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对入户盗窃犯罪是否应加重处罚

来源 :当代学术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ier0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整个刑事犯罪案件中,盗窃犯罪的比例一直居高不下,对社会治安的危害很大。而入户盗窃作案的比例又在所有盗窃案件中占一半以上。因此应加重对入室盗窃的行为的打击力度,以便更好的维护社会安定和财产所有人的合法利益。
  我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了盗窃罪;我国刑法在第二百四十五条中规定了非法入侵住宅罪;于二百六十三条规定了抢劫罪的加重情节“入户抢劫”的内容。刑法修正案(八)将“入户盗窃”列入刑法条文,但取消了次数限制,这意味着行为人只要实施了入户盗窃行为,就构成盗窃罪。修正案(八)之所以取消入户盗窃的次数限制,是因为入戶盗窃不仅侵犯了公私财产所有权,还侵犯了公民的住宅安宁权,且极易转化为入室抢劫、强奸等暴力犯罪,社会危害性明显大于一般盗窃。由此可见,国家为了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保护公民的合法私有财产,构建和谐社会,对入户盗窃犯罪是加重处罚的。但是笔者认为:凡是入室盗窃的,应一律加重处罚。理由如下:
  一、当前的盗窃案件发案率一直居高不下,成为严重扰乱社会秩序和人民群众正常生活的一个隐患。尽管公安司法机关对“两抢一盗”案件一再加大查办力度,但盗窃案件依然频繁发生。现在的盗窃已不满足于在街上割包偷钱,入室盗窃案件越来越多。我国宪法第三十九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家”是一个人最隐蔽的安全港,人们在自己家中尚没有安全感,社会稳定还从何谈起?
  二、对入室盗窃行为加重处罚不应附加条件。大多数的入室盗窃的犯罪分子都是有备而去,一旦遇到抵抗,他们出于“自卫,快速逃离现场”的本能,就会使用暴力,这时他们的行为侵犯的就不仅仅是我们的财产权而且还侵犯着我们的人身安全。也就是说盗窃犯入室之时,我们的人身权利就处于一种不安全的状态。但事实上,当有犯罪分子入室盗窃时,有多少人会去制止?有多少人能够在保护自己和家人安全的情况下去抓捕犯罪分子?又有多少人因为自己处于弱势而不得不在惊恐中保持沉默而让犯罪分子得手后扬长而去?我们到底应不应当提倡大家为了保护财产而去抗拒盗窃犯罪分子转而实施的暴力?凭心而论,恐怕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否”,或者说他们依自己的力量而不得不在犯罪行为面前选择沉默!诚然,我国现有法律对入户盗窃也规定了加重的处罚,但是这些都是附条件的,也就是说他们“因被发现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行为”应认定为入户抢劫;或者他们“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时候,依抢劫罪定罪处罚。这样,无意中就把加重处罚入室盗窃犯罪分子的“先行为”责任加在无辜的受害人身上,使得绝大多数可能转化为抢劫罪的盗窃行为,由于受害人没有反抗行为而在实际上只能按普通盗窃犯罪对犯罪分子定罪处罚。
  三、可以比照抢劫罪中对入户抢劫的加重处罚。入户盗窃的犯罪分子比一般盗窃分子的社会危害性、主观恶性程度要大,我国刑法的规定中对于入户抢劫罪的比普通抢劫的处罚要重,同样,对于入户盗窃的也应当比普通盗窃犯罪处罚要重。
  由此,笔者认为应当加大入室盗窃犯罪的犯罪成本,“得不偿失”的感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扼杀犯罪分子的犯罪欲望,从而减少入户盗窃的发案率,更切实可行地保护人民群众的财产和人身权益,最大程度地构建和谐社会。
其他文献
刑事诉讼中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功能是在惩治犯罪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人权,对侦查机关的取证行为加以约束。今年七月一日起施行的《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非法证据排除规定》),不仅强调了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手段取得的言词证据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还进一步对审查和排除非法证据的程序、证明责任及讯问人员出庭等问题进行了具体的规范,是我国刑事诉讼证据制度的重要创新。检察机关反贪部
期刊
摘要:信息披露是现代资本市场理论界关注的焦点之一,信息披露质量对于各潜在利益相关者的投资决策有着显著的影响。智力资本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是上市公司市值高于其账面价值的主要原因。本文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智力资本信息披露质量进行研究,提出衡量智力资本信息披露质量的标准,以期对规范目前我国上市公司智力资本信息披露行为、提高智力资本信息披露质量有所裨益。  关键词:上市公司;智力资本;信息披露质量    
期刊
