0113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7-0016  【行动链接】  一、课例背景研究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目前,部分学生在思想品德方面还存在一些值
摘要: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以生为本、学为中心、能力为重”教学变革背景下课堂教学的一项内在要求。本文结合日常的课堂教学,从引趣激疑、善于解疑、巧于设疑三方面阐述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方法;从营造民主课堂、构建探究性学习课堂空间、倡导开放式教学培养发散性思维三方面来论述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具体途径。  关键词:生本课堂;创新思维能力;方法;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摘要:英语是国际语言中社交最广泛的语言之一,也是中国学生从小就学习的一门语言。《英语课程标准》强调英语能力是听、说、读、写四种技能的综合灵活应用。所以,教师为了在英语教学中加强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就在平时进行了大量的改革和研究,而本文就对学生“听、说、读、写”四种技能的培养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师生关系;激发兴趣;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摘要:为充分发挥音乐课程在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中的应有作用,探索适合现代职业教育所需的创造性教学模式势在必行。通过多年的教学经历与经验,笔者在此谈谈自己对音乐教学创新与改革方面的几点思考与探索。  关键词:音乐教学;创新与改革;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2-0042  音乐课程作为职业学校课程体系的一部分,在学生素养的培养中的地位越
摘要:人類有三种阅读模型: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和交流互动模型。《英语课程标准》强调高中英语教学应注重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批判性阅读课的关键在于,基于文本理解基础上的交流探讨,对文章和作者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本文以一次公开课为例,阐述如何将交流互动模型与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结合。  关键词:阅读教学;批判性思维;高中英语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
摘要:初中学生在美术欣赏过程中由于历史、地域及文化背景的差异上,在美术作品的文化理解上有差距。如何让学生积极参与美术欣赏课,获得美术欣赏的方法,从而达到提升审美能力的目的,是本文论述的主要内容。本文旨在通过美术欣赏课的操作思路和方法以及经验思考,表述笔者对于以上问题的实践和思考。  关键词:文化背景;文化理解;差距;审美  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最重要的载体之一,是运用美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的一种重
摘要:案例教学在思想品德课堂上的成功运用,可以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案例教学;思想品德  所谓案例教学,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教学目标的要求,通过模拟或再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真实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对案例进行思考、分析和探究,从而解决问题的一种特定的教学方法。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倡导以学生为主体,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理念。但面对课时缩减,教学内容并未减少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