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戏曲版画》补正三则

来源 :古典文学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lch0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起,董康、陶湘、郑振铎、阿英、傅惜华、黄裳等,以其藏书之珍丰,相继影印出版所收版画,始揭开曲本插图研究之序幕。若自王玠施所刊《金刚经》扉画算起,中国版画之发展已历千余年,这种将绘画与木刻、印刷融为一体的传统艺术,以插图的形式得以保存下来,让今天的我们一睹版画艺术的魅力。曲本中就保存了不少的优质精美的插图,明清时期,小说戏曲版画插图日臻繁盛,堪称集中国版画之精粹。
  周亮先生承乃父周芜先生之志,把视野聚焦这一版画史上最辉煌的时期(张满弓先生认为:“明代嘉靖到万历年间,小说戏曲版画插图日臻极盛,堪称是中国版画史上的黄金时期……清代萧云从继明末余绪,加之汤复一批优秀的徽派刻工,将明末的版画事业进一步推进。”张满弓《古典文学版画·戏曲》(一),河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在广收博取前人之成果,尤其是郑振铎先生《中国版画史图录》、傅惜华先生的《中国古典文学版画选集》、周心慧先生的《中国戏曲版画》的基础之上,精心甄选而辑成《明清戏曲版画》一书(以下简称《版画》),并于2009年由安徽美术出版社出版。此书分上下两册,凡六卷,收录了自明宣德至清末的戏曲版画,并按地域风格进行分类,不仅从宏观的角度去展现和阐明版画风格的迁衍流变,也着力突出了明清各地区版画风格的因革,为明清戏曲版画研究者提供了优秀的参考资料。但由于兹体浩巨,搜罗甚繁,更因部分资料实为僻书,罕得一见,难免有因沿讹误,现不揣冒昧,就平日查阅所记,综合相关资料对《版画》清代部分稍事补正,以利读者。
  1 《版画》下册第五卷清顺治年间武林戏曲版画第237页:《牡丹亭还魂记》二卷武林版画明汤显祖撰。清槐堂九我堂翻刻武林本。插图单面版式。此本圖中刊署“瑞甫”,实为名工黄端甫之误刊。
  按:“槐堂”当为“槐塘”之讹误。此本现藏于安徽省博物馆,高21厘米,广12.3厘米,半页十行二十二字,白口,四周单边。分上下两卷,凡55出,有插图40幅。上卷31出,插图22幅,下卷24出,插图18幅[徐学林编《徽州刻书史长编》(第二卷),安徽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上卷扉页有“出像牡丹亭还魂记槐塘九我堂发行”牌记,并有程子美刊记。《版画》所收插图亦见于周芜所著《中国古本戏曲插图选》,并有题注作“槐塘”,在《徽派版画史论集》中,周芜先生又写作“槐堂”,郭英德先生在论文《牡丹亭传奇现存明清版本叙录》中作“槐塘”并注曰“或作堂,似误”(郭英德《〈牡丹亭〉传奇现存明清版本叙录》,《戏曲研究》第71辑,2006年第3期)。
  牌记中的“槐塘九我堂”为徽州书坊,坊主确为何人今不可知。虽然“九我堂”的本子并不鲜见,如收录于《华南师范大学图书馆古籍书目》的清同治三年(1864)的广东南海邝九我堂校刊本《相台五经》[罗志欢《中国丛书综录选注》(下),齐鲁书社2017年版],又如现藏于南京图书馆之民国二十二年所刊《劫后吟》一卷也注“虞山宗氏九我堂”[柯愈春《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中),北京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不过很显然,以上所说的“九我堂”并非“槐塘九我堂”,不仅时间上相距甚远,且地域上也并不符合。“槐塘”之称在《槐塘程氏述德录》中已有记载:“(八世)子玘,名正,号十五太师……晚年自旧府移居正府,手植三槐于庭,以效王晋故事,槐塘之名自公始”,且是书在清远道人题辞之后有“程子美刊”字样,则更证明《牡丹亭还魂记》之“九我堂”乃为安徽歙县的槐塘程氏。
