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xwww1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学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开展的方式主要分为独立类课程和渗透类课程两种。独立课程是指将传统文化作为独立学科而开设的课程。渗透类课程是指将传统文化教育内容与现有的各学科教学和各种主题实践活动内容相融合的课程。当前学科课程仍然是目前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加强传统文化教育与学科课程渗透是当前中小学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途径。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的总原则和目标
  落实学生核心素养,吸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养,增强青少年文化自信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应遵循的总原则。吸取中国式品格德行的营养,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积累中国文化知识,丰富文化内涵,养成良好的礼俗习惯;了解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培养良好的中国式审美情趣,培养创新能力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目标。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学科渗透的基本原则
  (一)原则一:保留学科特质,促进学科能力提升
  传统文化教育在学科渗透过程中应尊重学科本质和学科教学要求,按照学科课程教学需要选择合适的传统文化教育内容和方式。任何学科的教学都不仅仅为了获得学科的若干知识、技能和能力,而是要同时指向人的整体能力素养的提升。指向人的精神、思想感情、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生成与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可以作为落实学生核心素养和学科能力的有益补充。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内容的确定和方式的选择均需以服务学科教学为前提,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作为资源载体融入学科教学,以文化教育促学科教学。
  (二)原则二:满足学情需要,梯次渐进渗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进行学科渗透时,课程目标的设定和课程内容的选择应符合各年级、各学段学生心理认知和发展规律的基本特征,应结合不同年级、不同学段的特点渐进式增长,不断丰富和提升。小学段以提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受力为重点,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的积累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兴趣的培养。初中阶段,以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力为重点,注重提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高中阶段,以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性认识为重点,引导学生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增强学生的文化自省力。
  (三)原则三:关注现代价值,立足学生成长需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立足于现世生活,关注学生成长需要。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将文化知识的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具体来说是通过吸取中国式品格德行的营养,适应现代社会需求;通过积累中国文化知识,促进文化思维方式和习惯的形成;通过了解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培养良好的中国式审美情趣。真正促进学生的生命成长。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学科渗透的方法
  (一)明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渗透课程目标
  2016年颁布的《中国学生核心素养》中的必备品格和能力要求是当前我们完善和丰富学科课程目标的依据和指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科渗透型课程作为学科课程的补充,其课程目标也应该是围绕落实学生核心素养这一上位目标而制定,应是对原有学科课程目标的补充和再完善。即在目前学科课程目标中补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目标,帮助学科教学完成原有课程目标中未涉及或不完善的能力素养的培养需要。
  在课程目标中添加细化后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目标,制定更为详细的学科课程目标,强调了通过传统文化教育内容的渗透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和自我管理的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培养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补充目前语文学科课程目标中忽视和重视不够的能力和素养。语文课程肩负着培育文学、文化素养的重任。丰富后的课程总体目标和内容,更加明确了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健全人格、社会责任、国家认同等学生核心素养在语文学科中的体现,更有利于指导教师完成课程教学设计和实施工作。
  (二)选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内容
  在确定好丰富完善后的课程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要对渗透的传统文化内容进行选择,理清传统文化教学内容与学科教学内容的关联点。选择合适的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内容,首先要对传统文化包含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了解。然后根据需要摘选合适内容。中国社科院将中华传统文化内容分为国学经典、文化知识、传统技艺三大类。
  教师应树立文化意识,按照学科教学需要,选取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相关内容,作为学科教学的文化资源,为学科教学提供带有文化意蕴的教学素材和教学情境,丰富课堂教学的文化性。在中华传统文化内容的选择和情境的设计上,既要考虑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也要考虑学科教学需要,照顾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关注其现代价值。
  (三)确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学科渗透实施的途径
