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水东流

来源 :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xh12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江的精神


  长江自古以来浸润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和顽强拼博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魂魄,她雄浑博大,气势恢宏。长江的分布: 长江分上游、中游、下游三个阶段,上游是四川、重庆,简称巴蜀;中游是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简称荆楚;下游是江苏、浙江,简称吴越。人说巴蜀出鬼才,荆楚出天才,吴越出人才,凝聚了长江流域文化滋养给予人的禀赋。长江上游是中国的西部高原,这里的人得地气之厚,想象奇特而神秘,迹近鬼才;长江中游,乱山穿凿,平原广阔,蓝天宽广,这里的人崇文尚武,颇具英雄气概、壮士情怀,滋生天才;长江下游,河流如织,平畴千里,这里的人思维精致,举止优雅,历朝历代,诞生了不少为人楷模的人才。从地域风貌看。万里长江有青藏高原的风光,屹立千万年的雪山,奇特的民俗风情,有深邃、神秘、动人心魄的佛国文化,有人迹罕至的高山峡谷,有鲜有外人进入的古老村落,有通天河的苍茫,有金沙江横断山脉的巍峨险峻,有川江雨雾蒙蒙的舒情画卷,有宽广从容的扬子江,亦有不胜枚举的贯穿中华上下几千年的文物古迹。从文学艺术讲,长江上游的代表人物有李白、苏东坡、巴金、张大千等;中游有屈原、宋玉、孟浩然、米芾、吴敬梓、曹禺等;下游有王羲之、张若虚、陆游、鲁迅、茅盾、梅兰芳等等。

长江的奇特


  西起重庆,东止宜昌,三峡立定,两分长江。西出三峡,便走上了天路历程;东出三峡,深感滚滚横流,人间浩荡。每当此时,暇思中畅想三峡,天之高妙、地之俗媚共汇三峡,自瞿塘峡而巫峡而西陵峡,长江的一滴水在曲流通幽中意境天成,奔腾呼啸在群峰间回响,大气磅礴之势在万里河山升腾!文人题诗作赋甚多。穿行于江面上,但见人文墨迹遍布其上:在宜昌西北十五公里长江北岸,唐代文学家白居易、元稹和白居易弟弟白行简、宋代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欧阳修、黄庭坚、陆游等也曾来游,题词赋诗,镌刻于石壁之上。三峡西门瞿塘峡口的白帝城,就有三国刘备兵败此地托孤诸葛亮的故事。白帝城还有诗城之誉,李白、杜甫、白居易、陆游、刘禹锡、范成大等诗人都曾来此观山望景,题诗作赋。长江的历史印痕:长江三峡两岸石崖上不时出现水浪拍打的历史印痕,乍一看,满目苍桑,十分凌乱,可仔细一瞧,那不正是千百年来川流不息的惊涛骇浪拍打而成的烙印吗?长江有情,天老地荒,奔腾不息。石纹为证,至尊至柔至善之水,可以劈山凿石,把历史印迹镌刻在岩石之上。

迷人的长江


  长江之迷,还在于沿江穿行,但见云烟氤氲,淡抹之间,娇羞遮面,恰似久违的新人诚惶面世。如果站立船头溯江而行,但见两岸烟岚正浓,两面耸立的巍峨巅峰突然披上神秘的面纱,令人暇思神往。长江沿山峡穿行时,山川形胜,地域状貌在你的眼帘因了穿行时差而不停地演绎变化,时而壁立千仞,令人仰望它的雄奇;时而峁峁梁梁,在远眺中此起彼伏,让人慨叹自然界的悠长与绵延不尽;时而江面狭窄,感觉崖面之上光怪陆离的猛兽正张着血口大牙像要吞噬掉我们一样,深感人之渺小和无助;时而眼界宽阔,两岸和江面随着我们的挺进而豁然辽阔起来,平展的江面,洞开的天空,别样的感觉,丰富了人们的想象,增添了人们对长江由感性到理性,由陌生到熟悉,由亲和到融入的人与自然的共情。

