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在我国农村出现了大量的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外出工作,这些儿童的成长环境中缺少了父母的陪伴和关爱,使得他们的成长中出现了不少的负面问题,心理健康问题则是其中比较突出的。作为一种新的社会现象,弱势群体学生的心理教育已经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关注。
关键词:农村小学;班主任;弱势群体;心理健康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1)06-0151-02
A study on the teaching strategies of mental health of rural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for vulnerable groups
ZHANG Tianni (Meilin primary school,Yongning Town,Shishi City,Fujian Province,china)
【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China's society,there are a large number of left behind children in the rural areas of our country. Due to the long-term work of their parents,these children's growth environment is lack of parents' accompany and care,which makes their growth appear many negative problems,among which mental health problems are more prominent. As a new social phenomenon,the psychological education of vulnerable group students has been widely concerned.
【Keywords】Rural primary school;Class teacher;Vulnerable groups;Mental health teaching
眾所周知,我国区域发展是非常不平衡的,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经济和社会结构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许多的农村劳动力开始外出打工,这就造成了留守儿童的出现,而农村留守儿童则占据了留守儿童的大部分,农村地区留守儿童的生存与教育状况,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引起了政府部门、学者、舆论界与社会的高度关注。这部分弱势群体的学生十分容易受到伤害,学习压力、人际关系状况和心理压力都明显高于城市中的儿童。因此,农村小学班主任应该注重对处于弱势群体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让我国农村地区的留守儿童可以更加健康和快乐地成长。
1.农村弱势群体出现的常见问题
(1)家庭生活和生活条件较差
小学阶段也是小学生树立正确三观的重要阶段,树立正确的三观需要父母的精心教育,但是大部分弱势群体学生的家庭生活条件并不是很富裕,父母需要长期在外打工赚钱。从他们的家庭生活来看,大多数学生都是与祖父母、母亲或者其他亲戚生活在一起,由于祖父母的年龄较大,并且文化教育水平也比较低,他们并不了解应该如何教育孩子,简单地认为教育和学习都是学校和教师的责任,关注更多的就是儿童的衣食住行。在与父母联系的频率来看,孩子在与父母长期分离之后,与父母的交流变少,由此产生了一定的代沟和矛盾。
(2)性格存在一定缺陷
一方面,敏感自卑,性格孤僻。许多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很早就离开孩子,出外打工生活,而在孩子小的时候正是培养性格,需要父母关爱的时期,但父母不在身边,成长中遇到困难或烦恼时没有倾诉与引导的对象,当这些负面情绪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孩子们的性格逐渐变得沉默内向,不愿与他人交流,渐生孤独、无助感,对待生活的情绪也比较消极,缺乏动力和恒心,这对学生以后的生活、学习和工作都产生了负面影响。
另一方面,交际障碍,行为失范。由于与父母长期分离,孩子们不能够从父母那里学到交往的技巧,再加上心理比较自卑,导致许多孩子出现了交际障碍,远离伙伴。另外,农村留守儿童在看到他人有父母的陪伴,享受着父母的关爱时,往往一开始会产生的是羡慕的心情,而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关爱与抚慰,长此以往,则可能因父母的不理解而出现怨恨父母的心理,加大了农村留守儿童出现不良道德品行的可能性,主流价值观念容易出现偏离。
(3)学习态度不端正
小学阶段是人生的基础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自制力差,导致大部分的农村留守儿童在贪玩中忽略了学业,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学习不良习惯多。除此之外,这部分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学习监督,在学校的学习中出现了自主学习意识差,有比较明显的厌学情绪,经常会出现逃学的情况,使得留守儿童的学习没有得到进步。
2.农村小学班主任对弱势群体的心理健康教学策略
(1)强化教师队伍,合理组织教学内容
教师需要不断强化理论学习,不断提高个人思想觉悟及职业情操。一方面,必须要根据学生的思想情况,结合当前的社会形式,融合学生的生活环境,加强学生道德与法治熏陶教育,并适时将心理健康教育深入学生的心中,为学生的学习及成长提供更多的保障。另一方面,教师需要加强自身的理论学习,培养教师的爱岗敬业精神,教师对于本身职业的热爱是育人的关键之处,也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坚实基础。总之,必须在农村打造一支以班主任为骨干的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从而保证学生的思想、学业、心理得到积极向上的教育与引导。 让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对于小学生来说,正处于价值观萌发的初期,因而教师更应该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需要培养学生尊重国家法律法规的敬畏意识。教师必须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成为学生们的榜样,使学生保持相对平复的心态。对于一些心理出现较大问题的学生,需要与其进行重点交流,让学生学会调节自我情绪,从而保持一个积极的人生态度。