  2 《版画》下册第六卷清康熙至清末戏曲版画第309页:《西厢觞政》一卷(册)苏州版画童质侯绘。清康熙七年(1668)刊本。插图单面版式,高19.4公分、宽11.3公分。
  按:此书并非曲本之属,不当收录。此书现藏于国家图书馆。据《西谛书目》所记载郑振铎之跋语云:“予未之前见。乙酉春三月五日晨过葱玉寓,承以此本见贻……”(北京图书馆编《西谛书目》,文物出版社1963年版)乃知此书原为张珩(字葱玉)所藏,然郑氏虽力赞此书之插图精美,并未说此书是否为曲本。所谓“觞政”,也即“酒宪”也,盖古之执行酒令者,后专指酒令一类。古人认为酒有德,饮酒需以礼,饮宴尤重酒令,并把掌管酒令比作施行国政。明袁宏道就著《觞政》,一卷十六则,卷首言:“今采古科之简正者,附以新条,名曰《觞政》,人为饮客者,各收一帙,亦醉乡之甲令也。”(袁宏道撰《觞政》,中华书局1991年版)可见《觞政》乃是袁宏道所总结的当时的酒俗、酒规、酒礼等制度条例,告诉人们应该如何饮酒,是明代拥有代表性的酒文化著作。
  《西厢觞政》又称《西厢叶子》,所谓“叶子”,傅惜华先生在《元明戏曲叶子跋》中说:“‘叶子’通称‘酒牌’,也叫作‘酒筹’,它是在纵约五寸、横约三寸的裱好的硬纸片,或是纵约三寸、横约一寸的象牙兽骨签上,刻画片段的古典戏曲、小说的故事情节,以及诗词歌曲的警句,并衍绎它的内容,制成酒令,作为娱乐之用。在宴会饮酒的时候,先由客人随便抽取一张‘叶子’,看它所题的字句,若是适合客人的情况,客人饮酒;若是适合主人的情况,主人饮酒。”(郑振铎《中国古代版画丛刊·四·元明戏曲叶子》,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比较著名的有《水浒叶子》《拜月亭叶子》等,往往在图旁会有诗文,并于图中标注出何人饮酒,饮几杯之类的令语,比如郑振铎《中国古代版画丛刊·四·元明戏曲叶子》所收《琵琶记叶子》里就有“奉美貌者饮”的例子。郑振铎先生也曾将《西厢叶子》收入,只是版画上栏有“西厢记普天乐”字样,曲文也出自《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的“将简贴儿拈,把妆盒儿按”一首,《版画》在编辑的时候可能就是据此而误以为《西厢觞政》就是曲本,而却忽略了下方图画的细节:张生在屋内读书,书的上方有“读书客二杯”五个字。很显然,《西厢觞政》是将《西厢记》中的故事情节人物等绘画,并有题词,饮酒之时则按顺序抽取,抽中者需按叶子所规定的要求行令,因此不当属于曲本一类。
  3 《版画》下册第六卷清康熙至清末戏曲版画第328页:《西厢时艺》,又名《雅趣藏书》不分卷,二册清钱书撰。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四德堂原刊朱墨套印本。插图单面版式,高二十公分,宽十六点四公分。   按:此书并非曲本之属,不当收录。是书全名《绣像西厢时艺雅趣藏书》,康熙四十二年(1703)朱墨套印本,此书前有作者钱书自序一篇,并清徐鹏、郑鹏举、陈玉序各一,该书刊刻精美,内存八股文二十篇,每篇之前都附版画一幅,并有题诗或词,现藏于国家图书馆。
  根据自序落款“吴门钱书酉山手著”(钱书《绣像西厢时艺雅趣藏书》康熙四十二年,以下引文皆出于此书,不另注),乃知其作者钱书字酉山,江苏吴县人,其余生平尚不可知。序中称赞《西厢记》的作者“触乎心,动乎情,发而为文章,其变幻离奇,不可方物,俨若天造地设,鬼斧神工,就此一时之妙境,撰成绝世之奇书”,并表达对《西厢记》的喜爱,称之“天下情文交至”,但又不满那些“执拘墟之见者”将《西厢》称为“淫词艳曲”,因而“不揣谫陋,而偶泄乎意中之所徽,时而为诗歌,时而为词调,时而为八股制体”。