多情善变的长江


  长江之上自然景观颇多,如烟雨后初晴看神女峰,但见阳光半开,云雾缭绕,神女披上透明的薄纱,仰望她俏丽纤柔的天姿,浑圆墨绿的青山簇拥着她,在云蒸霞蔚中楚楚动人,把人的思绪从神奇景观引入到神话传说里畅游。如长江的川江,这里叠翠葱茏,在烟海里寻找江水的旋律,在朦胧中感觉她的恬静和温馨。在这里,黄色和几近黑色的巨石如蛟龙蜿蜒百十米由江边伸向江中,它们让经年江水冲刷得没了起初的锃亮和完整,而变得犬牙交错式的豁豁牙牙,残缺不齐。尽管这样,它随意横斜矗立于惊涛骇浪的江中千百年,无异于中流砥柱中的坚如磐石。再如,进入云南河段的老君滩和雷波县境内,这里的长江因夹岸山石突兀诡异,往往看到赤裸巨石锯齿嶙峋,加之遍布河床跌宕起伏作用下的江水汹涌澎湃,因时而清流激荡,如蛟龙翻滚,银鳞闪闪;亦因苍山遍野沃土而浑黄一片,赤赫一带,只见在水下特殊漩流的作用下,水面呈翻滚横斜激荡浑圆等千奇百怪花色纹理,为滔滔长江凭添了别样的姿态,敷上了它永不止歇的活水孕育万物的大爱。长江的可爱还在于峡谷里听到浪涛拍岸的回响,振耳欲聋,久久不绝于耳,使人在心灵深处生发出它的雄浑博大。虎跳峡落差的汹涌澎湃与峡谷之上云蒸雾罩下黝黑的山峰形成强烈的险峻和惊涛骇浪,置身其上水浪涛天,霏雨如盖,一种气吞山河摄人心魄的气概,每当这时,往往能够满足并俘虏住了男人们追逐惊险刺激的野心。在长江流域较高海拔的地方,但见白云悠闲地敷在青山之上,不薄不厚如人工加工的绸纱一样煞是好看,半山之上云彩姑娘神情怡然地飞来飘去,山脚之下江面平缓不惊,吸附在山老爷性情使然的宽广胸怀里温顺潺潺,进滇入藏的长江,不因山高路险而产生畏难情绪,不因水路崎岖难行而动摇前进的理想。它依然認定笃行,无所畏惧地披荆斩棘破浪而行。宾川流域的九曲十八弯,长江在这里任性地把松软的土地盘成了阴阳太极状,是中国太极文化的传承?还是自然山水的灵性使然?!

神秘的佛国圣山


  长江系的金沙江、澜沧江、怒江在太子雪山脚下形成三江合流,太子雪山是云南最高峰,海拔六千四百米,而三江之一的怒江最低海拔仅为七百米,可谓世界奇观。主峰卡瓦格博为藏区八大神山之首,据说西藏、青海、四川、云南的藏民、僧侣经年朝圣者络绎不绝,朝圣者喝了山上圣水便在死后升去天国。在德钦羊垃里农村石头堆,映入眼帘的是各种形状石头上刻着玛尼字母,充满了藏族群众为幸福美好生活祈福和与神人交流的神秘。

勤劳勇敢的藏族人民

  贫瘠的土地条件,严酷的生活状貌,磨练了藏族群众顽强、豁达、积极迎难而上的生活态度,我们看到寺庙满拉洋溢的欢乐无忧的笑脸,马帮响铃里脚夫矫健的身姿和坚毅的眼神,藏族老伯婆姨孩子居家而欢闹的场景,无不承载着长江流域山水有情、人民勤劳、宗教和顺、天人合一的美好生活图画。

宗教和顺


  在青海和四川长江线三江合流处,这里宗教活动鼎盛,如清代白玉寺活佛就被皇帝封为国师,该寺庙历史久远,建筑宏阔,坐北朝南一字儿排开土木结构白墙木顶,十里八乡群众常年聚在这里看藏戏跳神舞接受活佛摸顶,祈求诸事顺畅吉安。而甘孜的雀儿山,青海的山岩乡白玉山突然耸立苍穹的雄伟姿态,经年不化皑皑白雪衬托下的黝黑尖石,飘忽诡异紧紧缠绕山顶的撕裂乌云,给温暖人间传递着不一样的冰凉与坚硬。

诡秘与神话


  当我们把目光移在甘孜县站高远眺,湛蓝的天空下白云白雪夹杂着黝黑的石山,形成奇特的一条风景线,线外寸草不生,线内草肥水美,把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大美呈献给人间。与此交相辉映,甘孜的塔公寺雄伟庄严,拜经礼佛的信众络绎不绝,蓝天青山里环绕塔公寺,错落有致地驻守着山字形经幡大军,白天这些经幡军纪严明,蓝天白云青山间映衬出它们超然物外的不俗装扮,夜幕降临,凉风袭来,它们猎猎的旌旗在漆黑的旷野风生水起,祈祷子民吉祥,庙堂安静。

