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私盐黑市调查

来源 :新西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qing11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盐滩220亩,盐井23口,5000余人每年出产有毒私盐600余吨……这个曾经为中国革命做出过特殊贡献的十里盐湾,如今已成为非法制贩私盐的“金三角”!政府无奈,盐民更无奈,而十多万长期食用毒盐的老百姓,却正在为这种无奈承付着生命的代价!
  
  陕西省子洲县马蹄沟镇沿307国道自东向西,从水地湾村至薛家崖村约10华里,大大小小的土盐场星罗棋布,这就是远近闻名的十里盐湾。自1996年起,从国家到地方先后颁布相关法令规范盐业市场,十里盐湾的土盐被划入禁止生产和销售之列。
  然而,近十年过去了,子洲县私盐泛滥的情势并没有得到明显改观,数千盐民仍然聚集十里盐湾,每年仍有600余吨毒盐流入市场,使这里成了名副其实的私盐“金三角”。
  
  曾经辉煌的历史印记
  
  记者走进十里盐湾是早上9点多钟,盐场已呈一片繁忙景象,盐民们用潜水泵将盐水从井中吸出,洒入盐地;熬盐作坊炉火正旺,浓烟滚滚。
  据说十里盐湾生产土盐始于元代,清初时逐步形成规模,至今已有数百年历史。毛泽东在延安时,红色政权被敌方封锁,十里盐湾是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的食盐供应基地,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过巨大贡献。一位盐民告诉记者,周恩来、林伯渠还为十里盐湾有过题词。“宁可丢延安,不可丢盐湾”的说法也在当时广为流传。说起这些,这位盐民的脸上写满自豪。
  解放以后,十里盐湾被分为5个盐业生产大队,即马蹄沟、薛家崖、三皇峁、李家洼和姜家崖,盐民们享受市民待遇,他们生产的土盐被统购统销,十里盐湾辉煌一时。改革开放初期,这里的盐业生产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土盐、卤冰生产成为该地区的一项支柱产业,盐民们也因此富了起来。
  上世纪90年代初,国家提倡全民食用碘盐,十里盐湾的盐民和他们生产的土盐的命运开始出现转折。
  
  禁盐运动难倒政府
  
  1996年5月27日,国务院颁布《食盐专营办法》,对食盐生产实行定点制度,禁止用井矿盐、卤水洒制食盐,对食盐销售、调拨实行指令性计划管理。据此,十里盐湾的土盐生产销售被划入取缔之列。2001年1月17日,榆林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加强盐业市场管理的通告》,对盐业生产、运输、销售做了明确规定,十里盐湾也被列为取缔对象。2003年4月2日,陕西省人大颁布《陕西省盐业条例》,对盐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生产与销售、运输与仓储等作出更为具体、细致的规定,十里盐湾再次被纳入取缔之列。
  2000年4月,榆林市政府根据相关文件,由现任市委书记王登记(当时任副市长)和子洲县县长助理组成工作组,对十里盐湾土盐生产实施取缔计划。这次行动从各部门抽调了9名工作人员,成立了子洲县盐务管理局(简称盐务局)。2001年6月,子洲县盐务局正式开始运转后,首先对十里盐湾生产的土盐抽取样品,送榆林市防疫站进行化验,结果认为,十里盐湾土盐为“土制(工艺落后)、劣质(内含氯化钠仅占40%)、无碘、有毒(内含大量氯化镁,俗称卤水)、不可食用。”
  2001年冬,子洲县盐务局在全县开展全民食用碘盐宣传活动,号召百姓抵制私盐,禁止异地贩运土盐,十里盐湾土盐生产、销售开始被限制。但是,行动刚刚开始,就有数十名盐民联名上访县、乡两级政府,请求安置,解决吃饭问题。
  2002年夏天,子洲县盐务局没收了三皇峁盐业大队一盐民的200公斤土盐,这位盐民便带着妻子儿女大闹盐务局,最后由县民政局给其救济200元才算了结。
  子洲县盐务稽查队副队长栾世秀告诉记者,他作为一名盐务稽查员,既然执法就不能容情,但他也是盐民的儿子,他最能体会盐民的苦衷。有一次执法时,稽查队查扣了一老翁的一架子车土盐,老翁说“你不让我种盐、卖盐,你让我吃啥、喝啥?你让我去干啥?”一时想不开欲寻短见,稽查队只好又把盐还给老翁。
  一面是国家的法令法规,一面是十里盐湾5000盐民的出路。子洲县政府和盐务管理人员面对这种进退两难的局面无所适从。
  
