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子建构建的诗意栖居的神话

来源 :群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szhzhc1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迟子建女士以她富于魔力的笔再现这些鄂温克人生命的片段,这对于濒临消失的少数民族不能不说是一件功德的好事,这在世界文学中是具有前瞻性的意義的,这让她的作品更加的厚重,更加的深刻,能够充分地显示出其个性化与多元化的美学品味和艺术价值。
  关键词: 迟子建;小说;美学品味;艺术价值
  文学以其特有的方式介入到社会文化的价值评价系统当中,迟子建女士将自身无条件无限度地投入到对大兴安岭地域文化的叙写中,大兴安岭的地域文化意识渗透于她创作的审美机制之中,自然就造就了她作品的艺术风格与美学品位,而文学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要得益于和依赖于地域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我们从地域文化的角度来研究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这部鄂温克族的大百科全书,让人们对地域文化视野下她的小说创作的认识获得进一步的深入和拓展,从而了解她小说的地域文化书写的价值意义和审美理想,以及对现代文明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的隐忧和反思。
  《额尔古纳河右岸》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朴素、简单、美丽而忧伤的鄂温克人的世界,这个世界中鄂温克人的生存状态是理性的、神奇的、超然的,也是凄凉的、哀伤的、无助的。迟子建对这个民族的历史、地域文化的掌握是精当准确的,额尔古纳河右岸是鄂温克人的生活空间与精神世界,在她的眼里绝不是以现代“文明人”来回看“原始人”,她的情感在本质上是与鄂温克人唇齿相依的,她用一个女性细腻的笔触为我们展开了一部鄂温克人百年生活变迁的历史画卷,她将民间里被遮蔽的本真生活用民族历史传奇的方式展示出来。
  一支数百年前贝加尔湖畔与驯鹿相依为命的鄂温克人,他们追逐驯鹿喜欢的食物而搬迁游猎,他们有大爱也有大痛,然而,一代又一代的爱恨情仇、独特民风和生死传奇,充分显示了这个弱小部落顽强的生命力及其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大爱是迟子建生命美学观的基本点,它贯穿于迟子建寻求个体生命自由的始终,是诗意的对生命终极意义的叩问与个体存在价值的建构,小说着意塑造了两位具有悲悯情怀和传奇色彩的萨满形象,即:“有灵论和有神论,相信灵魂不死,相信神无所不生”。
  这就是是鄂温克人诗意生活的精神内驱力,也是鄂温克人生存的精神支撑,更是鄂温克族最具代表性的民族文化。人如果需要将自己的意愿传达给神,就要通过萨满大师这一中介才能实现。《额尔古纳河右岸》中的尼都萨满和妮浩萨满就是这样两位沟通天和地的通灵人,在鄂温克部落里他们就是医生的角色,但是,他们为人除病不是用药物,而是通过与神灵的沟通来治疗疾病,可治病救人总要付出代价的,他们勇于舍弃个人的小爱来呈现出人类的大爱。
  迟子建在创作中自始至终本着“见山是山,见水是水”的境界,品读她的文字感觉特别好,独特的感受,飞扬的想象,优美典雅且透着一股山水的灵性,一种审美体验和审美情感也就自然而然伴着她的作品诞生了,她创作的成熟意味着一种人生观、艺术观的确立,我们可以感受到她二十年如一日的追求生命的本真自然,并以之为人格的最高境界。
  她对与自己生命、灵魂相系的故乡家园有着浓得化不开的回归情结,这也是她一直坚持以大兴安岭地域文化作为背景来构建自己的艺术世界的原因所在,它们所构成的意象也成为其作品美感和诗性的一个重要向度,让我们在一种诗意的意象中让我们感知朴素而又生机勃勃的自然万物的亲切召唤,体验来自大自然的生长与消亡的感动,充分显示了鄂温克族的神秘性、人文性的审美特征,她灵动地把这方热土演变为精神安憩的家园,呈现出独特的精神内涵,鄂温克民族的人、神、自然和谐共生的世外桃源的生活,才是理想的“天人合一”的大境界。
  在文化全球化的今天,鄂温克族这样传统的地方性文化越来越凸显出其自身的价值,他们浓郁的民族文化给人以久审美享受和深度思考,迟子建笔下的鄂温克人原始的风景已经渐行渐远了,对于原始人类的生存想象成为我们寻根文学的意象表征,而这种追寻是在人类共同记忆的大前提下产生的,随着现代化的进程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日趋紧张,生命存在的价值与意义何其重要,迟子建是一个很早觉醒的当代作家之一。
  大兴安岭的地域环境与地域文化让迟子建找到文学艺术表达的最佳突破口,《额尔古纳河右岸》确实是一部不同凡响的作品,她的小说一直将大兴安岭中的一切看成生命体,大森林已不是一种单纯的客观存在,而是融入了她的审美价值取向,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和情感内涵,显示存在的秘诀与真谛,人与自然之间心灵和精神是相通的,鄂温克人生长在大自然中有着美好的人性,在他们的生命和信仰里对爱情忠贞执着,对友人甚至萍水相逢的人们也能做到不求回报的帮助。他们的萨满是极具侠义精神的智灵之化身,是一种源自于内心的自我信仰,蕴藏着人类生存的精神实质。它们和人一样都是有情感、有生命、有意志的,正是在这种神性的光辉中人性的美好自然而然的散发出来,建构了一种诗意的栖居的原生态生活的神话。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厅2012年度科学技术研究(指导)项目计划《迟子建作品地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项目编号:12525011)