印经院和藏医院


  在長江经过的白玉县和巴塘县域内,有著名的德格印经院和藏医院,德格的印经院是藏区三大印经院之首,是藏文化的中心,这里珍藏了藏传五大教派的经书。印制经书的模板是特珠材料制成,虫子无法蛀蚀,水洗无法变形溃烂,是这个模板承载了很多藏传佛教文化的古今神话。也是德格印经院的喇嘛建起的这所藏医院,这里的藏医看病,除了望、闻、问、切,还把病人尿出的小便装在一个特制的木勺里观察,用棍子一搅,尿液的泡沫、颜色、浓度、气味便呈现出有价值的信息,成为医生诊病的依据。说起藏传佛教,其神圣和习俗总有与其他宗教大相径庭的地方。

虔诚的朝圣者


  在昌台区的夺科寺,喇嘛念经第七天时,许多朝圣者包括老幼妇孺在寺外空地上虔诚跪拜。寺内法号庄严,数百名喇嘛的颂经声此起彼伏,伴随着长号声声和鼓点咚咚,甚是威严肃穆。寺外一排排如泥土、青铜般造形的跪拜者。稀疏的头发、额头皱纹里细密的汗珠、前倾姿势里眼神虔诚的跪拜者,对身披红色和黄色法衣的活佛顶礼膜拜,活佛则顺着人群神情严肃地施舍圣水,活佛拿着盛水容器挨个儿递水,而朝圣者却捧着各式各样的盛水器,眼睛直勾勾望着活佛迎迓圣水……

别样的葬习


  在藏传佛教习俗里,天葬人人皆知,而在长江流域的巴塘拉哇乡、白玉县的盖玉乡却仍然沿袭着楼葬、树葬和岩葬。传说庄稼收割前死人不能见天日,否则天上下冰雹,于是有了楼葬,即用木箱装着尸体封在柱子和墙的间隙里,年轻人死后放在一楼,老人死后放在二楼或三楼。过些年等邻居家中也有了楼尸,便凑钱请喇嘛念经天葬或水葬。孩子不幸夭折后要在大河和小河的交汇处寻找一棵大树或一块岩石,用木箱装了尸体置放其上以示逝者从此了结。

大山之上的大地之子


  在山岩乡和德格扎西旦山,这里海拔三千米左右,山顶云雾缭绕,山腰地势平缓,只见黄土泥建造的低矮平房东两间西三间,像是造物主任意扒拉在漫坡草地上的泥砖块,这里的子民们脚踏绿色大地,仰望天体行星,在芬芳的泥土之上营造人性的生活意趣,在朗朗清气间吮吸幸福的物我两忘!

壁垒森严的分水岭


  在我原来幼稚的想象里,山有多高水有多高,草本木本植物天然根植其上,在经见了诸多高山之后才发现,海拔线即是所有植物生存的分水岭,很多山体三千五百米以上便寸草难生,即便是石头山体仍被大自然浸蚀风化得满目疮夷,看上去豁豁牙牙,极像电锯切割后的痕迹,如岷江水系的雷古山,沿长江的白玉里拉山等等,远远望去,蓝天白云下,青山绿水上它们像是星外来客,面目狰狞,状貌骇人,亦或不失为别样风景。西藏的江达,这里地势平坦,既是通天河与金沙江的交汇处,亦是青海、西藏、四川三省的交界处,这里江水是浑浊中的浅黄色,而邓柯境内的通天河却已然变成了深棕色,这里的通天河水势平缓,河面宽阔,远远望去山色葱茏,云海茫茫,像是走到了登上天的路口,通天河之水自白云深处突然一泻而出,滚滚流淌,此情此景,令人豁然心旷神怡,站在造物主恩赐的这方宝地之上,抒豪情,寄壮志,参人生,别有一番壮怀激烈在血液里喷涌……