  产业提升的资金难题
  
  子洲县盐务公司相关人士告诉记者,考虑到十里盐湾的盐业生产已有百年历史,以及盐民的安置问题,子洲县委、县政府曾谨慎地提出了一系列的取缔方案,向省、市有关部门汇报,但这些方案都需要巨额资金支持,大约是600万到800万元,而子洲县年财政收入不足1000万元。因此,各种取缔方案均无法实施。
  2002年,子洲县盐务局曾试图利用十里盐湾的盐水资源,建造一个小型盐化厂,生产液体畜牧液和溶雪剂。但经过论证,该项目形不成规模,经济效益差,再加上资金运作不足,只好放弃。后来,马蹄沟镇一名叫刘兴伟的个体户提出,通过过滤、提纯、加碘,用土盐生产食盐。但是,还是由于投资制作设备、检测设备等费用过高和缺乏技术人员,经济效益无法保证,计划又被搁浅。
  子洲县盐务局局长丁国义告诉记者,对十里盐湾的土盐无论是管理、稽查,还是治理、改良,都想了许多办法,但没有一条路能行得通。现在他们只能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宣传教育,加大碘盐普及力度,利用碘盐挤占土盐市场,禁止土盐上市,禁止异地贩运,遏制土盐生存环境,利用市场经济杠杆使土盐生产自然萎缩和消失。
  2003年,丁国义构想出较为具体的碘盐配补制度,即由政府补贴,按人均年食用5公斤碘盐数量,连续配补3到5年,十里盐湾土盐生产就可能被挤出市场。但让丁国义为难的是,这一计划每年需要资金75万元,总共至少需200万元。
  记者来到马蹄沟镇集贸市场,发现盐民们有的用车子拉着、有用筐担挑着自己生产的土盐,在街市上无所顾忌地叫卖,即使面对记者的摄像头,他们仍然神情坦然。当地百姓拎着大包小包随意购买。记者没有看到任何工商行政管理人员和盐务稽查人员对他们进行干涉。
  
  十里盐湾路在何方?
  
  尽管子洲县盐务局限制土盐上市,碘盐推广力度不断加大,但十里盐湾的土盐自然退出市场的构想却不容乐观。一方面,土盐价格便宜(每市斤0.3元至0.4元),当地人也一直有食用土盐的习惯;另一方面,十里盐湾土盐生产由于应用了现代电动机械(如潜水泵、鼓风机等),生产力大大提高,导致生产成本下降,生产规模扩大,土盐产量不断上升。
  据子洲县盐务局最新统计,十里盐湾现有盐井23口,盐滩面积220亩,年产有毒土盐600余吨、卤冰200余吨,年产值约50余万元。而子洲县盐务稽查队每年缉获的土盐不足五、六吨,十里盐湾生产的土盐99%流入市场。
  子洲县盐务公司相关人士对记者说,虽然他们竭力通过正规渠道调运碘盐,1999年调运9吨,2000年调运50吨,2001年调运400吨,从2002年到2004年,连续三年调运一直在500吨左右,但他们每年仍受到1000吨无碘盐的冲击(其中十里盐湾土盐600吨,境外私盐400吨)。目前,子洲县土盐覆盖率为31.2%,主要分布在偏僻落后的农村,大约有10万余人还在食用有毒盐品。
  “毋庸置疑,十里盐湾的23口盐井已成为子洲县引发地方病、危害群众身体健康的祸根。无论依据我国现行的法律、政策的规定,还是子洲县内的具体县情,十里盐湾的土盐生产必须取缔,势在必行,刻不容缓。可是,彻底取缔十里盐湾的土盐生产谈何容易?5000盐民的出路怎么办?”这位人士对记者说出这些话时,一脸的无奈和凝重。
其他文献
吴堡县位于陕西省东北部,榆林市东南部,与山西省隔河相望。全县国土面积418.5平方公里,辖4乡4镇221个行政村,总人口8.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6万人。2009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GDP)7.66亿元,同比增长22.8%。实现财政总收入3585万元,同比增长1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387万元,同比增长19.9%。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2万元,同比增长25.4%;农民人均纯收入351
侵袭性垂体腺瘤在很多方面有其自身的特点,其病因、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肿瘤卒中、治疗、预后等方面和一般垂体腺瘤均有不同.近年来,侵袭性垂体腺瘤在临床研究方面,特别是在
职业道德教育应在“回归生活,凸显体验”的要求下探索实践方式,才能体现道德教育自身的魅力。案例教学可以真实的职业道德生活为素材,创设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情境,激发受教育者的
职业院校要开展素质教育,构建能力教育体系,就要造就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而要造就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就要从构建独特的师资引进机制和全新的师资培训、培养机制,深化内
进入2006年11月以来,一场波及全国的粮油价格上涨摆在老百姓面前。调查表明,84%的人深感生活成本2006年高于2005年。   有人无动于衷,有人惴惴不安,因为不同阶层的人对粮油价格上涨的感知度是不一样的。   在市场经济的今天,粮油价格上涨往往有复杂的市场因素,无论它是不是“恢复性上涨”。若是真正的“恢复性上涨”,那么在这个“利弊循环”中,农民就会从粮价上涨中得到实惠,不再是“谷贱伤农”之类
安徽省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总经理张绍仓,因涉嫌贪污、受贿案在阜阳市中级法院受审。在被告人最后陈述阶段,一直沉默不语的张绍仓掏出老花镜,含泪念了自己写的长达4页的悔过书。然而,记者发现,张绍仓的悔过书,和几个月前《检察日报·廉政周刊》刊发的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原区委常委、同安镇党委书记朱福忠的悔过书有几处雷同,有抄袭的嫌疑。  这位正厅级的贪官为何连悔过书都要抄袭,我想这并非偶发事件,极有可
专业教育除了讲解必要的专业理论外,重点应放在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上,使学生的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充分结合,培养知识与技能复合型人才。专业技能训练在制定计划、训练环节、
在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英语教学中,所谓的优化课堂教学,就是优化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优化课堂结构、优化板书设计、优化考试方法.
广告公关职业网上求职者的平均月薪从2003年的2708元增加到2004年的3355元,增幅23%,成为2004年的增长冠军。广告公关行业薪酬从2003年的第12位上升到第7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