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不立“危墙”之下

来源 :职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dtt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多数人谈及职场奋斗,往往就像描述又一个《杜拉拉升职记》的故事:如何突破小心眼的同僚,如何闯过老板的“潜规则”……
  但实际上,现今在职场中奋斗的白领。越来越多地面临着来自更宏观层面的桎梏——经济周期的变换以及国家调控对行业、企业的影响,这才是对个人职业发展影响更深远的部分。古人云:“君子不立危墙之下”,这同样适用于提醒现在的职场奋斗者,在关心小圈子的时候,该让更多心思在规避大环境的风险,以及由此而来的职场瓶颈!
  那么,有哪些宏观大环境需要你留意呢?
  ●技术变革——这常常发生在那些技术更新快的产业之中。上世纪红极一时的寻呼行业,随着移动电话的普及,原有市场需求不断萎缩,整个行业的转型迫在眉睫。生存或是淘汰,这是每个从业者无法回避的一个挑战——幸运儿:腾讯。从寻呼行业中成功转型,打造庞大的QQ帝国。
  ●经济周期——随着经济周期循环的加速,许多与经济周期密切相关的行业也随之起伏不断。最典型的就是证券行业,自上世纪90年代至今的若干次“熊牛”交替中,每次熊市的到来就是行业的大洗牌——幸运儿;阚治东。从券商到风险投资,成功转型。
  ●宏观调控——现在的房地产行业正是活生生的例子,鉴于国家政策有时比经济周期更难预测,谁也不敢妄自预言下一个房地产高峰何时到来。于是乎全国数百万的房地产行业从业人员不得不在这种尴尬的瓶颈中开始思考自己的未来——幸运儿:姓名不详。手里有客户资源的房产中介销售,是各大银行、证券公司最受欢迎的求职者。
  ●政府监管——层出不穷的政府监管。也给职场发展带来外部风险。央行刚出台的《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规定,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任何非金融机构和个人不得从事或变相从事支付业务。这既可理解为对新兴行业的规范,也不啻于是将大大小小各类第三方支付机构置于政策监管的风险之下——幸运儿:未知。
  ●蓝海变红海——当行业内产品同质化严重,从蓝海一片红海之际,价格战就成了唯一的制胜利器。就像中国现在的制造出口型企业,如果没有新的技术、商业模式进入新的蓝海。整个产业的边缘化不可避免——幸运儿:未知。
  当宏观环境面临挑战的时候,微观个体也会感受到巨大的压力。对绝大多数而言,个体的力量微乎其微,根本无法改变宏观面运行的轨迹;同时,缺乏足够信息和能力去判断未来走向,是走是留本身也并不存在绝对的对错。那么,究竟如何应对这些风险?
  ●变,胜过不变——在你无法掌握客观变动之际,唯有主动求变。适者生存是大自然的法则,要想继续奋斗就要改变,以求适应。因此无论是内在的改变。还是选择新的环境都是选择改变。
  ●努力保持职业发展的连续性——让职业生涯是一条连贯的曲线,而非一堆支离破碎的线段。最简单的做法是,换行不换岗,换岗不换行。
  ●自我充电以应变——在面对变化而感觉无力之时,加强自身修炼是永恒不变的真理。这个自我充电切勿以为只有攻读MBA、考资质证书;更加切实可行的方法是,找到有经验的人,几次对话就可以让你少走许多弯路;如果高手还愿意做你的个人导师,那就真是找到捷径了。
其他文献
如果你身边有朋友是文艺青年,那么你一定有这样的经验:他们怀揣着梦想,但是却赚不到钱,在现实里总是很潦倒。越赚不到钱,就越排斥商业,甚至连商业电影都嗤之以鼻。大家都认为“先锋艺术”和“商业”水火不容。因此距离也就越来越远。  可小石就是打破这个“常规理念”的人。打开新茶网的网站页面,到处都是插画、动画、摄影、平面设计、街头艺术……华丽绚烂得就像来到了另外一个世界。它是干什么的呢?简单一点说,你可以把