(2)利用媒体教学,突出学生幸福教育
现阶段,在许多学校都已经专门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从而帮助农村弱势群体学生更好的成长。但是,在这门课程当中,如果班主任仅仅是对知识点进行简单枯燥的教育讲解,是很难引起学生的参与兴趣的。因此,班主任必须要改变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重视依托信息化的教学模式,向学生提供适宜的图片及视频材料,让学生全员全情积极融入其中,从而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
例如,班主任在课前可以提前搜索一些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动画片,在课上让学生观看,待到学生观看之后,班主任可以根据动画片进行提问,组织学生讨论与交流,让学生在群体交流中感受到学有所得,学有所乐,进而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更多的安全感和幸福感。除此之外,班主任在日常的教学中还可以制作一些PPT,然后通过多媒体播放器来进行播放,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能够有助于学生形成乐观开朗和热爱生活的心态。
(3)加强师生沟通,关注学生心理情况
在弱勢群体学生成长的过程中,班主任必须要重视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只有这样才能够深入的、及时地了解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帮助他们解决面临的困难,从而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的心理向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如在平日的班级管理当中,班主任可以使用游戏教学法来增加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打破原有师生之间的距离感,消除学生的负面情绪。
例如,在开展“美丽的玫瑰花”这一游戏时,班主任可以渲染氛围:同学们,请先闭上自己的双眼,然后再做一个深呼吸,将自己想象成是一朵玫瑰花,那么你会将自己想象成什么样子呢?你是大还是小?已经开花了,还是一朵花骨朵?又是什么颜色的花朵呢?……好了,请同学们现在睁开自己的双眼,将自己所想到的内容画在纸上,在画完之后可以与我或者周围的同学互相讨论。在此过程中,学生们会敞开心扉,想法跃然纸上,内心得以释放。由此可见,班主任通过游戏的方法能够帮助孩子表达困惑、愿望和需求等等,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内心真正的想法,做到早发现、早解决,为孩子排解心理的困扰,尽量避免农村留守儿童出现更加严重的心理问题。
(4)促进家校合作,培养学生心理健康
在对农村弱势群体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班主任应该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不仅仅是为了满足教学要求,而更是为了促进学生能够健康地发展。对于大部分留守儿童来说,都与父母的交流不够,那么班主任就可以利用班级家长会、线上家校交流等时机,通过亲子活动的形式让家长积极参与到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中来。在亲子活动的开展过程中,让学生的家长意识到,作为家长需要不断改变教育理念,使用科学的教育方式,遇到问题时不急于打骂孩子,多与孩子进行沟通,听取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从而掌握孩子的心理动态,为孩子们营造出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塑造民主、平等、和谐的亲子关系。
例如,班主任可以开展亲子共读活动,让家长和学生利用文字将自己对彼此的印象写下来,并写成一篇文章,然后在通过朗读的形式体现出来,这样能够让学生和家长都更加清楚地了解彼此,有利于为学生创建一个温馨的环境,逐渐形成一个多方位的心理教育联动机制,进一步强化心理教育的互动衔接。通过教师与家长的交流和沟通,做到将农村留守儿童相关心理问题的双向互动,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3.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的弱势群体学生由于缺乏父母照顾,使他们出现了脆弱的心理,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因而心理教育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社会问题,班主任在日常的教学及活动中,应注重走近弱势群体学生,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关爱,呵护与引导,从而促进孩子们身心朝着更加积极健康的方向成长。
参考文献
[1]杨青,易礼兰,宋薇.农村留守儿童孤独感与家庭亲密度、学校归属感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8.30(03):197-201
关键词:农村小学;班主任;弱势群体;心理健康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1)06-0151-02
A study on the teaching strategies of mental health of rural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for vulnerable groups
ZHANG Tianni (Meilin primary school,Yongning Town,Shishi City,Fujian Province,china)
【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China's society,there are a large number of left behind children in the rural areas of our country. Due to the long-term work of their parents,these children's growth environment is lack of parents' accompany and care,which makes their growth appear many negative problems,among which mental health problems are more prominent. As a new social phenomenon,the psychological education of vulnerable group students has been widely concerned.