摘要:油田安全培训工作是保证油田实现安全生产的一项基础工作,而承担油田服务业务的民营队伍安全基础薄弱,安全保证能力低,员工安全意识淡漠,对其员工进行安全培训势在必行。本文就民营队伍安全培训的必要性、培训内容的设计、培训实施的方法做了初步的分析探讨,为今后民营队伍的安全培训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民营队伍;安全培训;安全意识;培训方法    一、 民营队伍安全培训的必要性     1、企业大发展
期刊
当前,由職务犯罪所引发的腐败问题已经导致党员干部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严重受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我党的执政地位,引起了党中央、全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关注,坚决打击职务犯罪、积极开展职务犯罪的预防工作已刻不容缓。  一、 职务犯罪发生的原因  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实施的贪污受贿,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或是侵犯公民权利,破坏国家对公务活动的管理职能,依造刑法规定应当受
期刊
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是党中央从改革、发展、稳定全局出发,着眼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而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党中央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政法工作的部署和要求。因此,做好这三项重点工作,就抓住了当前检察工作的根本,也就抓住了检察机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服务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实现自身科学发展的关键和基础。全国检察机
期刊
2009年9月,最高人民檢察院颁布实施《关于省级以下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的案件由上一级人民检察院审查决定逮捕的决定(试行)》,对职务犯罪案件审查决定逮捕权上提一级作了明确规定,改变了同一职务犯罪案件的立案、侦查、逮捕、起诉均由同一检察机关办理、诉讼权力过于集中的检察办案机制。这有利于优化检察职权配置、强化检察机关自身监督制约,有利于保障职务犯罪案件嫌疑人的合法权益、增强检察机关的执法公信力。自该制度
期刊
近年来涉法上访案件久诉不息,赴区、赴市、赴省、赴京长期上访不止,已逐步形成一股涣散党群关系,危及社会稳定的不利因素,就我院来讲,从2000年至今,我院处理群众来信200余件,接待群众来访100多余人次,审查申诉案件10余件,审查不起诉案件20余件。笔者认为,分析原因,多措并举,从制度和机制上完善涉法上访工作,构建和谐上访新格局是当前涉法上访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当前涉法上访事件的成因    
期刊
摘要:在促进社会管理创新的执法理念下,检察机关对监管活动的检察监督要以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促进社会和谐为目标,更新监督理念,突出人性化,深化监督职能,完善监督机制,保障依法监督,实现向规范化监督转变。  关键词:监管活动;检察监督;发展方向  检察机关依法对监管场所的监管活动进行检察监督是中国特色检察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为规范监所检察进一步推动检察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监管活动检察监督要以深入
期刊
多年来,全国检察机关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在实际检察工作中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深入探讨、实施预防职务犯罪对策,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对预防、减少、遏制职务犯罪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也积累了不少经验和做法。但是,在具体工作中,也显现出了一些缺点和不足。职务犯罪并未得到有效遏制,腐败问题仍然是全社会最为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造成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除了职务犯罪产生具有复杂性的原因外,更主要的还是预防职务犯
期刊
摘要:严重刑事犯罪,一直是我国长期重点打击的对象,严重刑事犯罪案件被告人多数具有主观恶性深,人身危险性大的特点,需要在在审判活动中通过依法严惩,来体现依法从“严”的政策要求,以实现刑罚特殊预防的功能。在此类案件中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就是要求我们在行使审判职能,依法打击严重刑事犯罪的同时,更加注重发挥其化解社会矛盾的功能,更加注重发挥其有效遏制犯罪的功能,更加注重发挥其预防犯罪的功能。  关键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