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宋代涉橘诗中的文化意蕴

来源 :雨露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ak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一种珍果,橘在宋代广受欢迎。不仅因为橘具有“皪若金弹”“若金悬”的外在色彩美,更因其“易地为枳”的内在美好品质而为人津津乐道。本文主要通分析宋代涉橘诗,以揭示橘在宋代所承载的忠贞品质的象征、游子乡思的寄托、孝亲心愿的传达、仙隐境界的追求等多元化的文化意蕴。
  关键词:宋诗;文人;橘;文化意蕴
  宋代水果种类繁多,橘是其中不可忽视的一种。中国最早的一部有关柑橘的专著——《橘录》就出现在宋代,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有关柑橘栽培学的著作。由此可见,橘在宋代的地位是十分为人所重视的。据笔者统计,《全宋诗》中的涉橘诗约有八百三十首,其数量已经超过之前历代涉橘诗数量总和。学界目前对于宋代涉橘诗的研究只局限于将橘作为一种意象进行研究,且学术成果不多,专门性论述主要有《浅析宋诗中的橘意象》一篇期刊论文。通过分析宋代涉橘诗的文化意蕴不仅可以看出橘在宋代所具有的文化意蕴,而且对于揭示历代以来橘所承载的文化意蕴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逾淮易质从为枳”——忠贞品质的象征
  宋代时期水果丰富,日常生活离不开各类鲜果,而橘作为珍果就是当時人们经常的选择,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就记载了“温柑”“绵枨金橘”等橘中珍品在人们饮食中占据重要的地位。韩彦直在《橘録》中所记载橘的品种达二十七种之多,从其种类之多、分布地域之广足见其受宋人重视程度之深。宋代文人经常在诗歌中表现对橘外观的喜爱,如“青橘霜露时”(戴表元《山中玩物杂言十首》)“清霜一洗若金悬”(张耒《橘》)等诗句都说明橘具有经霜色泽更加鲜艳亮丽的特点。橘本身所具有的诸如耐寒、色泽亮丽等种种美好的品质使其作为一种佳果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欢迎,是亲朋好友之间迎来送往之时摆在宴席上的珍果。韩维《和圣俞饮会之作》中有“冰梨走咸黾,霜橘荐穰邓”之句:坐席上摆放的冰梨和被称作橘中上品的“穰邓之橘”不仅代表了主人的善意和诚意,而且表明橘作为佳果所具有的种种美好品质与宾客的才能气质相得益彰。橘作为座上的美食不仅体现了主人对于宾客足够的重视,而且反映了橘作为佳果有着为聚集宴饮营造高雅氛围的作用。宋代文人十分重视学力和人格修养,而宋人冷静、理性、脚踏实地的生命范式与其生活态度和文化性格也不无关系。
  橘在宋代更加受欢迎的原因除了数量多、分布地域广、具有“满盘的皪如金弹”(李弥逊《卢橘》)的外在绚丽色彩美之外,它还象征着坚持操守、忠贞不渝等内在的高尚人格。从文学传统上讲,以橘喻人之高洁品质最早可以追溯至屈原《橘颂》:“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徙,更壹志兮”,文人通过涉橘诗赞赏橘的传统也是从屈原开始。宋代涉橘诗更是将橘的这种优秀品质传承下来,具体表现为文人多通过咏橘、以橘自比等方式表现自己忠贞不渝、志节不移的高尚人格。如程公许的《过眉山谒乡耆宿李八丈提刑》中有“我如南州橘,托根非不深。逾淮恐成枳,望远劳我心。”前两句借橘自喻,写自己虽然置身官场已久,但能不为官场功名利禄所动、不为外界万钟之富贵所扰,依旧坚定不移地保持着自己的初心,坚守自己心中的那份“本真”。但是诗人又怕自己像橘那样易地为枳改变了自己的本性,所以接着写下“逾淮恐成枳,望远劳我心。”这就是借橘“深固难徙,独立不迁”扎根故土的特质表达自己坚贞不移的人格志向,这是对于前代“橘为忠贞化身”这一文化意蕴的继承。
