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进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厦门讲古”的保护与传承

来源 :中国文艺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nergyj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厦门讲古”发展及保护现状
  “厦门讲古”由来已久,在清道光年间的《厦门志》中就有记载,它原是闽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是最具地方特色的方言口传文学,在厦门、泉州、漳州等闽南地区及台湾和东南亚国家历史悠久、流传广泛,大受民众欢迎,在清末民初“厦门讲古”的鼎盛时期,单是岛内就有讲古场五十多处,后来由于受战争、文革破“四旧”等因素的影响,“厦门讲古”几起几落,但仍一直流传于民间并未消亡。改革开放以后,受到中国轰轰烈烈城镇化的影响,曾大受民众欢迎的“厦门讲古”随着老一辈艺人相继去世,逐渐凋零。1988年,从厦门人民广播电台退休的范寿春先生致力于复苏沉寂多年的“厦门讲古”,在他的努力下,1991年,厦门人民广播电台开辟讲古栏目。2001年,在金榜社区的支持下,开办金榜“讲古”场,范寿春、扬敏谋等“讲古仙”开始在金榜公园免费讲古。2007年,厦门卫视“闽南通”开辟讲古栏目,同年,在思明区政府的支持下,又开设了观音山老榕树讲古场,为范寿春开办工作室,并在思明区各学校挑选了21名老师、10名学生作为他的弟子。2008年,“厦门讲古”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范寿春、盛富泰、邵鼎辉等3人为省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汪宗辉为市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从2007年开始,思明区政府投入专项经费收集整理讲古素材,出版范寿春的《临海听古》、《闽南讲古》音像光盘及《厦门讲古仙范寿春》书籍,积极促进“厦门讲古”到台湾、东南亚等国家交流、推广。区文体局与区教育局联合举办讲古培训班进校园,每周三下午第三节通过校红领巾电台在各班教室播放讲古录像,并利用学校寒、暑假举办讲古冬(夏)令营,请传承人进校园授课。区文化馆定期组织讲古传承人到观音山老榕树讲古场、中山路、街道社区、福利院等进行讲古演出,不定期举办讲古座谈会、研讨会、茶话会,研讨讲古经验,征集讲古素材。
  二、“厦门讲古”存在的问题
  虽然政府高度重视、“讲古仙”竭尽全力为“厦门讲古”而努力,但是,在城镇化进程中,商品轻济的发展、外来文化的入侵、现代文化的普及、城市的拆迁改造及村改居等因素改变了“厦门讲古”依存的社会环境,它的娱乐性、功用性、时代性已逐渐被现代文明冲击了,甚至替代了。在城镇化冲击下,“厦门讲古”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厦门讲古”依托的语言——闽南话逐渐萎缩
  厦门作为一个移民城市,外来人口已占据绝大多数,外来人口来自四面八方,他们基本上都有自己的本土语言,与自己的家乡有着难以割舍的血脉相连的关系,很难在短时间内对其居住不久的城市文化产生认同感,因此人们之间交流沟通只能用普通话,对厦门的本土语言——闽南话造成不少的冲击。在现在的闽南地区,能完整听讲闽南话的年轻人越来越少,更别说传承“厦门讲古”这些以闽南话为依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了。在“厦门讲古进校园”活动中就出现孩子听不懂的窘况,最后只好配“翻译”,一句一句译给孩子听,使“厦门讲古”的魅力大打折扣。
  (二)社会文娱活动现代化、多样化,“厦门讲古”活动空间大大缩小
  随着电视、电影、电脑、手机、网络、多媒体等现代高科技产品快速进入民众的生活,看电视、看电影、上网、K歌、旅游、健身几乎成了现代人的主流娱乐方式。在现代文化、西洋文化浸染中长大的年轻一代,对非物质文化已丧失兴趣,甚至是嗤之以鼻,2007年开设的观音山讲古场因没有听众,目前已停办了讲古活动。现在厦门市“讲古”场仅剩下“金榜讲古场”一处。
  (三)传承队伍普遍存在老龄化,传承人面临后继无人的窘境
  “厦门讲古”为数不多的几位“讲古仙”大多为中老年人,范寿春、扬敏谋等更是80多岁的老人家了。区政府为传承人范寿春搭建平台挑选的徒弟,也只在刚开始时,还能跟着师傅学一些基础讲古知识,不到一年后,因各种原因几乎无人能坚持下来,师承关系可以说是名存实亡,“厦门讲古”传承问题日益呈现,出现传承人老龄化、后继无人等窘境。
  三、“厦门讲古”保护与传承对策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在城镇化进程中,“厦门讲古”的传承与保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努力。
  (一)多措并举,努力创造一个学习闽南话的社会环境
