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课堂实践启发式教学的反思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zb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特别强调,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是提高教育质量。在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无论是发挥学生主体性与启发学生思维,还是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启发式教学都有了新的涵义和更高的要求。笔者在实践启发式教学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认识误区,也总结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误区;做法
  我国的新课程基础教育改革涉及到课程、教学、评估、考试等诸多方面,但不可否认改革的核心是课程,课革的核心是课堂教学改革。我们学校提出的“轻负荷高质量”的教学理念就是新课改的一种体现。我所理解“高质量生物课堂”应该是:第一: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能有效地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能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教学方法仍是支撑课堂的手段。虽然新课程没有对于教学方法做出明确规定,但启发式教学是被中外教育实践证明了的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教学原则,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代替传统的注入式的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有效进行的保证。
  高中生物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无论是发挥学生主体性还是启发学生思维,启发式教学都有了新的涵义和更高的要求。在本人的课堂教学实践和听课、评课过程中,对启发式教学的开展有了一些如下的思考和总结。
  一、高中生物启发式教学实践存在的误区
  1.创设情景有误区
  启发式教学要求教师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发现生物的规律、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只有创设出良好的情景,学生才能把已有知识和现实情境有机结合起来,思维才会表现出高度集中,课堂教学效果才能高质量。
  但在听课、评课中发现,生物课堂教学有过于追求问题情境生活化的倾向,而忽视生物科学的自身特点,不能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生物知识出发。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给人以外部强行嵌入之感,未能实现与新学习知识内容的自然整合。
  2.问题的设置有误区
  在日常教学实践中,相当多的教师把教师提出问题的数量多少和学生回答问题的正确度作为衡量启发式教学运用效果的标准。常会看到一些生物老师自己提出问题,然后学生思考回答,甚至教师自问自答,从而进行所谓的“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在实践中演化成简单的问答,不能够激活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从而造成教学效果的低效。事实上,问答只是启发式教学的一个外在表现形式,启发式教学的实质并不在于多问多答,而在于教师能否激活学生的情感和思维,使学生产生有意义学习的心向,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3.对学生认知结果和过程的认识有误区
  在教学中有些教师往往对问题有一个预设的答案,启发的目的是让学生逐步逼近教师期待的结果,出现了重思维结果而轻思维过程的现象,从而造成教学效率低下。如此实施的“启发式教学”,学生得到的是“鱼”,而不是“渔”。下次出现同类问题时,学生往往又不能举一反三。因此,教师在注重启发学生获得结果的同时,更要注重对学生的思维过程加以启发,使学生能体验和感悟到生物思维的精神,不断优化自己的思维方法。
  二、在启发式教学实践过程中的一些做法
  在实施启发式教学的关键在于恰当的情景预设和科学的问题引导,因为没有情景的预设就没有问题的背景,没有问题就不会有解释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知识;没有问题也就难以诱发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课堂的主体是学生,而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领者、辅导者,这要求教师能够设计出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的思维发展的角度出发,结合本学科特点和教学要求,来设计符合学生思维发展规律的有层次的问题。我在教学实践中感觉到要从以下几点做文章:
  1.启发式教学过程中,问题要以兴趣为出发点
  学生的兴趣往往源于生活,生活中接触的事物是他们亲身体会并有深刻认识的。所以,把我们的问题与生活中的现象、事物联系起来,作为教学的预设情境和设问的出发点,就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会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话可说。同时,这种问题情景还可以融洽师生感情,营造一种愉悦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的情意与能力和谐发展。例如:在基因工程的安全性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联系媒体上崔永元和方舟子就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争执,就可以为整堂课的高效进行创设出很好的情景和问题。
  2.启发式教学过程中,问题要以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为立足点
  班级内学生的个体认知水平不尽相同,思维能力和思维方式各不相同,生活经历和生活体验也不一样。教师在教学中要考虑怎样才能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问题的解决中来。例如:在单克隆抗体制备一课中,可以设问“利用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是否是唯一的技术路线?如果不是,请设计一条新的路线。”引导学生去思考和解决问题,学生们会思考利用基因工程来制备单克隆抗体的新路线来,这样就起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的目的。
  3.启发式教学过程中,问题的设置要有层次性
  学生从已知到未知的认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课堂问题设计必须按照认知的规律,所设计的问题要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环环相扣,体现出知识结构的严密性、科学性、条理性,从而给学生以清晰的层次感。当遇到难度较大的问题时,教师应当降低思维的难度,即铺设阶梯,逐步深入地开展探究活动。让学生在问题的“梯度”上逐渐提高,得到思维的启迪。例如在动物细胞融合技术的学习过程中,可以首先复习提问植物细胞融合技术的原理、过程、结果等问题,引导学生“温故”,然后以希腊传说中的“奇美拉”动物创设情景,提出跨物种杂种动物如何获得,进一步层层设置动物细胞融合技术的原理、过程、结果等问题,最后提出动植物细胞在融合中的异同问题。