【Keywords】Rural primary school;Class teacher;Vulnerable groups;Mental health teaching
眾所周知,我国区域发展是非常不平衡的,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经济和社会结构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许多的农村劳动力开始外出打工,这就造成了留守儿童的出现,而农村留守儿童则占据了留守儿童的大部分,农村地区留守儿童的生存与教育状况,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引起了政府部门、学者、舆论界与社会的高度关注。这部分弱势群体的学生十分容易受到伤害,学习压力、人际关系状况和心理压力都明显高于城市中的儿童。因此,农村小学班主任应该注重对处于弱势群体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让我国农村地区的留守儿童可以更加健康和快乐地成长。
1.农村弱势群体出现的常见问题
(1)家庭生活和生活条件较差
小学阶段也是小学生树立正确三观的重要阶段,树立正确的三观需要父母的精心教育,但是大部分弱势群体学生的家庭生活条件并不是很富裕,父母需要长期在外打工赚钱。从他们的家庭生活来看,大多数学生都是与祖父母、母亲或者其他亲戚生活在一起,由于祖父母的年龄较大,并且文化教育水平也比较低,他们并不了解应该如何教育孩子,简单地认为教育和学习都是学校和教师的责任,关注更多的就是儿童的衣食住行。在与父母联系的频率来看,孩子在与父母长期分离之后,与父母的交流变少,由此产生了一定的代沟和矛盾。
(2)性格存在一定缺陷
一方面,敏感自卑,性格孤僻。许多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很早就离开孩子,出外打工生活,而在孩子小的时候正是培养性格,需要父母关爱的时期,但父母不在身边,成长中遇到困难或烦恼时没有倾诉与引导的对象,当这些负面情绪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孩子们的性格逐渐变得沉默内向,不愿与他人交流,渐生孤独、无助感,对待生活的情绪也比较消极,缺乏动力和恒心,这对学生以后的生活、学习和工作都产生了负面影响。
另一方面,交际障碍,行为失范。由于与父母长期分离,孩子们不能够从父母那里学到交往的技巧,再加上心理比较自卑,导致许多孩子出现了交际障碍,远离伙伴。另外,农村留守儿童在看到他人有父母的陪伴,享受着父母的关爱时,往往一开始会产生的是羡慕的心情,而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关爱与抚慰,长此以往,则可能因父母的不理解而出现怨恨父母的心理,加大了农村留守儿童出现不良道德品行的可能性,主流价值观念容易出现偏离。
(3)学习态度不端正
小学阶段是人生的基础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自制力差,导致大部分的农村留守儿童在贪玩中忽略了学业,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学习不良习惯多。除此之外,这部分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学习监督,在学校的学习中出现了自主学习意识差,有比较明显的厌学情绪,经常会出现逃学的情况,使得留守儿童的学习没有得到进步。
2.农村小学班主任对弱势群体的心理健康教学策略
(1)强化教师队伍,合理组织教学内容
教师需要不断强化理论学习,不断提高个人思想觉悟及职业情操。一方面,必须要根据学生的思想情况,结合当前的社会形式,融合学生的生活环境,加强学生道德与法治熏陶教育,并适时将心理健康教育深入学生的心中,为学生的学习及成长提供更多的保障。另一方面,教师需要加强自身的理论学习,培养教师的爱岗敬业精神,教师对于本身职业的热爱是育人的关键之处,也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坚实基础。总之,必须在农村打造一支以班主任为骨干的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从而保证学生的思想、学业、心理得到积极向上的教育与引导。 让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对于小学生来说,正处于价值观萌发的初期,因而教师更应该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需要培养学生尊重国家法律法规的敬畏意识。教师必须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成为学生们的榜样,使学生保持相对平复的心态。对于一些心理出现较大问题的学生,需要与其进行重点交流,让学生学会调节自我情绪,从而保持一个积极的人生态度。
(2)利用媒体教学,突出学生幸福教育