  按作者自序的说法,这些八股文乃是自己所作,而且也有书首所附其他序文为证,如徐鹏《序》中便已言明:“……诚今日之文人,固一时之诗伯也。间用狡狯伎俩,散为游戏神通,爰以绣像之《西厢》,创作逢时之八股。”是序落款“年家眷弟徐鹏拜鸣九氏题于南州草堂”,可知徐鹏乃是书作者钱书之眷弟,并且平时多有文辞上的交往。序中赞扬钱书的文采风流,并称当世文人为“一时之诗伯”,把八股文视为“狡狯伎俩”,乃是风流文人顺应时尚偶尔游戏之作,这当然是一种自谦的说法,此序以骈文写就,文辞旖旎,所谓“时艺”于此亦可见一瞥。
  序中也交代了创作的方式,乃是“先之以画”,这里的“画”并非钱书重新绘画,而应特指《西厢记》中的插图,书前有陈玉所撰之《序》曰:“适癸未秋,石城有钱子酉山《绣像西厢》藏本,余展卷玩味,不禁为之倾倒。”这里的“画”即钱书所藏《绣像西厢》之插图。然后对画进行新的创作,或赋诗,或因画制词,或作文,总之就是仿照科举八股之“代圣人言”的方法,以《西厢记》中某一佳句为题,代曲本中人物作文,只是目的并不是为了科举考试,而是用以抒写性情,这在卷首所附的另一篇郑鹏举的《序》中说得比较清楚:“天下惟有情之人,能为有情之事,能撰有情之书,能作有情之文章、诗歌。……愿天下有情人,共赏《西厢》之文,识《西厢》之情,而因以赏酉山之文章诗歌,为性情之所发,而非徒作游戏已也。”
  今天看来,此书所存之八股文二十篇有许多都与金圣叹评点的第六才子书《西厢记》所附《才子西厢醉心篇》中的相同,有的也只是题同而文异(王颖先生也曾在论文《“〈西厢〉制艺”考论》中对《雅趣藏书》《六才子西厢文》和《才子西厢醉心篇》里面的篇目进行过统计,并有详细列表,此处不作赘述,可详见《人文论丛》2008年卷),可见当时文人在《西厢》制艺的过程中,也慢慢出现了选题经典化的倾向。值得注意的是,这二十篇制艺文文末和文中均有一些批语,如《惊艳怎当他临去秋波那一转》文末就有“风流宕漾,挥毫韵生,视此慧业文人,应生天上,那许俗子问津”的批语,篇中也有诸如“虚笼秋波”“一字一转,一转一意”之类的夹批,这些批点很有可能就是出自钱书友人之手,可见当时据《西厢》以制艺是已经成为一种风尚。据此,《西厢时艺》一书确非戏曲之属,故《版画》不当收录,读者察之。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明清戏曲插图及图文关系研究”(17YJC751028)、华中师范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项目“明清戏曲插图与戏曲传播形态研究”(CCNU18XJ042)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其他文献
《宣城右集》是明代宣城汤宾尹编刻的宣城文学总集,二十八卷,收三国吴至明天启前有关宣城的诗文作品文三百余篇,诗七百余首。此书传本甚稀,明清以来少见著录、征引,也未为《四库全书》收入,今仅存数部,当代学者也少见利用。黄山书社于2017年8月出版了王景福、石巍、童达清的校注本,为利用此书提供了方便。近日翻检一过,发现所收唐宋元诗文颇有为《全唐文》《全唐诗》《全宋文》《全宋诗》《全元文》《全元诗》失收者,
停电时,有街上的光出现在眼前,晃着房子里简陋的家具,这样,电线是否断掉就不是问题,至少,在那光里,我听到呼吸声像蠕虫一般伸缩,蜷在床上,我的呼吸声与那光差不多的若隐若现。房子,低矮,临时搭建的棚屋,在运河的浅岸上,一边是干涸的河床,另一边是喧嚣的公路。电线吊在半空中,风稍微大一点,把它荡起又折断。这种情况,多半在晚上发生。白天,大家都到工地上去干活,晚上休息时,有人真的钻到梦里,有人走上公路,走上