净化心灵的地方


  站在青海的治多当江乡和曲麻莱草原,她的雄浑、壮美、辽阔刹时能荡涤掉你心灵深处阴暗的思想芥蒂和混浊的精神垃圾,使你爽然矗立在清纯与美丽的高地,把人性的光辉播撒在浩瀚的天际,此时此刻,你庄严肃穆的神情伴随着异质的身躯腾云驾雾遨游在茫茫苍穹,神的职责使你不再有人的笨拙、顽劣、可笑、冷血而空灵、大度、睿智、慈悲了起来。与精神世界的嬗变相比,极其伟大的书写大师和绘画大师其实是自然界的天体运行师,是它不停地演绎着四季风雨雷电霜的瞬间即来,顷刻便去的来去无踪的高超技法,在广袤的大地上它一忽而飞沙走石,遮天闭日,或龙卷风席卷千里,或翻江倒海水患成灾,或惊雷骤响冰雹猛砸,或大雪压地寒风袭来,或风和日丽百草丛生。总是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情形下创造美丽,制造灾难,影响着、左右着、主宰着天地万物的生死与荣枯。这不,眼看草肥水美牛羊跑的大美草原,顷刻间被冰雪严寒覆盖,眼前灰白一片,所有的轮廓和美图消失殆尽,一种空前绝后的神力挤压得你几近衰微……

佛光普照


  在青海治多县境内,这里有号称长江第一寺的贡萨寺,寺内看点一是二十七米高的铜佛,据说该铜佛通体用了四十多公斤黄金金箔贴面;二是经书卷宗浩繁,集藏传佛教经典之大成,仅经堂就有十二层楼之多。贡萨寺内的壁画是早期大家所绘,释迦牟尼佛造像品相饱满圆润,目光慈祥,安坐在宝莲台之上。据说,释迦牟尼的三种身相即法身、报身、应身。法身像阳光一样照遍一切地方,名为毗卢遮那佛,居中;报身是佛为拯救众生的痛苦而现身,名为卢舍那佛,居东;应身是佛为了完成救度工作,随应众生的个性而现身在世,名为释迦牟尼佛,居右。整幅壁画所绘祥云和各类动物栩栩如生,色泽艳丽而凝重,喜庆吉祥之气漫溢在整座寺庙。

近在咫尺的天上地下


  高原气象影响下的景色别有洞天,仰望天空,天低云矮,想上天搭个梯子便可达天上,坐在月亮上摘星星,双手捏弄着指缝间飘来飞去像柔纱样的浮云,一种由渺小而高大而巨人的骄傲陡然升腾……高原之上没有高山,远远望去,逶迤而绵延的山体在这里像挡水坝,低矮且平缓,沿清冽的河水伸展。村庄房屋的颜色与河滩上砂砾的颜色一样呈黄红色,就连牦牛的黑色也被浸染成了黄色。

静静的大美


  在天气晴朗里,蓝天当底色,朵朵云彩竞相起舞,把高原风光通过云彩的无穷变幻演绎得淋漓尽致,云彩线下,金黄砂砾在高海拔寒流浸蚀下纯朴耀眼,洁净无尘。这里的流水傍晚呈深蓝色,就像蓝宝石绽放的喷天液体一样,用高贵的特质色泽在高原之上静夜里蓬勃着独我的狂野之奔,嘉年华之奔,亘古未有之奔和清冷的虞美人之奔,在人迹罕至的高原把生命之大美呈獻给欣赏她爱抚她的星星和月亮。白天里,小河纯净的水面静静地躺在高原宽广的肢膀里,水面或宽或窄或长或短,都成了描摹天色的最好画布,天体运动、气流回旋、云彩聚散、阴晴圆缺等等无不在水的画布里呈现,是迄今为止映现天体画卷的最好大师。高原风光就在于她的高远和辽阔,就在于她天地连绵不绝,就在于她令人云卷云舒心旷神怡,这不,我们经常一眼看到的云天就在身前影后,置身其中豪迈爽朗之气陡然升腾。一山有四季里的冬夏秋春美丽画卷,还有那高原山川微雕式秀丽风貌,教人留恋痴迷而乐不思蜀;厚重的山峦之美,壮阔的云天之美,灵气横生的水草之美,足以令你窃喜生的快乐和乐的幸福!

