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照片在回光返照时

来源 :摄影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b20621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何星:听与您一起外出拍摄的影友说,您常常在太阳下山以后仍留在原地,往往最后一个才离开。既然太阳已经下山,连最后的光线也没有了,您还在等什么呢?
  李少白:当然是等拍摄到好照片的时机呀!确切地说,我是在等“回光返照”!晴天时,当太阳落山后的10~30分钟内,在落日的方向,天空会发生奇妙的变化——不仅已经暗淡的天空会突然变亮,光的色彩也变得绚烂、鲜艳。如果你遇到并抓住这种特别的光和色,拍出的照片就比正常光线下的景物奇异和美丽。
  怪不得您在落日后迟迟不肯走,原来“回光返照”时有玄机呀!
  其实很多人都知道回光返照这种自然现象,也知道利用它可以拍出好照片。但是在实际拍摄中,往往太阳一“回家”,大家就迫不及待收拾好相机,打道回府。其实只要你沉住气,再多等一会儿,就有可能遇上并抓住这种奇特的自然现象,拍出好照片。
  看来要捕捉到“回光返照”的奇异景象,重要的是坚持。那么,只要坚持等到回光返照时,就一定能获得好照片吗?
  那不见得,因为好运气为有期待并有耐心的人准备,但大多数情况是碰不到的。原因有二:1是回光返照不一定次次都出现;2是即便出现,光线条件也未必非常理想。
  图01这张的拍摄经过是怎样的?
  几年前我幸运地获得了1次夜晚进故宫拍摄的机会。当我兴高采烈地到达拍摄地点——故宫的三大殿区域时,太阳刚刚下山。尽管机会难得,我却没有马上进入已经布好光的太和殿,而是找到了一个能将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都装入取景框的位置,抱着侥幸的心理,耐心地等待西天“回光返照”时刻出现。幸运的是我等了约10分钟后,暗蓝的天幕突然被撕开了一角,不知从哪儿来的一团硕大的红色块从地平线上浮出来,映衬着三大殿,朝我的镜头炫耀着那奇异又神秘的色彩组合。更巧的是,一只归巢的乌鸦正从幽蓝的高天飞过。就这样,如此绝佳的拍摄机会被我抓住了。
  照片中的红色块是云朵吗?
  不是。那天万里无云,不可能突然出现红云,只是“回光返照”时的一种奇妙的光色现象。
  图02的光与色就更奇异了,我从未遇到过这种风景。一定拍自西藏或新疆吧?
  这张照片的拍摄地是北京的颐和园。我们约了一个模特儿在颐和园南面拍摄,后来因为有事你先走了,但我们一直坚持拍摄到太阳下山。当我和模特儿走到十七孔桥时,她让我给她拍一张以十七孔桥为背景的纪念照。当我回头向西南方向望去,顿时惊呆了:颐和园的西南方出现了我从未见过的奇异景象——整个天际的“回光返照”像燃起了大火,映红了昆明湖,光色组合美艳绝伦。所以说风光摄影还是与运气有关。
  图03-图06这4张照片虽不如前两张光色神奇和美妙,但是也各有特点。尤其是图03,深蓝的天空中的一弯明月和天地之间那光带中的一株株树木和剪影遥相呼应,形成色彩和点、线、面的审美组合。
  感谢上帝,只有超自然力量才能为我们奉献如此神奇美妙的色彩演绎。千万不要错过上帝恩赐的回光返照,多些耐心,就多些机会在回光返照中找到好照片!
