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议论·巩固——改革历史教学的尝试

来源 :课程.教材.教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K75316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为了提高历史教学质量,我县在课堂教学改革中进行了一些探索,强调自学、议论和巩固。经过近两年的试验,初步取得了一些成果。 一、为什么要强调自学、议论和巩固 首先,从历史教学的现状看。目前历史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教与学的关系处理得不好。有些教师只一味地传授知识,
其他文献
<正> 认识结构由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各种表象系统和概念系统组成,它是具有一定整体结构功能的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是凭外部活动逐步建立起来的多层次、多分支的动态系统,是对于认识和行动具有一定指导作用的经验、知识的总和,是主体能够把握客体的智力。
通过施工现场观察,查阅有关混凝土内部应力方面的资料,对混凝土温度裂缝产生的原因、现场混凝土温度控制和预防裂缝措施等进行分析。
【正】 人民教育出版社最近出版的《普通教育改革》一书,汇集了我国“中小学学制、课程、教材、教法改革实验与研究”的一批新成果。这项实验与研究,是1983年全国第二次教育
<正> 生物科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是极其重要的。思维能力是一切能力的核心,只有思维能力发展了,学生才有可能进行独立思考,才能运用获得的知识去解决面临的新问题,去获得新的知识并发展科学的思想方法。培养思维能力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生物学科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为此,我们组织本区生物教师,结合生物教学,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规律、方法和途径进行了一些探索。现将我们的试验情况介绍于下:
<正> 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不仅可以及时反馈知识、储存信息,使知识得以广泛的迁移和知识量大幅度地增长,而且能使学生获得和掌握知识的过程,成为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过程。 发散性思维的显著特征是求异。这是一种不依常规,大胆设想,从同一信息来源,沿着各种不同方向变化,产生为数众多的输出,以探索尽可能多的答案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
<正> 华东师范大学教科院研究人员与本校第二附属中学的部分教师共同进行了教学结构改革实验。试点的单位是华东师大二附中的高中一年级;改革的内容主要是将单纯传授知识的教学模式改革成为“加强基础、发展智能、提高素质”的教学结构。目的是为了提高整个年青一代的素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优秀人才。这项改革经过一年的初步实验,获得了一些经验,虽然是初步的,但却是宝贵的。现将它介绍于下:
<正> 数学教法的改革必须与培养新时代需要的人才联系起来研究,必须从转变教育思想和教学观点入下,同时,亟待提高教学艺术。 从培养人才出发 从现在开始,我国需要30~50年时间才有可能接近世界经济发达国家的水平。实现这个
《关于施密特》冉冉举起人生的艰辛和生存的悲壮,婚姻与工作,这两样生命中最核心的内容,到了晚年都会变得暗淡无光,这种心酸与无奈只有身在老境的人才能体会得到。《遗愿清单
<正> 为什么提出这样的问题 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中,要重视研究儿童的认识发展。这个问题的提出,首先是由于新时代的需要。恩格斯曾经这样说过:“每一时代的理论思维,从而我们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在不同的时代具有非常不同的形式,并因而具有非常不同的内容。”这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