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全程化创新创业教育培养路径研究

来源 :大学·研究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lei8809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河北农业大学为例,深入研究大学生全程化创新创业教育培养的有效路径。首先简要阐述了河北农业大学现有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探索实现全程化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对促进河北农业大学高效发展和提高其人才培养成效的重要意义,然后以实现大学生全程化创新创业教育培养为目的,提出实现大学生全程化创新创业教育培养的三点有效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河北农业大学;大学生;全程化;创新创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164(2021)02-0154-02
  基金项目院2020年度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课题立项计划“大学生全程化创新创业教育培养路径的研究———以河北农业大学为例”(课题编号:JRS-2020-1164)。
  创新河北农业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模式,构建全程化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仅是践行十九大会议精神,落实党的政策方针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实现社会主义接班人与建设者培育的重要途径。因此,构建大学生全程化創新创业教育培养体系,是河北农业大学应重视的现实工作。
  一、河北农业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创新创业教育不全面,大学生对创新创业了解不深
  在新课程改革发展后,河北农业大学虽根据当地教育部文件要求,在现有大学生人才培养体系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指导,或是开设有关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养的课程体系,但由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涉及范围广泛,包含的学科内容也相对较多,河北农业大学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养的整体认识存在片面化,对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视程度低于专科理论课程体系的建立,大学生对创新创业了解不深。
  (二)创新创业教育定位不准确,课程体系不完善
  河北农业大学只是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养作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一部分,并未将其纳入专业教育的教学培养计划,没有建立创新创业教育培养体系、完善的学分保障制度,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也并未与专业课程有机融合,实践类课程严重缺乏。应明确认识到目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养中的问题,创新和改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养课程体系与培养计划,实现全程化创新创业教育培养,以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成效。
  二、构建全程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模式的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只有主动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努力推进教学、科研、实践紧密结合,培养我国大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与创新创业能力,才可推进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发展。[1]”所以,在新常态发展背景下,河北农业大学应以提高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意识,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人才培养新目标,构建创新创业教育长效机制,实现全程化育人。根据新时代实际需要,找准新的立足点、出发点,构建全程化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坚持创新引领创业,落实河北农业大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破传统创新创业教育的局限。全程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模式要求全程化的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必须是在“教”中“创”,在“创”中“教”,要以“创新自己”为目的,摆脱传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带着“具有专业背景的项目”开展全程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更符合新课改要求与新时代人才发展需求,更有利于培养出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所以,河北农业大学构建全程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模式,势在必行。
  三、实现大学生全程化创新创业教育培养的有效路径研究
  (一)建立“项目+竞赛+创业”三合一的全程化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模式
  所谓的“项目+竞赛+创业”三合一全程化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模式,是指以专业教师与学生为主体,通过共同参与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活动,完成一个完整且高效的创新创业训练计划[2]。其中,三合一实践教学模式中的“项目”是指以内容任务化的实践活动为引导,以创新创业项目训练为手段,为学生构建基于项目教学法的创新创业项目,让学生围绕该项目进行学习与实践。“竞赛”则是指以科技竞赛活动为载体,以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为目标,通过组织开展竞赛类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促使学生通过参与此类实践活动,提高自身创新创业能力,增强自身创新创业意识。这种竞赛式的全程化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模式,有效打破传统实践教学中师传生受的旧框架,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提高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创业”则是以学生所学专业为核心,制定“2+1”式校企合作模式,以两年校内实践、一年企业实践的形式,让学生到企业中参与相关创新创业实践培训。学生通过到企业中参与创新创业实践,开拓视野,丰富创新创业实践经验与相关知识体系,充分挖掘自身创造力、荣誉感。“2+1”式校企合作模式为学生提供施展才华、点亮青春的实践平台。
