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尝试与思考

来源 :教育学·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zhen8812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群文阅读是指把一组文本,按一定的方式组合在一起进行阅读。它一改传统的单篇课文教学,在单元主题教学的框架下,在精读引领课的基础上,更加重视课内外材料的统整、比较和延伸,因而对学生发散思维习惯的培养、阅读能力的提高和知识视野的拓展都大有裨益。 我根据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设计了一节群文整合课,包括课内文章《蜡烛》和《亲爱的爸爸妈妈》,选自课外的有田间的街头诗《假如我们不去打仗》和电影《辛德勒的名单》。
  教学片断一:
  生:我认为《亲爱的爸爸妈妈》的主题是“世界再也不能有战争和屠杀了”,这也是本文的中心句。这是作者发自心底的呼喊,她不希望世界上的人民再遭受战争之苦。师:从古至今,从亚洲、欧洲到非洲、拉美,凡是血雨腥风的年代,凡是战火燃烧的地方,处于水深火热中的是谁?脆弱的生命像草芥蝼蚁一般的又是谁?作者究竟在替谁呼喊?生:全世界热爱和平的人们!生:对呀!大家齐读一下!(学生读,但语气平淡,教师范读。)师:请大家连读三遍,要能够震撼自己的心灵,要让世界听到我们的呼声,让更多的人和我们站到一起,捍卫和平!(振臂高呼。)(学生再读,当即有风云突变之势。)师:作者直接把写作意图告诉了我们,不拐弯抹角,没有任何修饰。你还能在文中找出类似的部分吗?生:老师,我觉得文章结尾怪怪的,我们写作文一般要在结尾总结一下或呼应开头。生:就是,就是!师:你们是觉得这样的结尾不好了?生:也不是不好,就是太一般了,应该有几句豪言壮语什么的。师:你可真是个有心人!大家怎么看?(学生良久无语。)
  师:中国画有一种技法叫白描,指描绘人物和花卉时用墨线勾勒物象,不着颜色,称为“单线平涂”法;鲁迅也说过“悲剧是把美丽的东西撕碎了给人看”。这些只字片言记载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最后一息的最最普通的心愿,他们的生命即将陨灭,他们的命运在一天之中就要被粗暴地改写,这最简练的笔墨所表达的心愿,哪怕连语句都不通,难道不足以展现一个惊心动魄的事实吗?老师每次读到这里,内心都有一种酸酸的感觉,我认为在这里一切口号和修饰都是多余的!请大家小声朗读这一封封简短的信笺,只需要读——写给亲人的诀别信,要小声一点。
  教学片断二:
  师:从大家的发言中可看出,作者的写作目的就是在讴歌一位母亲,她坚强、慈爱、有正义感。谁不希望有这样一位母亲呢?生:老师,这位老妇人到底是谁的母亲呢?(一向顽皮、成绩较差的一名男生提问。)师:是啊,到底是谁的母亲?哪位同学帮他回答?生:当然是南斯拉夫某位男子或女子的母亲。生:这位老人或许没有孩子。生:她把自己看成了那位红军战士的母亲。师:有道理。还可以看成谁的母亲呢?生:所有反抗纳粹侵略者的英勇的战士们的母亲。师:对呀!一位连照料自己都有困难的老太太,在命悬一线的战场,要冒死去掩埋一具别国战士的尸体,换成在座的各位同学和老师能做得到吗?(学生摇头。)师:所以说,这为老妇人可不可以被看成所有为和平而战的勇士们的母亲?以她的悲悯情怀,堪比人类之母似乎也不为过吧?也正因如此,作者西蒙诺夫有意描写了四处炮弹的落点。哪位同学找出来读一下?(一学生读。)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呢?德国鬼子很笨吗?还是他们发慈悲了?生:德国炮兵大概没有发现这位老妇人吧,因为前面写道他们被苏联红军进攻的消息吓坏了,就胡乱放了几炮。师:嗯,有点道理。生:我觉得敌人发现了育乞西老人,他们的作战能力也不至于那么差,是不是这位老人奋不顾身地、艰难地埋葬苏联红军战士的举动真的使敌人有了良心发现?生:我看是因为这样一位身老体弱的老妇人完全没有作战能力。生:老师,作者反复这样写是否与写作意图有关?师:那你怎么想,继续说下去!生:我认为作者是在告诉读者:正义的力量是不可战胜的。(全班鼓掌。教师追问:那么蜡烛又象征着什么呢?)生:爱与和平,还有正义。(全班再次鼓掌。)课堂生成的实质是通过学生真实地表达自己的看法,使学生在原有知识体系和价值体系基础之上,建构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课堂开放程度越高,对学生的潜能开发越彻底,这种建构过程的回报也就越丰厚。
  教学片断三:
  师:那去打仗的目的究竟只是杀敌吗?老师这里写了一首小诗,请一位同学为大家朗诵一下。生:《假如我们必须去打仗》,假如我们必须去打仗/羸弱的双肩/也要扛起钢枪/流尽最后一滴血/正义刻在心上/刀尖上行走/拥抱和平的曙光。师:老师修改:拿起武器,捍卫和平,大家同意吗?教师的示范引领也会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所启迪。
  教学片断四:
  (学生小组探究,教师进组析疑、听学生表达、收集信息。)师:同学们,辛德勒和育乞西老人同样的仁慈、博爱,所不同的是辛德勒是佩戴着纳粹标识的德国人,理应效忠自己的元首,也足可以继续他的搪瓷生意或军火生意,大发战争横财,可他既不吝财,也不惜命,宁可自己一无所有,也要尽可能多地拯救犹太人,最终使得這个种族没有从地球上消失。正如有些同学谈到的,这部影片所颂扬的正是一种超越了种族与国界的人性光辉!