  “橘生淮北则为枳”是说橘离开了生长的地方就会变为其他的物质从而失去原有的品格。宋代涉橘诗中还对橘易地成枳来喻示忠贞贤良等美好人格品质的改变,如:
  芳草为萧晚节坏,嘉橘成枳中年渝。
  ——高斯得《孤愤吟上十韵》
  南北由来地气偏,凌寒松柏但苍然。逾淮种橘今为枳,岂比中人性易迁。
  ——刘子翚《和士特栽果十首·橘》
  皇树擅芳传楚颂,厥包锡贡纪荆扬。逾淮易质从为枳,书尾重题未降霜。
  四老何须隐商岭,千奴谁为种龙阳。遥怜陆绩怀嘉实,归奉慈颜满袖香。
  ——李洪《橘》
  将逾淮成枳的橘与凌寒的松柏进行对比,说明诗人对“嘉橘成枳”背后蕴含的“人性易迁”之痛惜。这也说明了不忘初心、坚持操守、保持忠贞一直以来都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这种品质应当作为人们永恒的追求,不应该随着时间地点的迁移而发生变质。
  二、“乡思不堪悲橘柚”——游子乡思的寄托
  由于时代原因和个人原因,历朝历代人们离开故土远走他乡是一种常态,远在他乡的游子看到家乡之物不免产生乡思之情,是所谓“宁恋家乡一捻土,莫爱他乡万两金。”《世说新语·识鉴》中就记载了张季鹰因难以掩制对家乡的思念而辞官回家,也因此为后人所知。而乡愁从古至今作为一个写不尽的永恒话题也历来为文人墨客所书写。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认为橘生长于淮河以南地区,汉唐时期人们对于橘树生长地域的认识发生了一些变化,人们普遍认为橘树生长地区由“淮南”变为“江南”,橘生江南的观念由此确立。在生产、交通等方面极不发达的古代,橘作为南方特有的水果在北方不易得到,自然也就成为了南方籍文人游子思乡的寄托物。“橘生淮南则为橘”体现了由于橘的生长习性和生长规律等原因决定了橘只能生长在南方,“橘生淮北则为枳”则反映了漂泊在外的游子难得其所、漂泊流离的生存处境。游子在外看到家乡的食物的时候,思乡之情不免油然而生。如:
  缃叶隐朱实,累累楚江澨。寒香摘清露,奔走寄迢递。琳腴满金壳,咀嚼想佳惠。
  ——文同《谢惠橘》
  洞庭霜橘偶明珠,磊落堆盘照坐隅。九颂固应原取友,千头宁与李为奴。
  佳名自昔南邦贵,丹实由来北地无。此日满怀三叹息,惸然天地一身孤。
  ——虞俦《食洞庭橘有感》
  江上阴云锁梦魂,江边深夜舞刘琨。秋风万城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乡思不堪悲橘柚,旅游谁肯重王孙。渔人相见不相问,长笛一声归岛门。
  ——谭用之《秋宿湘江遇雨》   漂泊在外的江南游子看到“金壳”中的“琳腴”,咀嚼之时不免想起家乡之“佳慧”。看到扎根故土的橘的时候,想起自己远离家乡、孤苦无依的漂泊状态,乡思之愁无解,不免悲从中来。历代都不乏文人在涉橘诗中用橘易地变为枳的悲惨遭遇象征自己孤独的漂泊状态和凄苦境地,將对家乡的思念寄托在香甜可口的橘上,橘成为乡思的寄托这一文化意蕴逐渐形成。宋代文人游子在涉橘诗中继承了这一文化意蕴,并将其进一步发展。
  三、“遥怜陆绩怀嘉实”——孝亲心愿的传达
  孝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源远流长,在重视道统观念的宋代,孝亲思想也成为维护家庭团结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工具。自《三国志·吴志·陆绩传》中记载的陆绩怀橘遗母之举成为美谈以后,这一故事就广为流传,“怀橘”之典也成为孝亲文化意蕴传达的载体之一,而“陆绩怀橘”的故事也被归入二十四孝之中,被认为是传统孝道的典范表现,足见其影响之深。宋代涉橘诗中也不乏沿用“怀橘”典故传达尊亲孝亲心愿的诗篇,如:
  政惭陆子怀无橘,锡类那知有颍封。
  ——彭龟年《和徐思叔谢向大夫惠柑四首》)
  遥怜陆绩怀嘉实,归奉慈颜满袖香。
  ——李洪《橘》