  (二)构建“交叉互补、共享融通”的全程化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平台
  “交叉互补、共享融通”的全程化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平台,是集现代电子与通信技术、新能源技术、创新创业教育内容与教学大纲为一体的一种多元化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平台。在这种教学平台中,不仅可实现现代教育技术在创新创业教育培养中的有效应用,实现各大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资源、经验的共享与融会贯通,还可增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有效打破传统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模式中师生关系僵化、生生关系僵化的问题[3]。同时,这种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大平台,还具有丰富的校外创新创业资源,面向学生的专业较广泛,既可为财经、物理、能源动力等专业学生提供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机会,也可为电子信息、计算机、旅游等专业学生提供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机会。这种全程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平台,既有交叉互补又有共享融通,能分别承载不同专业、不同学科竞赛训练,科技项目训练和创新创业训练任务等实践。
  河北农业大学应把握这一机遇,积极构建此类全程化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平台,利用该平台引导学生完成创新创业能力训练与培养,打破学生专业界限,鼓励学生进行专业交叉方面的研究。这既有助于丰富学生跨学科专业知识体系,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创新创业机遇、就业方向,也可进一步增强大学生跨专业协同创新思维与创业能力。   (三)构建“全程化、科学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养课程体系
  构建“全程化、科学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养课程体系,是指高校应遵循大学生成长规律与教育规律,将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和教育指导贯穿于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4]。第一,要针对自身学习发展情况、办学特色、人才培养目标等,依据科学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养课程体系建立相应课程评价指标,将该课程纳入传统教学考核体系,设立明确的考核分数与评价标准,完善大学生全程化创新创业教育培养课程体系、规章制度、理论知识内容、实践教学环节,为大学生全程化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提供完善的课程体系支撑。第二,还应建立以专业教师、学生、同学为考核评价主体的多元考评机制,让大学生在全程化的创新创业教育培养中,能够通过教师评价、学生自评、生生互评等考评方式,获取最科学、最全面的考核评价结果,进一步提高对自身创新创业能力的认识。第三,河北农业大学在构建“全程化、科学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养课程体系时,还应尝试开设在线开放课程,采取线上学生自主、教师引导学习,线下与教师面对面交流、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体验新型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第四,邀请国内外知名企业家定期到校园内开展讲座或是通过互联网平台中的相关学习App,为学生开设“翻转课堂—职场微课”,让学生提前了解、接触创新创业,认识到自己今后所需要涉足的领域,帮助大学生进一步了解行业背景、社会发展形势、企业文化,增强大学生对职业的认识与对创新创业的重视[5]。
  四、结语
  综上所述,践行大学生全程化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创新河北农业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既是落实新常态下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深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重要战略决策,也是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创新创业人才的现实需要。所以,只有认清新常态发展形势,了解当代大学生发展需求,牢牢抓住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这一机遇,实现大学生全程化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才可促进河北农业大学更好发展,提高河北农业大学的行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高晓倩,吕晓兰,张悦,等.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与分析———以河北农业大学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20,41(13):84-85.
  [2]张李娜.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融入高校公共基础课研究———以河北农业大学应用文写作课程为例[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01):100-101.
  [3]赵明媚,刘全明,李静,等.新型职业农民视域下高等农业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路径探析———以河北农业大学为例[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8,20(06):47-50.
  [4]李久熙,孫维连,郭洪生,等.众创空间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以河北农业大学创意工坊为例[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7,19(06):62-65.
  [5]田杰,时赟,武艳艳,等.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地方农林院校人才培养体系———以河北农业大学为例[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7,19(04):6-11.