  闽南话是闽南文化的重要承载和传播桥梁,而且厦门和台湾地区无论在语言、风俗习惯甚至文化传统都极为类似,闽南话更是沟通、联系海峡两岸人民亲情的纽带。因此,要在全市推广学说闽南话。第一,加强宣传,让民众感受到学习闽南话的价值与魅力,唤起民众自觉学习和保护闽南话的热情和责任感,从而让闽南话进入民众的日常生活。第二,在全市幼儿园、中小学开设闽南语课程,学习成绩作为评估学校教学质量的依据,让学生都能说上流利的闽南话。第三,在厦门中专、高校开设闽南语选修课程,大力倡导学生学说闽南话。第四,在每个社区定期定点免费开办闽南语培训班,让民众在家门口就能学到闽南话。第五,机关、事业单位可利用每周二、四晚上学习的时间,抽出半个小时学说闽南话。通过这些措施,在全市创设一个学说闽南话的社会环境,让全市居民基本上都能说上流利的闽南话,从而让以闽南话为基础的“厦门讲古”有了生存的空间和滋养的土壤,才能世代传承和发展。
  (二)培养人才,建立一支职业传承人队伍
  传承问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头等大事,任何一个项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离不开作为主体的传承人存在,正如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主任冯骥才所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主要是活态保护,而活态保护的关键是传承人”。政府要给予“厦门讲古”传承人相应的荣誉和地位,建立传承人生活补助机制和传承资助机制。鼓励和扶持传承人收徒授艺,可依托厦门音乐学校开办“厦门讲古”班,由政府出资聘请传承人进校园授艺,让孩子每天都能抽出一定时间系统学习传统技艺。在初中毕业时遴选出尖子生,依托厦门艺术学校组成传承班,与传承人签订师徒协议,一对一定向培养和训练传承接班人。同时,政府给予传承班的同学生活补贴,并为他们今后的升学、就业提供优惠条件,把传承班的同学打造成为“厦门讲古”职业传承人,促进“厦门讲古”的发扬光大。   (三)与时俱进,促进“厦门讲古”的现代转型
  文化部部长蔡武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扬需要创新,必须与当前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紧密相连,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拥有强大的生命力。“厦门讲古”在保护的基础上必须紧跟上时代的步伐,第一要创新与丰富讲古题材的内容,要先摸清受众者喜欢听什么,然后创作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提高“厦门讲古”的吸引力。第二要充分利用现代传媒,强化创新性传播,把与“厦门讲古”相关的文字、声音、图像、视频等资源实现数字化转换后,上传到政府网站、文化馆网站、百度视频、优酷视频等网络上进行传播,使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最大限度的展示、利用和共享,民众可以随时随地领略到“厦门讲古”的风采。第三,创新演出方式,一直以来“厦门讲古”基本上是专场演出,而且时间较长,一般1~2小时。可以尝试在各种综合类的演出中穿插一小段讲古,时间控制在10分钟左右,使厦门讲古的传承面广一些、受众群多一些,让更多人有机会见识到“厦门讲古”的魅力。第四,要结合声、光、色、电子技术,以动漫形式再现“厦门讲古”的神韵。可以与答嘴鼓、皮影戏、南音等项目一起与在厦高校动漫院系紧密合作,以动漫化等多媒体形式搬上舞台,为“厦门讲古”这一传统技艺注入了新鲜、时尚的现代元素,激发年轻一代的兴趣。
  (四)潜移默化,努力促进外来移民对本土非物质文化的认同
  不同质之间的文化碰撞往往是文化发展和提高的极好机遇,因此应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人口剧增的情景下加强外来移民参与本土非物质文化建设的意义与作用,要创造各种条件,鼓励和动员外来移民参与我们本土非物质文化的建设与保护,比如办外来移民讲古大赛、外来移民讲古故事征文比赛,在来自相同地域聚集地举办带有当地色彩的传统文化演出,比如在前埔社区举办带有河南元素的“厦门讲古”,讲河南当地的民间故事、文化习俗、风土人情、社会现状等。通过这些活动,可以引起外来移民情感上的共鸣,不但能吸引越来越多的外来移民参与到本土文化的建设,还能做到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完美结合。从而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
  综上所述,我们应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不断发现新问题、探索新思路、运用新方法,积极应对城镇化进程中对“厦门讲古”的冲击,依据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积极主动调整保护规划,使“厦门讲古”具有更强的活力和生命力。(作者单位:厦门市思明区文化馆)
其他文献
在歌唱的学习中,无论是哪种唱法,要唱好歌曲,歌唱者首先要有一个良好的嗓音基础条件,有了好的声音,才有能力把歌曲唱好。哼鸣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声乐基础练习,一旦正确掌握这种哼鸣练习的方法,声音在较短的时间内会有明显的提高,从而缩短声乐训练的路程,寻找到歌唱发声中发声器官正确的协调运作状态,达到整体歌唱的效果。实践证明,要想实现这种追求就必须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嗓音进行艺术训练,其中“哼鸣”是获得正确歌唱的途
