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高等院校本科生法理学教学问题的探讨

来源 :人力资源管理·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nglongke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民族高等院校的学生大多来自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其法学专业本科培养目标的定位及学生特点,决定了法学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有其特殊性。法理学课程的特点表现为理论性、抽象性强,不易理解和掌握。传统法理学的教学方法存在着不足,必须进行不断的探索和改革,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在传统讲授法基础上,采用列举案例、案例分析、案例讨论等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民族高等院校 法学本科 法理学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09(2010)08-0-02
  
  我国民族高等院校的办学宗旨和其生源的特殊性,决定其本科生培养目标和要求不同于一般普通高等院校,而民族高等院校法学专业本科的定位及学生特点,决定了法学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有其特殊性。法理学课程的特点表现为理论性、抽象性强,不易理解和掌握,传统法理学的教学方法存在着不足,必须进行不断的探索和改革。
  
  1 民族高等院校法学专业本科的定位及学生特点
  民族高等院校是我国实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肩负着为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任。我国现有普通全日制本科民族高等院校15所,其中除新成立的四川民族学院和呼和浩特民族学院外,包括中央民族大学、大连民族学院等13所院校本科生均开设有法学专业。
  教育部编写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法学专业介绍》中规定,法学专业本科的培养目标为:培养系统掌握法学知识,熟悉我国法律和党的相关政策,能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特别是能在立法机关、行政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仲裁机构和法律服务机构从事法律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基本培养要求为:法学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法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法学思维和法律实务的基本训练,具有运用法学理论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运用法律管理事务与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各个民族高等院校根据国家教育部的要求和自己办学的规模和特点,对法学专业本科的培养目标进行了定位。比如,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在教学中历来强调与法律实践紧密结合,以培养应用型法律人才为基本办学目标,要求法学专业本科生的培养工作要达到“使毕业生成为掌握较高层次的法学理论研究和立法、司法、行政等工作的能力,具有成为法官、检察官、政府官员、律师以及企业法律顾问的专业素质”。 西南民族大学法学院法学本科培养目标确定为:“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和我国经济发展、法制建设的需要,本专业培养系统掌握法学知识,熟悉我国法律和党的相关政策,能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特别是能在立法机关、行政机关、检察机关、仲裁机构和各种法律服务机构以及法学教学与研究等部门从事法律、法学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西北民族大学法学院法学本科培养目标为:“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法学的基本理论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通晓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及其体系结构、基本原则制度和诉讼程序,了解国外法学研究及法律制度创新动态,掌握有关WTO法律制度及其规则,能在各级司法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中介机构从事检察、审判、法律顾问、律师事务和仲裁等法律业务和法学研究的高级专门人才。”大连民族学院法学专业本科培养目标确定为:“本专业培养系统掌握法学知识与基本技能,熟悉国家现行的法律法规和党的相关政策,了解我国的司法实践,能够在民族地区的司法部门、党政机关、科研机构及大中型企事业单位,从事法律实务工作或法学研究工作的基础宽厚、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总的来看,民族高等院校法学专业本科培养目标的定位注重了民族高等院校及其学生的特点,坚持面向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服务方向,以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为教育重点,突出民族地区法治建设的需要,注重实践教学,致力于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