  学科内渗透要立足学科教学需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贯穿传统文化渗透点,服务于渗透需要的教学过程也都围绕设定的传统文化能力点开展。同主题多学科和同主题跨学科渗透课要符合各学科能力的培养的需要来选择,确定合适的传统文化主题。学习过程中,可以借助导师制、走班制、项目研究等方式,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形成良好的文化思维习惯。
  总之,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要考虑到学科性质、学科教学需要和学生发展能力层次的需求,配套相应的实施策略,满足文化渗透类课程教学的需要。
  (四)制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科渗透评价的标准
  如何评价什么是好的传统文化学科渗透类课程?评价的落脚点应该放在育人目标的达成度上。评价的原则应遵循过程性、多元性、发展性原则。评价的维度应兼顾学科教学能力达成度和传统文化教育内容适切性。
  具体来看,应考虑学科教学目标完成度,学科能力提升度。考虑到传统文化渗透点的选择是否适合学科教学需要,是否满足学生学情需要,是否具备当代价值。考虑学生传统文化知识和素养是否得到提升。
其他文献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模块的话题是“兴趣和爱好”,本单元是本模块的第一课,以“Do you collect anything?”为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让学生展开想象与讨论。课文以对话的形式讨论同学们间的兴趣爱好,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易于理解与掌握。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有关爱好的各种词汇和句型。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有关爱好的词句,进行简单的交流。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培
期刊
良好的生活习惯影响幼儿一生的发展。幼儿时期正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期。成人,特别是教师应抓住这一关键期,采取有效方法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  幼儿生活习惯的现状如何?作者对自己周围幼儿园的小班进行了一系列的相关调查。  一、幼儿生活习惯的培养上,教师观念和行动存在不一致之处  调查中发现教师和保育员都认为小班的教育重点为生活习惯的培养和建立。让幼儿通过各种良好习惯的培养和常规的建立,更好的适应幼儿园的生
期刊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体会父与子的“了不起”,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3.领悟课文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悟父与子的“了不起”。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第17课《地震中的父与子》,首先我们来复习一下上节课所学
期刊
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自己的世界,阅读能让他们的世界变大。书里藏着别人的世界,读懂一本书,孩子的世界就会拓展一些。小学阶段是培养孩子良好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的黄金期。  一、教师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  对于每一位教师来说,必然存在着应试、升学以及来自家长等各方面的压力。有家长会认为让孩子读书是耽误学习语文知识的时间,应该多教孩子能在中高考上得分的阅读、作文等技巧知识。而课外阅读的效果往往不会在短期显现出来
期刊
教学目标:  1.理解本课10个生字,能读写下列词语:裹着、渺小、范围、恩赐、慷慨、滥用、枯竭、贡献、威胁、目睹、和蔼可亲、晶莹剔透、相互交错、生态灾难、生态环境。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  4.体会说明文用语的准确、严谨,学习说明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珍
期刊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有机化合物常见的分类方法  2.了解有机物的主要类别及官能团  (二)过程与方法  根据生活中常见的分类方法,认识有机化合物分类的必要性。利用动画、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演示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简式和分子模型,掌握有机化合物结构的相似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物质之间的普遍联系与特殊性,体会分类思想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期刊
在高中物理学习中,动能定理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概念,而且在相关多过程问题中,往往需要结合该定理来求解。在一个问题中,涵盖了多个不同运动性质的分过程问题,就是所谓的多过程问题。遇到这类问题,学生往往容易出错。究其原因,是一些学生在面对这些问题时,对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不能够进行准确把握,并建立相应的模型。如果结合模型和动能定理来解决这类多问题,就需要进行深入的挖掘,从而帮助学生找到突破的方向。那么如
期刊
数学是一切知识的最高形式,是一切科学的基础,可以说人类的每一次重大进步背后都是数学在后面强有力的支撑。数学是一种工具、也是一种思维模式,更是一种素养。数学核心素养是指能从数学角度看问题,有条例地进行理性思维、严密求证、逻辑推理和清晰准确地表达的意识和能力。对于中学生来说,学好数学不仅关系到升学问题,更是为未来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是学好数学的关键。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是当前
期刊
小学英语是一门特殊的语言学科,要掌握好这门语言,不但要有习得这门语言的自然环境,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及语言的社会性等特点进行教学。“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学方法的确是有方法,有规律可遵循,而且是各式各样,层出不穷的。但“贵在得法”,怎样在大数据的背景下,课堂上运用最有效的教学方法达到教学目的呢?  一、运用大数据,创设宽松的课堂环境,把课堂还给学生  当学生对课堂本身感兴趣时,则然会减少课堂分散
期刊
小学数学的教学形式主要是课堂教学。教师应当充分地利用课堂教学的时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指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是学生学好小学数学的关键,教师可以进行教学方式多元化的教学,结合教材要求和本班学生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做到传统与创新有机结合,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吸取先进的教学理念,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教学  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应不断地吸取先进的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