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文插图是教材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低段的童话类课文中出现了许多丰富多彩、精美别致的插图,它们或者穿插在课文之中,或者出現在课后习题之中。这些插图兼具形象性、趣味性、启发性等特点,满足了低年级学生喜欢读图的心理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效使用插图,使其成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教师落实语文要素的有力支架。
一、图传讯——助力识字环节
低段童话类课文篇幅普遍较长,教师可以借助图片引导学生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汉字的基本意义,在增加识字和阅读趣味性的同时,唤起学生主动识字的意愿。
1.按图索字音
《小蜗牛》是一年级学生接触到的第一篇没有全文注音的连环画课文。这一阶段的学生识字量少,因此,借助图片来猜字是一个很有趣也很直观的方法,能大大增强学生识字的信心和成就感。
如教学课后第2题时,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鼓励学生通过猜一猜的方式来认识带点的字。每一张图片对应的是某一种事物的名称或现象,学生很容易就能猜出生字的读音来。课上教师通过交流“怎么猜出来的”提炼出猜读的几种方法,促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借助图画阅读的方法。
本题中,带点的生字多为形声字,教师在学生交流后可以趁热打铁,向其介绍形声字左形右声或者上形下声的特点,指导学生在今后的阅读中有依据地猜字、识字并记字。
随着学生识字量的增大,借图片猜读汉字的要求也随之更高了,从原来的一图对应一词变为一图照应一段。
2.演图解词义
童话故事生动有趣,文中不乏大量的动词。这些动词用得准、用得巧,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理解、积累并运用表示动作的词语,是低段教学中的重要目标,教师可以借助插图轻松实现这一教学目标。
《小猴子下山》一文中出现了多个表示动作的词语,如“掰”“摘”“扛”“捧”“抱”“扔”等,这些动作都和手有关,但是每个动词表示的含义又各不相同。教师可以借助课后第3题中的插图组织学生开展学习活动,学习这一组与手相关的动词。
活动一:连一连
出示图片,把图片和对应的动词连起来。
活动二:做一做
看图选其中一个动词做一做动作,小伙伴评一评做得对不对。
活动三:猜一猜
一生做动作,其他学生举出相应的生字卡片。
从以上片段不难发现,学生对动词的理解离不开“演”这一学习活动。插图为抽象的动词建立起了形象的画面感,学生借助插图这一有力支架可以自主开展观察、模仿、辨析、综合等学习活动,从而感受到课文用词的准确与精妙。
二、图化境——解锁角色心理
教师可以借助课文中生动而形象的插图为学生创设特定的情境,以图化境,以境动情,牵动学生与课文中人物角色产生共鸣。
1.引图入情境
教学《棉花姑娘》时,教师可以出示课文第一幅插图、最后一幅插图,为学生创设具体的情境:瞧,这是美丽而快乐的棉花姑娘,她有着白皙而柔软的脸庞。可是有一天,棉花姑娘生病了,叶子上长了许多蚜虫。看,这会儿她正低着头、皱着眉叹气呢。教师在具体的情境中引导学生思考棉花姑娘的感受,从而指导学生读好“她多么盼望有医生来给她治病啊”这句话。棉花姑娘先后请求燕子、啄木鸟和青蛙为自己治病,文中反复出现了她向三位医生提出“请你帮我捉害虫吧”这一请求,此时,教师引导学生再次聚焦染病的棉花姑娘,同时出示文中三位“医生”的图片,将学生的情感推向更高处。
2.审图悟心境
形象的画面往往是打开人物内心的窗口。《蜘蛛开店》一课中出现了三张精美的插图,分别是蜘蛛为河马缝口罩、为长颈鹿织围巾,见到蜈蚣吓一跳的画面。图上蜘蛛的动作、表情丰富而夸张,令人忍俊不禁、浮想联翩。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蜘蛛缝口罩、织围巾时的动作和表情,说一说当时的情境,再回到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并思考问题:蜘蛛为什么总是改变主意?引发学生对蜘蛛内心世界的讨论。学到课文结尾处,教师可以出示第三幅插图,鼓励学生根据蜘蛛当时的表情和动作推测它当时的心理活动,再次感受它的个性特点。
三、图串文——搭建复述支架
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课文插图和童话故事情节反复的特点指导学生读懂长课文、复述长课文。
1.图文并举,梳理文脉