  民族高等院校学生的特点主要表现为生源主要来源于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所占比例高于一般普通高等院校,一般都高达60%以上。生源的多民族性决定了民族高等院校具有不同于其他普通高等院校的特点。比如大连民族学院,学校面向全国28个省区市招生,多年来少数民族学生比例始终保持在65%,来自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西部地区的学生占80%以上,学生的民族成分达到56个。有些西部地区来的学生入学分数很低,还有些民族地区的学生是“民考民”入学的(即少数民族学生在参加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时,使用本民族文字答卷),造成学生接受教师授課的能力和效果均有很大差异。各专业教师针对学生特点也在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法学专业的教学有不同于其他专业的特点,即法学专业的教学更加注重学生法律思维能力和法律职业素养的培养。
  
  2 法理学课程的特点及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
  2.1 法理学课程特点
  法理学是教育部确定的全国高等院校法学专业16门核心课程之一,在法学本科教学体系和课程设置中,法理学是专业基础课程,是专业必修课和主干课程。法理学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法律人的素养,使学生形成法律人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形成能够准确阐述法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能够运用法理学的基本原理解决社会生活中发生的法律问题的能力。
  法理学是法学的一般理论、基础理论、方法论和法学的价值意识形态。法理学主要内容,包括法的本体论(法的概念、法的渊源、法的要素、法律体系、权利义务、法律行为等)、法的起源和发展(法的历史、法律演进与法律发展等)、法的运行(法的制定、法的实施等)、法的价值(包括法与秩序、法与自由、法与效率、法与正义、法与人权等)、法与其他社会现象的关系等,内容多且理论性强。以张文显教授主编的《法理学》教材为例(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版),内容涉及三十章近60万字。
  法理学不同于其他法学学科之处在于,法理学研究从宏观的、整体的角度来研究法律现象,而不是从微观的、局域的角度研究法律现象;法理学研究法律现象的一般性、普遍性问题。法理学提供的是法的抽象的、基础的理论,法理学的理论是一定时代的法的精神、理念的表达,法理学又是法律世界观和法学法方论的统一。“法理学作为法学的意识形态,它从根本上来说是对法律经验的凝练和升华,体现了一个社会的法学的世界观、思维方法、价值观念、理想信念和社会选择意向等根基性、本源性内涵和洞悉”。[1](p63)
  因而,法理学课程特点表现为理论性、抽象性、思辨性强,不易理解和掌握。而且,大多数民族高等院校《法理学》课程通常安排在大学第一学年第一学期讲授,作为法学入门课程,没有其它部门法知识作为支撑,使学生普遍感觉这门课程深奥难懂,对法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掌握有一定的难度,对于“民考民”入学的少数民族学生来说更是难上加难。由此,对教师的法理学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进行不断的探索和改革。
  2.2 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
  法理学的教学目的是要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的法学概念和原理,能够运用相关理论分析法律问题和社会现象,形成法学方法论,为学习法学其他学科打好基础。“根据我国法律体系的特点,传统讲授法仍然是法理学教学中的主要教学方法。特别是针对刚入学的高中毕业生而言,讲授法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让他们掌握基本的法学原理和规则,其作用是其它方法不可替代的。讲授教学法能够有效地结合法律传统与法理学教学内容,教师的讲授注重对抽象的概念、原理加以阐述和分类,直接地传播知识,有助于学生建立起法学的基本理论框架。”[2]
  但是,传统法理学的教学方法也存在着不足,“就法理学传统教学手段来说,教师不注重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从教学方法来说,大多数学校都仍然采用讲授式的教学方法,教师着重对教材上的概念、术语、原则等进行分析和讲授,而忽略了法理学培养人才中重要的一点,即应从教学的角度对学生整体法律素质进行培养与提高,并通过教学锻炼和提升学生理论思维能力和法律分析能力的培养即通常我们所指的法理学的思辨能力的培养。”[3]
  对于民族高等院校的大一新生来说,单纯采用传统讲授式的教学方法进行法理学的教学更是不妥。一如前述,民族高等院校的本科生大多来自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有些学生甚至从小学到高中使用的是本民族语言,因而汉语言掌握的不是很好,学生的课堂接受能力有很大差异。加之法理学课程理论性、抽象性、思辨性强,有些少数民族学生不能很好掌握法理学的概念、术语、原则等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并且会造成学生思维的被动,因而授课教师应当在采用讲授式教学方法基础上运用部门法的知识,采用列举案例等多种教学方法。
  
  3 对法理学教学方法的探索
