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立诛必

来源 :民主与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zu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官员外逃,自古有之。对于逃亡到国外的犯罪官员我们应该怎样处置?花什么样的代价将其缉捕回国刑之以法?我们先来看看2000多年前卫国的卫嗣君是怎么做的。
  卫国有个叫胥靡的小吏逃到魏国,卫嗣君要用五十金索回小吏以绳之以法。魏国不给,卫嗣君就用左氏这个地方交换小吏。身边的人说:“用一个城邑交换一个小吏,值得吗?”卫嗣君说:“法治无所谓小,动乱也不是直接从大处发生的。法治不能建立,该杀的人不能杀、该判刑的人不能判,即使有十个左氏城邑有什么用!法制建立了,该杀的就杀、该判的就判,即使失去十个左氏城邑,也没有什么妨碍!”以一城换一吏,为了惩治外逃官员,卫嗣君可谓不惜代价了。这样做,为的是维护法制的尊严和统一。法制是一个国家的纲纪,政治秩序、社会秩序以及人民的生活秩序都要靠法制来维系,“法立诛必”、“罚当其罪”,只有做到该杀的杀、该判的判,才能维护法制的尊严和统一。而外逃的官员得不到惩处就无法做到“法立诛必”,法律的效力就被削弱,法律的公平、公正就要受到质疑,国家的纲纪就遭到损坏。纲纪不严、不牢的国家,地域再广、城邑再多又有什么用?如何来守住?
  官员外逃自古就有,到了今天似乎达到了比较严重的程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逃贪官4000多人,圈走资金500多亿美元,其罪行和资金绝大多数都远超卫国那个“胥靡”。自1998年以来,我国公安机关先后从30多个国家、地区将230多个在逃犯罪嫌疑人缉捕归国,追回的比例不到百分之六,许多贪官拿着13亿中国人的血汗钱在国外花天酒地,过着“天堂般”的日子。赖昌星的引渡、针对巨贪杨秀珠的“红色通缉令”至今无法生效,巨贪余振东被从美国押回中国是因为其罪行在美国也要受到同样的惩处,欧美等发达国家成了贪官的天堂。
  二十几年的时间,为什么有那么多贪官逃到国外?为什么有那么多贪官能够逃到国外?为什么有那么多在逃贪官追不回来?就是因为“法立诛必”到不了位,就是因为再大的罪只要逃出去了中国的法律就拿他们没办法,就是因为我们追逃的力度还不是很到位。目前,我们主要通过引渡、通过国际刑事组织进行缉捕、开展刑事司法协助3个途径缉捕外逃犯罪嫌疑人,但是1987年以来与中国建立刑事司法协议的国家只有37个,建立引渡条约的国家只有21个,至今没有与欧美任何一个国家签订双边引渡合作协议。而外逃贪官绝大多数都逃到了美国、加拿大等国,这些国家成了外逃贪官的庇护国。造成绝大多数外逃贪官追不回的原因主要是国际政治和司法环境的复杂性,欧美国家以“人权”、“经济犯罪死刑”等问题为借口,对中国的外逃贪官不予引渡,资金不予追缴,破坏了我国法制的统一,使我国的经济遭受严重损失。也正因为这样,加之我们制度设置上的漏洞和防范不力,才使得不断有人蓄意外逃,由此而给国家造成的经济损失也越来越大。
  贪官外逃并逍遥法外是我国法制的一个痛,是全国人民心头的一个恨,应该想尽办法、不惜代价地进行遏制和缉捕。在这个问题上,卫嗣君的做法是个启示,其目的就是要使“法立诛必”,使每一个犯罪的人一定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当然,社会发展到了今天,用一座城邑交换一个逃犯的历史早已结束,今天的国际环境已演变成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等多种形式联合与牵制,但古代“法立诛必”的启示不容遗忘。为了维护法制的统一,为了国家的长远利益,我们对于“经济犯罪领域的死刑”问题或其它制度设计可以考虑逐步地进行完善,我们还应该利用《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为我们追逃惩腐服务。只有将外逃贪官一一缉捕回国刑之以法,才能做到“法立诛必”、“罚当其罪”,使他们圈走的资金重回到人民的手中。
其他文献
宋代范仲淹做宰相时,担心地方官中有滥竽充数之人,于是亲自审阅任职花名册,看到有不胜任的就用笔勾除其姓名。身边的人看到后就说:“一笔就勾掉一个人的官职会让其全家痛哭。”范仲淹说:“一家人哭总比一方人民哭好啊。”  “一家哭,其如一路哭何?”范仲淹清楚,一方经济的发展与否、百姓生活的安宁与否,与地方长官的才能、德行息息相关。范仲淹在花名册上“视选簿有不可者辄笔勾之”不是根据个人的好恶,而是站在国家、朝
期刊