期刊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我们即将进入“永远在线”的状态。汤姆·海斯、迈克尔·马隆所著的《湿营销:最具颠覆性的营销革命》看似讨论营销,实质却是对互联时代的人性解读:如果说选择加入网络社区和虚拟群体是由人类内心需求决定的。那么我们愿意在此停留的真正原因则在于,它们能为我们提供帮助、归属感,以及逃避现实的心灵港湾。  这个断言的背后逻辑是,互联网不是信息的载体,而是社群的舞台。对从传统原子世界转移到数
期刊
我是一个工作狂,常常同时做一大堆事情,最常被别人说的就是:“你应该专一一点。”不过,几周前看到的一篇科学报道为我找到了一个开脱的理由。报道引述了来自法国的最新研究——人脑其实能同时做两件事。  法国科学家找来32位右手写字的人,丢给他们一堆字母,请他们将类似的字母找出来,找到越多,就可以得到越多奖金。科学家在旁边用fMRI核磁共振仪器来监测他们的脑部运动,结果发现,实验者左右脑内的“额叶内区”(m
期刊
最近职场学历是比较热门的话题,我不去评价唐骏的真假是非。只从这个话题生发出去。谈谈我眼中的“职场学历”供大家参考。  刚刚加入IBM的时候,我是当时部门里最年轻的员工。同事都是硕士或者是商学院MBA毕业,有北大、清华的。也有长江商学院出来的,而且大都是一期学员。而我不过是个两年的大专学历毕业,自然就年轻很多。可毕竟大家同时步入了IBM的门槛,都是新员工,级别和工资差不多,地位也都平起平坐。我最多叫
期刊
因为爱好,卢十四没有再继续走物理的路。因为信任,他结识了当当网副总裁,做起了图书运营。卢十四的快乐工作经验是:有正确的心理预期;认清自己;负自己的责任,也负起社会的责任。    本月Q乐工作人    爱好:足球和书  世界杯期间,每晚看球至凌晨四点才睡觉,除了同时进行的比赛,其余一场不漏。挚爱的国米今年夺得了欧冠,作为球迷的他很幸福。对于书的渴望更甚,在公交、在地铁,从来都是手捧一卷书,根本无暇顾
期刊
太田元子来中国“定居”已经六年了。她管理着一个7人的编辑和设计团队,每月定期向工作和生活在中国广东、香港等地的日本同胞发行一本叫《Whenever广东》的日文杂志。从创刊到现在刚好五年半。  最近太田元子遇到了一件让她烦恼不已的问题。  她的部门里最重要的一个设计师的太太快要生孩子了,预产期刚好在杂志出版档期的空隙,况且是生孩子这样的人生大事,她爽快地准了设计师的假。  本来两全其美。可是小宝贝不
期刊
这几天在唐骏博士文凭上的纠缠实在是一件可悲的事情,因为这个细节实在是无关大局。唐骏究竟是美国西太平洋大学的博士,还是加州理工大学的计算机系博士,本来不应该是问题的焦点。问题的焦点在于:为什么多年来各种吹牛撒大谎的家伙总有市场,总会被炮制为神话?  从意念可以致偏导弹、大兴安岭灭火的严新老师,到凭着一张嘴要炸开喜马拉雅山让高原变绿洲的牟其中老师,更别说芒硝治百病的蒙古大夫、拍摄年画华南虎的农民,以及
期刊
我出身于教师家庭,我的祖父与外祖父都是校长。父母分别是中学及幼儿园教员。也许是家庭关系,我一直被教育要踏实,这才帮助我在台湾飞速成长的膨胀年代里既保持着企图心,又还没有躁进、遇到诱惑摇来摆去。  我觉得影响我职业生涯的关键选择有两次,一次发生在我出来工作大概快四年时,有人用double(双倍)的薪水来挖我。我那时负责英特尔微处理器的推广,薪水2万出头一点。对方做电子打卡钟,用5万挖我。因为对方的产
期刊
刘铁猛    从业余程序员到美国微软总部  从2008年初开始寻找去美国工作的机会,到今年初正式踏上美国土地,刘铁猛整整寻觅了两年。“契机真的是太重要了。”回忆起两年的等待,刘铁猛不胜唏嘘,其实在2008年的时候,他就已经通过了一家美国公司的面试,结果赶上金融危机初显,那一批的商务签证都被Pass掉了。  刘铁猛是一名软件工程师,他所说的到美国工作的机会,实际上是一种软件外包,具体来说也就是“对美
期刊
Q:在作为一个新人刚进入酒店业时,你还记得曾经怎样利用情商来克服困难吗?  A:刚工作的时候,我都没听说过情商这个词。那时候大家往往强调的是IQ,其实对于服务业来说。情商的作用往往比智商大得多。  服务业是个劳动密集型行业,不管对外服务客人,还是在组织内部对上对下沟通,都要在人际关系上不停地遇到很多挑战。  我入行时是—个很普通的一线员工,刚开始忐忑不安,连接个电话都很紧张。比如客人打电话过来说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