  针对法理学课程的特点,根据教育部的有关规定并借鉴其他高等院校法学专业本科生《法理学》课程设置的有益经验,大连民族学院由最初给大一新生开设《法理学》课程(64学时),改为将《法理学》课程分为两部分讲授,即在法学专业新生入学后的第一學年第一学期开设第一部分《法学导论》(48学时),重点讲授法的本体论、法的起源和发展等内容。给大三学生开设《法理学》(48学时),重点讲授法的运行、法的价值、法与其他社会现象的关系等内容。教学方法上,针对大一学生和大三学生的不同特点,在讲授式教学方法基础上,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分别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
  3.1 列举案例教学法
  列举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在运用讲授式教学法对法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原则讲解的同时,利用精选的一些与课程进度一致的简明扼要小案例作为讲授法的补充,当堂讲授给学生,以深化学生对法理学一些基本概念、原理、原则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关于权利义务、法律行为、法律关系、法律责任、法律程序等。使学生紧跟教师的思路,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
  针对大一新生而言这是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因为教学时间有限,而且大一新生还不具备部门法知识,对法律的理解处于感性的层面,尚未形成法律思维,因而,“教师的引导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要让学生清楚:刚一入校学习法理学,表面上看,法理学没有直接的功用,但随着各部门法的开设和学习,会深深觉得法理学实际上是内化于法律人的理性、思维、精神、追求之中的,是展现在各种法律及其实践之中的。法理学的理论虽然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灵丹妙药,但是确实是一种方法、一种方向指引、一种精神和价值指引。”[4]
  3.2 案例分析教学法
  案例分析教学法,是指将案例分析的方法运用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在法理学课程的某一章全部内容讲授结束后,根据授课内容选取适当的案例做成幻灯片,由教师为学生讲评分析案例,达到复习本章内容的目的。也可以选取适当审判视频资料或影视资料,运用多媒体放映给学生,之后由教师进行系统讲评和分析,加强学生对授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运用案例分析教学法,“从单纯适用某一规则的典型案例,到附加有特殊情形、需要结合其他规范或司法解释才能解决的案件,再到法律规范无法解决、必须借助普遍原则和学理观念才能充分说明的案例。这样层层深入的引导,既能够让学生全面了解规范和学理体系,又可以鼓励学生主动地寻找能够帮助解决案件的其他素材,培养其自主学习的意识。”[5]
  3.3 案例讨论教学法
  对大三学生可以采用案例讨论教学法,因为大三学生已经掌握一定的部门法知识,已初步形成法律思维模式。案例讨论教学法是从个案出发,进而对抽象的法理学问题进行研究,注重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突出表征了法学的实践性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案例讨论教学法可以选取社会生活中的热点、焦点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法理分析,从中抽象出法理学的一般原理和法治理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参与意识,锻炼学生思辨能力,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许霆提款案、人乳宴案、蒋氏遗产纠纷案、交通事故赔偿的“同命不同价”问题等。具体做法是,将案例事先布置给学生并提出几个相关问题,要求学生查阅资料、认真分析、准备发言,之后在课堂上由教师主持,鼓励学生畅所欲言,陈述自己的观点,最后由教师做总结讲评给出标准答案并说明理由。案例讨论教学法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表达等综合素质和能力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总之,针对民族高等院校本科生的特点,法理学课程的教学,应当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讲授式教学方法基础上,多方面挖掘教师和学生的潜力,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授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此外,在教学基础上,应积极引导学生课外阅读,为大一学生推荐趣味法学读物,培养学生专业兴趣和法律思维、法律意识、法律语言、法律方法;为大三学生开列法学阅读书目,鼓励学生浏览、阅读中外法学名著,增加知识储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法律人的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1] 张文显.法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p63)
  [2] 刘珊.本科法理学教学方法改革探析[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9.(4).
  [3] 姜述弢.关于法理学教学方法改革的几点思考[J].经济师.2009.(10).