[摘要]中央民族学院1954级藏语班学生1958—1959年进藏实习,正逢西藏风起云涌、社会急剧动荡之时。他们在胡坦、洛桑多吉老师的带领下,于1958年“五一”前夕抵达拉萨,开始他们的实习生活。不过,由于工作需要,不到半年,他们的实习被打断,此后陆续参加了西藏社会历史调查、平叛及平叛后的俘虏甄别、民主改革等一系列工作。他们几乎人人都是多面手,有的学生就地分配留在了拉萨,见证了西藏这一段跌宕起伏的历
期刊
1945年秋,我十八岁,是重庆南开中学即将升入高三的学生,正放暑假,住在重庆南岸乡下家中。我的家在川黔公路边上。8月l5日傍晚,公路上开过来一些美军军车,上面坐的是些美国兵。在重庆,来华和我们并肩打日本的美国兵多的去了,我们是见怪不怪,但这回有点异样,只见他们拿着手枪、冲锋枪朝天乱放,嘴里咿里哇啦地叫唤,听得出来,他们说的是:“停战啦!胜利啦!”显然,他们军队得到的消息快。不一会儿,我家附近的土桥
期刊
3月初,本刊记者付光辉对北京大学哲学系王炜教授、中文系王炎博士作了一次访谈。他们自发组织的学术沙龙最近正致力于德国当代女思想家汉娜·阿伦特的二战犹太问题研究,力求通过阅读和讨论阿伦特的著作,思考二战时期纳粹屠杀犹太人所反映出的政治哲学问题,同时,切入南京大屠杀事件,对比西方人对待同类事件的态度,反思我们对待历史的方式和知识分子观念中存在的问题。  遗憾的是,在录音稿整理的过程中,王炜先生于4月11
期刊
……老张正是处于这样的角色冲突之中。而老张的这种角色冲突是中国法官(尤其是乡村的基层法官)面临的普遍困境……所以在宣布判决时出现了下面戏剧性的场面:老张法官哭了,来顺妈晕倒了,何主任傻了,刘律师笑了,老栓困惑了……  《老张法官轶事——审牛记》是一部拍得相当不错的反映农村基层司法运行状况的法制题材电影,这部电影,不免让人感到几多心酸、几多无奈。司法改革是中国改革进程中的“必修课”,而农村司法改革又
期刊
军政当局给劳森检察官和海伍德法官施压,要求对被告从轻发落,以便在今后与苏联的对抗中与德国成为战略伙伴……海伍德法官最终不为各种利诱和威逼所动,判处这四名被告终身监禁。  1961年,美国联艺公司拍摄了一部名叫《纽伦堡审判》的影片,在二战影片史中具有相当的考察意义,其所揭示的法律问题,暴露了更深层次的、甚至更具普遍性的内涵:审判被人类本身的局限所悬置和架空;以及审判被悬置之后,人类所面临的困境与希望
期刊
随着人类政治文明的进步,民主、民主化越来越表现为世界的宠儿,而非昔日之弃婴。民主也必将在中国长成参天大树!  然而,当前的现实是,在中国现实语境中,民主所表现出来的,或者说所要实现的,更应是一种程序。今年春夏之交发生在某地农村基层选举中的现实案例,对此就给予了很好的诠释。  2005年5月26日下午,湖南省Y县S村举行第六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两位候选人一位是现年58岁的现任村支部书记,另一位是青
期刊
许德珩,曾是“五四”运动的先锋,又是九三学社的发起者和长期的领导人,一生都在为民主科学而奋斗。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在北京大学任教授的许德珩大力宣传抗日救亡。一天,北大进步学生千家驹、张百川来到他家,约他到北京大学作时事讲演。许德珩立即答应了学生的要求,到北京大学作了一次关于东北沦陷华北告急的讲演,揭发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罪行,痛斥南京政府卖国的不抵抗政策。许德珩慷慨陈词,使同学们
期刊
我们知道,对于哲学的定义历来都存在很大的争议,但哲学作为一门认知科学似乎早已成了共识,那么如果说哲学和政治结合,我们显然可以认为是哲学被应用于政治。而艺术是一般被定义为对人类一切美的思考和创作,这样一来,乍看上去,似乎艺术与政治没有任何关系,这当然也不对,“善辩”是一门语言艺术,如果被应用到政治往往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中国先秦时期语言辞令的艺术性就往往很大地影响着外交斡旋、谈判的成功率。然
期刊
也许现实社会的束缚和局限过多,人的思绪就像是放风筝,飘得再远也难以挣脱地面绳索的牵引。苏东坡的一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似乎点出了现实中人们为何困惑的原因。  在内忧外患的近代中国社会,无数思想先贤和革命志士为一个富强之梦忧虑奔走,渴望寻求到匡世济民的良方。其中文学也被看成是祛除思想痼疾的猛药,尤以鲁迅的弃医从文为其有力佐证。几千年来构筑的思想堤坝在社会洪流中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一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