期刊
【摘 要】随着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目前国内外视唱练耳越来越重视技能训练与实际音乐作品的结合的整体教学法,以便使学生所学内容得以学以致用。  【关键词】视唱练耳;技能训练;音乐作品;教学模式  法国费提期说:“音乐不仅触动听觉,而且激动心灵。”这一精辟论述阐明了音乐是通过听觉来认识,并与人的心理有着密切在关系的学科。视唱练耳课程集中体现了听觉艺术的基本特征:听音——用耳朵感受音乐,视唱——
期刊
【摘 要】萧红短暂的一生都伴随着贫穷和苦难——生在父权制思想观念严盛的封建冷漠家庭,又经历了男权占主导的失败婚恋。萧红将亲身体验深深地融入自己的小说创作中,体现了其对女性这一弱势群体深切的悲悯和灵魂的皈依。本文从萧红的人生经历和生命体验着手,通过对作家作品中的穷苦女性形象进行分析解读,进而得出导致女性悲剧命运的根源是封建的男权文化传统这一结论。  【关键词】萧红;人生经历;穷苦女性形象;男权制  
期刊
【摘 要】满族音乐文化是满族精神价值的展现,是满族在长期发展的历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满族音乐文化,彰显了满族的创造力,代表了民族智慧。如何传承满族音乐文化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现实课题。中小学作为文化汇聚之地,是传承满族音乐文化的重要阵地。因此,探索中小学满族音乐文化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关键词】中小学;满族;音乐文化;传承  满族音乐文化彰显了满族独有的想象力、思维模式,更展现了满族
期刊
近年来,为了适应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服务于当地产业的要求,高职院校都在梳理专业建设和着手进行一系列相对应的课程教学改革,以强化自身院校的核心课程建设,打造属于自己院校的优势课程品牌。作为职业院校的一员,笔者所在的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同样在着手进行着一系列的课程建设,其中笔者所任教的装饰艺术设计专业面料纹样设计课程就是其建设之一。我们面对的是高职听障生的教育,面对的是有着鲜明自身特点的学生,面对的是有着
期刊
随着物质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居室装修要求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轻装修、重装饰”已被大众所接受,其不仅是一个简单的概念,已经成为家装理念并被普通大众所接受。普通人越来越追求生活的品质,家装的品味、内涵、情趣逐渐变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居室装修过程中,省钱省事,同时又能自己动手设计、布置的方式日益受到大家的欢迎和喜爱。因此,居室软装饰的设计迎合了人们的口味,受到了大家的广泛青睐,对其研究也具有一定的实际
期刊
【摘 要】随着《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热播,一批文化类原创节目登陆我国各大卫视,纵观这些成功的文化类节目,《中华好诗词》可谓文化类现象级栏目的代表本文从栏目策划要素的方面分析它取得这样优异成绩的原因。  【关键词】文化类节目;诗词的力量;《中华好诗词》;成功要素;节目不足  前言  近些年,一批由国外引进版权的大投入、大制作的栏目抢占各大卫视的每周黄金时段。例如《非诚勿扰》、《中国好声音》、《我是歌
期刊
【摘 要】无论是什么样的时代,在所有艺术以及社会之间都会存在一定的联系,这种联系在以往的艺术历史中就已经存在,并且属于一种匿名存在的关系。在西方国家,社会发展率首先开始了变革,逐渐进入了将消费作为重要特征的一种消费社会。艺术以及商业之间进行的互动不仅仅只是为了彰显存在的事实,同时也逐渐开启了理解各种艺术的另一种全新的领域。本文主要研究探讨的就是艺术以及商业之间的互动。  【关键词】艺术;商业;互动
期刊
随着人民经济收入水平的提高,群众的需求也从单纯的物质需求转向文化的需求,舞蹈艺术作为高雅艺术的代表,也逐步走进了百姓的生活,社区舞蹈活动本身具有的方便性、健身性、快捷性、娱乐性、交流型的特点等多种特征,使其日益成为社区文化间神社的重要载体,在全国得到迅猛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参与各类群众性舞蹈锻炼的群体高达1亿人,笔者作为文化馆的管理人员,认为要促进其健康、有序发展,必须要加强引导和组织。  一
期刊
【摘 要】李斯不但是一位文学学家,为小篆的创立作出了卓越贡献,是个名副其实的大书法家,他写的字在当时是首屈一指的。《蒙恬笔经》说:“斯善书,自赵高以下,咸见服焉。刻诸名山、碑、玺、铜人,并斯之笔。”李斯的小篆艺术仍是以曲为美,行笔自然舒展,飘逸飞动。那些优美多姿的曲线,或如“景山星云”、“鹤望鹏逝”,或如“江海淼漫”、“游鱼得水”,充满了律动。  【关键词】李斯;书法家;小篆  李斯(约公元前28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