  课后反思:本节课从设计意图上指向明确——训练提炼主题的技能,培养向往和平、反对战争、仁慈博爱的世界观。授课过程中,技能训练环节做得不够彻底。学生能在整合四则材料主题的基础上,领会正义、和平、博爱的深刻内涵。
其他文献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知识的获得,必须通过学生积极思考和实践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因此,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创设自学的“气氛”,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充分地发挥,这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主渠道。  一、提供给学生“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指导预习。自主学习的预习,贵在独立性,是学
期刊
摘 要:怎么教文言文才能取得最佳教学效果,是当前语文教学工作者急需思考的问题。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主要从重兴趣培养,激发内驱力;系统讲解文言文语法,加强基础知识训练;遵循和坚持多媒体教学的“辅助”性原则,力争取得最佳课堂教学效果;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使其掌握自学文言文的方法;加强课外阅读,做好课堂教学的延伸、巩固和补充五方面出发,就如何提高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效果进行了具体分析。  关键词
期刊
《3~6岁儿童发展指南》对环境创设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儿的发展。”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环境在开发智力、促进幼儿个性发展等方面,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环境创设已渐渐成为幼儿园工作的热点。  一、“班级环境创设”应体现的原则  首先,树立环境创设适合教育教学的意识,体现动态性原则。利用班级环境对幼儿进行教育,教师适时地引导幼儿有目的与班级环境互动,使
期刊
审题关系到解题的成败,在备考复习中,有效的学法指导是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的关键,近年来本人一直在探究和尝试提高审题效率的方法。  一、认真读题  读:将题认真地默读,精力高度集中获取有用信息,这一步一定要沉着、冷静、耐心。同时要求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对题中关键词多加思考,搞清含义,对特殊字、句、条件用着重符号标识。学生如果读题不到位,就会立即写上一大堆公式,而不知所云。针对这个问题,我在平时教学过程中
期刊
面对新学期、新学生,作为新老师,上好第一节课是至关重要的事,关系到今后学生对待本学科的重视程度。初中的思想品德课,说重要也重要,它是初中学生德育的主渠道、主阵地;说不重要也不重要,在中考的分值上不如语、数、外三科。尤其是家长和学校领导不够重视,造成了在学生心目中:思想品德可有可无的错觉。这给一线的老师在教学上造成了一些负面的影响。再加上一些老师对思想品德课的不重视,授课随意枯燥无味,致使学生不愿学
期刊
普通高中阶段的技术课程是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为主旨的教育,是高中学生必修的课程。 课程的基本理念是注重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课程价值中写到:学生的技术学习过程,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创造过程。课程目标中提到:形成和保持对技术的兴趣和学习愿望,具有正确的技术观和较强的技术创新意识。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在实现以上目标的同时,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并着力在几个方面形成目标上的独特
期刊
教师的教育观念对教育效果有举足轻重的影响,而学生观是新教育观念的核心,新的学生观则是高中政治教学改革与质量提高的出发点。树立新的学生观,就应启迪学生兴趣与爱好,尊重学生个性与选择,将教学园地变为学生全面展示独特个性魅力的舞台。  一、尊重学生需要  高中生的心理、性格、情感、需求不同于成人。教师从学生的实际着想,设计教育教学内容、方法。  1.好奇、好胜、好玩——有趣、活潑、多样。教育家皮亚杰说过
期刊
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第72页讲第六课人之根本-事情没那么简单-诚信需要勇气。举出了一个这样的情境:  一位医术高明的医生确诊一位妇女子宫里长了肿瘤,他很快为这位病人安排了手术。手术中,他看到了令他难以置信的事,一件在他行医数十年间不曾遭遇的事:  子宫里长的不是肿瘤,是个胎儿。  他矛盾了,陷入了挣扎……  医生此时有哪几种选择?选择的后果会是什么?你认为他应该如何去做?  与之
期刊
摘 要:传统教育往往只注重对文化素质的培养,忽略和弱化了教育的情感目标,而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不仅要具有较高的认知技能水平,更要具备良好的情感素质。在当今的教育体制下,语文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最多,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教育内涵,对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完善学生的人格修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情感教育 语文教学 渗透  当今社会,人本主义与科学主义的融合已成为时代的客观要求,而情感教育与理性教育的融合
期刊
我喜欢做一名老师,更喜欢做一名语文老师。每当自己安静地坐在桌前捧起语文书欣赏一篇篇启迪人心的文章,思考在课堂上怎样引领学生进入语文的殿堂时,那是件多么令人开心的事啊;当和学生在课堂上共同思考并解决一个个难解的疑问时,那是件多么令人幸福的事啊;当仔细地品味学生的作业时看到他们的进步,那是件多么令人欣慰的事啊!做一名有深度,让学生喜欢的老师,我觉得“多思善疑”尤为重要,因此自己总喜欢回味上课的过程,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