  当年怀橘处,华屋澹晓暾。
  ——陈与义《题董宗禹园先志亭宗禹之父早失母万方求得之》
  “有宋一代”是一个重视文化修养、重视道统的时代,宋代大量涉橘诗中孝亲心愿的传达与宋代重视“道统”的思想也不无关系。张毅在《宋代文学思想史》中提到宋初一部分作家以写作“古文”相互号召,力图改革文风,强调文学的纲常教化以及政教功利之用。孝亲思想是儒家伦理观念的核心,宋代文人在涉橘诗中多用“怀橘”的典故表现对传统孝道的重视,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宋代重视“道统”、重文学政教之用的思想倾向。对宋代涉橘诗中蕴含的孝亲文化内蕴的解读,对于孝道的传承具有很好的启发借鉴意义。
  四、“橘中应不减商山”——仙隐境界的追求
  宋代时期道教盛行,隐逸在宋代成为一种时尚。人们喜欢自称隐, 也喜欢称朋友为隐, 建个亭子也要叫个“隐亭”, 建个园子也要叫“隐园”。世人总喜欢把自己和隐扯到一起, 似乎一沾上“隐”就光彩多了。隐逸之风在宋代的盛行从涉橘诗中也得到了表现,宋人在涉橘诗中主要是通过“橘中戏”和“千头橘奴”等典故表现对仙隐生活的追求。
  在宋代,由于党争激烈、文忌极多等政治原因,使得部分文人有志难伸,转而在神仙世界寄托自己的政治情怀。宋代涉橘诗主要通过“橘井”表现对神仙世界的向往。“橘井”的典故最早出现在东晋葛洪著的《神仙传·苏仙传》中,主要意思是说苏仙在得道成仙之前告诉母亲次年天下将会有大疾,只要以井水加上橘叶给病人服用即可药到病除,第二年果真有疾病出现,远近之人都来向苏母求教治病之方,人们在得到良方之后悉数痊愈,后以“橘井”作为良药之典。宋代有很多涉橘诗中运用了“橘井”的典故,如:
  橘井谁知处,桃源莫问津。
  ——戴复古《寄永嘉太守赵茂实》
  苏仙旧隐已藤萝,橘井空来岁月多。
  ——阮阅《郴江百咏·橘井》
  定与苏仙双橘井,他年续入郦元经。
  ——张元干《桂井》
  在上述诗句中,我们可以发现“橘井”并无治病良药、医术高明之意,其主要意思是表现对神仙世界的向往,这固然与宋代文人的神仙道教信仰有关,但更重要的是在于“橘井”之典在不断地发展运用中由良药、医术高明引申为对神仙世界的向往,这也体现出涉橘诗所承载的文化意蕴在不断地发展变化。
  “橘中戏”典故出自《太平广记》,传说古时有一巴邛人家橘园,霜后有两颗橘大如三斗盎。剖开两颗橘之后发现每一颗橘中均有两位老翁在相对而坐谈笑自若地下象棋,四位老翁中有一人曰:“橘中之乐不减商山”,后人就称象棋游戏为“橘中戏”,也称“橘中乐”“橘里人”“橘中四老”等。由于“橘中戏”典故的频繁运用,“橘”被应用于对寄情山水、回归自然、与世隔绝生活的向往,如:
  海上便如逢若士,橘中应不减商山。
  ——牟巘五《文性之惠蛤蜊绿橘》
  年来祗可作橘隐,四人隐学商山仙。
  ——陈鉴之《包家山和潘孔时》
  初隐灵芝处,终逃小橘中。谁言秦法密,网不得商翁。                                             ——刘克庄《商翁》
  “商山四皓”之典故出自《史记·留侯世家》,主要是说汉初商山的四位道家隐士因为不满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暴政而隐居商山的故事。在以上涉橘诗中通过“橘中戏”“商山四皓”的频繁运用可以看出诗人隐居愿望之强烈。
  古代文人都有希望在清明盛世一展抱负的愿望,但由于种种原因,志不得伸的现象又屡见不鲜。“橘井”“橘中戏”典故的运用都表明文人有着对仙隐世界的向往。总体而言,宋代软弱的外交政策、激烈的新旧党争以及“文字狱”的社会氛围等诸多原因形成了部分文人过于老成稳重的心理,以致于他们感到有志难伸、自我价值得不到实现,故而希冀在自然山水的审美观照中寻求超越和解脱,在隐逸生活中寻求精神的富足。就连“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苏轼也曾以“何日五湖従范蠡,种鱼万尾橘千头。”(《次韵送张山人归彭城》)表达对幸福自由、衣食无忧的隐逸生活的追求。