  参考文献:
  [1][美]罗尔斯顿,杨通进译.环境伦理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2]罗 素.西方哲学史(下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6.
  [3]张寅德.叙述学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4]迟子建.额尔古纳河右岸[M].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5.
  [5]庄锡昌等编.多维视野中的文化理论[M].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
  [6]华莱士·马丁.伍晓明译.当代叙事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
  (作者单位:大兴安岭职业学院)
其他文献
摘 要:图书馆是高等学校信息资源中心、高校教学和科研的中心,在大学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活动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本文对高校在校大学生的图书利用情况进行了研究,对大学生对图书馆资源的需求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图书馆;需求;对策  图书馆作为高校三大支柱之一,是高等学校信息资源中心,是知识信息整理、存储、加工与传播的中心和高校教学和科研的中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CBA联赛中跨省转会状况进行了研究,主要针对于转会制度的利弊以及对青年后备人才的影响进行探究。研究结果表明:国内联赛CBA的跨省转会制度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如果想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那么就要提升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要下气力培养认真预习的习惯;一边读,一边想,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主动克服困难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以及勤于阅读的习惯等等。  关键词:阅读方法;自学能力;因材施教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
“二十一世纪什么最重要?人才.”用电影《天下无贼》中这句广为流传的调侃台词,来形容当下各个城市为吸引人才推出各项优惠政策非常恰当.去年以来,包括武汉、长沙、沈阳在内
期刊
运用文献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木桶理论”在中国老年人开展体育养生过程中的启示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受“木桶理论”启示,中老年人在体育养生时要树立整体观,
2010年投资大势如何在投资上影响至关重要,也是很多投资者迫切希望了解的问题.1月8日,“温故而知新:2010中国经济的期待与变局”大型主题论坛在中国光大银行北京分行召开.这
《茶花女》与《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两部小说的女主人公拥有相同的身份、几乎相同的经历,甚至相同的结局——死亡,但《杜》的悲剧色彩却比《茶》要浓厚许多,而正是玛格丽特与杜十
摘 要:学风建设是构建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环节,是高校不断发展的重要基础。优良学风的形成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党员是广大学生中的佼佼者,是推动学风建设的主力军。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机制,充分调动学生党员在学风建设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风建设迈向新的阶段。本文即从金华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学风建设入手,分析学院学生一些不良学习风气形成的原因,再从学生党建角度提出相关促进优良学风形成的
刀耕火种农业最早起源是从狩猎、采集演变而来的,一直延续到现在,非洲和南美洲、东南亚许多地区还有刀耕火种.上世纪80年代初统计,全世界还有2亿人靠刀耕火种谋生,中国当时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