低年级的故事复述要求较低,均以重复性复述为主,可以从梳理文章脉络过渡到详细复述。教师应以图为指引,引导学生读故事、记故事和讲故事,理清故事的主要脉络。以《小壁虎借尾巴》为例,教师可以先组织学生自主看图读文,找到故事中的关键信息;再出示课文插图,鼓励学生看着插图借助填空的形式说说故事的主要情节。
小壁虎的尾巴被
一、图传讯——助力识字环节
低段童话类课文篇幅普遍较长,教师可以借助图片引导学生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汉字的基本意义,在增加识字和阅读趣味性的同时,唤起学生主动识字的意愿。
1.按图索字音
《小蜗牛》是一年级学生接触到的第一篇没有全文注音的连环画课文。这一阶段的学生识字量少,因此,借助图片来猜字是一个很有趣也很直观的方法,能大大增强学生识字的信心和成就感。
如教学课后第2题时,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鼓励学生通过猜一猜的方式来认识带点的字。每一张图片对应的是某一种事物的名称或现象,学生很容易就能猜出生字的读音来。课上教师通过交流“怎么猜出来的”提炼出猜读的几种方法,促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借助图画阅读的方法。
本题中,带点的生字多为形声字,教师在学生交流后可以趁热打铁,向其介绍形声字左形右声或者上形下声的特点,指导学生在今后的阅读中有依据地猜字、识字并记字。
随着学生识字量的增大,借图片猜读汉字的要求也随之更高了,从原来的一图对应一词变为一图照应一段。
2.演图解词义
童话故事生动有趣,文中不乏大量的动词。这些动词用得准、用得巧,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理解、积累并运用表示动作的词语,是低段教学中的重要目标,教师可以借助插图轻松实现这一教学目标。
《小猴子下山》一文中出现了多个表示动作的词语,如“掰”“摘”“扛”“捧”“抱”“扔”等,这些动作都和手有关,但是每个动词表示的含义又各不相同。教师可以借助课后第3题中的插图组织学生开展学习活动,学习这一组与手相关的动词。
活动一:连一连
出示图片,把图片和对应的动词连起来。
活动二:做一做
看图选其中一个动词做一做动作,小伙伴评一评做得对不对。
活动三:猜一猜
一生做动作,其他学生举出相应的生字卡片。
从以上片段不难发现,学生对动词的理解离不开“演”这一学习活动。插图为抽象的动词建立起了形象的画面感,学生借助插图这一有力支架可以自主开展观察、模仿、辨析、综合等学习活动,从而感受到课文用词的准确与精妙。
二、图化境——解锁角色心理
教师可以借助课文中生动而形象的插图为学生创设特定的情境,以图化境,以境动情,牵动学生与课文中人物角色产生共鸣。
1.引图入情境
教学《棉花姑娘》时,教师可以出示课文第一幅插图、最后一幅插图,为学生创设具体的情境:瞧,这是美丽而快乐的棉花姑娘,她有着白皙而柔软的脸庞。可是有一天,棉花姑娘生病了,叶子上长了许多蚜虫。看,这会儿她正低着头、皱着眉叹气呢。教师在具体的情境中引导学生思考棉花姑娘的感受,从而指导学生读好“她多么盼望有医生来给她治病啊”这句话。棉花姑娘先后请求燕子、啄木鸟和青蛙为自己治病,文中反复出现了她向三位医生提出“请你帮我捉害虫吧”这一请求,此时,教师引导学生再次聚焦染病的棉花姑娘,同时出示文中三位“医生”的图片,将学生的情感推向更高处。
2.审图悟心境
形象的画面往往是打开人物内心的窗口。《蜘蛛开店》一课中出现了三张精美的插图,分别是蜘蛛为河马缝口罩、为长颈鹿织围巾,见到蜈蚣吓一跳的画面。图上蜘蛛的动作、表情丰富而夸张,令人忍俊不禁、浮想联翩。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蜘蛛缝口罩、织围巾时的动作和表情,说一说当时的情境,再回到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并思考问题:蜘蛛为什么总是改变主意?引发学生对蜘蛛内心世界的讨论。学到课文结尾处,教师可以出示第三幅插图,鼓励学生根据蜘蛛当时的表情和动作推测它当时的心理活动,再次感受它的个性特点。
三、图串文——搭建复述支架
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课文插图和童话故事情节反复的特点指导学生读懂长课文、复述长课文。
1.图文并举,梳理文脉
低年级的故事复述要求较低,均以重复性复述为主,可以从梳理文章脉络过渡到详细复述。教师应以图为指引,引导学生读故事、记故事和讲故事,理清故事的主要脉络。以《小壁虎借尾巴》为例,教师可以先组织学生自主看图读文,找到故事中的关键信息;再出示课文插图,鼓励学生看着插图借助填空的形式说说故事的主要情节。
小壁虎的尾巴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