  [4] 刘国华.论法理学教学理念的转向[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12).
  [5] 邹晓玫、齐恩平.案例教学在法学专业教学中的应用及改革[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2).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从规模扩张、结构同质化和自我发展与自我约束机制缺失等三方面对高校专业建设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继而从推进专业信息系统建设、健全专业设置评审制度,加强新专业检查力度、严格学士学位授予权审核,推进专业教育评估与认证、加强特色专业建设等三方面提出优化策略,以便把好专业设置关、专业建设内涵关和专业建设特色关。  【关键词】高校 专业建设 专业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期刊
【摘要】人生有很多十字路口需要选择,比如学生在就读与就业之间的选择,职高与专本科的选择。面对当前职高的特殊性,对于就业学生与继续深造学生,其需求是的截然不同的。如何针对这两种形式、两个层面、两种对社会的服务来选择不同的教育模式,使学生无论作何选择都能在将来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是大家共同面对的一个课题。以职高艺术设计专业为例,结合教学经验,提出职高学生应尽早根据自己的学习喜好和就业期望选择学习方向,增
期刊
【摘要】当前高校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存在着理论培训粗放化、联系培养形式化、培养方式程序化、培养目标单一化等问题。高校党建作为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力量,应该把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有机地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积极拓展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和锻炼途径,建立全过程全方位的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模式。  【关键词】高校 入党积极分子 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TU24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
期刊
【摘要】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发展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能否科学、合理地运用互联网,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建工作,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构建大学生党员网络生活园地的实践,开展经常性网络组织生活,确立党员网络管理机制,强化理论学习要求。网络社会不再是虚拟世界,也决不会成为党的工作的真空地带,它必将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亮点。  【关键词】学生党员 网络生活 网络管理 时代素质教育  【
期刊
【摘要】案例教学在财务管理的教学过程中尤为重要,文章从案例教学法在财务管理专业教学中的作用入手,阐述了在财务管理专业加强案例教学的设想,以及案例教学法实施过程。  【关键词】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法 财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G42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209(2010)08-0-01    案例一词来源于英语“Case”,意为情况、事实、实例等。所谓案例教学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
期刊
【摘要】精品课程建设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而优秀的教材是精品课程的坚实基础。尤其是专业课教材要结合专业特色,利于专业人才的学习和使用。本文结合作者在编写教材中的深刻体会,论述了如何通过结合科研实践增强教材的专业性内容等手段来完成一本优秀的专业课教材的方法。  【关键词】教材改革 分工合作 先进性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209(2010)08-0-02  
期刊
【摘要】思想品德课是高校育人的主渠道。通过深化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不断创新理论教学模式、实践教学活动和考试制度,充分挖掘其潜在的培养创新素质的育人功能,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品格,提升其创新人格,发展其创新能力,思想品德课将成为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创新素质的重要平台。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课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 创新素质 创新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
期刊
【摘要】寻找既适应非艺术类院校设计专业教学环境和学生思维特点,又满足该专业教学要求的造型基础教学及训练方法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否则很难为培养出合格的设计师提供全面的素质保证。  【关键词】非艺术院校 造型基础 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209(2010)08-0-02      1 引言  近年来,由于社会发展需要,艺术设计类毕业生成为就业的热门专
期刊
【摘要】“教学的艺术不止在于传授本领,更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的思想。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信息意识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关键词】教改 创新 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209(2010)08-0-01    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提出:“教学的艺术不止在于传授本领,更在于激励、唤醒
期刊
【摘要】纺织服装行业的发展要求服装设计更加高效、快速,应用服装CAD技术可以非常方便的满足这一要求。本文以法国力克(Lectra)公司的PrimaVision CAD系统为基础,重点介绍了CAD技术在针织服装设计中的应用,以期为为服装设计和展示提供一种全新的思路。  【关键词】服装CAD 针织服装设计 针织面料模拟  【中图分类号】F407.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209(2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