  4.启发式教学过程中,要关注人的发展,不仅仅局限于纯知识的启发
  过去我们运用启发式一般都是在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培养上,新课程还要求价值观的形成,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侧重点该有所变化,努力成为学生健康心理、健康品质的促进者、催化剂,引导学生自我发展。对人本身的关注,对学生价值观的教育和影响远远胜过这堂课的知识性教学任务,这就是有效的德育。
  5.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及时的评价和鼓励是贯彻启发式教学的重要保证
  教师要有博大的胸怀,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及时的肯定学生的答案,要善于以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允许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甚至敢于向教师和教材的观点提出挑战。新课程下的启发侧重于学习的过程,再加上现实复杂性,这就更使得学生的讨论过程充满了不确定性,因此,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或“愚蠢的问题”,关键是看问题的思路是否合理。在讨论过程中要对学生们的分析表示尊重,哪怕是分析问题的过程或结果都发生了错误,也要给予应有的鼓励,真正成为促进学生认知发展的启迪者。
  在新课程改革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每位教师追求的目标,启发式教学能够做到这一点。好的问题是学生学习的开始,是教师教学的开端,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助燃剂”,是建构课堂的脚手架。在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实践过程中,教师要逐步深入探究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的方法,灵活的面对课堂中的各种问题。通过教师的不断实践,最终将启发式教学这一好的模式更好的应用于教学中去,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新课程改革之路上不断前行。
  参考文献:
  [1]王晖.《放慢探究脚步,给予思维思维空间》.广东教育[J].广州:广东
  [2]文国华.《课程与教学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3]肖国琴.《浅议新课程理念下探究性学习的组织策略》.中学生物教学.2008
  [4]范春祥.《中学生物教学教法研究》.四川:四川大学出版社,1998.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广外附设外语学校510450)
其他文献
摘要:晨读课是英语学科组织教学的重要环节,是英语课堂的延续和补充。晨读课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我们新课程英语教学。本文分析了目前初中英语晨读的现状以及提高晨读质量的有效策略,旨在培养中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进一步提高初中英语教学效果。  关键词:英语晨读;教学效果;习惯;有效模式  课程标准要求,九年级毕业应积累15万词的课外阅读量。一日之际在于晨,早晨是记忆力最旺盛的时间,但其特点是时间短、任务重,
小学中年级的阅读教学应以读为主。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足以说明的多读的好处。但是一味地强调多读,不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不注意读书的多样化的形式,不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是不行的。为了保证中年级学生的阅读质量,提高中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我认为,在阅读教学中要做到以读为主线,同时结合各项
一滴露珠能折射太阳的光辉,一片落叶能透露秋的萧瑟,窥一斑而见“全豹”。那在我们的写作中,什么才是那一滴中的太阳,什么是能呈现肃杀清秋的落叶呢,如何让我们的作文现熠熠生辉的
英语阅读不仅能够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各方面的信息,吸取丰富的语言知识,还可以使他们通过阅读去了解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科学技术、社会文化和风土人情。所以活化阅读形式,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至关重要。一旦阅读能力提高了,词汇量就会扩大。听、说、读、写等各项应试能力也会自然而然的上升。作为英语教师就应当尽可能的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选择能将课内教学和课外阅读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阅读理解的应试水平
语感是指导对语言文字的敏锐地感知和声速领悟的能力,是对语言文字直觉的、整体的把握,是构成一个人语言素质的核心因素。郭沫若先生曾说:“大凡一个作家或诗人总要有对于言语的敏感。这东西‘如水到口,冷暖自知’。这种敏感的培养在儿童时代的教育很重要。”朱作仁教授也指出:“抓住语感的培养,语文课的特点才充分体现出来。”如何阅读教学中进行语感培养,体现出语文课的特点呢?  一、指导感情诵读  美学老人朱光潜说:
新课程背景下,引领学生创办《班刊》是件很有意义的事。班刊立足班级,立足校园,立足年少孩子的心灵,是本很接地气的杂志。它不是资料的汇编,而是源头活水,用好它,能有效地解决学生写
当前很多中职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都建立了自己的实践基地,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教育实践既是检验理论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其教育实践能力最为重要的途径。如何让实践
摘要:从作文的源泉开始,在生活中,在实践中,学会观察,学习积累,思考探究,模仿练习,把自己对生活的体验用文字表达出来,把自己对教材的理解表达出来,就是作文,就会提高。  关键词:观察;实践;积累;素材;模仿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课程标准》初中教学中明确提出:“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
摘要:纳兰性德的一生是充满悲剧的一生。纳兰性德笃好汉学,文武兼资,卓有成绩,他的词直抒性灵,以真切自然的风格和悲凄哀惋的情调为世人所称道。文中从悼亡(爱情)、怀友(友情、)理想这三类的词进行剖析,体会纳兰性德愁苦之词的悲剧色彩。  关键词:直抒性灵;真切自然;悲凄哀惋;悼亡;怀友;理想;白描  纳兰性德于顺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公元1655年1月19日)降生在北京的府邸,姓纳兰,名成德,后避皇太子
摘要:在阅读中感悟,在阅读中增长知识,在阅读中培养写作能力。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语文课程标准》的重要内容。本文我就教师如何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做一经验之谈,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中学;语文;阅读;培养  阅读是人获得知识的一种最基本、最重要的途径。它在增加学生知识积累、改善学生思维品质、提高学生创造力、想象力及写作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向上,使学生更富于人性,更懂得求真、为善和审美。因此,在每年中、