天意弄人


  最让人向往的是夏天夕阳西下前的曲麻河,通天的金色染黄了漂浮的白云,也使起伏的山峦、丰美的水草变成桔黄色,把流淌的曲麻河映衬得潋艳波纹像数不清的金片镶嵌而成,微风吹来,万千水波像黄金甲鳞片在余辉照耀下闪闪发光,放眼望去,美丽的曲麻河在丰满水草的簇拥下流金泻银,向世界展示了她无以伦比的线条美,清新脱俗的静态美,端庄灿烂的华贵美!与此相反,寻觅长江源头必走通天河无人区,无人区往往气候极端,时而呼啸而过的风夹着雪粒满世界跑,整个高原成了雪国大写意风景画。时而那前一阵子还生机扑面的山丘刹时成了苍茫冰雪覆盖着的一座座丘陵,每当这时,枯黄草垛掩盖下的深不可测的沼泽地便成了禁区行人的唯一通道。虽然在银灰色、淡紫色、蓝紫色灰白深暗里仍然看到生命在出没——草原鼠窜来跳去、野狼成群结队转悠、黄羊结伴奔跑、狐狸忘情嬉戏,还有那极具杀伤力的黑熊……作为另类物种,它们在这一地区经常出没生存,或许是它们的伊甸园,是它们赖以生存、繁衍、壮大并快乐地生活着的美丽生命在高原的耀眼绽放,但对于生命力极其脆弱的人而言,海拔四千五百多米,零下三十多度的冰冷寒气,天地交泰的厚重的黑蓝色,在茫茫灰冷色调的衬托下,神秘、恐怖的雪山包围着渺小、孤独的访客,各种不适造成的威胁生命的厄运等,陡然使人仿佛闯入到生命禁区的噩梦里!