  涉橘诗中的文化意蕴历经汉唐渐趋成熟,到了宋代臻于完备。这不仅与橘本身种种优秀品质密切联系,更与宋代的政治背景、社会氛围、文化环境乃至文人心理息息相关。宋代涉橘诗的文化意蕴不仅对前代涉橘诗的文化意蕴有所继承,而且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和文化土壤中有了进一步的创新和发展。对于宋代涉橘诗的解读,对于研究橘在不同时代承载文化内蕴的继承和发展、橘文化作为中国特有的文化有着重要意义。涉橘诗本身具有的文化意蕴对于橘文化的解读具有极高的价值,但由于笔者才识所限,本文主要通过对于宋代涉橘诗的解读以及对诗中所包含的文化内蕴作粗略之分析,在部分诗歌的深度解读方面、多维度分析(涉橘诗与政治环境、文人心理、文学思想等)方面尚有不足之处,故于此不加赘述。
  参考文献:
  〔1〕傅璇琮,等.全宋诗[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2〕[宋]严羽.沧浪诗话[M].北京:中华书局,2014.
  〔3〕孟元老撰,王永宽注译.东京梦华录[M].河南:中州古籍出版社,2017.
  〔4〕张毅.宋代文学思想史[M].北京:中华书局,2016.
  〔5〕唐子恒点校.晏子春秋[M].江苏:凤凰出版社,2017.
  〔6〕沈海波译注.世说新语[M].北京:中华书局,2016.
  〔7〕谢青云译注.神仙传[M].北京:中华书局,2017.
  〔8〕[唐]白居易撰,谢思炜校注.白居易诗集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6.
  〔9〕徐赞芳.唐诗橘意象研究[D].宁波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9.
  〔10〕李荣华,张本海.汉唐时期橘意象的发展与演变[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1(04).
  〔11〕霍建波,黄镇.从苏轼隐逸词解读宋代隐逸文化[J].社科纵横,2010,25(08).
  〔12〕莫山洪,杨素萍.咏橘诗与文人情怀[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7,34(02).
  〔13〕李敏,祁伟.浅析宋诗中的橘意象[J].景德镇学院学报.2019,34(05).
其他文献
摘要:“知人论世”观是儒家颇具代表性的文学批评原则与方法,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对儒家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同时,在文学鉴赏和文学创作领域,“知人论世”观不仅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关键词:知人论世;文学批评;儒学思想  “知人论世”是中国古代文论的重要方法。“交友修身之道”一说,由孟子率先提出,客观上为文学提供了解读文本的原则与方法,在后世逐渐发展成鉴赏和评论文学作品的重要原
期刊
摘要:依据国家文化战略发展指示,我们应牢牢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本文将以笔者近年来创作的《舞老爷》《岭上梅》和《逆行勇士》為例,在分析作品艺术特色的同时,论述在国家文化战略下,舞团编导应当具备的时代担当。  关键词:文化强国;舞蹈创编;文化传承;现实题材  一、群舞《舞老爷》——从乡土走向舞台的传统
期刊
