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肢骨巨细胞瘤术后复发危险因素的荟萃分析

来源 :中华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m41501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影响骨巨细胞瘤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

方法

系统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EMBASE和MEDLINE数据库。经异质性检验后,对筛选出的与骨巨细胞瘤术后复发相关的危险因素:性别、年龄、部位、Jaffe分期、Companacci分级、Enneking分级、病理性骨折、手术方式及软组织受侵的OR进行合并,绘制漏斗图、计算失安全系数,判断是否存在发表偏倚,分析结果的稳定性。采用RevMan5.3版本软件进行荟萃分析。

结果

共纳入15篇文献进行分析,论证强度中等。年龄、肿瘤部位及手术方式与术后复发有关,合并OR(95%CI)分别为<20岁组1.83(1.04~3.24)P=0.04、>40岁组0.52(0.31~0.86)P=0.01,桡骨远端1.60(1.06~2.42)P=0.02、肱骨近端0.35(0.14~0.90)P=0.03,刮除3.64 (1.88~7.04) P=0.000 1、刮除+骨移植+佐剂1.79(1.11~2.88)P=0.02,刮除+PMMA 0.56(0.35~0.91)P=0.02、切除0.29 (0.12~0.66) P=0.003;而性别、肿瘤部位(股骨远端、股骨近端、胫骨远端、胫骨近端)、Jaffe分期、Companacci分级、Enneking分级、病理性骨折、软组织受侵刮除+骨移植、刮除+PMMA+佐剂及切刮术与复发无明显关系,P>0.05。

结论

本研究表明低龄(<20岁)、桡骨远端及采取刮除术和刮除+骨移植+佐剂的骨巨细胞瘤患者术后复发率高,而高龄(>40岁)、肱骨近端及采取切除术和刮除+PMMA的骨巨细胞瘤患者术后复发率低。在治疗不同年龄组、不同部位的骨巨细胞瘤患者时,应同时兼顾功能恢复和术后复发,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存质量。