其他文献
生命宛如无法回溯的滑梯流水,  我们兴奋地顺流而下,  不及珍惜外面天色晴好,  身边人正年少。
期刊
用“勤奋学习”培养思想的懒惰—这句话听来刺耳,令人心伤,但这起码是我自己美好童年记忆中不愿接受的“恩赐”。那时的好好学习就是从某种程度上妥协—向一切仅有一个标准答案的教育模式妥协。  高考以前的学习令人疲惫,但有一点比较“轻松”,那就是基本不需要劳神提什么问题,所有问题已经为我备妥,我只须将千记万背的答案对号入座。  后来我以为拿起画笔和调色板就可以与众不同,结果艺术高考与普通高考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期刊
9月15日~9月30日,2013中国沈阳(铁西)国际工业摄影大展将在沈阳市中国工业博物馆举行。  据主办方介绍,本次展览以“工人与工业文明”为主题,旨在通过影像展示,艺术化地记录下现代工业文明所创造的活力和辉煌,关照当下工业发展所面临的危机和挑战;同时以影像的力量,记录社会与工业文明的发展,思考工业文明对人类的影响,并对已出现的工业污染问题进行反思。  “60年来,中国工业摄影尽管以特有的步伐行进
期刊
卡琳娜·海斯珀(Carina Hesper)1983年出生于荷兰。2008年,她以优异的成绩从荷兰ArtEZ艺术学院毕业。该学院位于荷兰东部,成立于1949年,是一所公认的达到国际水准的高水平艺术学院。  最初卡琳娜学习时尚设计专业,但两年后她换到美术专业,因为她发现自己更热爱影像及相关媒介,并想通过视觉艺术创作进一步表达自己的想法。  “时间”是一个令卡琳娜着迷的表现主题。在她看来,时间不是事先
期刊
在经历3年经济困难时期之后,北京出现了两件对人们生活产生实际影响的“好事”。这两件事都可以从这些照片中寻得蛛丝马迹——人造棉的大量上市和纸杯冰激凌的出现。  最近收拾东西时,我无意中发现10张拍摄于1963年8月的照片(为120胶片冲印而成,无底片)。照片记录了北京当时的市民生活,组照题为《北京的夏天》。  凭我的经验,这些照片很可能在当时已经发表,但日后被人淡忘。从内容看,它们属于纪实类,背景无
期刊
为图片库提供图片时,无论照片拍得多好,无论有多少照片放在图片库里,如果不能把图片的说明和关键词写好、写清楚,你可能永远无法赚到钱。  大型图片库都有几百万、几千万张图片,在数量如此庞大的图片库中,你拍的图片只是沧海一粟。合理运用关键词,客户可以在图片的海洋中快速找到你拍的图片。  也许有人会说,写关键词是图片库的事,我只负责提供图片,剩下就等着拿钱了。在这里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如果关键词写得不好
期刊
什么是摄影?摄影是记录历史事件的公器;摄影是公共记忆的容器;摄影是摄影家自审的镜子;摄影是摄影家了解外部世界的窗户……摄影的定义千千万,但在美国著名摄影家詹姆斯·韦林(James Welling,以下简称韦林)看来,摄影如口技(ventriloquism),可以通过各种图像发出不同的声音。  韦林在1970年代中期出道以来,便将摄影变成自己的创作媒介发声。他不断挑战现代主义摄影的传统观念,一再探索
期刊
从古至今,生命力是人类艺术热衷表现的主题—最为本质也最为深远。审视、描摹和塑造承载生命力的艺术形态,是人们发现美/认识美的历程中重要的一环。然而,这不仅关乎艺术本身—近现代科技的进步,为人们探知生命形态之美,拓展了更加宽阔的视角。显微镜,便是其中剀切而实用的工具。  显微镜可以帮助我们观察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结构和生命细节。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7世纪,荷兰人安东尼·凡·列文虎克借助自己设计的简陋显微镜
期刊
人世间,比青春更可宝贵的东西实在没有,而青春又稍纵即逝。谁能保持永远的青春,便是伟大的人。所以,我们越长大越怀念童年的美好记忆。那时候,我们那么单纯,那么自由自在。  今年我即将大学毕业,所以想拍一套照片缅怀自己的青春,用照片怀念自己的青春时代。约到清新可人的模特之后,我便开始借服装道具,找场地。这组照片我不仅想拍出校园的感觉,还试图找回小时候的场景,将那些有趣的过去,以正能量传递给模特,让她替我
期刊
未来世界,空气变成海水,暖风变成洋流,学会了水下呼吸的人类变得只有虫般大小。生存虽然更加艰难,但我们充满智慧的子孙后代仍然凭借坚强的意志,在大海中占据一席之地。在这个世界里,人类和海洋土著居民从陌生到开始建立友谊,从互相敌视到共同分享资源,直至和平共处,成为社区友邻……当然,如果某位小人儿不幸打扰到了隔壁的小热带鱼,还是可能被叼去关禁闭的。  水下摄影师贾森·艾斯利(Jason Isley)是这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