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劳动节组织孩子们参与劳动是很多幼儿园和老师们都会做的事,从成人的视角看,这是对幼儿社会性培养的一个很好的教育契机。同时,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健康领域提到的要让孩子参与劳动的指导建议,也会认为这是一种教育的方式与途径。但从小班孩子的视角来看,劳动和小班孩子的关系是什么呢?在劳动节参与劳动的价值和意义又是什么呢?劳动节来临之际,小班老师们尝试着转换视角,带孩子们度过了一个有意思有意义的劳动节。
倾听,让劳动成为幼儿想要做的事
劳动,对于教师来说,是心中有目标的,希望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初步建立社会责任意识与自我服务及服务他人的意识。那对于小班孩子来说,他们认为什么是劳动呢?老师们就这个话题和孩子们进行了对话,听到了孩子们这样的声音:“倒垃圾是劳动。”“擦桌子是劳动。”“叔叔种树是劳动。”“洗衣服是劳动。”“妈妈刷碗是劳动。”……从孩子们的表达中老师们解读到,小班孩子对劳动是有一定的了解的,他们在每天的生活中所看到和经历到的,都形成了他们对劳动的认知。
孩子们从旁观者的视角表达了对劳动的理解,那怎样能让孩子主动并愿意参与到劳动中呢?老师再次和儿童对话:“如果让你来劳动,你会选择什么,为什么呢?”“我想擦桌子,因为我会。”“我要帮娃娃洗澡,因为好玩。”“我想擦户外的玩具,因为能变干净。”“我想擦小椅子,因为它是我的朋友。”……
以往劳动节进行什么劳动内容,大多是老师决定的,当老师转换视角倾听孩子的声音时,发现孩子们对劳动是有自己的需求的,他们所表达的正是他们喜欢的劳动。从小班孩子的声音中,老师们也感受到了他们表达中的愉悦心情与对劳动的期待。于是,老师们满足了孩子们对劳动的想法,孩子们在劳动节开心地为自己想要做的事忙碌了起来,忙碌中还不断涌出新的劳动探索:“我想帮老师刷水杯,因为老师很辛苦。”“我要把娃娃家的餐具洗一洗,这样娃娃就不会生病。”“我想把玩具柜收拾一下,妈妈就爱收拾。”……
这些劳动都是孩子们自己选择的,也是他们想做的。这时,老师看到了孩子们对生活经验的迁移、对周围劳动者的关爱、对班级的主动付出。因为倾听孩子声音并满足他们的需求,让小班孩子主动接纳了劳动并愿意参与其中。
尊重,讓劳动成为幼儿的游戏
让孩子参与劳动,是教师在教育实践中的积极探索,但如果教师的主观意识过多,劳动体验容易变成劳动任务,劳动节的劳动活动也就成为了一种形式。因此,老师们再次转换视角思考:“孩子们喜欢什么样的活动呢?”《指南》中幼儿年龄特点提到,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游戏化的一日生活更是小班目标中所特别强调的。对于劳动,老师们尝试着尊重幼儿的天性,将劳动游戏化,带着孩子们玩起来。
劳动活动讨论中,很多孩子提到了要擦幼儿园户外的大滑梯,但当真的干起来时,老师却发现,孩子们的心思并不在擦滑梯上,而是在玩滑梯上。是继续劳动还是停止劳动满足游戏?老师智慧地将二者进行了结合,玩起了“小屁股擦滑梯”的游戏。小屁股擦滑梯?这个建议让孩子们兴奋起来,纷纷爬上滑梯,将小毛巾放到了小屁股下面,一个一个地滑了下去,随着哈哈的笑声,幼儿园的所有大滑梯都被孩子们擦干净了。
由小屁股擦滑梯的游戏,孩子们自发玩起了“小脚丫擦地板”“滋水枪刷户外玩具车”“图书晒太阳”等等游戏。
尊重孩子的游戏天性,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不仅进行了劳动体验,也享受到了劳动的快乐。同时,孩子们在游戏中发展了劳动能力,激发了对劳动的渴望。
支持,让劳动成为幼儿探索的机会
提到劳动,从领域发展上看,更多的体现在社会领域和健康领域,因此,教师在目标制订或对幼儿的引导中,往往也更为关注幼儿在这两个领域的发展。然而,五大领域是相互融合,彼此联系的。如何从儿童的视角看劳动对他们的发展呢?在转换视角中,老师们尝试着关注幼儿劳动中的行为,对于他们的发现给予积极的回应与支持,让劳动成为了孩子们探索世界的一种方式。
在擦户外玩具时,老师为孩子们准备了一个水盆,方便他们洗抹布。在擦擦洗洗几次之后,几个孩子围着小水盆一边看一边说着什么。仔细聆听,原来,他们发现水盆里的水脏了,讨论着要不要换水呢。
“这水好脏啊,再用它洗抹布,玩具也该脏了。”
“玩具擦干净,水就脏了。”
“这脏水是不是玩具上的土呢?”