作者简介:  孙昭同,字同宽,1955年出生于辽宁鞍山,毕业于沈阳鲁迅美术学院,曾任职于辽宁省鞍山市文联。是著名画家宋恩宽老师唯一关门弟子,中国画家白雪石大师再传弟子,与中国著名画家朱振刚先生师出同门,现为辽宁省美术家协会会员,鞍山市美术家协会理事。  若想成就独有的艺术个性,或在艺术行业留下凝重的足迹,那么循规蹈矩、浅尝辄止者是不能走出自己的新路的,先生数十年來对中国字画的传统理论与技巧不断探索
期刊
在这满天星光的夜晚  有了一种说不出的感触  夜幕里我开始迷茫,不是无助  而是渴望美的一切  在这满天星光的夜晚  有了一种奔放的豪情  北国里我开始害怕,不是退缩  而是追求祥和的光  在这满天星光的夜晚  有了一种驰骋的信念  高原上我开始呐喊,不是仰望  而是拥抱虔诚的心  在这满天星光的夜晚  有了一种思旧的挚爱  时光里我开始畅翔,不是伫望  而是秉持不忘的初衷  在這满天星光的夜晚 
期刊
伴着瑟瑟秋风和丝丝细雨,参观汤显祖纪念馆,这次行程倒别有一番感触。  步入展览大厅,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尊汤显祖塑像,庄重、凝神。在看过他的简历之后,心中的钦佩感油然而生。  汤显祖字义仍,号若士,一称海若,别号清远道人,嘉靖二十九年诞生于江西临川县城文昌里。少年颖异,弱冠有文名,隆庆四年乡试中举,万历五年赴京会试,因不附权贵,忤逆首辅而屡试落第。直至万历十一年中进士。历任南京太常寺博士、詹事府主簿、
期刊
生、老、病、死,笔画如此简单的四个字,却概括了人的一生。我们不得不佩服于中华文字的神奇。其实,这四个字也在警醒着我们,做人其实要简单些,不要有过多的繁杂。  人到中年,不得不开始面临与祖上的生离死别,我们前面那生命的大山少了一座又一座。在我的脑海里,祖父去世时的印象已经全无,就像灰茫茫的一片晨雾里,无论心里多么想看清,可那永远是个模糊的影子。有时伸手去抓,抓到的只是一把晶莹的眼泪。  不过与外祖父
期刊
在四月的春风里徜徉  在大沙河的倒影里怀想  这一瞬的悸动  让整个季节柔情四溢  慢慢地靠近,聆听她的低语  我确信:这是流淌的音律  是蘊藉美丽和高贵  是胸怀的仁爱和宽容  真想化作一朵飘零的梨花  让思绪随之而去  顺流或者泊岸  享受那柔情或热烈  大沙河,怀揣着一颗清澈之心  以荡涤尘世喧嚣的姿势  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  缓缓流淌  梨园  最美好的情愫  莫过于对视那一刻的  怦然心
期刊
摘要:广西德保曲艺末伦是壮族传承多年的优秀文化遗产,如今随着老一代艺人的离世,不得不走上“遗产化”的命运,对曲艺末伦的传承与保护迫在眉睫。本文通过对末伦艺人的采访,了解曲艺末伦的传统起源和当代演绎,为曲艺末伦的传承发展提供新的解决思路和方法,也是对壮族音乐的整体关照。  关键词:曲艺末伦;表演语境;传承流变;遗产化  一、前言  “曲艺”是中华民族各类“说唱艺术”的总称,是我国的民族艺术宝库。伴随
期刊
摘要: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创作的戏曲情景剧《生命的光芒》以艺战疫,肩负时代使命,把抗疫这场全民战争艺术化地表现出来,以舞台作品来凝聚人心、鼓舞斗志。该剧采用时代报告剧的形式,在宏大的时代背景下从微观处着手,塑造危难时刻的平民英雄群像。它融合多种陕西地方戏,以饱含深情的笔触书写国家记忆,构筑中华民族精神长城,并借助新媒体技术传播秦韵秦声,奏响了陕西戏曲的时代强音,开辟了后疫情时代戏曲传播的新气象。  关
期刊
摘要:“伪翻译”小说是清末民初翻译者常用的手段之一,他们将自己的创作冠上译作之名发表,而著名鸳鸯蝴蝶派小说家周瘦鹃也是其中一员。他的众多译作中便有“假托他人”之作,他的这些“伪翻译”小说是西方短篇小说的内容与中国儒家思想相融合的典型。虽然这些短篇小说是作家的假想之作,但它既具有民族特色又带有西方色彩,是儒家思想版图下的西方想象。  关键词:周瘦鹃;短篇小说;伪翻译;儒家思想  以“仁为核心”和“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