朱淑真词集中有《柳梢青·咏梅》三首,现代学术研究基本论定是南北宋之交画家杨无咎(1097—1171,杨无咎,亦有称扬无咎。从《全宋词》《文津阁四库全书》作杨无咎。文中其他所引各据其出,不作统一)的题画词。这三首作品既有宋末元初周密、陈允平的题画唱酬,亦有明人戴冠为朱淑真所作和词,可知至少在明代就已被广泛认为是朱淑真作品。这一组《柳梢青》引起的两次异时唱和,因为唱和对象的认知、题写对象的物质状态不同
人物品藻,就是对人物的德行、才能、风采等诸方面的评价和议论。它是汉魏六朝时期重要的文化现象。如同战国时期诸侯养士引起游说之风,明清科举制度引起八股之热,统治者的选举与用人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和引导了广大士人的行为选择。汉魏六朝时期的荐举入仕的方式是当时人物品藻风气产生的根本原因,而各个时期不同的社会思想和价值观念,又形成了相同或相似的用人方式下不同的人才价值标准;不同的价值标准,又对希望入选或希冀
位于年轻人头骨里的小房间几乎一直光线充足。在那个房间里,在那个灰泥天花板下,吊着一盏橄榄色的灯,就像只倒挂的蘑菇,温馨地照亮了整个房间。一张单人床,矮矮的,牢牢的,四脚站在装满了衣物的壁橱边。还有沙发,就摆在墙角。哦,对了,另一个墙角还有一台立式钢琴。墙壁都是奶白色的木板,看起来那么新,上面点缀着一排排微型油画。一张可爱的玻璃桌放在房间的正中央,被棕黄色的镶木地面衬托着,两把塑料椅面对面地围绕它。
日本江户时代杰出汉诗人服部南郭(Hattori Nankaku,1683—1759),自幼接受和歌、连歌、绘画等日本文艺熏陶,同时研习汉籍“四书”及宋代周弼编选的《三体诗》,培育了扎实的汉文学素养。13岁时,因父亲去世而离开京都来到江户,17岁时以和歌与绘画才能得到府藩主柳泽侯的赏识。柳泽的周围当时聚集了一批出色的汉学者,其中包括古文辞大家荻生徂徕。南郭24岁时拜荻生徂徕为师,研读汉学并继续锤炼汉
【摘要】从突变论的角度看,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存在着五种突变类型。这些突变类型在不同的方面又有不同的表现,呈现出各种各样的特征。改革开放过程中的突变现象所表现出的这些特征,对今后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关键词】改革开放 突变 类型    突变论认为,事物的突变现象有七种基本突变类型:折迭、尖点、燕尾、蝴蝶、椭圆型脐点、双曲型脐点、抛物型脐点。折迭表示事物的开始或结束
住所背面有条小路通往树林,这条路在挡风门后六十米处折向右边,东南方向,消失在树丛中,这儿主要是片阔叶林。  英格丽·朗格巴克坐在厨房的桌子旁,一边抽烟一边读报。厨房有扇窗面向树林和小路,有一次她从报纸上抬起目光时,发现有个人影站在小路开始转弯的位置。这是五月,树上的花蕾渐渐绽放。那个人影很安静地站着。是个男的。她已经见过他一次了,在四天前,在同一个位置,半隐在树干之间。如果他再往前走一步,就能看得
唐人杜牧以诗闻名,赋创作仅三篇,其中《阿房宫赋》以短制发议论,气格遒劲,在赋史上独标一帜,为世所重,评为名篇佳构。然近代赋史对杜牧这篇赋的态度却看法轩轾,或对其只字不提(如铃木虎雄《赋史大要》),或对之评价甚高(如马积高《赋史》),究其因应在对赋之“体”的认知,这其中也包括《阿房宫赋》的立意与拟效。  该赋分为两大段:前段写阿房宫的兴建与焚毁,寄兴衰之理;后段发抒议论,寓伤古哀今之情。关于赋的主旨
国家图书馆藏金刻本《南丰曾子固先生集》(如右图所示),系清宫天禄琳琅旧藏。其行款版式为十五行二十六字,白口,左右双边,单鱼尾或无鱼尾。版心上镌千字文(或不镌),中镌所载诗文的文体之称和卷次(如“诗一”)及叶次。卷端题名大字占两行,题“南丰曾子固先生集卷第一”。卷首有北宋元丰八年(1085)王震《南丰曾先生文集序》。全集凡三十四卷,分诗、杂文、杂说、杂议、论、策问、表、书、启、序、记、行状、墓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