“土是黄色的,因为水都变黄了。”
……
讨论之后,孩子们决定要换一盆水,老师欣然同意。在劳动活动之后,孩子们主动告诉老师:“擦擦玩具就要洗抹布,水洗脏了就要换水。”
当老师对于孩子的发现给予了接纳与支持时,劳动成为了孩子们自主学习的机会,成为了探索的课堂。正所谓一日生活皆课程,孩子在劳动发现中的探索让他们找到了劳动的方法,更让他们发现了劳动与现象之间的关系。这样的探索,让劳动对支持幼儿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当教师转变视角,从儿童出发,倾听儿童声音,尊重儿童天性,满足儿童需求,支持儿童探索后,劳动节中开展的劳动活动已经不再是一种过节的形式,而是真的将劳动节还给了孩子。儿童视角的劳动让孩子感受到了劳动的快乐,体验到了劳动中的满足,同时也让孩子在劳动中收获了价值感、成就感、获得感,让劳动成为了促进小班幼儿发展的有效途径。
这样的劳动,真正成为了孩子们有意思和有意义的游戏体验。
倾听,让劳动成为幼儿想要做的事
劳动,对于教师来说,是心中有目标的,希望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初步建立社会责任意识与自我服务及服务他人的意识。那对于小班孩子来说,他们认为什么是劳动呢?老师们就这个话题和孩子们进行了对话,听到了孩子们这样的声音:“倒垃圾是劳动。”“擦桌子是劳动。”“叔叔种树是劳动。”“洗衣服是劳动。”“妈妈刷碗是劳动。”……从孩子们的表达中老师们解读到,小班孩子对劳动是有一定的了解的,他们在每天的生活中所看到和经历到的,都形成了他们对劳动的认知。
孩子们从旁观者的视角表达了对劳动的理解,那怎样能让孩子主动并愿意参与到劳动中呢?老师再次和儿童对话:“如果让你来劳动,你会选择什么,为什么呢?”“我想擦桌子,因为我会。”“我要帮娃娃洗澡,因为好玩。”“我想擦户外的玩具,因为能变干净。”“我想擦小椅子,因为它是我的朋友。”……
以往劳动节进行什么劳动内容,大多是老师决定的,当老师转换视角倾听孩子的声音时,发现孩子们对劳动是有自己的需求的,他们所表达的正是他们喜欢的劳动。从小班孩子的声音中,老师们也感受到了他们表达中的愉悦心情与对劳动的期待。于是,老师们满足了孩子们对劳动的想法,孩子们在劳动节开心地为自己想要做的事忙碌了起来,忙碌中还不断涌出新的劳动探索:“我想帮老师刷水杯,因为老师很辛苦。”“我要把娃娃家的餐具洗一洗,这样娃娃就不会生病。”“我想把玩具柜收拾一下,妈妈就爱收拾。”……
这些劳动都是孩子们自己选择的,也是他们想做的。这时,老师看到了孩子们对生活经验的迁移、对周围劳动者的关爱、对班级的主动付出。因为倾听孩子声音并满足他们的需求,让小班孩子主动接纳了劳动并愿意参与其中。
尊重,讓劳动成为幼儿的游戏