现阶段,在许多学校都已经专门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从而帮助农村弱势群体学生更好的成长。但是,在这门课程当中,如果班主任仅仅是对知识点进行简单枯燥的教育讲解,是很难引起学生的参与兴趣的。因此,班主任必须要改变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重视依托信息化的教学模式,向学生提供适宜的图片及视频材料,让学生全员全情积极融入其中,从而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
例如,班主任在课前可以提前搜索一些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动画片,在课上让学生观看,待到学生观看之后,班主任可以根据动画片进行提问,组织学生讨论与交流,让学生在群体交流中感受到学有所得,学有所乐,进而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更多的安全感和幸福感。除此之外,班主任在日常的教学中还可以制作一些PPT,然后通过多媒体播放器来进行播放,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能够有助于学生形成乐观开朗和热爱生活的心态。
(3)加强师生沟通,关注学生心理情况
在弱勢群体学生成长的过程中,班主任必须要重视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只有这样才能够深入的、及时地了解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帮助他们解决面临的困难,从而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的心理向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如在平日的班级管理当中,班主任可以使用游戏教学法来增加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打破原有师生之间的距离感,消除学生的负面情绪。
例如,在开展“美丽的玫瑰花”这一游戏时,班主任可以渲染氛围:同学们,请先闭上自己的双眼,然后再做一个深呼吸,将自己想象成是一朵玫瑰花,那么你会将自己想象成什么样子呢?你是大还是小?已经开花了,还是一朵花骨朵?又是什么颜色的花朵呢?……好了,请同学们现在睁开自己的双眼,将自己所想到的内容画在纸上,在画完之后可以与我或者周围的同学互相讨论。在此过程中,学生们会敞开心扉,想法跃然纸上,内心得以释放。由此可见,班主任通过游戏的方法能够帮助孩子表达困惑、愿望和需求等等,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内心真正的想法,做到早发现、早解决,为孩子排解心理的困扰,尽量避免农村留守儿童出现更加严重的心理问题。
(4)促进家校合作,培养学生心理健康
在对农村弱势群体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班主任应该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不仅仅是为了满足教学要求,而更是为了促进学生能够健康地发展。对于大部分留守儿童来说,都与父母的交流不够,那么班主任就可以利用班级家长会、线上家校交流等时机,通过亲子活动的形式让家长积极参与到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中来。在亲子活动的开展过程中,让学生的家长意识到,作为家长需要不断改变教育理念,使用科学的教育方式,遇到问题时不急于打骂孩子,多与孩子进行沟通,听取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从而掌握孩子的心理动态,为孩子们营造出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塑造民主、平等、和谐的亲子关系。
例如,班主任可以开展亲子共读活动,让家长和学生利用文字将自己对彼此的印象写下来,并写成一篇文章,然后在通过朗读的形式体现出来,这样能够让学生和家长都更加清楚地了解彼此,有利于为学生创建一个温馨的环境,逐渐形成一个多方位的心理教育联动机制,进一步强化心理教育的互动衔接。通过教师与家长的交流和沟通,做到将农村留守儿童相关心理问题的双向互动,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3.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的弱势群体学生由于缺乏父母照顾,使他们出现了脆弱的心理,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因而心理教育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社会问题,班主任在日常的教学及活动中,应注重走近弱势群体学生,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关爱,呵护与引导,从而促进孩子们身心朝着更加积极健康的方向成长。
参考文献
[1]杨青,易礼兰,宋薇.农村留守儿童孤独感与家庭亲密度、学校归属感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8.30(03):197-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