永恒的坐标


  长江源头就在姜古迪如冰川一带,从远处看,冰川像牦牛头一样,呈灰白色,比雪地暗淡许多,走到尽头,一堵巨大的冰塔下有几眼冰洞,这就是高达五千三百米海拔,零下四十多度的长江源头的核心位置。在这里,各拉丹冬的流线美(河流和天呈深蓝色,独有遮挡河流的小山梁清新脱俗般一溜儿橙黄,它的纹里间被细碎的白雪颗粒簇拥着,看上去绵柔而温情)。 在这雪域高原大放异彩,亦成为人类难以见到的生态奇观!在这里,流动的沱沱河水天一色,冰山,冰凌裹挟着深灰色或黝色的石头,像是在无尽天际曼妙飞舞,神秘而苍茫!在这里,姜古迪如长江源头群山雄伟壮丽,居高而望远,把源远才能流长永记心中,年年在凝聚冰雪里收获生命的喜悦,为长江源存储永不枯竭。在这里,人们始见到了姜古迪如冰川万年洪荒的冰山真容,它极冷方滴水成冰,它极寒始成冰川。在苍天的垂怜下,它终了做着一件事——为长江沿江人民谋福祉,图富强,打造万年生态绿色环保屏障,使长江亘古长流,永佑我中华!
其他文献
诚如斯言,“白袍点墨,终不可湔”,做学问者,本该“穿着”淡泊名利的学术“白袍”,潜心于学术研究,可一旦为名利所动,心中便失去坚守,就犹如白袍沾上黑墨而无法洗掉一般,堕身于名利场中,想离开却发现难以自拔,失去了本该有的“学术精神”。  所以做学问者,应秉持“莫使学术惹尘埃”这一信念,远离名利场的诱惑,莫让学术的“白袍”沾染上名利的“墨水”,丢失了淡泊名利的学术精神。  反观当下,又有多少人做到了呢?
期刊
今年年初疫情肆虐的时候,全国的线下授课已经全面停滞,我和骨干团队在一起开会,大家说孩子们会度过一个漫长的假期,这期间的学习该如何安排呢。中高年级的孩子们,大多已养成了特定的学习习惯和节奏,唯独是那些中低年级的小孩子,阅读量还上不去,如何让他们在兴趣中达到语文学习的目的呢?对于已有大致文学脉络的同学,又如何帮他们“提纲挈领”,全面把握整体框架呢?  事实上,在我们的语文学习中对于文学文史有很多背诵的
期刊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好奇又贪心的公主,一只能听到什么就变出什么的蜘蛛和一口能穿越的井。  一天,公主在花园玩耍,遇到了一只奄奄一息的蜘蛛,公主把它放在手里为它疗伤,蜘蛛慢慢地睁开眼睛對公主说:“谢谢你救了我,我叫星火蜘蛛,我可以听到什么就变出什么,咱们交个朋友吧!”公主不相信,对它说:“好吧,我和你交朋友,你能变出一条闪闪发光的钻石项链吗?”“听到就要遵从。”蜘蛛说完一条闪闪发亮的钻石项链出现在公
期刊
人是社会中的人。  而毛泽东主席曾说过:“有人的地方,就有左、中、右。”  因此,无论在哪个国度,无论在哪个时代,社会都不可能是完美的。为此,人所处的环境,也不可能总是一泓清水,而是随时随地都会遭遇泥泞。那么,我们就一任自己陷于泥泞之中吗?  当然不!  纵使一直有人“前赴后继”地沉沦于泥泞之中,我们依然要选择于泥泞中绽放!  也许有人会反驳:“白袍点墨,终不可湔”,“白沙在涅,与之俱黑”,环境对
期刊
三月七日,暮春时节,阳光甚好,微风不燥。我约上世昌、梦得去往农舍后的远景亭喝酒谈诗论歌。远景亭位于雪堂之后的小丘之上,登高望远,乡野春色一览无余。  喝光夫人釀的桑葚酒,吃光我一早炖得酥烂的猪肉,微熏的我们都红光满面,嘴角隐隐约约还残留着油渍。时辰不早,该回雪堂了。  于是书童担着酒具红炉,先行一步。我们一行人晃晃悠悠地走在后面。柳絮若雪花飞舞在空中,粉色杏花花瓣落到路边的水沟里随波逐流。正诗兴大
期刊
夏至已至,“一候鹿角解,二候蝉时鸣,三候半夏生”。而我只想听蝉。  无论在原野乡村,还是在小镇城市,只要有阴阴夏木,便可闻蝉。如若蝉声从高柳绿槐间流出,声音清越,并不聒耳。有一片林子就更好,盛夏晴日,葉隙闪着点点细碎的光斑,树阴更显浓而清圆,蝉声在头顶织出一张密密的网,傍晚时分,会有新蜕的蝉加入了合唱,它们的歌唱像密集的雨点倾泻下来。或许就是在这样的黄昏里,诗人决定于纸上谈谈一只蝉,他写道:“我们
期刊
鲍伟亮 1997年生,山东莱阳人。作品散见《中国青年作家报》《山东文学》《山西文学》《青少年文学》等报刊,曾获“包商银行高校征文散文奖”、“樱花诗歌奖”等。1  “爷爷,快点儿呀!快点快点!”  “你这小家伙,慢点儿跑,还没开始哩!”  我已经跑远了。我知道,爷爷说话时肯定会在路上停下来,喘几口粗气。他的脸上挂着笑容,干瘪的面部肌肉挤到鼻翼两侧,泥土般粗砺的纹路更加清晰了。爷爷的笑容像是傍晚的太阳
期刊
今晚的月光格外明朗,这是我在这里的最后一个晚上,我与汪伦在饯行宴上谈天说地,不亦乐乎,但当他告诉我明日不能为我送行时,我还是有些失落的。  第二日早上,阳光明媚,小草上的露珠晶莹剔透,树上的小鸟叫得很欢,仿佛是专门为我送行的。来到桃花潭,这里风景很美,柳树细绿的枝条随风飘扬,宛如女子的秀发,四周花香浓郁,我仿佛被淡粉色的仙气所包围。  我登上小船,汪伦已经派仆人把他送的名马十匹,绸缎十捆送到了船上
期刊
夜,已经很深了,沿路的灯忽明忽暗地闪着幽幽的光。那个刚刚从大厦里走出来的男子,手夹着公文包,身着一身一丝不苟的西装,没有人会注意到袖口上那个匆忙补好的小洞。他走在夜色里,嘴角忍不住地扬起,那张年轻稚嫩的脸上闪烁着对未来生活的期待与渴望。  他脚步轻快,充满着少年人的活力。猛然瞥见一位老者,拿着一张地图:“小伙子。”这位老者指着一处极小极小的字问道,“请帮我瞧瞧,这儿是什么地方?”  年轻人飞快地看
期刊
我坐在桌前,手里的诗集正打开在《问刘十九》这一页,“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想象着天欲雪的样子,却发现窗外一个个六边形雪花,像小小降落傘飘飘悠悠地飞下来,贴在玻璃上,那雪花在我目光里渐渐融化,米色的窗帘连同桌子和诗集也慢慢变得模糊,我仿佛进入了一间草堂里。  素色的门帘挡住屋外的雪花,屋中间放着一个火炉,燃烧的火焰是屋里充满了橙色的光,草堂里有一个人,他身穿长衫,足蹬带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