让孩子参与劳动,是教师在教育实践中的积极探索,但如果教师的主观意识过多,劳动体验容易变成劳动任务,劳动节的劳动活动也就成为了一种形式。因此,老师们再次转换视角思考:“孩子们喜欢什么样的活动呢?”《指南》中幼儿年龄特点提到,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游戏化的一日生活更是小班目标中所特别强调的。对于劳动,老师们尝试着尊重幼儿的天性,将劳动游戏化,带着孩子们玩起来。
劳动活动讨论中,很多孩子提到了要擦幼儿园户外的大滑梯,但当真的干起来时,老师却发现,孩子们的心思并不在擦滑梯上,而是在玩滑梯上。是继续劳动还是停止劳动满足游戏?老师智慧地将二者进行了结合,玩起了“小屁股擦滑梯”的游戏。小屁股擦滑梯?这个建议让孩子们兴奋起来,纷纷爬上滑梯,将小毛巾放到了小屁股下面,一个一个地滑了下去,随着哈哈的笑声,幼儿园的所有大滑梯都被孩子们擦干净了。
由小屁股擦滑梯的游戏,孩子们自发玩起了“小脚丫擦地板”“滋水枪刷户外玩具车”“图书晒太阳”等等游戏。
尊重孩子的游戏天性,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不仅进行了劳动体验,也享受到了劳动的快乐。同时,孩子们在游戏中发展了劳动能力,激发了对劳动的渴望。
支持,让劳动成为幼儿探索的机会
提到劳动,从领域发展上看,更多的体现在社会领域和健康领域,因此,教师在目标制订或对幼儿的引导中,往往也更为关注幼儿在这两个领域的发展。然而,五大领域是相互融合,彼此联系的。如何从儿童的视角看劳动对他们的发展呢?在转换视角中,老师们尝试着关注幼儿劳动中的行为,对于他们的发现给予积极的回应与支持,让劳动成为了孩子们探索世界的一种方式。
在擦户外玩具时,老师为孩子们准备了一个水盆,方便他们洗抹布。在擦擦洗洗几次之后,几个孩子围着小水盆一边看一边说着什么。仔细聆听,原来,他们发现水盆里的水脏了,讨论着要不要换水呢。
“这水好脏啊,再用它洗抹布,玩具也该脏了。”
“玩具擦干净,水就脏了。”
“这脏水是不是玩具上的土呢?”
“土是黄色的,因为水都变黄了。”
……
讨论之后,孩子们决定要换一盆水,老师欣然同意。在劳动活动之后,孩子们主动告诉老师:“擦擦玩具就要洗抹布,水洗脏了就要换水。”
当老师对于孩子的发现给予了接纳与支持时,劳动成为了孩子们自主学习的机会,成为了探索的课堂。正所谓一日生活皆课程,孩子在劳动发现中的探索让他们找到了劳动的方法,更让他们发现了劳动与现象之间的关系。这样的探索,让劳动对支持幼儿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当教师转变视角,从儿童出发,倾听儿童声音,尊重儿童天性,满足儿童需求,支持儿童探索后,劳动节中开展的劳动活动已经不再是一种过节的形式,而是真的将劳动节还给了孩子。儿童视角的劳动让孩子感受到了劳动的快乐,体验到了劳动中的满足,同时也让孩子在劳动中收获了价值感、成就感、获得感,让劳动成为了促进小班幼儿发展的有效途径。
这样的劳动,真正成为了孩子们有意思和有意义的游戏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