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42年10月18日,丰子恺先生正在遵义旅寓星汉楼里收拾东西,准备迁往重庆,突然接到弘一法师在泉州圆寂的消息。他放下手中什物,在窗下静坐了数十分钟,默默承受着心中的沉痛。在丰子恺先生眼里,弘一法师不是“走投无路,遁入空门”的,是为了人生根本问题而做和尚的——弘一法师是“有感于众生疾苦而行大丈夫之事”的。
弘一法师圆寂后,丰子恺在他余生30多年中,没有一刻忘记过法师,还通过对弘一法师的回忆与思考,总结出人生的真谛——即“人生三层楼”。他说:
“人的生活,可以分作三层: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靈魂生活。物质生活就是衣食。精神生活就是学术文艺。灵魂生活就是宗教。‘人生’就是这样的一个三层楼。懒得(或无力)走楼梯的,就住在第一层,即把物质生活弄得很好,锦衣玉食,尊荣富贵,慈父孝子,这样就满足了。这也是一种人生观。抱这样的人生观的人,在世间占大多数。其次,高兴(或有力)走楼梯的,就爬上二层楼去玩玩,或者久居在里头。这就是专心学术文艺的人。他们把全力贡献于学问的研究,把全心寄托于文艺的创作和欣赏。这样的人,在世上也很多,即所谓的‘知识分子’、‘学者’、‘艺术家’。还有一种人,‘人生欲’很强,脚力很大,对二层楼还不满足,就再走楼梯,爬上三层楼去。这就是宗教徒了。他们做人很认真,满足了‘物质欲’还不够,满足了‘精神欲’还不够,必须探求人生的究竟……世界就不过这三种人。”
在谈及弘一法师的时候,丰子恺先生是这样说的:“弘一法师的‘人生欲’非常之强!他做人,一定要做得彻底。他早年对母尽孝,对妻尽爱,安住在第一层楼中;中年专心研究艺术,发挥多方面的天才,便是迁居在二层楼了;强大的‘人生欲’使他不能满足于二层楼,于是爬上三层楼去,做和尚,修净土,破戒律,这是当然的事,毫不足怪……”
丰子恺先生关于“人生三层楼”之议,虽然我们未必能够完全然纳,但依此审视一下,自己究竟住在哪一层人生的楼上,想必也未尝不可吧!
(谢明洲)
弘一法师圆寂后,丰子恺在他余生30多年中,没有一刻忘记过法师,还通过对弘一法师的回忆与思考,总结出人生的真谛——即“人生三层楼”。他说:
“人的生活,可以分作三层: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靈魂生活。物质生活就是衣食。精神生活就是学术文艺。灵魂生活就是宗教。‘人生’就是这样的一个三层楼。懒得(或无力)走楼梯的,就住在第一层,即把物质生活弄得很好,锦衣玉食,尊荣富贵,慈父孝子,这样就满足了。这也是一种人生观。抱这样的人生观的人,在世间占大多数。其次,高兴(或有力)走楼梯的,就爬上二层楼去玩玩,或者久居在里头。这就是专心学术文艺的人。他们把全力贡献于学问的研究,把全心寄托于文艺的创作和欣赏。这样的人,在世上也很多,即所谓的‘知识分子’、‘学者’、‘艺术家’。还有一种人,‘人生欲’很强,脚力很大,对二层楼还不满足,就再走楼梯,爬上三层楼去。这就是宗教徒了。他们做人很认真,满足了‘物质欲’还不够,满足了‘精神欲’还不够,必须探求人生的究竟……世界就不过这三种人。”
在谈及弘一法师的时候,丰子恺先生是这样说的:“弘一法师的‘人生欲’非常之强!他做人,一定要做得彻底。他早年对母尽孝,对妻尽爱,安住在第一层楼中;中年专心研究艺术,发挥多方面的天才,便是迁居在二层楼了;强大的‘人生欲’使他不能满足于二层楼,于是爬上三层楼去,做和尚,修净土,破戒律,这是当然的事,毫不足怪……”
丰子恺先生关于“人生三层楼”之议,虽然我们未必能够完全然纳,但依此审视一下,自己究竟住在哪一层人生的楼上,想必也未尝不可吧!
(谢明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