其他文献
香豆素和咪唑并噻唑是两类具有广泛生物活性和药理作用的杂环化合物,合成含咪唑并噻唑基的香豆素衍生物在药物化学上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发展了一种有效地通过3-乙酰基香豆素和2-氨基-1,3,4-噻二唑,在I2促进下一锅环化反应合成3-(咪唑并[2,1-b][1,3,4]噻二唑-6-基)香豆素衍生物的方法.目标化合物通过核磁共振、红外光谱、质谱及元素分析进行了结构表征.
目的探讨保留肋间臂神经(ICBN)的乳腺癌腋淋巴结清扫术的安全性。方法留取2013年1—10月间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肿瘤外科乳腺癌常规手术中切除的57例ICBN及其周围组织,进行HE染色,镜下观察其病理变化,对镜下见有癌细胞浸润者,免疫组化法检测癌细胞中人乳腺珠蛋白(hMAM)等4种标志物的表达。结果57例切除的ICBN及周围组织,55例未见癌细胞浸润,27例伴患侧腋窝淋巴结肿大的患者中1例可见I
通过离子交换法制备以天冬氨酸(Asp)、组氨酸(His)、甘氨酸(Gly)、色氨酸(Try)为阴离子的氨基酸咪唑离子液体,与H2 O2协同深度去除模拟汽油中的二苯并噻吩(DBT).对合成的氨基酸咪唑离子液体进行了FT-IR、1 H NMR表征,并优化氧化脱硫工艺条件.结果表明,与以组氨酸、甘氨酸和色氨酸作为离子液体的阴离子相比,天冬氨酸作为阴离子时,离子液体与H2 O2体系的催化萃取脱硫效果最好.通过对反应温度、H2 O2/模拟油体积比和反应时间的工艺优化,探讨了[C8 mim]Asp和H2 O2催化萃取
本文使用(NH4)2S2O8为氧化剂,用HCl、H2 SO4和磷钨酸作为掺杂剂配制前驱体溶液,然后采用氧化还原法制备了聚苯胺电极材料.通过红外(FT-IR)、X射线衍射(XRD)、热重分析(TGA0)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电极材料的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并利用四探针方法测定聚苯胺电极材料在控制氧化剂的量、酸的浓度和不同温度条件下的电导率.结果表明,磷钨酸掺杂聚苯胺(PANI)的结构和形貌优于HCl和H2SO4掺的PANI,过硫酸铵(APS)与苯胺(An)的摩尔比为1:1、酸的浓度为2 mol·L-1、
基于黄河三角洲地区3个站位的1小时一次的浅层地下水位连续观测记录,将浅层地下水位与同时期ERA5高分辨率再分析实际蒸发量数据结合,并联合潮位、降水量和径流量等数据,通过快速傅里叶变换、时序分析等方法,分析并阐明了黄河三角洲地区浅层地下水位变化的特征及机制.结果表明:(1)不同的沉积环境导致了浅层地下水位整体变化的差异.表层沉积物渗透性相对较强区域,浅层地下水位波动剧烈;而表层沉积物透水性较差地区,浅层地下水位在6月中上旬存在低谷,但总体相对稳定;(2)潮汐对黄河三角洲浅层地下水位在水平方向的影响范围至少可
介绍了三种卟啉锚定分子ZnPA(im,tz,py)与上层卟啉ZnP构建双层卟啉配位自组装体,研究了三种自组装体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光谱性能与光伏性能.光谱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吡啶基团卟啉染料紫外吸收光谱红移,有效提升光捕获能力.光伏性能研究表明,组装体ZnP-ZnPApy具有较优的光伏性能,其中Jsc=6.04 mA·cm-2,η=2.24%,单分子吡啶锚定基团性能也最佳.这些结果与光谱测试结果一致.采用卟啉分子作为锚定基团时,电池性能比有机小分子作为锚定明显提高,双层卟啉自组装结构性能至少是有机小分子
从线叶唇柱苣苔全草中首次分离和鉴定了6个蒽醌(1、2、3、5、8、9)、2个α-董尼酮(4、7)和1个萘骈董尼酮(6).抗癌研究表明,羟甲基取代能显著拓宽蒽醌的抗癌谱,晚期凋亡作用强度与蒽醌母核上酚羟基数成正相关.α-董尼酮母核7位酚羟基的取代(4)可显著扩大其抗癌谱和提高抗癌效果(对所选所有癌株抑制率均接近100%),而该酚羟基甲氧基化后(7)抗癌谱变窄、活性显著降低.α-董尼酮(4)既没有晚期凋亡作用也没有基于Caspase 3/PARP的抗癌途径,而其萘骈董尼酮同系物(6)对乳腺癌(MCF-7)具有
为了快速、准确地对现场一次性纸杯物证进行鉴别,提出了一种基于高光谱技术结合PCA、K-Means聚类、Fisher判别分析的识别分类方法.利用高光谱仪对收集的40个不同来源、不同用途的一次性纸杯进行检验,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光谱数据进行预处理,从中提取出了11个主成分.借助K-Means算法将40个样品聚为5组,各组分间区分明显.利用Fisher判别分析构建了3组判别函数,经检验函数模型可排除污染客体干扰,分组准确率达100%.
采用石墨烯作为电极增敏材料,制备三唑磷(TAP)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采用自由基聚合法,在石墨烯修饰电极(GR/GCE)上合成分子印迹聚合物膜(MIP).利用微分脉冲伏安法、电化学阻抗谱对不同修饰电极进行电化学表征,利用微分脉冲伏安法考察了MIP和非分子印迹聚合物膜(NIP)传感器的电化学性能.在最优实验条件下,TAP浓度在1.0×10-7~2.0×10-5 mol·L-1内和MIP膜传感器峰电流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4.3×10-8 mol·L-1(S/N=3).建立MIP膜传感器的动力学吸附模型,测得结
针对海洋浮标数据获取特点及常见数据错情,本文提出了一种精细化的海洋浮标温盐数据质量控制方法。通过范围检验、尖峰检验、莱因达准则等六个步骤实现浮标数据质量控制,其创新性在于有效集成了多种质量检验法,并且研究了一种融合传统尖峰检验与莱因达准则的质量检验新方法;并以中国近海观测研究网络黄、东海站浮标温盐观测数据为例,验证了本方法的有效性和适用性。该方法可广泛用于海洋浮标温盐观测数据的质量控制,识别出长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