  (荐稿人:杨胜勇,河北农业大学副教授)(责任编辑:淳洁)
其他文献
摘要:2020年伊始,为了保证广大学生顺利完成新学期学习任务,各个高职院校均开设了线上课程。思政课关系到新时代大学生能否树立正确的“三观”,对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以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结合开展思政课线上教学实际,对存在的问题和有效途径进行了探索,从而提出了改进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线上思政课;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
期刊
摘要:我国正在加快高校转型发展,加强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高校建设。对应用型高校培养模式的总结、研究,可为进一步做好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我国高校转型发展提供参考。武汉商学院自2015年起开办物流管理这一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着力将中外合作办学办出特色、办成品牌、形成效应,逐步形成了适合该校的应用型合作办学人才培养模式。本文以武汉商学院物流管理办学项目为例,通过介绍武汉商学院中德合作办学发展的现状、结
期刊
摘要:为深入贯彻全国高校思政会议精神,进一步激发团干部典型引领示范作用,增强广大团员先进性,切实推进共青团改革,本文以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深入学生群体开展问卷调查、深度访谈、案例追踪等,针对高职院校共青团系统规划差、培养目标不明确、培养模块不清晰、保障措施不完善等问题,积极探索构建团校“123456”培养体系,以期进一步增强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充分发挥党建带团建优势,切实有
期刊
摘要:志愿者服務是志愿者基于自身意愿,选择将时间、精力等奉献给服务对象的一种自愿行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民族高校运用志愿服务作为载体介入当前以社区形式存在的社会群众组织,在其中既发挥大学生在志愿服务上的实践效用,又将志愿服务实践育人功能充分凸显。本文基于民族高校育人实际,对志愿者服务下的实践育人模式展开探索,通过科学规划、教学改革、专业化项目化建设、平台建设、品牌建设等多种手段,培育了超过800
期刊
摘要:研究创新创业教育对帮助大学生个人就业、提高学院教育质量以及推动国家经济繁荣与社会进步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独立学院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加大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力度。本文以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研究视角,探讨了独立学院现阶段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时遇到的问题,并以烟台大学文经学院为例,基于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意识的分析,提出了“理论+实验+实践”教学体系与
期刊
摘要:工程教育的背景下,培养新工科人才必须更新办学理念,坚持成果导向的基本原则,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课程内容参照能力培养要求进行反向设计,持续改进评价体系。哈尔滨学院通过建立产学研合作的长效机制,让学生和教师融入企业生产过程中,培养工程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学校和企业真正融为一体,对工程人才的创新能力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从培养工程人才创新能力所需的物质条件、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平台搭建等几方面入手,引
期刊
摘要:模拟法庭仿真教学是“模拟法庭”教学形式和“仿真教学”教学实质深度融合形成的一种应用性极强的教学模式。研究模拟法庭仿真教学的实践价值对于此种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奠定了理论基础。模拟法庭仿真教学相比经院式教学突出实践性,相比诊所式教学突出广泛性,相比法学专业实习突出实体操作性。本文基于对模拟法庭仿真教学模式的深层次解读,提出其在应用型法学人才的培养中体现了独特的实践价值,具体体现为有助于强化学生法
期刊
摘要:影响自我评估效果的因素很多,如评估方案、评估程序、评估整改、教师思想意识等。吉林农业大学经过3年的本科专业评估实践,总结出影响自我评估效果的首要因素是教师的思想意识。教师思想意识的转变能够促进教师的自我评估,使人才培养工作成为共识,使教师队伍正视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而促进课程建设与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科学合理地配置和使用教学资源。  关键词:教师;思想意识;评估效果;影响  中图分类号:G451
期刊
摘要:信息爆炸的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红色基地具有教育引领、价值塑造和文化熏陶等功能,将红色基地所蕴含的红色文化深度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时代所趋。本文从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发展需要和思政课改革需要出发,针对红色基地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利用情况,从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融入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与高校优势互补和资源贡献以及深度融合保障四个
期刊
摘要:为了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自动控制理论课利用课堂教学主渠道,推行课程思政,使专业课飘出思政味,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发挥专业课的育人价值。自动控制理论课团队教师应通过挖掘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元素,坚持有机融合和春风化雨的原则,在系统的、科学的知识讲授过程中,有意识地开展理论传播、思想引领、价值导向、精神塑造和情感激发的教育方式,实现课程育人功能。  关键词:自动控制理论课程思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